在100多年前,比利时有个小木匠,名字叫阿道夫·萨克斯。他能活下来简直是个奇迹。小时候,他吞过缝衣针,误食过硫酸,被砖块砸破过头,不幸从楼上跌落过,还曾摔倒在点燃的炉火上,但这些都没能阻止他在21岁时发明一件奇特的乐器。这乐器有与单簧管类似的哨头,还有抛物线形圆锥管体,而金属圆筒竟带风琴那样的按键。
一开始,阿道夫想把这件新乐器介绍给世界音乐权威集中的地方——巴黎音乐界,但阿道夫煞费苦心,也没有一个法国乐器商把这个比利时来的无名小辈放在眼里。法国音乐界的名流们更喜欢用自己熟悉的乐器。一晃9年过去了,阿道夫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他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木匠。
机会终于来了,一位作曲家为阿道夫争取到了一个在巴黎音乐会上演出的机会,还特意为他谱写了一个曲子。就在去演出的路上,意外又一次降临,阿道夫的乐器从马车上掉下来,摔成两半儿。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阿道夫心情是如何懊恼。不过阿道夫没有打道回府,而是抱着破损的乐器登上了舞台,吹奏时他的双手一刻也不能离开乐器,否则铜管就会掉下来。正因为如此,阿道夫没法儿翻乐谱,只能凭记忆演奏。有几次,他由于紧张忘记了谱子,就干脆持续吹一个长音,直到想起谱来再继续演奏。法国观众从来没听过这样柔和优美、荡气回肠的音乐,顿时喜欢上了这种乐器。演出结束后,阿道夫一连谢了五次幕,台下仍然掌声不绝。
这种能奏出特殊效果的乐器一下子成了巴黎音乐界的宠儿。一支乐队用这种乐器参加音乐大赛,轻而易举地夺取桂冠。法国政府也将这种乐器列为军乐队必备乐器。这种乐器是什么?就是世人皆知的萨克斯管,是用发明者的名字来命名的。萨克斯管魅力无穷,有着与任何乐器相匹敌的巨大力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曾担任阿肯色州管乐队首席萨克斯管演奏员,前几年还被媒体称为“不老的萨克斯手”。
如果把阿道夫的成功比如一件果实,那么此前的磨难和变故就是陪衬这果实的小花絮、小绿叶、小枝枝弯弯了。或许正因为有了这些磨难和变故,成功才显得如此耀眼夺目。
1982年10月7日,李云迪出生于中国重庆。七岁时,李云迪开始学习钢琴。两年后师从但昭义。1994年,他考入四川音乐学院附中,后随但教授转入深圳艺术学校。 ...
由于不堪一夜暴红的巨大压力,苏珊大妈病了,住进了精神病院。苏珊大妈的病,不仅让亿万粉丝揪心,而且还牵动了西方世界的两
聂耳的父亲聂鸿仪在昆明甬道街72号开了一家成春堂药店。 1912年2月15日,聂耳出生在药店的楼上,原名紫艺。不久,父亲死了,
毛泽东的遗物中有两副麻将牌,一副为牛骨质地,另一副为塑料质地。毛泽东不止一次对麻将作过评价。在延安期间,他曾说:中国
郭德纲为什么不受郭冬临一拜郭德纲这两年官司缠身,他被诉诽谤杨志刚一案在北京市一中院终审宣判,法院驳回了杨志刚的上诉,裁定
一天,英国的一名叫弗莱明的贫苦农民正在田里干活。忽然,附近沼泽地传来呼救声,农夫赶忙放下手中的农具,奔向沼泽地。只见一个
欧玛尔是英国历史上惟一留名至今的剑手。他有一个与他势均力敌的敌手,他同他斗了三十年还不分胜负。在一次决斗中,敌手从马上摔
他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农户家里,小时候家里很穷,很小就跟着父亲下地种田。在田间休息的时候,他望着远处出神。父亲问他想什么
他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在同龄的孩子中,他常常因为衣着寒酸而招人耻笑。在十六岁生日即将来临的时候,他希望父亲能给自己买
瓦尔坦格雷戈里安生活在伊朗贫困山区,6岁时母亲不幸患病去世,从此与祖母相依为命。由于战争和疾病,祖母失去了所有的子女
南非首位黑人总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地区,他小时候家里很富有。曼德拉觉得自己家里最值得炫耀的,
1997年底,我在拍摄李少红导演的《红西服》,有一天先生下班后去片场陪我拍片,拍完回家已经凌晨1点多了。冬寒刺骨,而我们
一个孩子,在学校时的功课差极了,老师说他的智力有问题。看上去,孩子的确有些沉默寡言,他可以一个人坐在屋前的花园里看着花草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荣誉,草民见之下跪,官员官僚见之下拜。那么九五的皇帝会给谁下跪呢?当然是天地和父母,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你听说...
诺贝尔是个充满矛盾的人。他厌恶暴力与战争。却成了现代炸药之父。一生富有,却是个流浪汉,没有固定住所。他在哪里工作,哪
美国的乔治谢灵是一位出色的盲人钢琴家,曾经为三位总统演奏,并多次获得过艺术大奖。一次,乔治谢灵独自出行,在一个道口停了下
1918年,冯玉祥在湖南省常德出任镇守使,这个时期,全国人民正掀起抵制日货的高潮,常德的大街上有一家日本商人经营的日货商
包拯(999-1062),字希仁,汉族,北宋庐州(今合肥)人,天圣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户
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曾在佛罗伦萨雕刻了一尊石像,当他看到这尊凝聚了自己所有功力的作品时,他也为自己感到骄傲。
陈景润小时候学习十分用功,成绩很好,因而引起有钱人家子弟的嫉妒,他们在学习上比不过他,就处处欺负他。 记得有一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