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差距,到底是怎么拉开的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昨天看到一则案例,说一位HR在面试应聘者时,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每天下班后的3小时,都拿来做什么?
我想起自己毕业时,应聘某个心仪单位,面试官也问过我:可不可以单拿出来你在大学的某个普通的一天,跟我们聊聊你是怎么过的?最好挑有代表性的一天。
可能有人觉得:挑好的说呗,一通胡编就蒙过去了。没错,如果人家只问这一个问题,胡编是上策,但这只是个开场,接下来,是要和你就着你所提供的答案,具体聊一聊的。
你应该能想象到,随手拿出一则新闻案例,一个每天打游戏和一个每天读一则时评文章的人,所做出的分析,会差十万八千里。
而这十万八千里的结果,不来自于天赋,甚至不来自于专业,它恰恰来自于,都不用多,十分二十分钟,一篇文章的功夫,最重要的是,乘以每一天。
时间的累积效应就是如此的公平且强大,这让我想起大学期间一位老师对我说过的话:想看清一个人的斤两,了解一下他日常是怎么过的就行了。
常会听到一些人面对结果的时候抱怨连连:凭什么人家就如何如何,我这么努力却得不到想要的东西?
歇会儿吧,平静且老实地反省一下:过去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你是怎么过的?
一想起我每天都懒得拿出10分钟正经洗把脸,再听到别人说我皮肤糙,瞬间就心平气和了。
2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最要命的差距,都是在最平淡的日常里拉开的。
几天前,一个做文案的朋友跟我说:参加工作时间越久,越后悔大学的时候没好好读书。
她说,办公室里的一位同事,能力很强,其实也没什么,说白了无非是阅读量大一些,肚子里墨水多一点儿,但就这一条,足以构成一种碾压级别的优势。人家说出的话、写出的东西,跟你一样,都是汉语,但就是比你有水平。你想缩小差距吧,还心知这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有一种被欺负的感觉,却也心服口服,只能受着。
我对她说,在你所处的大行业里,挑一些最好的实战案例和一些最经典的好书好内容,每天下班安静专注地研究半个小时,有个两三年,就轮到你“欺负”别人了。
朋友惊讶:有这么容易吗?感觉很大的工程,怎么被你一说,这么简单了?
我说,是啊,你那个同事就是这么“欺负”你的。
为什么说世间的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呢?
任何不起眼的投入,乘以时间,都会变成只可感叹而不可亵玩焉的鸿沟;任何比天大的差距,除以时间,都会沦为一滴一滴足以把青蛙煮烂的温水。
3
多年来我发现:越是做一些短期内无法立竿见影的工作,见影的时候影子最大;越是沉得住气、坐得住板凳,把突击战转为持久战的人,收获最多。
大伙儿其实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真正能每天都做到的人却很少很少。
为什么,因为效果来得太慢了。人家发一天传单,立马可以在晚上9点前发出一条“今日有收获”的朋友圈,哪怕打一天游戏,咔嚓截个屏,晚上都有晒的。而你花了一整天,只弄清楚了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不是同一个人,这可不方便拿出去说。
然而,一年、两年、五年后,最终需要揭老底、晒大单的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有的人有生活,有的人只是活着。
我家来自农村,从小到大看见过无数次盖砖房的过程。你见过一座新屋,被一点一点一点再一点盖起来的过程吗?别好奇,真心挺无聊的。打个地基都需要个把月,你出去逛个街,工匠们在和泥;你出去喝个酒,工匠们在和泥;你游山玩水十日行,回来一看,还在和泥。
日复一日,等新房基本建成,你再走进去,摸摸那一块块砖头,看看那光滑的水泥地面,就知道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是什么。
好看的短期效果千篇一律;肯放长线钓大鱼的人,万里挑一。
4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大多无非俩词:优势壁垒和劣势壁垒。
壁垒啊,想想都知道,又大又坚固的东西,一旦形成,很难破局。而在壁垒形成之前,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漫长日子,那些分摊到每天多做10分钟、微不足道的付出与努力,都在展示着一种冷酷,和一种公平。
你看到了别人拥有成千上万种可遇不可求的好运气,却看不到这背后统一的本质:可遇的方向,与同样可求的习惯加积累。
记得小时候考试,我几乎每次都拿第二名,蝉联榜首的那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不比任何人聪明,甚至,看不出她比谁勤奋。但每次成绩一下来,她总能不多不少,就是比我高个五分八分。有时候,差距就在那么一两道题,最可恨的是,还是老师讲过的题。
有次课间,实在憋闷的我找到老师,开口就问:您说吧,我想超过她的话,需要学到几点?让我拿次第一就行。
老师笑了:不需要学到几点呀。
我追问:那我跟她差什么啊,我愣是比不过她?
这时候正赶上那同学抱着作业走过来,跟老师说她在课上有个问题没听懂。老师扭头向我道:就差这么一点点。
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正是你度过周末的方式 你与牛逼人士之间的差距,并不只在能力 你和牛人的差距,就是从下班之后拉开的真正见过世面的人,到底有多厉害?文/哈叔1晚上几个朋友小聚,因为都已经有了孩子,就自然而然地聊到了教育这个话题。老陈有一套自己的教育方式,这几年,他几乎每个月都...
为什么成功者大都做过销售,20个秘密!任何成功,都是销售的成功,无论是政治、文化、教育、科技、著作、财富、艺术、发明,这个世界上各行各业所有最有成就的人,他们的...
年薪20万不如月薪2000:对不起,没有一份工作是体面的文/哈叔微博上有一个热搜话题:爸妈眼中得体的工作。评论留言区真是人才济济,很多人对父母进行了花式吐槽,点...
警惕职场小儿科行为文/静静听在职场上,应届毕业生们常常被称为不懂事的小朋友,他们的行为举止在前辈们眼中多少有点小儿科。但如果那些早已成为上班族的大朋友们的...
一位副省级领导写给年轻干部的仕途感悟:低处的高度文/谢亦森我们赞美山谷中苍劲挺拔的大树,因为它在低处汲取着大地的营养,托举着昂扬向上的蓬勃生机。我们赞美辽阔.....
为什么跳槽加薪会比内部调薪要高?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跳槽往往意味着加薪?如果一个人确有价值,为什么在原来的公司没有在薪水上体现出来?如果没有价值,为什么跳...
工作十年,我们应该学会的三件事文/唤醒沉睡的猪工作十年,如何与别人拉开差距?这是几年前我很不屑的一个问题,那时候,我觉得自己还年轻,还不需要考虑这么长远的事情,...
汉斯在美国一家罐头公司里担任经理。开始的时候,汉斯的名字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因此,汉斯要想办法使别人认识自己。 1957年,美国举办了一届全国博览会,地点设在芝加...
做错了事,你的第一反应是?文/此去谙年1家有零零后小萝莉侄女一枚。还在读小学,性格活泼洒脱,落落大方,深得家人喜爱。小孩子的变化真的是挺大的,一年一个样。而在我...
混日子的人有什么资格说每天工作18小时的人挣钱容易?文/特立独行的猫前几天跟朋友吃饭,无意中聊起家人这个话题。朋友说自从自己来北京打拼,在老家的亲戚都觉得她一....
职场新人,学会巧用劣势文/汤园林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有点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无论是工作技能还是复杂的人际关系,都让人有点转不过弯来。为了尽快摆脱菜鸟的身份,有些人...
有不怕吃亏的格局,才有力气赶更远的路文/薛笙1同事小朴是个很精明的人。小朴学历高,外语好,来公司之初颇受领导器重。领导经常安排他做一些外事接待、活动策划类的工....
新中国成立前,曾有一个东亚公司,其创办人宋棐卿是天津工商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高涨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开始了抵制日货的运动。 在抵制日货...
有工作没努力等于零1、有工作没努力等于零于每位销售人员来说一定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金融危机下销售人员更应该珍惜当前的机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懂得把握机...
有哪一份工作,没有100次想辞职的冲动?1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朋友的公司做得很大,一年光交税就上千万。说着说着,他突然说:这日子过得太累,接到生意就开始担心人手不...
让我告诉你关于我女儿的两件事。美国的教育理念很棒。女儿在哥大读书的时候,学校居然开了调酒课程。那时候,她才19岁。根据法律,她不能喝酒。没问题!他们上课的时候,...
钱多的工作你熬不住,钱少的工作你看不起一般人工作五年左右就会遇到一个瓶颈。工作顺手了,套路摸透了,人脉打通了,老板却完全没有给自己升职加薪的意思。谈吧,开不了口...
工作七年,我踩的3个坑和3个收获文/强哥01李笑来老师说:七年就是一辈子,每过七年,当习得一个新技能就会获得重生。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我也工作七年了,在此做一个总...
越往上层走,做起事来就越没人性会不会,每当公司临时有急事,你不得不加个班的时候,你就牢骚满腹,计较有没有加班费,或者给的加班费是否足够多?又或者,加班的原因并非...
状态从茫人到忙人,月薪从3K到3W文/陈向东前段时间,我跟一个老朋友聊天,他在本职工作之外,还兼职在一所高校的毕业办里做义务的职业规划师。聊着聊着就谈到了今年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