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差距,到底是怎么拉开的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1
昨天看到一则案例,说一位HR在面试应聘者时,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你每天下班后的3小时,都拿来做什么?
我想起自己毕业时,应聘某个心仪单位,面试官也问过我:可不可以单拿出来你在大学的某个普通的一天,跟我们聊聊你是怎么过的?最好挑有代表性的一天。
可能有人觉得:挑好的说呗,一通胡编就蒙过去了。没错,如果人家只问这一个问题,胡编是上策,但这只是个开场,接下来,是要和你就着你所提供的答案,具体聊一聊的。
你应该能想象到,随手拿出一则新闻案例,一个每天打游戏和一个每天读一则时评文章的人,所做出的分析,会差十万八千里。
而这十万八千里的结果,不来自于天赋,甚至不来自于专业,它恰恰来自于,都不用多,十分二十分钟,一篇文章的功夫,最重要的是,乘以每一天。
时间的累积效应就是如此的公平且强大,这让我想起大学期间一位老师对我说过的话:想看清一个人的斤两,了解一下他日常是怎么过的就行了。
常会听到一些人面对结果的时候抱怨连连:凭什么人家就如何如何,我这么努力却得不到想要的东西?
歇会儿吧,平静且老实地反省一下:过去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你是怎么过的?
一想起我每天都懒得拿出10分钟正经洗把脸,再听到别人说我皮肤糙,瞬间就心平气和了。
2
你有没有发现,那些最要命的差距,都是在最平淡的日常里拉开的。
几天前,一个做文案的朋友跟我说:参加工作时间越久,越后悔大学的时候没好好读书。
她说,办公室里的一位同事,能力很强,其实也没什么,说白了无非是阅读量大一些,肚子里墨水多一点儿,但就这一条,足以构成一种碾压级别的优势。人家说出的话、写出的东西,跟你一样,都是汉语,但就是比你有水平。你想缩小差距吧,还心知这不是一天两天的功夫;有一种被欺负的感觉,却也心服口服,只能受着。
我对她说,在你所处的大行业里,挑一些最好的实战案例和一些最经典的好书好内容,每天下班安静专注地研究半个小时,有个两三年,就轮到你“欺负”别人了。
朋友惊讶:有这么容易吗?感觉很大的工程,怎么被你一说,这么简单了?
我说,是啊,你那个同事就是这么“欺负”你的。
为什么说世间的事,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呢?
任何不起眼的投入,乘以时间,都会变成只可感叹而不可亵玩焉的鸿沟;任何比天大的差距,除以时间,都会沦为一滴一滴足以把青蛙煮烂的温水。
3
多年来我发现:越是做一些短期内无法立竿见影的工作,见影的时候影子最大;越是沉得住气、坐得住板凳,把突击战转为持久战的人,收获最多。
大伙儿其实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真正能每天都做到的人却很少很少。
为什么,因为效果来得太慢了。人家发一天传单,立马可以在晚上9点前发出一条“今日有收获”的朋友圈,哪怕打一天游戏,咔嚓截个屏,晚上都有晒的。而你花了一整天,只弄清楚了苏格拉底与柏拉图不是同一个人,这可不方便拿出去说。
然而,一年、两年、五年后,最终需要揭老底、晒大单的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有的人有生活,有的人只是活着。
我家来自农村,从小到大看见过无数次盖砖房的过程。你见过一座新屋,被一点一点一点再一点盖起来的过程吗?别好奇,真心挺无聊的。打个地基都需要个把月,你出去逛个街,工匠们在和泥;你出去喝个酒,工匠们在和泥;你游山玩水十日行,回来一看,还在和泥。
日复一日,等新房基本建成,你再走进去,摸摸那一块块砖头,看看那光滑的水泥地面,就知道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是什么。
好看的短期效果千篇一律;肯放长线钓大鱼的人,万里挑一。
4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大多无非俩词:优势壁垒和劣势壁垒。
壁垒啊,想想都知道,又大又坚固的东西,一旦形成,很难破局。而在壁垒形成之前,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漫长日子,那些分摊到每天多做10分钟、微不足道的付出与努力,都在展示着一种冷酷,和一种公平。
你看到了别人拥有成千上万种可遇不可求的好运气,却看不到这背后统一的本质:可遇的方向,与同样可求的习惯加积累。
记得小时候考试,我几乎每次都拿第二名,蝉联榜首的那个普普通通的小姑娘不比任何人聪明,甚至,看不出她比谁勤奋。但每次成绩一下来,她总能不多不少,就是比我高个五分八分。有时候,差距就在那么一两道题,最可恨的是,还是老师讲过的题。
有次课间,实在憋闷的我找到老师,开口就问:您说吧,我想超过她的话,需要学到几点?让我拿次第一就行。
老师笑了:不需要学到几点呀。
我追问:那我跟她差什么啊,我愣是比不过她?
这时候正赶上那同学抱着作业走过来,跟老师说她在课上有个问题没听懂。老师扭头向我道:就差这么一点点。
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正是你度过周末的方式 你与牛逼人士之间的差距,并不只在能力 你和牛人的差距,就是从下班之后拉开的命运是个势力鬼,人才也会变耗材文/古尔浪洼我有位朋友,工作能力很强,年纪轻轻就去了一家公司做经理。那大概是10年前的事情吧,那时候,我还在做主管呢,那差距,真不...
不是有了基础才行动,而是有了行动才有基础文/东远前段时间,一篇热文《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引热议。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有褒有贬,其中不乏名校、求职....
请远离那些假的舒适区文/Kyle01春节回来过后,各大公司开始招聘,很多应届毕业生开始寻找工作。昨天一口气面试了10个实习生,问了他们很多问题,也回答了他们很多...
新中国成立前,曾有一个东亚公司,其创办人宋棐卿是天津工商界的代表人物之一。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高涨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开始了抵制日货的运动。 在抵制日货...
做错了事,你的第一反应是?文/此去谙年1家有零零后小萝莉侄女一枚。还在读小学,性格活泼洒脱,落落大方,深得家人喜爱。小孩子的变化真的是挺大的,一年一个样。而在我...
心中只有猛虎,怎能细嗅蔷薇?文/萧萧依凡小茹是一个进公司不久的90后姑娘,刚大学毕业半年多的时间,是HR校招时招进来的。从简历上来看,这是个能文能武的姑娘。当时...
从国企离职,我不止一次后悔过文/亮司因个人原因不能在公司继续工作,申请辞职。当我在国企的解除劳动合同申请表上签下名字,盖上拇指红印时,我问自己,你真的准备好离开...
在日本,“泰佳”牌热水瓶已长期占据了日本热水瓶市
对不起,我必须要开除你文/哈叔前两天参加了一个饭局,席间一位互联网公司的老板谈到公司管理时讲了一件事。他说,上个月我做了一个比较艰难的决定,辞退了一名员工,之所...
无论你是领导还是下属,都要学会这12条1.说话要用脑子,做事慎言,话多无益。嘴只是一件扬声器而已,平时一定要注意监督、控制好调频旋钮和音控开关,否则会给自己带来...
工作5年,仍在公司最底层:比不努力更可怕的,是无效努力文/国馆年末了,有人感慨,自己辛辛苦苦工作一年,好像都没什么收获:别人职位上升,他上升的只是血压;别人薪资...
谁的职场,不是从打杂开始的文/七月1年轻人都想干大事,我也不例外。带着这样的傲气踏入职场的大门,刚进门,自尊心就被劈碎了。一开始是做图书营销编辑,一天恨不得能填...
职场中做事的绝密技巧我们常说职场中会做的不如会写的,会写的不如会吹的,会吹的不如会拍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职场中做事的真谛,要知道职场中不是看你事情做了多少,而是...
沙漠中的一只狐狸养了一窝狐狸。当狐狸长大到可以独自捕猎时,狐狸妈妈会把它们都赶走。小狐狸想家了,不肯走。狐狸毫不留情地又咬又追。其中一只小狐狸是盲人,但是他的妈...
离职阿里4年后,我给年轻人的7点建议文/蒋霜1、初入职场,你是如何快速找到方向的?在成长过程中,要不断地要去问自己3个问题:我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面对事实,我...
不成熟的人,才把苦劳挂在嘴边文/摆渡人开公司从来不是做慈善,谁可怜就奖励谁;工作也不是秀场,谁表现的更卖力更努力就该受表扬。谁创造的价值大就奖励谁其实才是对员....
有一个青年总是抱怨自己家里的贫穷,学历也不高,到了找工作的年龄却一事无成。后来,青年来到了城里,觉得这里总可以找到一份工作了吧,但是没一个人看得起他,因为他没有...
今天我想告诉你,我喜欢什么样的下属?文/岁月流深我毕业于一个二流院校,没学历、没背景、没后台,是一个典型的三无屌丝。经过了十年的打拼,我成了单位的一名中层领导。...
是什么成就了王传福的创业神话,使之成为商界奇才呢?也许你以为答案肯定是他的勤奋和汗水,但他却认为,“要想成功,最关键的还是要有冒险精神”。在他的眼中,所有的事情...
千万别小瞧一个刚进公司5年的年轻人文/木沐能想象吗?90年的人如今27岁,85后的人都已经32岁,几年前面对这些人,你可能还不屑一顾甚至瞧不起,认为人家是楞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