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经常想,如果鲁迅还活着,在这个环境里,他会怎么样呢?——如果让我再活一次,我一定不学画,我要学政治,把国家民族治理好,这比画画更重要。”——吴冠中
2010年6月25日晚11时52分,吴冠中在北京医院因肺癌晚期逝世,享年91岁。
吴冠中是4月份住进北京医院的。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怕身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伴担心,一直不肯让她到医院探望。在去世三天前,才让儿子带着老伴见自己最后一面。
理智的吴冠中甚至安排了自己的后事:家里不设灵堂,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搞追悼会,不留骨灰。
吴冠中不让三个儿子学艺术:“鲁迅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些小事,长大以后不要当‘空头文学家’。我三个儿子,受我影响,也喜欢美术,但后来学的都是理科,孙子吴吉在美术方面也很有造诣,但我也不让他学美术。原因一个是太苦,二是我不想让他们做‘空头艺术家’。”
粪筐画家
1965年,吴冠中独自一人,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到河北任县朱家屯参加农村“四清”运动,清理农村干部的“四不清”问题。当时农民吃的是白薯干粉和玉米做的窝窝头,害怕牙碜的吴冠中几乎顿顿吃不饱饭。因条件艰苦,不到半年,食欲全无,回北京医院去抽血化验,发现患上了肝炎,在家疗养。
不久,“文革”爆发,肝炎未好,吴冠中就随学院师生到河北获鹿县李村解放军农场接受“再教育”,参加劳动改造。因为这场病,吴冠中开始严重失眠,还生了痔疮,严重到脱肛。“如无妻儿,我将选择自杀了结苦难。”
在农村的那段时间,吴冠中开始背着粪筐在节假日作画,被学生称为“粪筐画家”。在调到师部指导战士作画后,精神压力小了,失眠也减轻了,食欲也慢慢好起来。不久,严重的痔疮脱肛也经过大手术治好了。
精神导师鲁迅
“作家还是比画家有头脑,还是敢讲话一些。”
在年轻的时候和年老的时候,吴冠中最想做的其实是作家。
1932年,吴冠中考上了无锡师范学校——父亲对他的期望是当一名有固定工资的教员。这段时间里,吴冠中读到了鲁迅的作品。“他是绍兴人,讲的人物、风土人情,跟我的故乡一样的,我一看太熟悉了,太理解了,而且他写得那么深刻,把人情世故看得那么透,融入了美,当时就吸引了我。”
在法国留学那段时期,吴冠中读了莫泊桑、福楼拜、巴尔扎克、雨果的小说原著,翻破了几部法文字典,却很享受,甚至想过回国后靠翻译小说为生。后来,他主张每一个画家至少应该学好一门外文。“其实,我之所以从理工科转入美术,究其原因,是由于当年爱好文学的感情没有获得满足,这悄悄的爱情失恋了,及至邂逅美术,便以身相许,填补了爱之虚空。”
有了上山下乡这样的磨难,吴冠中对鲁迅的作品多了一层理解。“这时候我对鲁迅的思想理解更深了一层,他对这个国家、民族的热爱和感情,对丑、恶的不满,对这块土地上的阴暗面和民族传统里劣根性的愤怒。只要是他的书我都看,他讲的句句都带着现实,都是真话,每一句话都讲到我心里了,就是这样的感觉。”
直到改革开放的春风来临,60岁的吴冠中才迎来了艺术的春天。1979年,刚刚在中国美术馆开了画展的吴冠中,参加了这年10月召开的文代会。这次会议上,中国美术家协会改选,投票结果,吴冠中由普通会员变成了常务理事。在随后召开的美协常委会上,吴冠中在发言中提出了“反对政治观点第一,美术观点第二”的观点。政治第一,艺术第二,这样的第二,永远是第二,永远上不去。我说,这个看法有问题,应该辩论。“
”满场肃然,没有一个人讲话,谁也不敢讲。后来就有人说,权威讲一讲,请权威讲。权威是王朝闻。王朝闻就说,政治标准第一还是对的。我心里担心了,是不是又要整到我了。后来过两天,作协开会,提出政治标准第一是不对的,这我就放心了。“吴冠中回忆道。
从1980年代开始,在美术成就获得海内外承认后,吴冠中握画笔的另外一只手,开始握着钢笔,把无法用画面呈现的情感,写成了上百万字的散文和文论。从谈论艺术到书写远游,从父母到师友,从文化问题到社会问题,老人的创作空间越写越大。
1979年开始,吴冠中连续三年,先后在《美术》杂志上发表了《绘画的形式美》《关于抽象美》《内容决定形式?》三篇文章,引发美术界长达四五年之久的关于抽象美以及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大讨论,促进了1980年代美术界艺术思想的启蒙与解放。
1992年,吴冠中在香港《明报周刊》就中国美术界孤立地评论笔墨、舍本求末的现象发表了一篇标题为《笔墨等于零》的文章,大胆提出”脱离了具体画面、孤立的品评笔墨;没有表达情感、不能打动人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的论断,在美术界引发了一场长达十年的论战。
2008年1月10日,吴冠中对大学美术教育、中国文联、美协、画院存在的种种弊端又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这些言论和观点,再次在中国文化界引起轩然大波。
”如果没有鲁迅,我根本就不会从事艺术;没有鲁迅,根本就不会有今天的吴冠中!“
如今,吴冠中平静地走了,在医院的病床上,他让儿子吴可雨转告那些他来不及说再见的朋友和读者:”你们要看我就到我的作品里找我,我就活在我的作品里。“
钦家朱宗汉:自强,自律,自省文/南财君【人物名片】朱宗汉,资深条码专家,钦家平台创始人,香港铭码集团董事长。出身福建漳州的朱宗汉一向低调内敛,很少向外界提及自己...
民国房贷利息 五四运动那年,鲁迅在北京买四合院,总价3500块大洋,他刚上班,没那么多积蓄,把绍兴老家的祖宅卖了,还是没凑够,只好去银行贷了一笔500块大洋的短...
张朝阳:觅食的狐狸长成了巨人张朝阳讲道:互联网可以说是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在第一次浪潮1996年萌动到1997年开始形成商业模式的探索到1998年、1999年高潮...
孙中山一生支持革命。曾经有人到东京跟孙中山说要在山东革命,一切完备,可惜钱不够,孙中山就把自己仅有的1200元给了那人。过了几天,有朋友说:那个人把钱乱花了,你...
校内网创始人王兴:纵情向前王兴,校内网创始人。2010年3月4日,他创建的美团网正式上线。三好学生陷入情网1997年,王兴从福建龙岩一中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电子工程...
85后屌丝唐军,两年混进马云朋友圈当你还在朋友圈刷马云的时候,东莞一个1987年出生的小伙,白手起家,用两年时间成功闯进了马云的朋友圈,甚至跟马云、史玉柱、柳传...
狼性周鸿祎:半是商人半是将军北京,从东四环去长安街,必须要在大望路那里拐个弯。就在这个位置上,奇虎公司的牌子在树丛的掩映下,时隐时现。因为地处交通要道,忙于找路...
饥民.不食嗟来之食 《礼记?檀弓下》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齐国闹饥荒,粮食颗粒不收,许多百姓离乡背井逃往他乡。当时有个叫黔敖的富人在饥民来往密集的地方施舍...
菲利普·科特勒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教授,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有一次,菲利普·科特勒受邀到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做有关销售方面的演讲。了解到菲利普·科特勒...
梅兰芳在几十年的艺术生计中,取得了世所公认的成就,成为我国传统戏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1949年,新我国建立前夕,他被约请参与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新我国建立后,...
上帝的宠儿文/鲁先圣残疾和伤痕,也有另一种解读,可以说成是厄运,也可以说成是上帝的恩赐。可以成为一个人自暴自弃的理由,也可以成为一个人奋发图强的契机。辛格尔是....
史蒂夫乔布斯:把每一天当做生命的终点在17岁那年,我读过一句格言,大概内容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将在这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这句...
2011经济年度人物:刘强东人物简介:1974年生,199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从大学时代开始,刘强东就一直穿越在市场的波涛里,编过程序,开过饭馆,闯...
方太集团茅理翔:从摆地摊到身价130亿,高龄闯将的别样人生文/清如【人物名片】茅理翔,方太集团创始人。茅理翔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高龄闯将,44岁卖点火枪,55岁做油...
徐小平:创业者的心灵导师创业者必须有敢死团队:一位创业者要做一大型项目,但却没有团队成员。他说团队就等他找到钱再辞职出来做。最好的创业团队,应该是两三位为了理....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我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儿文/清如【人物名片】柳传志,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联想集团高级顾问。联想,诞生于一间不到20平米的小传达...
高圆圆:我也需要一场越狱文/柏邦妮她坐在化妆镜前,穿着白色小礼服。用一条黑色大围巾,裹着胸部,严严实实的防止走光。缠绕得恰到好处,让我误以为,那条围巾是礼服的一...
感动中国姚厚芝事迹【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姚厚芝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获奖名片】:寸草春晖【颁奖词】: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
曼德拉:唯灵魂不可征服文/徐剑梅纳尔逊曼德拉,领导废除种族隔离制度的南非国父,名满天下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我们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受到最高程度和最大规模集体敬....
乐淘网毕胜:除了人脉、资金和能力,创业还要越挫越勇文/林巧燕创业,没有那么简单。毕胜毕胜,多有意义的一个名字,20多岁的毕胜就已经是李彦宏的助理,是百度的市场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