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眼中,她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在她眼中,他是最真的夫父,最博识的学者。
所谓爱,就是这样了吧!
人生若只如初见
有些人,见一面,你就知道,就是这个人了。
相见前,他是清华著名的才子,名气大,架子也大,像一个传说,在北平的文化圈里传过来,传过去。
而杨绛,也是一个传说:“杨绛进入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欲求之当偶者70余人,谑者戏称为七十二煞。”
他才冠三梁,她艳压群芳。
这样的两个人,一见面,注定会发生一些什么。
1932年早春,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他们终于偶遇。
当时钱钟书大褂著身,穿布鞋,戴老式眼镜,面容清癯,文学青年打扮,但目光熠熠,一开口,就能感觉到言语在发光。
杨绛后来说,他机智幽默,智识过人,眉宇间“蔚然而深秀”。
而钱钟书,面对清华“七十二煞”,则觉得她温婉至极,又聪慧无双,他后来写诗,赞杨绛“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一切就这样开始了。
他猴急地澄清:“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
她也含羞说明:“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
所谓一见如故,已不足以说明。唯有一见倾心,才恰如其分。
然后便是书来信往。
钱钟书文采斐然,情书撩人心弦,杨绛被迅速融化,两人终于谈到了终生。
有一次,杨绛的回信落在了钱钟书父亲钱基博先生的手里。钱父好奇心突发,悄悄拆开信件,看完喜不自禁。原来,杨绛在信中说:“现在吾两人快乐无用,须两家父母兄弟皆大欢喜,吾两人之快乐乃彻始彻终不受障碍”,钱父大赞:“此诚聪明人语!”
在钱父看来,杨绛思维缜密,办事周到,这对于不谙世事的儿子,是可遇不可求的贤内助。
1935年,两人完婚,牵手走入围城。
婚后,杨绛读到英国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把它念给钱钟书听,他当即回说:“我和他一样。”
杨绛答:“我也一样。”
棋逢对手,门当户对
杨绛父亲杨荫杭,是无锡著名的大律师。
钱钟书父亲钱基博,无锡人,中国古文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
出身名门,知书达礼,这种结合,正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两家人是真正的“皆大欢喜”。
而除了身份的相配,二人才学、品行,亦在伯仲之间。
夏志清曾说:“2 0世纪中国文学界,再没一对像钱锺书和杨绛才华高而作品精、同享盛名的夫妻了。”
胡河清亦赞叹:“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
杨降的书,我手头有几本,除了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而外,其余《干校六记》、《春泥集》、《倒影集》,都是墨酣语畅的精品。
尤其《干校六记》,朴实简白,笔调冷峻,无一句呼天抢地的控诉,无一句阴郁深重的怨恨,就这么娓娓道来一个年代的荒谬与残酷。
胡乔木很喜欢,曾对它下了十六字考语:“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缠绵悱恻,句句真话。”
杨绛的散文,是璞玉浑金般的存在。
女儿钱瑗一语道破:“妈妈的散文像清茶,一道道加水,还是芳香沁人。爸爸的散文像咖啡加洋酒,浓烈、刺激,喝完就完了。”
就连钱钟书自己也承认,“杨绛的散文比我好。”他还说,“杨绛的散文是天生的好,没人能学。”
而钱钟书,更是中国最优秀的学者与作家。
他记忆力超群,国外学者说他有“照相机式”的记忆力,一点也不夸张。稍有名气的古代小说,随便挑选一段来考他,他都能倒背如流,甚至连好汉们使的兵器,有几斤几两,都能背得出来。
钱钟书在蓝田的国立书院任教时,图书馆的《四部丛刊》、《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古今图书集成》等大部头丛书,他都浏览过,除此之外,明清别集,他至少看过千余种,但不管是大家、名家,还是二三流的小说,别人随便拿一部来问,十之八九,他都能复述其中的内容。
1979年,将近七旬的钱钟书在美国访问,再次证实了自己的记忆奇才。
费景汉说,“耶鲁大学在场的老外都吓坏了!”
他的博学,亦是近代史上无人能及的。
夏志清称他为“当代第一博学鸿儒”;舒展称其为“文化昆仑”。
钱钟书曾对李慎之说:“西方的大经大典,我算是都读过了。”环顾域中,除了陈寅恪,还有谁能作此言,敢作此言?
而写作,大多数读者,单知道他的《围城》,因为已成幽默文学的范本。
但他的著作,其实早已等身。《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宋诗选注》、《管锥篇》……不必一一枚举。
他的小说清如水,明如镜,绝少沾染古洋味、古董范和学究气。
而他的古文造诣,亦无人能望其项背。从先秦到近代,经史子集靡不贯通,汪洋恣肆,仪态万方,不论散文骈文,诗词曲赋,还是小说戏曲,俚语谣谚,他全能招之即来,奔凑笔端,遣词造句,隶事用典,简直如行水上,自然成文。
最才的女子,最博的先生。
最慧的杨绛,最敏的钟书。
琴瑟和弦,鸾凤和鸣。婚姻如此,夫复何求?!
彼此理解,彼此支撑
1942年底,杨绛创作了话剧《称心如意》。爆得大名。
此时正值杨绛创作上升阶段,钱钟书说自己要想一部长篇小说,她毫不犹豫揽下所有家务活,甘当“灶下婢”,鼓励他创作。
因为急切地想看到钱钟书的稿子,每天晚上,他就把写成的稿子给她看。
杨绛大笑,钱钟书也大笑。
两人常常放下稿子,相对大笑。
“我了解钱钟书的价值,我愿为他研究著述志业的成功、为充分发挥他的潜力、创造力而牺牲自己。这种爱不是盲目的,是理解,理解愈深,感情愈好。相互理解,才有自觉的相互支持。”杨绛曾这样解释自己的做法。
两年后,《围城》成功问世。
钱钟书在《围城》序中说:“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其实,《围城》写作时,上海正值沦陷,艰难岁月里,夫妻两人相濡以沫,互相扶持,想想就令人动容。
在将生活琐事料理的井井有条之余,杨绛还以惊人的胆识,保护丈夫的手稿。1945年在上海,杨绛在日军传唤她时,镇定地藏好钱钟书《谈艺录》手稿,保证日后该书的顺利出版。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真正的爱情,不仅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更有“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与坚守。
妙趣横生,童心盎然
钱钟书是一个有趣的人。
有个同学许君,上课时注意一个女同学,钱钟书就在笔记本上,画一系列的《许眼变化图》,在同班同学里流传,他就很得意。
他会半夜三更,跑出去帮猫打架。
他会在杨绛午睡时,饱蘸浓墨,给她画花脸。没想到,杨绛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就画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
他会在女儿熟睡时,在她肚子上画一个大脸,被他老母亲一顿训斥,不敢再画了。
上海沦陷的时侯,他和叔父的小儿小女、孙儿孙女、女儿阿圆天天一起玩。这一群孩子都相差两岁,常在一块玩。钟书变着法儿,或做手势,或用切口,诱他们说“脏话”,就赖他们说“坏话”。
他会每天临睡前,在女儿被窝里埋置“地雷”,埋得一层深入一层,把大大小小的各种玩具、镜子、刷子、甚至砚台或大把的毛笔都埋进去,等女儿惊叫,他就得意大乐。
他会在看《西游记》,边看边比划,口中念念有词,时而悟空,时而八戒;一会“老孙来也”,一会“猴哥救我”,手舞足蹈,乐此不疲。
他会在杨绛生产住院时,每天灰不溜秋地跑到医院去,说:“今天我又做坏事了。”问什么事,无非是墨水染了桌布啦,台灯砸了啦,门球弄坏了啦……
他会在杨绛晚上把煤炉熄了,早上起来,照样给她端上早饭,杨绛诧异地问:“谁给你点的火啊?”钱钟书笑眯眯地回答道:“我会划火柴了!”
他会和杨绛展开读书竞赛,比谁读的书多。通常情况下,两人所读的册数不相上下。
钱瑗说,“我和爸爸是妈妈的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哥哥,只配做弟弟”。
婚姻有没有活力,其标准之一,就在于两个人,是否还能寻找,或创造出生活的乐子。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
因为天长日久的琐碎,寻常夫妻,早已疲倦不堪,哪有心思,去做这些无用的事情。只是计较,只是争吵,只是冷战,只是分居。
可是,钱钟书与杨绛,却告诉我们,婚姻,还有另一种活生生的存在。
然后,你才发现,它原来如游乐场,妙趣横生;如早春三月,斑斓夺目;如寻宝图,悬念迭起。
我一定要比你们晚走
在牛津,杨绛怀孕了。
两个年轻的人,拥在一起时,必然有幸福的希冀。
钱钟书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可是杨绛却说:“我要一个像钟书的女儿。女儿,又像钟书,不知是何模样,很费想象。”
你看,真正爱一个人,都会希望生一个孩子,有一双和你一样的眼睛,有和你一样的鼻子,有和你一样的灵魂。
后来,阿媛出生。再后来,阿媛离开人世。
阿媛去世的第二年,钱钟书去世。
杨绛在《我们仨》里写道:“1997年早春,阿媛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现在,只剩下我一个。”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1995年,她为《槐聚诗存》给李黎签名盖章时说:“夫在先,妻在后”,那时李黎不解,只觉得好玩,也有些诧异,想她如此博学又西化的人,这方面倒很旧式呢。
后来读到《听杨绛谈往事》,看到这句话:
锺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钟书走时,一眼未合好,杨绛附到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死亡已经来了,悄无声息,仿佛生死之间本无界限,他只是脱离了肉身的累赘,消失于空无。
留在人间的人,却开始泪水长流,亲人已变故人,从此生死两隔,阴阳立判,永世不会相见。然后,大恸来袭,痛不欲生!
他才恍然大悟,原来她的“先﹑后”竟是那个意思!
她是撑著不先走。
她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应尽的责任。
是谁说,真爱一个人,才会在晚年之际,多活一段时日。因为,老伴已去,岁月就是悲伤的凌迟。
先走的,才是福多的;后走的,都是爱多的。杨绛留了下来。
而今,先生也已经仙逝。但我没有太多悲戚。我想,之于一个平静而达观的人,一个拥有神性光芒的智者,她应已洞悉,这只是从一条路,走向另一条路,从一片水域,流向另一片水域而已。
就像她曾经引用过的W.S.兰德的诗:
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一对夫妻结婚20多年,要协议离婚,原因是自从结婚以来两人争吵不断,老是意见不合,个性上南辖北辙十分不和谐,要不是为了孩子着想,早就劳燕纷飞了。好不容易总算盼到孩...
小曼新婚,成天睡眼惺忪。女友说,天天晚上“加班”,不要太辛苦哟。说完,一脸坏笑。 小曼羞得粉拳相向,女友早已身子一侧,闪了。小曼只得回家怨先生:“都怪你,呼噜山...
有时候,爱应该选择放手。 该放手的时候放手。 放手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一种深切的爱,是给别人生命的机会。 欢迎收看下面的小故事!~ 海浪铺天盖地,屋子仿佛瞬间飘了起...
亚特兰大遇到银鸽,一聊就是几个小时,偶尔一抬眼,月亮已斜斜地弯在夜空。“再说件真事给你听。”她撩了一下前额的短发,“刘川山东农村长大,父亲早逝,和寡母相依为命,...
米华挂着那串红豆项链出现在这条大街上时,她那大都市的装饰打扮就吸引了众多路人的欣赏目光,认识她的人都说:米小姐回来了!米华已经在这条街上转了好几天了,几年没有回...
父亲的再婚曾引起一些亲朋好友的非议,但我自始至终都支持他,理由很简单,我爱他。 父亲86岁那年失去了我的母亲,至今我也无法完全体会他是怎样度过那些日子的。 母亲...
约翰·劳勃生是英国的一名残疾人,他只有一只左手,全身瘫痪在床,只有右眼能见到一丝光。他并未把自己关在黑暗里,他用上天赐给他的仅有的那一丝光亮,读书看报。他想,上...
丽莎现在几乎整天都不出门,她大多数时候都趴在窗口往外看。丽莎之所以不愿意接触外面的世界,是因为她不幸遭遇车祸,双腿残疾,现在只能坐在轮椅上。然而,同情让丽莎变得...
爱玛出生在伦敦郊区,她和福兰克在地铁上一见钟情并闪电结婚。爱玛24岁时生下女儿布兰妮,一家三口过得其乐融融。每天早晨,福兰克开车将爱玛放在离家两个街口外的国王十...
一十八岁,她如田野里一朵白菊花,浅淡而美丽。那年冬天,八抬大轿,吹吹打打,把她抬到了他家,她做了他的新娘。烛光摇曳,月光透窗,在烛光下,他揭开她的盖头。她的脸,...
他和她是一对中年哑巴夫妻。 他是修鞋的鞋匠,她是卖菜的菜农。有了这两样营生,他俩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融洽和谐。他修鞋的摊点就摆在十字大街西口的街面上,那儿也不...
坐在灯光明亮的图书馆里,我环绕了一下四周,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有11天就要离开加拿大回英国了。在加拿大已经生活了很久吗?其实不久,但是却久到足以心生眷恋不想离开。想...
一睡意渐渐袭来。她拉了拉被子,掖好被角。刚要睡着,忽听他说了一句:“家里有止疼药吗?”她一惊,以为自己听错了。过了一会儿,他用胳膊肘碰碰她,又问了一句:“有没有...
一 我父亲弟兄三个,大伯家两个女儿,二伯家一个女儿,于是,我有三个堂姐。 大堂姐嫁到了二百多里外的省城,她的老公在大学里教书,三十七岁就被评为了教授,大堂姐夫是...
晚上8点,赵明比往常提前3个小时下班回家,因为他感到身体不舒服。赵明教高三两个班的语文,还兼一个班的班主任。他总是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忙个不停,每天天不亮就出门...
有一对和我家相处了很多年的邻居,夫妇俩平平凡凡活了一辈子。这一辈子,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都很普通。但有一个故事却有点不平凡,这就是他们之间的称呼很特别。男人叫自...
他们是大学同学,他爱上了善良温婉的她。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她的左脸颊上有一块天生的铜钱般大小的褐色胎记。 最初恋爱的时候,她也曾试探着问过他,要不要把这块胎记除去。...
有部动画片叫《没头脑和不高兴》,我觉得我们家的事儿可以拿来拍续集,因为太太周宁是个不折不扣的没头脑太太。 一个周六下午,我在客厅的沙发上小睡,她一个人去了家乐福...
3月6号。美国前第一夫人南希·里根因心脏衰竭永久地闭上了眼睛,这位94岁的老妪终于可以和罗尼相聚了。她的离世,也带走了那段传世的爱情,她和里根的感情,被媒体给予...
施人世间,很多令人羡慕的爱情,未必就有令人满意的相爱理由。很多中途夭折的爱情让人唏嘘不已,但那些拒绝爱情的理由让人更难忘怀。 最费解的理由,是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