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新人:先把事情做对,再把事情做好

文/张良计
今天的文章来自后台一位读者的提问:
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当时面试进入这家公司很不容易,这家公司在行业内也蛮有名的。我被分配到一个项目组里,老大和同事人都不错,每天也有开始教我一些东西。公司定期会有培训,感觉自己要学习的东西特别多。我渐渐觉得压力很大,分配给我的工作我都尽量认真做好,想给大家留下一个好印象,但是总是不得要领,总犯低级错误。看到周围跟我同时期进来的人已经开始能够做一些小项目了,我还是原地踏步。我有时候觉得好急,可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是不是太笨了?
首先我想说,你一心想把事情做好的这份心很值得赞赏。比起我见过的很多跟你差不多年龄却已经开始每天想着怎么在工作上偷懒混日子的人强多了。
其次,我猜你可能还没有掌握这份工作的要领,或者说,还没有熟悉你真正的岗位职责。
我说的岗位职责可不仅仅是招聘面试上写的那一段“岗位要求”的文字。
先说个身边的例子。我有个朋友,她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助理。她的老板是一个典型雷厉风行的女强人。初进入这家杂志公司的时候,她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这个情景很像电影《穿Prada的恶魔》里的剧情。有一次老板的女儿过生日,安排她去订一个生日蛋糕,她顺手订了一个巧克力口味的。结果好巧不巧老板的女儿什么口味都能吃,唯独不喜欢吃巧克力口味的。她在订蛋糕之前并没有询问过口味的喜好,更不要说蛋糕尺寸的大小,蜡烛要几根,是否要加特殊的食材等等。最后的结果是蛋糕已经订好,生日Party也已经准备就绪,木已成舟只能“顺”水推舟。
那家公司在招聘面试上写的岗位职责,可绝不会写“帮老板订生日蛋糕”这种事情,但却实实在在发生了。而她犯的错误其实很多职场新人都容易犯:做事会按照自己以往的风格习惯来,而不是适应职场上的“新习惯”。我猜提问的这位读者,你在每天的实际工作中也经常碰到类似这样的问题。
想把事情做好没错,但是在做好之前有个大前提,叫“先把事情做对”。刚开始工作的头一两年,更多是需要熟悉自己的岗位,公司和同事之间的规则。这个规则有人情世故,有职能划分,有效果评定,有奖惩规章,还有公司文化等等。在完全掌握这些规则之前,尽量先让自己把事情做“对”,做到六七十分,再去想怎么做到九十分一百分甚至一百二十分。
一步登天青云直上的人有,但这就跟摸彩票一样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可模仿性很小。况且,人家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也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虽然我不知道你具体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是怎样的困惑,但有一些“习惯”我觉得越早养成会越好。
1.把你过去不好的习惯全部清零
都说初入社会的新人是一张白纸,这个说法我觉得有待商权。如果说工作经验,确实是一张白纸;但是在为人处事上,就绝不是白纸了。许多在读书时期养成的习惯,会对以后工作和生活造成巨大影响。而有些不好的习惯,越早戒掉越好。
比如说,以前都是家长父母围着自己转,做事很少求过人。但在工作中,大家更多的还是凭实力说话,你过去的这些“优势”很可能在你入职的第一天就荡然无存。当你问旁边同事一个简单问题的时候,很可能对方鸟都不鸟你,这种落差带来的挫败感很可能让你觉得周围的环境和自己格格不入。
比如说,以前你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年年都是奖学金小能手。但是在实际工作上,你却发现连一份简单的Excel表做了十遍都达不到要求,这个时候你很可能会觉得是老板看你不爽,故意给你找茬儿。
再比如说,老是给你安排一些打杂的工作。就我所在的广告公司而言,很多刚来没多久的实习生新人,日常工作基本上都是:订一张机票,贴组里成员报销的发票,订一间会议室,发一封会议邀请通知,给到公司的客户买10杯星巴克的外卖等等。这个时候你很可能觉得一点成就感都没有,觉得自己大好的才华和抱负都被埋没了。
这些都是我曾经遇过或者听到过的故事,我自己也或多或少经历过。但是现在回头再来看,当时如果早点避免以上这些想法我应该会成长地更快。
除非你有出类拔萃的本领,能够解决大家都不能解决的问题,那么别人围着你转才说的过去;
一份Excel表格背后的学问大的很,它的用途,查看它的人群,背后的目的和用途,你是不是都了解清楚了,这可不只是纠结这一栏的数字应该放在左边还是右边,用红色还是紫色;
如果连一份打杂的事情都做不好,没有人敢把更重要的事情交给你。很多你现在仰望的大咖牛人,最初很可能都是从一份前台的工作开始做起;
把姿态放低一点,才会有人愿意教你。多学会一点隐忍,才会有厚积薄发的可能。无论在学校多么厉害,刚工作的时候大家的起跑线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喜欢和谦虚的人一起工作,尤其是新人。
2.养成多问问题的习惯,并且一定要记下来
很多时候没人有义务主动去教你,但这不代表你就可以每天躺尸一样坐在位置上无所事事。
新人可能觉得自己问的问题很白痴而不好意思去问,比如“这个发票应该怎么贴?”,“这个文件应该怎么保存?”,“这台打印机应该怎么用?”。
但比起那些因为不知道怎么处理而造成工作中更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我曾看见其他组的新人在公司重要会议上因为不知道怎么用打印机扫描文件而耽误了所有人的时间),你还是越早弄清楚越好。
大多数职场中的同事,都是很友善的。只要你不是摆着一张“我是女王””我是明星”的傲娇扑克脸,客气地去请教,大家都是愿意教你的。
这时候我强烈建议你随身带一个小本子,把对方说的答案记下来。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1.口头的话语往往是零散不成系统的,当时说的东西很可能过一阵再想起来跟没说一样。拿一只笔按一二三点记下来,等对方说完之后再重新确认一遍,确保万无一失。
2.好记性永远不如烂笔头,这么做避免了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再去询问对方。虽然大家都很友善,但同一个问题没有人喜欢一直回答。
我刚开始工作那阵,在办公桌上一直有一个小本子,每次做错事情都会记下来,做错的原因,以后怎么避免,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怎么处理等等。这本子我用了两年。
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同样的错误不要再犯第二次。做到这一点,非常非常非常加分。
3.察言观色不是世故,而是情商
职场中的沟通技巧非常重要。对于新人来说,懂得观察和分析对方的言语,揣摩背后的情绪变化,是最先应该学会的。
我的一位同事,最近想招一个新人。面试的几个人中,有一个小朋友非常有“热情”。面试完毕后不断在微信上询问我同事觉得他怎么样,并且一再表示非常仰慕这家公司,希望能够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这里。
首先,他的诚意确实很足,任何公司都希望能有充满活力的新人加入。
但是,招聘并不是今天面试明天就能确定的。任何招过人的人都知道,这其中有用人部门的评估,应聘者的筛选和对比,向更上级的汇报等等。那些大的公司,招聘流程走一两个月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段时间,能够做的就是耐心等待,同时可以寻求其他的面试机会,多方对比。而不是隔三差五每天都在微信上“骚扰”招聘人。特别是在我同事已经三番五次明确表示“请耐心等待,公司流程会比较久一点”的时候,还一如既往地发大段的信息表明自己的“雄心壮志”,希望以此打动招聘人。
对不起,这样打动不了任何人,只会让人觉得厌烦。
如果最基本的察言观色都做不到,你连把一件事情“做对”的机会都没有。
最基本的察言观色包括:
1.对对方回复文字的情绪判断,如果每次都是简短的几个字回复,很有可能对方在忙。如果有比较复杂的事情要说,可以约个时间再聊,而不是噼里啪啦一段文字或者语音发过去。
2.当发现对方讲话的语气和平时有差别时,一定要多留心眼。很多人讲话都会有特定的习惯,比如喜欢使用某些语气助词,喜欢使用某些标点符号甚至表情。当你发现有一天突然对方和你沟通的话术里这些习惯都荡然无存的时候,一定要留心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无论和你有没有关系,都不要像以前那样随随便便说话。注意措辞,就事论事,不要妄加猜测和臆断。
3.不要随意打断正在讲话的人。即使你突然灵光一闪,即使你不同意对方的上一句话,也请等对方全部讲完再一一回复。这是基本礼貌。
4.当对方的答复和你所期望的回答背道而驰时,不要强加自己的思想给对方。可以采用迂回的策略去探究对方拒绝你的原因,而不是纠结“你为什么拒绝我”或者“求求你答应我吧”。这么做只会激化矛盾。从原因入手,从下至上逐条分析,找到反驳或者突破的点,有理有据地说服对方。
以上三点是我个人经验的一些分享。虽然不能帮助你马上变成耀眼的新人明星,但起码能够帮助你少走很多弯路。还是那句话,只有把事情先做对了,你才有机会把事情做好。
踏实是最快的成功方法。
职场新人生存法则,多做多看必有收获 职场新人,学会巧用劣势 职场新人:好工作不是找出来的而是规划出来的
离开北京,就好了吗文/林特特她来辞别,表示最终让她下定决心的是雾霾。是啊,去年十二月以来,红色预警又红色预警,最夸张的是邻市的一则新闻:本周雾霾一共两次,一次四...

差不多的做事态度,最终会毁了你的职业前途文/卢拉你是差不多先生吗?你是一个做事差不多的人呢?还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情尽自己最大努力,力求做到最好的完美主义...

谈到王传福的成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王传福具有冒险精神的缘故。但是他们忽略了一点,一家企业的成功,肯定是需要具备方方面面的条件。而王传福的成功,显然具备了诸多因素...

精湛,是世上最铁的饭碗文/游骑兵1周末去参加朋友婚礼,发现司仪是本地电台一位知名主持人,年轻帅气风度翩翩。我到婚宴大厅时还早,主持人一直在和几名认出他的粉丝聊天...

我用24次离职,换来6条血一样的教训文/周冲的影像声色我是2014年毕业的。毕业之后,以为年轻,有的是任性资本,也有的是发展可能,结果频繁跳槽,稍有不顺就辞职。...

你有终生就业力吗?文/旷文琪你是一位专业人士吗?你认为你够专业,就可以一辈子无忧无虑吗?如果你的答案为是,请试想以下问题:如果你所在的产业突然发生巨变,你必须面...

从职场打杂到职场不打杂只差一步文/梅燕很多初入职场的人都被安排了不甚重要的工作,被戏称为打杂。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以下由优米讲师梅燕给大家讲解职...

人在单位三惜三忌三注意你不种地,但你有吃有喝;你不织布,但你衣着华丽;你不造车,但你以车代步;你不盖楼,但你家居安泰这是为什么呢?你是依靠什么去和别人进行交换?...

在为别人打工的同时为自己打工为别人打工,赚的是工资。为自己打工,赚的是成长。在为别人打工的同时为自己打工,那赚来的就相当于双倍工资,既有工资又有成长。01小薛马...

最高的情商,就是管好自己的嘴在职场说话,一定要符合职场的规则,千万不要做一个刀子嘴,因为没人会有那么多耐心去体会你的豆腐心。一、这些话不能说职场虽不是战场,但也...

别再混吃等死了,舒适圈里除了舒适一无所有文/顾一宸1前几天在微信群里聊天的时候,小安又在吐槽她的奇葩公司和傻逼老板了。这样的吐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到,我们早已...

比能力重要百倍的10种品格一、忠诚忠心者不被解雇单位有可能开除有能力的员工,但对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不会有领导愿意让他走,他会成为单位这个铁打营盘中最长久的战士....

三个技巧,快速提升职场影响力!文/木沐大多数人期待在职场上获得升迁的本质是希望获得因为那个位置自带的位置权力,也就是行政权力,从而可以发号施令,让其他人因为对权...

工资能买断你的时间,但不能买断你的人生周末在球场遇到一个朋友,整个人比之前胖了好几圈,第一眼差点儿没认出来。他来北京已经有小半年了,可以说生活全部都被工作填满....

工作三四年,如果你也迷茫很多人在工作三年以后,进入了职业生涯的瓶颈阶段,开始在繁复的工作中,想要寻找新的突破。三年了,已经不再是刚出来的毕业生,即使拿着不太高的...

华为清理34岁老员工事件告诉我们的职场真相文/静待花开的声音一近日,网上流传华为要清理34岁以上老员工,该消息最初来源于华为内部沟通网站心声社区上的一篇帖子。....

二十出头的贫穷,恰恰是你最好的增值期那天,跟朋友一起逛街,我提议结束后一起去吃烤肉,西西很开心地说好,小柒和阿钰的反应却很平淡。我以为她们有别的想法,就说:如果...

三个房屋建筑商,他们现在正在盖房子。第一个工人在做的时候不耐烦了:“反正我不住在这里,何必呢?”于是他加快速度,草草完工,房子看起来摇摇欲坠。第二个工人干了一段...

你如何度过周末,就如何度过一生文/夭夭经营好周末的人,运气自然不会太差度过一个异常忙碌的周末以后,今早醒来,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每逢周一瘫成狗,闹钟响爆也不起床...

别拿体制说事,你要有随时离开的本事文/姜郁桐01早些天,在微信群里有人问起,大家觉得考公务员怎么样?就是这么安静的一问,原本静如一潭死水的群,一下子炸开了锅,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