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过200名下属,发现能成事的年轻人拥有这4种特质
文/徐大维
我们看过太多宣扬成功者的文章,他们高高在上,大开大合,却没有一点实际参考价值。
今天良叔讲四个曾经的属下,也许与那些大人物比太过渺小,但却是我亲眼见证。
他们在平常的环境中脱颖而出,最终拥有一份平凡的胜利,也许这些故事才对你真的有启发。
1
牛皮糖式的孔林
孔林,现任某500强销售团队主管,经济条件优渥,在深圳有房有车。
我本来挺不看好他,个子很矮,学历很低,湖南口音重,说话不利索。
但是,10年来,他用结果粉碎了我的偏见。
一开始做销售,他生存都很困难,靠小单维持生计,最惨的时候还睡过公园躺椅。
从业3年后,他打下一个大单,从此也开始翻身。
那是一家大型企业,不知道孔林怎么摸进去的,和对方有了接触。
但是,想做人家业务,门都没有,所有业务都由两个关系户把持着。
按照这种情况,一般人都会撤退,因为希望不大啊。
可孔林却像牛皮糖一样死贴着不放。
隔三差五去晃悠一圈,逢年过节送些挂历……
按现在的说法就是经常刷存在感。
这一刷就是三年,直到等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那企业购置了一批设备,周五晚上到货,因为第二天就要运营,经办人害怕有运营风险,所以希望尽快购买设备保险。
可是找了那两个关系户,都回复说太晚了,公司已下班,周六日也不行,只能周一办。
经办人不敢担风险,直接向总经理汇报了这事儿,总经理大为光火,问经办人,除了那两家供应商,还能找谁?
经办人说,有一个姓孔的经常来,但是从来没合作过。
总经理说,问问那个姓孔的,能不能加班搞,如果可以,这批业务就给他做。
孔林当然没有放过这次机会,夜幕之下,把出单员和审核人接到公司加班,保单全部搞定。
后来,客户总经理也借题发挥,把全公司三分之一的业务给了孔林,这可不是一笔小买卖,成为孔林业务上的第一桶金。
此后,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牛皮糖策略,他发明了一个概念叫“断点效应”。
意思是指,客户与竞争对手关系再好,产品再优秀,只要时间够长,就会出现“断点”。
要么是关键决策人岗位更换,要么是某项服务没做好,要么就是一个不可预料的随机事件发生。
总之,在“断点”出现之时,只要你还在客户的视线范围内,往往就有了翻盘的可能。
所以,孔林10年间屡有大单收获。
我知道,孔林的故事一点也不励志,我给别人讲他的牛皮糖策略时,还往往被冠以“低端”的轻蔑。
其实,牛皮糖策略极其实用,因为一旦你秉承这种理念,就等同于拉拢了一个最强大的盟友:时间。
所以,为什么曾国藩在多年的征战中,会悟出“结硬寨、打呆仗”的黄金法则。
因为在时间的长河中,再强大的对手,也总有犯错的时候,你只需保持自己的稳定,密切注视对方,把对方的错误变成自己的机会。
1
小灵通型的王一
王一冲,我经常叫他王一,现在是某大型汽车4S连锁机构的总经理,原本那机构是他的客户,后来董事长将他挖了过去。
王一比孔林要活套很多,很会说话,人见人爱的那种,个子不高,有点胖,所以大家给他的外号叫“小灵通”。
王一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人很敏感,知道如何照顾别人,心细的像个女人。
我说个例子你体会一下。
一次我俩带一个上了点年纪的客户到内地出差,开车长途跋涉。
天气寒冷,客户说想喝点热水,可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哪里有热水啊?
好不容易到了一个服务区,发现有热水可以接,可特么没杯子,干着急。
王一说太冷,让我们先上车等,他去想办法。
他买了一大瓶水果罐头,把水果倒掉后,把玻璃罐子涮干净,装上热水。
还找了3个包苹果的网套,套在杯子上,即起到保温效果,又不烫手。
那客户拿着一大杯热水,唏嘘了老半天,说我们心真细。
王一就是这种人,八面玲珑,只要和人打交道,都游刃有余。
那董事长也许就是看重这点,才请他过去。
王一也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和主机厂、各销售店、各级员工都相处甚欢。
也有人会评价他虚头巴脑,但是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事实。
这世界上除了那些让我们赖以生存的东西,每个人都需要一种舒适感,我们身边林林总总的产品,不都是满足了我们这个需求吗?
沿着这条思路,你也许就会明白,那些特别会来事的人,为什么总能吃得开。
自然界变化无常,可是人心始终不变,若你能洞察人性,于平常之处,给人一种不同寻常的体贴,这何尝不是一种竞争力呢?
3
善于整合的刘宁
刘宁,现在创业,天使轮投资阶段,主要是针对畜牧业的小额贷款。
他不爱说话,但是脑子特别好使,很有主见。
我做产品总监时和他共事,印象很深的是一次开会。
一个同事提交议案,要大力拓展一条产品线,因为从我们的数据来看,那条产品线盈利好,市场规模也很大,所以要采取低价策略,抢占市场。
你看,盈利好,市场大,去抢占,这个逻辑没问题吧?
可刘宁马上说,我们的数据好看,很可能是因为样本小。
我们现行产品政策偏保守,所以进来的业务品质当然也好,如果扩大份额,盈利水平一定更趋于市场的平均值,所以要先去了解市场的平均水平,而不是先定低价策略。
我们充分讨论后,采纳了刘宁的提议。
我当时就感觉他年纪轻轻,思考问题还挺深。
后来,他去了内地一家农业保险公司做管理,又自己创业,专门给畜牧主小额贷款。
因为这项业务风险极大,很少人愿意介入。
但是,刘宁把畜牧主、保险公司、饲料厂和自己公司四者融合,打造了一个严谨的体系。
畜牧主以牲畜为抵押,向刘宁公司贷款;
刘宁公司贷款的同时,还代理保险,向畜牧主收取一定数额的保费,这样可以转嫁牲畜的死亡风险;
同时考虑到直接放款给畜牧主,有可能被滥用,所以将贷款支付到对应的饲料厂,畜牧主只能用此款项购买饲料(畜牧业最大的一块支出)。
而且更神的是,为防止畜牧主用没买过保险的猪来制造假赔案,刘宁还引进了一项高科技:“猪脸识别技术”,能够快速识别“真猪”和“假猪”。
我问他:“你投入这么大,能赚到钱吗?”
他说:“当然了,保险和饲料都有代理费的,光这些收入就很可观了。。。。。。”
说实话,我挺佩服刘宁,他能把几个不相干的领域严丝合缝的衔接,这就是一种难得的能力。
这种人其实挺多,他们不像王一那样,能说会道,左右逢源。
但是,他们拥有缜密的思考能力,沿着一条脉络便能推演全局。
他们也许缺乏所谓的领袖气质,但是他们却拥有超强的行动力,和与时俱进的整合能力。
这就是他们的价值所在。
就像罗振宇所说:
这是一个协同至上的时代,如果你能为看似没有关联的事物建立关联,你就拥有了巨大价值。
4
有目标感的杨军
杨军,创业者,公司被著名投资机构看中,已到C轮融资阶段,主要从事金融业运营服务。
他计算机专业毕业,属于情智双高那种人,敢做敢当,非常有主见。
我见他第一天就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时我任创新事业部总监,正在写邮件,前台把杨军领了进来,说是想来我部门求职。
我便让他坐,看了看他的履历。
“计算机本科,数据挖掘硕士,在某大型银行做过2年……”
我有点诧异,问他,这么好的专业,应该去互联网公司啊,为什么要来保险公司?
他说:“自己在寻找金融业和移动互联网对接的空白地带,好找个商业模式去创业。
所以,先在银行做了两年,想再在保险公司做两年,对金融体系就更了解了。”
他如此坦白让我吃了一惊,因为哪家公司不希望员工有忠诚度啊?谁想让员工把公司当跳板的?
他看我犹豫,于是说:“领导您放心,我可以保证安心工作两年,肯定给您带来价值。”
他的语气坚定沉稳,让人有种无条件接受的气场。
同时,我也想到,现在哪个年轻人不是在骑驴找马?而他只不过是表达出来而已。
于是,让他入职,负责几个项目。
结果还真如他所说,工作根本不用催促,不仅主动,自己找活干,还经常站在我的角度,为部门发展提出建议。
我当时就想,还能有这样奇葩的员工?
再一想,明白了。
因为他将来要创业啊,所以他要像个领导那样思考;
因为他要找商业模式啊,所以要去关注更系统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手头上的事。
两年内,他搞了好几个成功的项目,为公司创收上亿,拿到各种荣誉。
当然,他也找到了一个商业模式,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创业,大获成功,在多地都开设了分部。
像杨军这种人,铁定了不是来当配角的,他们要主宰自己的命运,他们总清楚的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作家李刚曾说:
目标和目标感是两个概念,目标感(Asenseofpurpose)的核心,不是“目标”,而是“感”。就是经常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并能以此为行动指引。
所以,杨军就是这种有目标感的人,他主动支配着自己能驾驭的一切,朝着既定的方向,一步步的前进,直到走到人生巅峰。
5
结尾
孔林、王一、刘宁、杨军,四个人,性格不同,学历不同的人,领域不同,但都在人生的山头上插了一面小旗。
矢志不渝、以人为本、整合协同、目标驱动分别成就了他们,你可以检视一下哪个更适合自己,前面有脚印,你只需踩着过来。
来源:良大师(ID:liang_da_shi)
千万别小瞧一个刚进公司5年的年轻人 那些下班后还拼命工作的年轻人,后来都怎样了? 张一鸣10年面试2000个年轻人:混得好的都有这5种特质给应届毕业生的8点建议,求职找工作必看最近一年,因为招新人,也因为不少朋友面临毕业,所以目睹或耳闻了一些应届生找工作的事情,其实一直想找个地方说说自己的想法,但...
对不起,我们公司不招35岁的人文/哈叔前两天和一读者聊天,我叫他李哥,因为他确实比我大,今年36岁,目前正在找工作,上一份工作月薪3500,没有奖金,没有年终奖...
一个小聪明,毁了前程,所有人都应该深思有一个小女孩刚毕业就去了法国,开始半工半读的留学生活。渐渐地,她发现当地公共交通系统售票处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
工作十年,我们应该学会的三件事文/唤醒沉睡的猪工作十年,如何与别人拉开差距?这是几年前我很不屑的一个问题,那时候,我觉得自己还年轻,还不需要考虑这么长远的事情,...
30岁前后,这四件事你一定要去做文/哈叔1、圈子要混,但一定要精挑细选圈子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很大,毫不夸张地讲,一个人的圈子往往能决定他的命运和未来。这么说...
数数那些可能让你瞬间丢掉工作的小细节在这个全靠演技的人生里,有些可能让你丢掉工作的小细节千万轻视不得。一、情商低1、老板突然要笔写时,递出一支卡通笔2、穿着.....
我考上了985,我选择了996:所有的输不起,都是因为躺不赢文/丁暖01马云关于996的福报论,引来大家的普遍不适。996,指的是上午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
90后员工裸辞,写邮件和80后领导互喷,看70后如何做点评文/KevinZhang人物小No:90后,互联网运营岗刀把:80后,小No的直线领导我:70后,两个...
希望看完这个故事有更多的朋友成为优秀员工她到公司工作快三年了,比她后来的同事陆续得到了升职的机会,她却原地不动,心里颇不是滋味。终于有一天,她冒着被解聘的危险....
刘同:我是怎么挣到现在这些钱的文/刘同同哥,你对钱怎么看?收到这条信息时,我刚好看完吴晓波老师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里面刚好有一段关于金钱的阐述。金钱...
如何成为关键人物的圈内人文/俞茵在他人眼里,Kathy算得上是个成功的创业者。6年前和客户合作,用很短的时间将休闲家居品牌大嘴猴做得风起云涌,前年在公司业绩最佳...
经过一些时间,住持发现香客越来越少了。 住持派人到外面一打听,找到了事情的原因,原来周围几座寺庙也采用了同样的推销方式,很大一部分香客去了那几家寺院。 住持非常...
学会工作,因为你要工作几十年终于有一点空去了一趟家乐福,大肆扫荡了一番。家乐福的底楼全都是卖衣服的门店,有一家门店特别热闹,门口一左一右的小姑娘叫得格外的响亮....
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文/韦斯托1一个人对自己的定位往往能决定这个人一生的走向。读高中的时候,班主任老冯经常用《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教育我们求其上,得其中;求其...
希望你安稳,但不仅是朝九晚五文/闫晓雨没有任何一种人生可以高枕无忧。物质饱满的要追求精神丰盈,天资聪颖的要懂得后天维护;缺乏战略的要找准方向,拙于耐性的要扎根....
杨朱的邻居家的一只羊丢失了,他不仅带着自己的亲朋,甚至还请来杨朱家的童仆一起去追。 杨朱说:“丢一只羊,用得了这么多人去追吗?” 邻人说:“因为分岔口太多。” ...
放弃职场积累去读研读博的人,有没有过得更好?文/梁爽1今年七月,好友研究生毕业。想当年我俩由于工作契机结识,发展成好朋友,那时她做外贸跟单,每年去美国、法国、日...
托斯康是一座边远的小城。有一天,一个外乡人来到了这座小城。这个人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和声望,真真假假地讲了些老家的逸闻趣事。在他的嘴里,他的老家和这里的单调、荒凉...
警惕职场小儿科行为文/静静听在职场上,应届毕业生们常常被称为不懂事的小朋友,他们的行为举止在前辈们眼中多少有点小儿科。但如果那些早已成为上班族的大朋友们的...
优质的产品畅销是情理之中的,可是,若说质量低劣的商品也能畅销海外经济大国,谁又会相信呢? 北京的一家制伞厂生产的雨伞,伞面质量很差,虽然在雨天可以遮挡轻风细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