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生:勤于学习,打开成功大门 他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精力旺盛和大胆。从电视画面中,或报纸上获得关于他的消息,要么是纵横国外,接二连三地收购企业;要么是穿梭于各种颁奖典礼。旺盛的生命力就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使大半个地球都感受到了他的活力。 凭借在资本市场的一次次“搏浪”,一次次出其不意的动作,李东生和他的团队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成功地将一个从政府贷款的小企业发展成为年平均增长40%的全球性公司。 推动李东生四海驰骋的能量来自于哪里呢?是学习给他输送了源源不断的燃料。他不止一次的讲过:“要把工作当作愉快的带薪学习。”屡次创新的成功正是来源于学习的积累: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海。 勤于学习,打开成功大门 在李东生纵横商海的二十多年里,变化是不易察觉的,飞跃却是惊人的。 1974年高中毕业后,李东生下放惠阳马安农场,成为“上山下乡”知青中的一员。三年的农场时光,磨练了他的耐心,也加剧了他对学习的渴望。在艰苦的岁月中,他虽然身居陋室,却胸怀抱负,在工余饭后,常常博览群书。 1977恢复高考后,李东生直接从农场考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无线电系。他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四年的时间,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学习中,从宿舍到教室、图书馆和食堂,基本上是四点一线,无暇顾及其他。 大学的学习,李东生掌握了丰富的无线电知识。当时中国的彩电行业还处于洪荒期,学技术的李东生感到,光是立志成为陈景润那样的科学家是不够的。于是,毕业之后他务实的回到老家惠州,主动联系当地一家合资企业——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即以后发展起来的TCL集团的第一家企业),走上普通的工作岗位。当时公司只有42个人,李东生负责设备的修理工作。 善于读书为刚出校门的李东生打开了通向成功的大门。那段时间,李东生几乎每天晚上都回到公司,一边读书一边值班。由于他喜爱学习,在筹建磁带铺带车间时,公司把安装一套50万美元的铺带设备的任务派给了李东生。当时没有会安装的技术人员,对机械、电工、仪器、五金、化工等,李东生也是几乎完全陌生。但面对几位外国工程师,和一群一点技术不懂的工人,李东生没有退却。不懂就学!经过半年的刻苦学习、炼狱似的工作,终于使这套设备顺利地运行。 正是凭着踏实、善学,李东生从车间副主任逐步做到了车间主任,28岁时就被任命为TCL通讯设备公司总经理,从技术岗位走上管理岗位,实现了他事业上第一次飞跃。 在这之后的三年,李东生更是不放弃任何学习的机会。他在惠州工业发展总公司负责外资引进工作期间,参与了十多个投资项目的前期准备和筹建工作,利用这个机会与香港、日本、欧洲和台湾各种各样的企业主管打交道,得到了很好的学习和锻炼,增长了见识,学会了如何管好一个企业。这样的习中学,再次为他创造了机遇。1990年,李东生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事业高峰,出任TCL集团副总经理。此后一路荣升,1993年年仅36岁的他,坐上了TCL电子集团公司头把交椅。 作为企业的领军人物,李东生对自己要求很高。他一直强调:“只有自己保持足够的成长,才能带领一个团队成长。”在了解到联想改制后,他开始了TCL的股份制改革;在看到了手机市场的兴起,他启用了万明坚;当他目睹了韩国企业的兴起时,他则开始认真思考全球化的战略。 2002年TCL集团完成股份制改造。这年9月收购德国施耐德公司。 2003年TCL利润总额16.3亿,同比增长8.9%;产品销售收入393亿,同比增长24.3%;品牌价值提升为267.12亿。 2004年,TCL合并重组法国汤姆逊集团(Thomson)电视和DVD业务;整合阿尔卡特公司全球范围内移动终端业务。这一年,TCL彩电全球销售量已超过三星,跃居全球第一。来越显现出厚积薄发的持久耐力。 中西融合,走出国际化道路在彩电行业,所谓巨头,信手拈来。但当年同李东生一同聚耀同辉的创维集团黄宏生、康佳集团陈伟荣等等人物都已在繁华过后悄无声息,只有李东生越来越现出厚积薄发的持久耐力。看起来李东生并没有明显优势,但细细分析,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使得这样的结果成为必然。 李东生的爱学在行业里是出了名的,在接受《金融时报》的采访时,平和的他只在问到曾国藩与杰克。韦尔奇、出井伸之时,眼神透露出兴奋。在李东生的书架内,古代书籍、毛泽东着作、现代企业管理图书比比皆是,《曾国藩家书》与杰克?韦尔奇的着作相邻而立,外界都说他是曾国藩和韦尔奇的融合体。 他说:“要想在中国成就企业,既要掌握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更重要的是,你要首先适应中国的社会环境。”从曾国藩身上,他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比如在TCL内部,多方势力始终能够保持在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很多评论家也认为这是TCL能够顺利完成产权改革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对善学而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李东生来说,从曾国藩身上学到的远不止这些。当TCL的手机销售遭遇前所未有的价格风暴和竞争力瓶颈的时候,他在动员大会上给高层们讲曾国藩的故事:“湘军当年围攻南京的一仗,原计划5支部队围城,但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只有曾国藩一支队伍兵临城下。曾国藩并不因为其他4支队伍未到而退缩,他以两万多人在南京城外雨花台筑营抵挡了20多万太平军的围攻,经历46天,最终攻克南京。在众多的战役中,湘军几乎都是以少胜多,为什么呢?我认为最重要有两条:第一,湘军是一支有理想、有主义的军队,湘军的将领基本都是有抱负的读书人。第二,曾国藩在军队里一直强调培养‘扎硬营、打死仗’的作风,两军对阵,首先要在精神上压倒对手。(名人名言 www.23lz.com)在今天的企业竞争中,关键的时刻谁能咬得住,谁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今天我们是遇上了困难,但我们的对手同样也困难,甚至比我们还要困难。在这个时候,谁能挺得住,谁有压倒对方的勇气,谁就有更大的胜算。我们一定要倡导‘扎硬营、打死仗’的作风,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在TCL员工的回忆里,他坚定有力的声音,至今仍铮铮作响。 左手曾国藩,右手韦尔奇,李东生划出的太极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当1998年TCL推进变革创新、确定迈向国际化道路的那一刻,李东生捧起了韦尔奇的管理书籍。他大力鼓励自己的核心团队学习韦尔奇的管理模式,他说“你必须学会适应环境,但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你又要不断学习新东西。” 在李东生身上,很容易找到韦尔奇的影子。他们都推崇战略的本质是企业文化;都坚信拥有坚实的文化基础,更要积极变革。 学习有不同的境界,好学而不求甚解是一种,兼收并蓄、化为我用也是一种,李东生显然是后一种。他不仅学习、吸收,而且善于创新,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充满鲜明“李氏”风格的改革之路。 17年前,韦尔奇把亏损的电视业务卖给了汤姆逊。17年之后,当成功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的李东生在北京向韦尔奇亲自“求教”盈利之道时,韦尔奇的回答却是:“我没任何方法让这个业务再赚钱”。这样的回答显然让李东生有些失望,也令外界为他捏了把汗。但当李东生同GE新任CEO一同站在美国《时代》周刊和全美有线新闻网的领奖台上时,我们看到他已经给TTE(TCL—ThomsonElc0nIcs股份有限公司)开出了“药方”:利用增长策略、协同效应策略和品牌及新业务拓展策略三大策略,发挥TTE的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尚不成熟的商界,能像李东生这样出色地完成这两种异质文化的融合的人屈指可数。 在某种意义上,李东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他通过不断地学习与经验积累,而非理想主义热情或是某种偏执来运转公司。他求学问,只要有可学之处,不管是同行还是对手,他都谦虚向学。 1996年他去长虹,倪润峰安排他去看工厂,还看了培训学校。回到TCL,他在干部培训会上讲:“长虹的培训学校给我印象很深,这个培训中心占地3万多平方米,而且环境相当好。我觉得倪润峰能够拿出这样好的一块资源来进行员工的再教育,有这样的眼光、这样的魄力,就说明了他领导企业的水平,从这一点就能反证出为什么长虹在这几年的竞争中能够跑得比别人快。”自此,TCL办起了自己的“TCL集团领导力开发学院”,培养自己的帅才,并打出了“将来才有将来”的人才口号,为TCL的迅速扩张建起庞大的人才网络。 不仅是国内的企业,对于国外的同行,他亦是仔细研究。他说:“有关三星的书,我都看得很认真。过去几年,三星电子在业界的表现非常优秀,去年它的销售额在全球500强中由第105位上升到第59位,盈利能力排在第18位。三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标杆,七八十年代学三洋,九十年代学索尼,今年他们又明确提出要在2010年进入全球50强中的前三名。三星的经验就是永远把自己的标杆定得很高,并不断地在经营管理中找自己的问题。这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004年7月,李东生将新制订的TCL战略发展规划命名为:“龙虎计划”,在这个计划里,每个事业部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标杆。 一次又一次学习后创新性的运用,帮助李东生解决了很多棘手的问题。从假账风波、改制上市,到与汤姆逊合资,重整阿尔卡特手机部,李东生带领TCL一次又一次成功的突围,甚至在行业状况十分不景气的时候,仍交出漂亮答卷。 构建学习型组织,输送飞跃能量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是一个学习型组织。走进TCL总部,大厅的南墙上放置着李东生引为自豪的HID大屏幕电视,它播放的是向员工推荐的本周读物——《执行力))——TCL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家学习型组织。在TCL,由于李东生倡导“工作是愉快的带薪学习”,整个组织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TCL集团培训学院成立于2000年,与其他集团的培训学院相比开办的不算早,但当其他集团的培训学院还在争相加紧内训的步伐时,李东生已经带领TCL“走出去,引进来”了。2004年,TCL集团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签订《战略知识联盟合作关系框架协议》,加强同国内外着名大学和培训咨询机构的广泛合作。与此同时“TCL高管一国际化培训班”也正式开班,这是面对WTO之后上市和国际化道路,李东生在知识领域果断采取的第一步。 随着集团不断壮大,李东生敏感地觉察到未来变革对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2005年把培训学院更名为“TCL集团领导力开发学院”,要求其承担起对集团中高层管理者进行有效培训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通过内外联手,TCL培养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的系统工程逐步启动:培养高层次的国际化管理干部,储备国际化后备人才;引入国际化企业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提升集团整体的管理水平;共享北大知识库,为集团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随后李东生着手建立内部讲师体系,在公司内部聘请二十名高管作为学院讲师,自己更是首当其冲,多次在集团授课,为高管层进行培训。他和TCL的高层养成了互相赠送管理书籍的习惯,他常对他们说:“生有涯学无涯”,“量随识长,识随德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TCL内部实施系统的“员工综合成长计划”,重视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工作,要求员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把员工个人发展愿景与企业发展愿景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互为依存、共促互进的关系。 李东生说:“人一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大部分都是在工作和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只要树立终生学习的决心,抱着谦虚诚恳的态度,具有学而不倦的精神,善于在工作中学,在书本上学,向同事学,向竞争对手学,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己,成就一番事业。” 纷杂的市场环境,带领万人的集团企业,李东生不是没有压力。问起他如何排除压力,他微笑的说:“要争取做到把工作当成一种‘带薪的愉快学习过程’。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能化压力为动力;也只有善于学习的人,才有不断追求进步的愿望,才能承担更大的责任,才会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成功机会。” 正是有这样的学习精神,李东生带领他的团队把一个当年靠5000元借款创办的地方小企业,变成20年后销售额超200亿元的大集团,并连续7年以超过50%的年增长率高速成长。
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永不懈怠的攀登者文/清如【人物名片】宗庆后,娃哈哈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一位从底层崛起的商界巨子,经历过荆棘遍地的峥嵘岁月,也追逐...
1中外名人励志故事邓亚萍 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
一说起台湾王永庆,真的就和马云一样几乎无人不晓。他的产业是世界化工业的前50名。而在创业初期,他做的还仅仅卖米的小本生意。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刻画了众多家喻户晓的人物,如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善妒多疑的曹操,兄弟情深的刘关张,七步成诗的曹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义薄云天的赵云...
有一个农村男孩,从小和父亲一起在地里干活。有一次,他在农田里休息时,望着远处一望无际的群山,做着白日梦。父亲问他在想什么。他回答说他以后不想种地,也不想上班,坐...
因为痴迷慈善事业,近年来陈光标声名远扬,他曾随同胡锦涛主席访问西班牙和印度等国,就连比尔盖茨和巴菲特那样的世界级大腕来中国时也要指名见他。与丈夫的高调恰恰相反,...
不励志怎么混明星1、锅炉工孙楠学生时代的孙楠囊中羞涩,为了多攒一点零用钱,就到建筑工地帮人推砖,几天下来居然挣了两百多块钱。也算是勤工俭学的模范了。孙楠的第.....
马云的职业规划之路他,20年前大学毕业,应聘过30份工作,全部被拒绝;他,想当警察,和同学一起去,只有他没有被录取;他,杭州第一个五星级宾馆开业的时候去应聘服务...
杨绛先生百岁诞辰之际,中央电视台《读书时间》专门做了一期专题节目。现场嘉宾一共两位,三联书店的总编辑李昕是其中一位。节目中,李昕谈到了杨绛夫妇的精神境界和高风亮...
1938年,出生于山西省夏县的14岁少女侯波,怀着一腔抗日热情只身来到延安,矢志于投身红色革命事业。此后,侯波担任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同志的专职摄影师,时间达12...
蔡文胜:高中未毕业的天使投资人,野心绝不如此1999年,蔡文胜决定去澳洲闯荡。对他而言,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在菲律宾5年了,一家人都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做生意赚过...
宗庆后:25年只做一件事易经秘笈命理应用韦培德:怎样学英语才能更快易经秘笈:数字颜色茱丽亚:怎样才能赢得尊重在杭州城站火车站对面、车来车往的高架桥下,一座不起眼...
超越比亚迪成为动力电池独角兽,解密宁德时代之父曾毓群文/清如【人物名片】曾毓群,宁德时代创始人。2018年6月11日,宁德时代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曾毓群成为媒体关...
刘同的青春:也曾迷茫,也曾孤独文/上官云、王鑫凭着独特的观点和小清新式的写作,刘同在80后、90后读者中很有人缘。继2013年推出《谁的青春不迷茫》畅销百万册后...
孙中山一生支持革命。曾经有人到东京跟孙中山说要在山东革命,一切完备,可惜钱不够,孙中山就把自己仅有的1200元给了那人。过了几天,有朋友说:那个人把钱乱花了,你...
几刀就足够我们应付这个世界了文/茉莉他是湖南卫视当家主持人,也是国内着名娱乐节目主持人。他的主持风格幽默风趣,还擅长脱口秀,精通多种方言。然而如今稳坐湖南卫.....
贝多芬只有一个-励志小故事 贝多芬在维也纳居住时,李希诺夫斯基公爵夫妇多方照顾,贝多芬从内心十分感谢。可是过了不多久,贝多芬发现他并不把自己当作真正的朋友,而是...
相传,杭州城隍庙作坊弄有一对夫妇,男的叫袁金,女的叫瓶儿。袁金常年在外做蚕丝生意,每年只在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回家与亲人团聚。 这一年,瓶儿生得一女。满月之日,恰是...
心灵如洁白的羽毛,人格似坚实的金石 她曾是一名通信兵,虽然天生一副好嗓子,但因为长得比较胖,没有文工团接纳她。退伍后,她追求音乐矢志不渝,凭着扎实的基本功成为顶...
都说他很幸运,出生在演艺世家,父母都是响当当的明星。但人们并不知道,他16岁成为英皇的签约艺人,并不是什么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是为了替生意失败的父亲还债而签下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