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是30年前《为了孩子》杂志创办时的老编辑,已退休多年。先是常和丈夫老杨一起去原籍昆明小住,那里四季如春的气候和便宜的物价,使老李夫妇在几次来来往往后干脆住了下来,不折腾了。在昆明安住的老李有时和上海原单位联系,跟后辈同事说,你们来昆明吧。同事听着,觉得山高水远的,怎么去啊。一些和老李共过事的,就在心里存了这个念想,或许什么时候,就去了。不久前有旅行社推出年末优惠,真是便宜,单位里几个还有假期没用完的一商量,就去了昆明。临行前自然给老李电话报告。听她们回来说,老李那个高兴啊,80多岁的人了,站在路边等着,手搭凉棚,等着。
我听着,眼前浮现老李的模样。我和老李认识的时候,她已过了知天命的年纪,修长的体形,依然有着年轻时漂亮的身影。有一段时间我们跳舞,在嵩山路三楼会议室,音乐响起来的时候,老李喜欢跳快三,她的一条腿曾因故比另一条略短,但这不妨碍她快速地旋转,而且她的旋转和我们刚学的正好方向相反,因此没人能胜任搭档。但老孙可以,他们是同时代人,可以和谐地向一个方向旋转。所以他们总是能配合好,跳完一支曲子还能再来一次,在优美中捡拾岁月长河中的欢乐和涟漪。那时我看着他们,想,在过去几十年的阶级斗争中,他们想过这一天吗?等待过吗?
公公近来病重,一周未进水米,几乎已到最后关头。90多了,虽知是自然规律,但因为公公意识非常清醒,被疾病折磨得痛苦不堪,令儿女们看着神伤。常年照顾公婆的阿姨小周,已届中年,原是江苏来上海打工的,努力给自己挣点钱将来养老。小周勤快爱干净,一天手脚不停地把老人照顾得十分周到。自公公卧床不起,小周更成了家里的主力军。偏偏在这个时候,她家里来电说,母亲病逝。小周母亲和公公同岁,也已久病,走在又一个冬至将临的时节。小周要回家奔丧,她不识字,出门不认路,每次回家都是这里替她买好车票送她上车。小周泪眼婆娑,临走大声对耳背的公公喊叫:爷爷,你要等我回来……我听到这些,不禁深心震颤。你要等我回来,老人听见了吗?他能等吗?那声声呼唤,能成为老人最后的安慰和牵绊吗?
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曾是二战时期苏联流传最广的诗。1941年,希特勒背信弃义进攻苏联,斯大林仓促应战接连失利,大片领土沦丧,一时人心惶惶。正在此时,真理报发表了西蒙诺夫的《等着我吧……》,这首诗的影响之广,竟远远超出了当时慷慨激昂的政论和战地口号,一时间,凡有红军战士的地方都在吟诵——
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只是你要苦苦地等待,等到那愁煞人的阴雨,勾起你的忧伤满怀,等到那酷暑难捱,等到别人不再把亲人盼望,往昔的一切一古脑儿抛开。等到那遥远的他乡,不再家书传来,等到一起等待的人,心灰意懒……都已倦怠……等着我吧……我会回来的。死神一次次被我击败!在战火连天的战场上,从死神手中,是你把我救了出来。我是怎样死里逃生的,只有你我两个人将会明白,全因为同别人不一样,你善于苦苦地等待。
前线的士兵和后方的亲人,都把这首诗当成护身符放在贴心的口袋里。丈夫一想到忠贞的妻子正在倚门等待,斗志倍增。妻子则相信自己的等待能使丈夫避开死神平安归来,又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一首短诗能产生如此巨大的社会功能,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西蒙诺夫说当时自己在西部战场,在行军的战车中,在掩蔽所里写了许多诗,其中包括献给远方爱人的这一首。它表达了千千万万战士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亲人朋友在等待他们,他们又理当被等待。这种等待可以减轻战争对他们的重压,这种等待有时会挽救他们的生命。
然而,令别人想不到又令诗人难以启齿的是,西蒙诺夫写给妻子这首诗的真正原因,是想祈求妻子等待着他,别把他忘掉,或者迫使自己相信妻子在家等待着他,因为他已预感到她不会等待。他的妻子瓦利亚.谢罗娃,40年代苏联红极一时的女影星,在情感和生活中常有别的选择,她确实没有等待,即便这样一首专为她写下又打动了所有人的诗,依然没能改变她!
等着我吧,等着我吧!无论是对生命、对亲人、对友人,这样的等待,多少热望和无奈,多少焦灼和祈盼,等待的执着如一束集聚的追光,就把前面的路照亮了。
更新了最新的故事:等着我吧更多故事文章请登录云飞故事网:http://www.yunfei8.cn
吃过晚饭,他放下碗筷,哼着小曲,径自下楼去了。她发髻散乱地站在阳台上,两手油污,一脸的沮丧。楼下传来他与邻居寒喧的声音。她踮起脚,望了望那个一身悠闲的背影,再看...
心中有一只戒盈碗,比手握一只戒盈碗更重要啊。我是偶然得到这只破口的碗,是笨人无意得到的,但我知道,我终于要在心中修得一只戒盈碗,那才真的是聪明爱人呢。 认识阿泰...
他是个很普通的男人。论长相,比不上别的男人英俊;论能力,只是政府机关的一个普通科员,拿回家的薪水比老婆多不了几文。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在物质化的今天,说得刻...
谁能说她不优秀呢?漂亮、有文凭,还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她二十九岁了,婚姻问题却还没解决。要知道,早些年总是她在挑选别人,包括因她而骄傲的母亲也常常为她参...
电话里,他一如多年前,在那青涩的年华里,柔声问她:要不要接你过来,我买给你吃?捂着电话,她的泪就下来了。有多少年没有吃她喜欢的花生了?是反季的花生,在不属于收获...
我的老伴盛年,没有来得及向我告别,便默然走了,走得那么突然。每日来我好像在梦幻中,她没有走,她的音容笑貌依然在我的眼前晃动。 我与老伴盛年相濡以沫,互敬互爱有5...
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大厅里,一对中年男女准备办理离婚手续。男人填好表格签下自己的名字后,默默地把这张纸递给女人。女人默不作声接过纸,狠狠剜了男人一眼,然后出人意料地...
一天深夜,楼下邻居气喘吁吁地上来敲门,短暂寒暄后,急切地问,能不能把收齐的水费给他看一下。这个月轮到我收水费,去他家时,他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在抽屉里翻了半天,...
那年冬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把他们赖以生存的服装厂化为灰烬,他们一下子跌入了生活的最底层。那些日子,她心灰意冷,终日以泪洗面。可他却故作轻松地安慰她:“怕什么...
他和她同系,但是并不相识。然而,一次班级联谊晚会,他两不仅相互认识了,且彼此一见钟情,私下里彼此私定终身。然而,对于他们的爱情,她的父母并不赞同,且强烈的反对着...
女人有了外遇,要和丈夫离婚。丈夫不同意,女人便整天吵吵闹闹。无奈之下,丈夫只好答应妻子的要求。不过,离婚前,他想见见妻子的男朋友。妻子满口应承。第二天一大早,便...
下班后,就接到了老公的电话:老婆,今天是我们结婚五周年的纪念,早点回来,我已经做好饭等你了。 电话刚挂,他又打了过来。接通后,还没等我开口,就听到他正和另一个手...
从此,他们一对瘸腿夫妇经常互相搀扶着出入在大家面前,满仓再也不自卑了。 那些年,经济条件差,人们缺吃少穿。忽一日,村里来了一位中年女乞丐,领着一个3岁多、名叫孙...
他和她在一起,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儿。彼此都到了适婚年龄,热心的长辈安排了相亲,家世、长相、工作都称得上门当户对,谁都会说这是一桩良缘。 彼此都是有故事的人。他与...
“你有没有在机场等过人,”她问我,“就是那种特价的午夜航班?”等到太阳下山暮色四合,等到星星月亮一同出来,每一波航班降落周围都像是喧嚣流过了好几年,唯独心里好像...
她是一个事业小有成就的女子。和所有美丽优秀的女人一样,她的身边不乏各种精品男人。但是,她一直没有找到可以互托终身的另一半。一次聚会上偶遇,她身边赫然多了个亲密无...
静身材苗条、端庄温柔,又在县级一行政单位上班,工作稳定。因此,追求静的人很多。勇是静的同事。勇出身农村,条件一般,在静的众多追求者中并没有太多优势,但勇追求静的...
男人和女人结婚的时候,家里没钱摆酒,于是跑到杭州去,告诉亲朋好友乡邻们,他们旅行结婚了。杭州的亲戚管吃管住,热情周到,男人和女人都没觉得生分,可男人还是说,苦了...
在南京市汉府街有一对“可爱”的老夫妻,老奶奶骑着矮小、便携式电动三轮车,老爷爷骑着自行车改装的三轮车,从汉府街沿着总统府门前的路,一路往西慢悠悠地骑行,不时进行...
夕阳洒满路面的时候,老太太果然来了。拄着拐,颤颤巍巍地要迈过门口的台阶。我一个箭步冲过去,小心翼翼地扶她进来。上一任店主走时仔细叮嘱过我,有一位银发老太每当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