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执着的美丽
从没想过非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尽管71岁的他,依然显得精干,活力充沛,不乏睿智和幽默。
而且,也没有必要把他和美丽联系起来。他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一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的稻谷,60%源自他培育的杂交水稻。
但凡一个人能有这样的成就,无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美丽这等词汇都已经成为浅薄而无谓的媚俗,无法与他们并列。
但是,就在他荣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喜庆日子,在他接受首都新闻媒体的联合采访时,我忽然听到了“美丽”这个词,突然发现,这位享誉世界、功勋卓着的“杂交水稻”之父的横空出世,竟然和美丽有那么直接的关系。
那是我在这次采访中惟一有机会提出的一个问题,因为我始终不解,像他这样出生在北京、生长在武汉、重庆等大城市、从小上教会学校的人,为什么在风华正茂之时违背母愿选择了艰苦而陌生的农学?
袁隆平没有丝毫犹豫地说出了这个大出我意料的答案:“大约我6岁时一次郊游,曾在武汉郊区参观了一个园艺场。满园里郁郁葱葱,到处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鲜艳的果实。我觉得那一切简直是太美丽了!美得我当时就想,将来我一定要去学农。”
时隔60多年的漫长岁月,袁隆平忆及当年儿时的感受,仍不免双眼灼灼,神采焕发。可见那片花艳果丰的园艺场,在风雨飘摇、国是艰难的年代,曾多么深刻地打动了一个孩子的心。
这片美丽的记忆,成了他心目中永远的梦幻,使袁隆平从此与“农”结下不解之缘。 但当他第一次真的来到农村时,不禁大吃一惊:难道这就是自己多年来向往的最美的梦境? 现实中农村的落后、贫瘠和疮痍,让寻找美丽的袁隆平大失所望,但却绝没有让他就此退缩,“真的,我从没后悔,我这个人有点‘痴’,认准的路—定要走到底。”60年代初那场席卷全国的饥饿,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他把童年的憧憬蕴藏心底,将“所有人不再挨饿”奉为了终生的追求。
他义无反顾一头栽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之中。为了杂交水稻,他几乎奉献了自己美好年华中的一切,知识、汗水、灵感、心血,没有什么不是围着杂交水稻而运转。在他研究开始的最初,为了获得一株必须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用了整整两年时间,顶着烈日差不多踏遍了当地所有的稻田,前前后后共检查了14000个稻穗。
这样巨大的付出,在他几十年的育种研究生涯中,可以说成了家常便饭。无论是科学道路上必然的挫折、失败,还是人为的干扰破坏,所有遇到到的磨难都曾经跳出来考验他的心智。如果他仅仅是美丽的欣赏者,也许他早就被沉重的现实消磨一空;(励志名言 www.23lz.com)但作为以自己的生命和科学的力量去创造美好的科技工作者,袁隆平百折不挠,坚韧不拔。
或许上天也被这种精诚所感化,自1966年他的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科院《科学通讯》第4期发表,引起了国内外瞩目,他的研究成果一个接着一个,他的杂交稻创造的神话一项接着一项,30多年间他在这个领域始终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而新千年里,他主持的国家“超级稻”研究项目又传佳音,续写了“绿色革命”的新突破……
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对于一个几千年未曾真正解决吃饭问题的大国,这是一个多么巨大而深远的贡献!难怪一些地区的农民称他为当代“神农”,而国际同行称他的研究是“带给全人类的福音”。他先后获得了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个学术和社会职务。浩瀚宇宙中,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闪烁翱翔;风云市场上,以他名字上市的股票隆重上市。
不知多少人梦寐以求的这些辉煌、荣耀、名利,似乎丝毫也没有对袁隆平产生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追赶着阳光从北到南察看育种基地。即使这次来京领奖,他也无时不惦记着他的试验。“我们超级稻的培育十分紧张,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3天报一次数据,这样可以随时分析情况。”一再声称不善言辞的袁隆平,谈起他的水稻育种却雄辩而流畅,“我们有信心,提前两年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
已经功成名就的袁隆平仍驱赶着自己不断前行,“我在有生之年还有两大心愿,一是要把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这样,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再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袁先生儿时的园艺场如今已经变成水稻田,生活、事业甚至梦里,全是稻子…… “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儿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古稀之年的科学家之梦,已没有了园艺场的五彩缤纷,但那种淳美的境界却依依相随,如幻如真。
我,71岁开始工作,86岁又恋爱了,102岁获奖啦忙得实在没功夫去死文/半菀不管你几岁,如果老想着啊,我都这个年纪了那你就已经完蛋了!这句话,出自日本第一位摄影...
陶华碧,封闭的王国和低调的女王文/郭彦博在互联网上,陶华碧被90后称为国民女神。留学生群体在国外超市花高价买走老干妈辣酱,从豆豉和辣椒的香气中吃出家乡的味道。....
做一个永远不对自己说不可能的强者文/卞文志世界激励大师约翰库提斯刚出生时,身体严重畸形,只有一只矿泉水瓶大。他生下来后,医生看着他罕见微小的样子,断定他不会活....
2012年10月11日19时,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引起世界关注。然而,面对接踵而至的赞誉,莫言却表现得很淡然,...
那些世界上最成功的人,25岁的时候在做什么?在他们25岁的时候,很多人已经成立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公司,或者处理几百万美元的交易,或者就仅仅是幻想着如何能在宇宙中留...
我们经常使用智商一词来衡量一个人的聪明程度,但恐怕很少有人能准确地说出这个词汇的真正内涵。也正因为人的智力的复杂性,要准确客观地测量人的智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
几刀就足够我们应付这个世界了文/茉莉他是湖南卫视当家主持人,也是国内着名娱乐节目主持人。他的主持风格幽默风趣,还擅长脱口秀,精通多种方言。然而如今稳坐湖南卫.....
刘德华泪洒演唱会:英雄未迟暮,来日更方长文/哈叔昨晚刘德华演唱会中途取消的事,想必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因为喉咙发炎,在开场唱到第三首歌时,刘德华突然失声,之后泪流...
链家创始人左晖: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文/清如【人物名片】左晖,链家董事长。链家,一个遍布全国、家喻户晓的房产中介品牌,已经走过了18年的发展历程。这个过程中,左...
1964年一个晴朗夏日。北戴河的海面上,波粼起伏,阳光挥洒,宛若一片金星闪烁的丝绒。极远处,海天一色,湛蓝无垠,整个大海显得格外温馨宁静。这时,一个泳者游出海面...
当年,马云还是屌丝时和我们有什么不同?在成为首富前,马云实打实的是一个屌丝:出生于普通人家,教育背景相当一般,在第三次参加高考之后,才被杭州师范学院录取,首份工...
汪书福:2块钱起家,一年赚到2个亿人生需要不断调整定位,但不应设立过高的目标,这样才会看到自己的进步,人生的快乐也会多一些。从口袋里只剩两个1元硬币,到一年赚到...
做一条没有鳍的鱼文/孙建勇当年,26岁的菲利普克罗松在搬动屋顶天线时,触到高压线,两万伏电流瞬间将他的双臂和双腿烧成了焦炭。一个没有四肢的人,该如何面对未来?躺...
徐乐:28岁的互联网老兵多次创业之后,徐乐的教训是:一要专注,二要坚持。2011年4月1日,愚人节,转型后的游戏矩阵,终于迎来了第一笔收入,苹果公司结算2月份账...
和一切的互联网精英不平等,马云从小就没有日子在顶尖的那部分人傍边,他活在一般的通俗人傍边。马云称自己脑子笨,从小功课就欠好,数学考过1分,只要英语独特好。不只没...
我不是特别喜欢演艺圈的人,一是觉得有些人太喜欢炒作,拍了几部戏,获了一两个奖,就希望别人叫他影帝、影后;二是感觉某些人私生活很乱,绯闻不断。然而,陈道明却是演艺...
长隆集团苏志刚:从卖猪肉到身价130亿,他的秘诀是?文/清如【人物名片】苏志刚,长隆集团董事长。苏志刚是典型的白手起家,卖猪肉、开餐馆、办动物园他敢想敢做,勇于...
阿里最大股东、日本首富孙正义的12条成功孙正义1978年,主修经济的孙正义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1年创建软银集团,美国《商业周刊》杂志把孙正义称为...
乐淘网毕胜:除了人脉、资金和能力,创业还要越挫越勇文/林巧燕创业,没有那么简单。毕胜毕胜,多有意义的一个名字,20多岁的毕胜就已经是李彦宏的助理,是百度的市场总...
俞敏洪:创造必然比等待偶然更靠谱要说当今身价最高的教师当属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俞敏洪。当初因为妻子没完没了的唠叨,让俞敏洪作出弃教从商的决定。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