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起故事的缘由,父亲孙立军这样开篇:“我50,女儿18,从来没有开过一次家长会,原来这个可逗可玩可骂的姑娘很快会变成别人的女人,我应该送点什么给她,所以有了《18岁18天》,从北京和女儿骑行到上海……”
骑行的目的,不仅仅是拍一部纪录片,更重要的是父女之间的交流,潜移默化的影响。孙立军在途中为留守儿童们放映动画片,通过骑行的方式为老一辈动画人筹集出书的资金,一路留存下的,还有给女儿的精神财富。
2014年11月12日,首届加拿大电影电视节在温哥华拉开帷幕,这部时长85分钟的纪录片《18岁18天》拿下首届加拿大电影电视节水晶报最佳纪录片奖、地中海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评委的评语是:能够表现现代中国两代人的故事。
在忙碌的现代都市里,很多父亲是缺位的。他们忙工作、忙应酬、忙赚钱,忙得基本没时间跟孩子交流。孙立军觉得自己也是一位缺位的父亲,作为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动画学院的院长,他热爱动画艺术,他的生活里更多的是动画,他创作、制作了一部又一部动画片,培养了一批批国内动画人才,留给家人、孩子的时间却不多。回想起来,2岁前女儿孙佳跟着奶奶生活,2岁后送整托。
转眼间,孙佳18岁了,刚刚拿到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录取通知书,孙立军忽然遗憾地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参加过女儿的家长会。
高中毕业前,孙佳的学校要举行一次成人礼,要求父母送一份礼物。送什么好呢?从来没有为女儿教育的事情多操心的孙立军第一次认真琢磨起来。他想起龙应台的那本《目送》,里面有一句话深深打动了他。“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这份“进不去”也许是很多父母与子女间的常态,如果打破生活的日常,也许会开启一扇“进得去”的门。
思考了一个多月后,在女儿成人礼的那一天,孙立军拿出了一份不一样的成人礼——一份用A4纸打印的薄薄几页活动策划案,策划案名为——《18岁18天》。孙立军说:“这18天,一天代表一年,18天,象征女儿成长的18个年头。我想父女俩共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比物质的礼物更能打动她。”
孙立军的计划是这样的:和女儿一起骑行,从北京出发,经天津、泰安、曲阜、济南、南京,最终到达上海,里程1668公里,用时18天。他想和女儿同享骑行的甘苦,更主要的目的是通过骑行完成一项公益筹资。
2014年初的时候,孙立军接到一通电话,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老一辈”动画人蒲稼祥打来的。蒲老在电话中说:“写了一部《动画笔记》,但没有合适的出版商和足够的资金,没法子出版。”
孙立军对老一辈动画人怀着浓浓的敬意,所以一听蒲老的叙述,立刻就决定促成《动画笔记》出版一事,但出版资金从哪儿来呢?孙立军找到出版社,决定样书出来后通过骑行的方式向公众募集后续发行资金。他计划从北京出发,终点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表达他对老一代动画前辈的尊重与承诺。
女儿会怎么看待这样一件礼物?孙立军心中没有谱。但对于孙立军的计划,孙佳也没有拒绝。
长途骑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早在出发前,孙立军就进行了有计划的锻炼,他每天骑行上下班,周末有时间就在北京“环路”骑行。但孙佳没有经过任何骑行训练。因为孙立军原本设想的是让妻子开车,女儿跟着拍摄就行了。
但骑行计划在微博直播后,越来越多人知道了这个创意。孙立军的学生主动请求加入拍摄团队,准备把这个行程做成一部纪录片。这个团队已经很专业了,于是孙佳解放出来,孙立军希望和女儿一起骑行,但孙佳最初颇有抵触,孙立军只好随她。
2014年7月20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孙立军带着女儿观看完升旗仪式后,骑上了他的那辆山地车。车后面绑着沉甸甸的行李,投影仪、幕布、小音箱、给养,大概有六七十斤重。孙佳并不了解老爸为什么要带投影仪、幕布、小音箱这些东西,后来才知道是给沿途贫困村庄的留守儿童晚上放动画电影用的,就像她刚开始也不理解老爸为什么非得骑行找苦头吃一样。孙立军出发时,她没有跟在自行车后面,而是拿着一台小型摄像机钻进了随行的摄影车。她坐在车里,看着爸爸骑,父女之间总隔着一段距离,有时谁也看不见谁。
开始的几天,孙立军把行程安排得非常紧,最长一天,他骑了170公里,从早上5点骑到晚上7点。第二天早上醒来,孙立军感觉腿都张不开。骑行第三天,孙立军的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了,这好像变成了他一个人的路程,暑热、身体苦痛,还有孤独。
刚开始包括孙佳在内,大家都以为孙立军做个秀玩玩的,毕竟他年纪这么大了,没想到他是玩真格的。他让随行中中暑的人在原地休息,自己坚持每天5点半爬起来就走。
跟随在后面摄影的孙佳,感觉离爸爸越来越近,取景框里那个微躬的背影越来越清晰。她看着他一大早打包好行李出发,霞光披在他的身上,有种不一样的美;晚上在偏远的村子里,爸爸给留守的孩子们放动画片,他说:“我从小看露天电影,产生了做英雄的梦想。现在我们给这些看不到电影的孩子放映,哪怕只为一个孩子树立了信心,都值。”全村的孩子都来了,腿脚摸索着找到幕布前的塑料椅子坐下去,眼睛盯紧了画面,神情专注得让人心疼。可以想见,这些孩子平日里鲜少有机会观看动画片。有的地方放映很困难,有一次,住在一个待拆迁的村庄附近,周围没有空地,幕布支不起来。后来孙立军找到一面残破的墙,随行的人买来白涂料,把墙涂成白色当幕布放了一场……
第11天、12天,孙立军全身浮肿,骑行特别困难,但孙立军说:“就算爬也要爬到终点,我承诺了,就要做到。”
第15天,快到南京的前一天早上,大家准备出发了,一路都坐汽车的孙佳突然和孙立军说:“老爹,我和你一起骑车。”听到这话的孙立军愣了一会儿,心中已欣慰无比:“父女俩的感情还是默契,我当时就觉得女儿不再像城堡里的小公主了。”父女俩开心地骑过了南京长江大桥。
最后的4天里,孙佳骑行了200公里。一路上,有挥汗如雨的辛苦、走错路的不安、车胎扎破的无奈,但父女俩相互关心、相互妥协、相互感动,留下了一段记忆深刻的影像。
432小时后,孙立军和孙佳风尘仆仆地出现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门前。在上海美影厂门口,孙佳打量着斑驳的院墙,杂草丛生的院子,这里是爸爸表达敬意的目的地。看到孙立军骑着满是泥点的自行车,一点点近了,孙佳忽然叹息:“我爸爸真不容易啊,这么多年坚持着。”
那天,孙立军把沉甸甸的样书送到80岁的浦稼祥老师手上,孙立军、孙佳和浦老师在他家门口照了相,孙立军说这是一场最简单的新书发布会。看着孙佳采访浦稼祥,孙立军希望即将开始大学生活的女儿,能够理解自己为动画所做的努力和坚持,期待她能够意识到这代人的责任,接得了棒。
当晚,孙立军邀请美影厂老一代动画家相聚影城,观看自己的原创动画电影《小兵张嘎》,向老一辈动画人致敬,向中国动画致敬。这是孙佳童年回忆里最真切的动画片,她眼看着它从线条到上色到在荧幕上放映,她还是配音之一,曾经心心念念期待上映的日子。“这片子我至少看过几十遍,那天放映到中间,我走出去,忍不住大哭,为爸爸对原创动画艺术沉重而执着的坚守。”
骑行结束后,纪录片《18岁18天》剪辑完成后,在2014年11月12日的首届加拿大电影电视节获得了两个大奖。
其实送展前孙佳就看过了,纪录片制作组的一个叔叔问她:“你理解爸爸送你的这18天的礼物吗?”
“我觉得我是理解的。”从起点出发,18天看到终点的风景。孙佳觉得自己就是在第18天读懂了老爹的良苦用心,她唯一的后悔是没和老爹骑满18天。
不过,她等来的问题是:“当你爸爸60岁退休时,你愿意骑60天送给爸爸吗?”
孙佳卡住了,她想着:60天!那哪成啊!她老实地说:“60天太长了,我可以还给他18天。”
“所以在你看来,你只是要还给你爸爸18天?”这个问题又把她难住了。不过没关系啊,有了这18天的相互理解,一切的美好都可以拓展和延伸。
去年春节,我没赶上回乡的火车。加班到年二十八,我只有骂老板冷血,急冲冲跑到万佳百货,买了一大堆食品,赶到广州。广州火车站上已经挤满了人,加上大大小小的包裹,整个...
生活平淡得像一壶茶,品之却芳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普通得像一首歌,听之却跌宕起伏,给人以美的回忆。田里回来,父亲似乎显得很疲惫,沾满泥巴的裤腿粘在腿上,赤着脚,...
父爱一直伴随着我,只是父亲的爱含蓄而深沉,用心良苦。当读懂父爱时,我已经30多岁了。 小时候,看到别的父子像朋友一样相处,我既羡慕又忧伤。 我在一个家教很严的家...
1927年,夏尔·戴高乐和妻子伊冯娜即将迎来第三个孩子的诞生。然而,在临近生产的时候,伊冯娜不幸遭遇了车祸,当即昏死过去,被送进了医院进行抢救。经过救治,伊冯娜...
生下我的那一天,家里的一棵老榕树枯死了,用我老爸的话说,我刚好五行缺木,这一辈子注定坎坷。好吧,实话招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反复验证,老爸的末世预言都是对的。老爸是...
我始终认为,后来,父亲在我面前表现出来的那些爱,都是虚情假意。为什么这样说呢?这要缘于十几年前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一件事。那年,我五岁。快过新年的时候,出外打工的父...
她与父亲之间,一直拘谨而且少言,见了面,还没等开口,就已经觉得索然无味。她一直认定父亲对母亲的去世,负有最直接的责任。假若当初他能从外地赶回家,而不是为了坚持去...
父亲比我大了整整50岁,老来得子,高兴得放了两大挂鞭炮,摆了10桌宴席,还开了那瓶存放了两年都没舍得喝的五粮液。 8岁时,父亲带我去学二胡,从家到少年宫,骑自行...
一忽然地,他开口跟我要钱了。最初的借口是身体不太好,要去医院做个全身检查,我便给他寄了钱。没想到时间不长,他又来了电话,说想买个电动三轮车。我犹豫了一下,他好像...
大家都叫他孤儿,他有大名,叫王卫国。他从小就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是爷爷奶奶把他抚养成人的。孤儿有父亲,叫王忠臣,是个疯子。他没有喊过父亲,跟其他孩子一样喊疯子。...
最近,不知父亲着了什么魔,天天给我送吃的。有时是一把蔫豆角,有时是刚从菜市场买来的新鲜猪肉,有时是别人送给他、他舍不得吃的腌萝卜。刚开始,看他从几公里外风尘仆仆...
漂流了一下午,浑身疲乏,在溪边找了家小摊,先填饱肚子再说。摊主是一位跛足的老人,只是微微地笑着,没有言语。他满面沧桑,额头上的惨淡尤为深刻,似是年逾古
初秋的天,有些热。他走在前面,父亲离他不远,走在后面。“爹,别送了,回去吧。”他回头看了一眼父亲。父亲没作声,继续跟在他后边。“爹,你回去吧,我一个人能行。”他...
1那天晚上的雾很大,公路上只有西蒙开着一辆车在走,四周异常安静,车内放着一首名叫《回家》的曲子。路面的能见度很低,西蒙一边开车一边诅咒着这见鬼的天气,他心里老觉...
他每月寄来生活费,她知道,那是他一元钱一元钱地攒起来的。那些钱,经历了多少风吹日晒啊,他的头发已经白了,脸更黑了。后来,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托福,到美国大学深造...
我父亲是长在改革前后的农村娃,在三兄妹中排行老大,所有很多事都由我父亲扛着。上学前要割猪草喂猪,然后趁着天微亮的光线踩着泥路上学,放学后来不及完成作业就背着用旧...
她八岁时,父母开始闹离婚。她不懂什么是离婚,只记得母亲反复地问她想跟着谁生活。她说,我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北风呼啸的冬日,姥姥牵着她的手说,你爸爸不要你们了...
一18岁那年,我高考落榜决定去深圳打工,可母亲死活不让我去,非让我再去复读一年。母亲在我耳边絮絮叨叨个不停,我没好气地冲了她一句:“我考大学,谁供我读?谁来管这...
父亲驾驶着货车,在一条陌生且偏僻的土路上奔驰。突然货车扭起了秧歌,几近失控。他狠狠地踩下刹车,避免了一场可怕的灾难。他对七岁的儿子说,坐在车上别动,我下去看一下...
小时候的记忆里,父亲经常出差,而且一去就是两三个星期,那是父亲留给我的印象大多是他提着一只旅行袋消失在路的尽头那朦胧的背影。父亲出差前总不爱和我说再见,老是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