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生前是一家杂志社的主编,很长一段时间,父亲根本不看我的小说,他知道我还在写,但写些什么懒得问。一个人真想当作家,别人是帮不了忙的。
父亲热爱写作,却不愿意子承父业
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这句话不是简单的遗传学理论,而是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父亲溺爱孩子天经地义,常常可以见到对子女百依百顺的父母。做父亲的并不是皇上甚至穷困潦倒,可他们那些可爱或并不可爱的孩子,一个个都是货真价实的小皇帝。
但我父亲对儿子根本谈不上溺爱。也许因为他一生太不顺心,过于书生气,年纪很轻就当了右派,一直在从事一份自己不太愿意干的工作。记忆中,我从未对父亲提过什么蛮横要求。我不喜欢要这要那,甚至连最普通的索取,也很少向他开口。
常有人问我,写作受了家庭什么样的影响?刚开始我对这样的问题,一概以毫无影响作答,这也是实情。自小父亲给我灌输的思想就是长大了别写东西,三百六十行,干什么都行,就是别当作家。
可他一生中,除了写作,可以形容和描述的事情不多。记忆中,父亲写作时的背影像一幅画,永远也不能抹去。我能记住的是他的耐性,是他写作时的不知疲倦。作为儿子,我不在乎父亲写作方面达到了什么水准,出了多少书,不会去想他得过什么文学奖,有过什么文学方面的头衔,进过什么名人录,还有谁曾对父亲有过怎样的好评。我觉得这些并不重要,父亲生前也把功名看得非常淡。
恢复高考以后,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上大学。因为录取的是文科,父亲甚至都懒得向我祝贺。时过境迁,回忆20多年前的情景,我仍然忘不了他当时的恐惧。父亲说,为什么非要选择文科呢?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相信父亲之所以不愿意子承父业,要让儿子远避文学事业,是由于他个人的不幸。1957年他被打成右派,再加上“文革”挨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后来我终于明白,除了这些恐惧,父亲顽固地相信,一个人若选择了文科,选择了文学,特别是选择了写作,很可能或者说更容易一事无成。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老话可以作多种解释。父亲热爱写作,一生都在伏案书写。父亲不自信,尤其是在写作方面,受他的影响,我也很不自信。这种不自信或许只是清醒,建立在写作是高风险行业的基础之上。高风险不仅意味着政治上容易出错,经济上可能受窘,更大的可能是会成为一名空头文学家。空头文学家不仅浪费自己的生命,还会浪费别人的宝贵时光。当我读到一些很坏很无聊的文章时,就想父亲如果还在,一定会非常愤怒地加以指责。父亲生前,我们常为阅读到的文字没完没了地议论。父亲总是一针见血,非常明确地表明什么好什么不好。他觉得一个人要么别写,要写就一定要写好。
父亲对我的不希望,远比希望更重要,更有用处。父亲不希望我成为空头文学家,不希望我为当作家而硬着头皮当作家。我所要努力的方向只是不要让父亲的不希望变成事实。
父亲喜欢书,却不看儿子的小说
去医院参加例行体检,遇到很多熟人。他们纷纷向我祝贺,说我女儿的一篇作文人选了中学语文读本。这并没有什么了不得,只是标题比较隆重,又配了照片,熟人见了忍不住要议论。我忽然想起自己的文章刚发表时的情景:一方面,父亲好像很不当回事;一方面,父亲又暗暗得意。他当时的心情正好与我现在完全一样。
父亲过世已多年,我现在住5楼,闲时喜欢看楼下的樟树,那是刚搬进来时种的,也不过几年功夫,郁郁葱葱地很像回事。古人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从树想到人,我不由黯然泪下。在父亲去世后的10年里,正是我写作最旺盛的时候,也是所谓个人最出成绩的日子。父亲喜欢书,书架上有一层是专门用来放自家人的书的。父亲过世时,我正式出版的书只有二三本,当时出书很困难,但是父亲已很得意。现在一层都放不下了,如果他还健在,真不知会如何高兴。
言传身教看来真是很厉害。我发现自己现在与当年的父亲相比,在唠叨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无数次地提醒女儿,说我们并不想沾光,可是不知不觉就可能沾了光,因此保持一份清醒非常必要。父亲生前是一家杂志社的主编,我发表小说的时候,大家都会想:这家伙近水楼台,开后门太方便。“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说是这么说,真正操作起来,其实有很多难度。
我如今要说父亲对我在文学方面的要求,要比对别人更严。相信的人有,怀疑的人也会有,因为人们通常更愿意从“人之常情”角度去思考问题。父子关系毕竟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我没必要做那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解释。我想说的只是别人怎么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真把事情做好。事实胜于雄辩,我曾经很努力地想用实战成绩来证明自己,而这种证明才是对父亲教育的一种最好的报答。
我想起自己最初发表的两篇小说,那是20多年前的事。两篇小说写于同一天,上午完成一篇,写完了给父亲看。父亲说,还有点意思,就是卷面太脏,即使巴尔扎克也不过如此,我为你重誊一遍吧。结果父亲帮我一笔一画地抄,于是我在下午风风火火地又写了一篇小说,当时真没想到写小说这么容易。后来小说在同一个月里分别由两家刊物发表了。记得父亲改了几个字,父子还为是不是病句争了一场,我自然是错,然而不服气,狂得莫名其妙。
我似乎有过一段才华横溢的日子,可惜在接下来的5年内,连一篇小说也发表不了。很长一段时间,父亲根本不看儿子的小说。他知道我还在写,写什么也懒得问。我的小说终于有机会发表,终于有一点影响时,父亲那一阵特别忙,别人对他说,你儿子的小说写得不错,他便对我说,喂,把那什么小说给我看看。看了也就看了,喜欢或不喜欢,满意或不满意,反正是儿子的东西,儿子大了,有些事已经管不了。
回想父亲对我写作的帮助,热情鼓励的少,泼冷水打击的多。可怜天下父母心,热情鼓励是希望子女有出息,泼冷水打击是怕子女走错路。他更多的还是不闻不问。父亲生前常说,学医可以传代,学画也可以传代,惟有这写作传不了代。他告诉我,作家不走自己的路,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他还告诉我,作家的后代不成为作家是正常的,成为作家反而不正常。我想我能有今天,不要说自己想不到,长眠于地下的父亲也不会想到。惟一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会发自内心地高兴。
自从父亲过世,每年清明、农历七月十五日、除夕夜,我都要烧些纸钱。父亲生前对所有的迷信活动都不相信,我受他的影响,也从未深信这些,但还是忍不住这么做。很多事是不能忘记的。如果没有父亲,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还是那句话,我能成为作家,既是无心插柳,又是事出有因。
那天上午,我下课回到办公室,从抽屉里拿出手机一看,竟有5个未接电话,而且是同一个陌生号码打来的。谁?有什么事这么急?大脑正在急速搜索这个号码的时候,手机又响了。...
父亲去世了,我想在他走过的地方去走一遭。这一天,我去看了那两亩水田。田里水不深,那些稻茬已不如刚割稻时的坚挺和苍劲,东倒西歪的,有的甚至匍匐在一汪冷水里,还立着...
大学期间,薛松从来不吃鱼肉,这一直是我们的未解之谜。我们问,嫌鱼腥?薛松摇了摇头。又问,嫌鱼有刺?薛松还是摇了摇头。我们就对薛松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说鱼肉营养...
4岁那年,她目睹父亲被两个女人争抢,一个是她母亲,一个是不认识的女人。女人是一大清早到她家来的。不知跟父亲说了什么话,拉着父亲就往外走,她母亲从后面追上去拉住父...
老家来人捎话说:“海顺,你爹生病了,病得不轻,你回去看看他吧。”他没动,他想这次父亲一定又是在装病。他偏不回去!四十多年了,他还在怨恨父亲,父亲有六个儿女,为什...
那一年,她上小学一年级。家里的经济很窘困,全家五口人挤在一间不足10平米的房子里。但是小小的她,察觉不到生活的困苦,她永远那么开心,那么无忧无虑,奔跑在山间,河...
一位年近六旬的老人来娱乐中心应聘,要求做专业按摩师。我问他:“您有按摩经验吗?”他摇头表示从零开始。我又问他:“您要求薪水是多少?”他说不要薪水,就是想来学习。...
那一年我上高中,家里正是水深火热的时节。屋漏偏逢连天雨,本来就家境贫寒,又遭遇了一场大冰雹,把地里所有的农作物都打成了残疾,这意味着一年的收成都泡汤了。父亲在一...
那一天的情景,在我困倦、懈怠的时候,在寂寞的午夜,如电影中的慢镜头,清晰地浮现在眼前……1991年秋天,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清晨4点钟,父亲轻轻叫醒我说他要走了...
漂流了一下午,浑身疲乏,在溪边找了家小摊,先填饱肚子再说。摊主是一位跛足的老人,只是微微地笑着,没有言语。他满面沧桑,额头上的惨淡尤为深刻,似是年逾古稀。我坐在...
父亲再木讷,为了儿子也会瞬间变得异常果敢;父亲再平庸,也是立在儿子身后的一座大山! 在童周眼里,父亲木讷而平庸。 他不记得父亲做出过什么可以称为重大的举动,倒是...
从我有记忆起,他就是一个带着巨大光环的疯子。可所有人都用艳羡的目光看着我说:“看,你有一个多伟大的爸爸。”我知道的只是,童年的每一天都是空荡荡的。豪华的大房子中...
我终于了解,父亲对我的责骂,都是出自真心的期盼。父亲寡言,但很严肃,在同乡与朋友之间深受尊敬、信任。他有很多想法和别人不太一样,一个就是他喜欢人前教子,在别人面...
我婚礼那天早晨,阳光明媚而温暖。一切都很顺利。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就要来临了。我穿着母亲亲手为我缝制的美丽的绸缎衣服,内心充满了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然而,就在这...
这几天,心头都有一股酸涩,想写点东西,关于我的父亲。2015年的元旦假期,在临放假的头一天,我最终打消了出去玩的念头,买了一号回家的车票。其实回家本是有点不情愿...
那年,我5岁。关于童年最多的记忆就是跟一群大人在大篷车上四处颠簸。每到一个地方,或是城市不喧闹的角落,或是散发着淳朴气息的小镇中央。停车,打起氙气灯,一群大人匆...
一忽然地,他开口跟我要钱了。最初的借口是身体不太好,要去医院做个全身检查,我便给他寄了钱。没想到时间不长,他又来了电话,说想买个电动三轮车。我犹豫了一下,他好像...
他们是村里惟一把儿子送到城里上学的家庭。山里学校条件差,教师水平又不高,还让家里的地分着心,从没教出过有出息的学生来。他们怕耽误了儿子,就送到城里去。妻的一个表...
父亲70大寿时,我给远在乡下的他买了一部手机。父亲拿着手机,这儿摸摸,那儿按按,像小孩似的,稀罕的不行。当看到自己的形象定格在屏幕上时,呵呵直乐的嘴里,一望无牙...
1你小时候有没有怕过黑?我从不曾惧怕过黑暗。因为明诚告诉我,在黑暗里,他的影子会保护我。明诚不是别人,是我爸。4岁那年我在胡同口玩石子,路过的大人指着我的脑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