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员工裸辞,写邮件和80后领导互喷,看70后如何做点评
文/Kevin Zhang
人物
小No:90后,互联网运营岗
刀把:80后,小No的直线领导
我:70后,两个人都认识,就是一劝架的
楔子
小No又离职了。
这是我认识她一年多以来,她的第三次离职。和前两次相同的是,这次毫无疑问又是裸辞;和前两次不同的是,这次小No居然写了长长的离职信,让我倍感诧异,因为这完全不是她的风格。
辞职信交上去了,刀把居然还回应了。在我印象里,他之前对于员工辞职的态度一向都是爱谁谁。
下面是小No和刀把有关辞职这件事的互喷集锦,附上我的点评。
小NO:
首先声明,我之所以写这封辞职信,完全是因为公司的奇葩规定:辞职信必须超过500字才给办理离职手续。否则就5个字:老娘不干了!!!(标点不要算在里面哦)然后做成一个牌子,像奥运举牌小姐一样举着绕公司一周,以示交接完成。
刀把:
首先,500字的辞职信,是希望每个人在离职前,都能认真思考自己的决定,并客观总结在公司的得与失,没有为难大家的意思。
不可否认的是,之前不少离职的同学,在信中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有的又选择留下,有的则为公司提升管理水平和员工满意度提供不错的意见。所以,在这里还是要感谢你的离职信,虽然我对当中的某些观点持不同意见。
我:
500字离职信的规定还是头回听说,有点新意。常规做法是离职面谈和离职员工调查表,但流于形式的多。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有的时候爆发出来也挺好。
听说,刀把他们公司还有离职员工因为离职信写得好而得奖的,算是员工关系操作中一种新的尝试。
小NO的第一条离职理由:
公司居然不让在办公区收快递——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了。那么大冷的天,我还得一趟一趟往楼下跑,这可是21层诶,我还怎么和那个帅气的快递小哥温柔地交流呢?
刀把:
对于你平均一天三趟下楼取快递来说,21层楼确实有点残忍。从不时经过你的办公桌时,看到你浏览的页面,我估计你的这些订单,至少有80%都是在工作时间完成的,加上你每天下楼取件的时间,一个小时怎么都是需要的,虽然我从来都没有跟你提到这点。至于你说的快递小哥,我真心觉得他不够帅。
我:
90后果然就是90后,第一条离职理由就语出惊人。看来冬眠说、姨妈说之外,现在还可以加上一条“快递说”。
90后都是原生态的剁手党,但刀把你可以隐忍这么久,真不愧是有容乃大。极端的做法有封网的,但我想大多数的管理者,都对上班网购这个事情一筹莫展。
小NO的第二条离职理由:
最烦你一遍一遍地给我们洗脑,什么价值观啦,什么责任感啦,什么设定目标啦,每次一开会就说这个,每次一聚餐就说这个,呜呜呜,我喜欢吃的大虾都凉了。客观效果是这几个月减肥效果不错——说到我没有胃口。
刀把:
如果你把梳理目标和安排工作叫做洗脑的话,那么除非你不上班,否则估计走到哪里你都躲不开。
上次聚餐的大虾虽然有点凉了,但是你还是吃了12只中的7只。顺便说一句,我还真没觉得你瘦了,因为上周你刚刚嚷嚷椅子太小坐不下,要求给换个大的。
我:
70后80后最头疼的事情,可能就是怎么给90后开会了。价值观宣贯这种事,根本就是对牛弹琴,经常是你卖力地讲,他在下面微笑且迷茫地看着你,心中万头草泥马奔腾。
90后是互联网的原住民,是虚拟社会里的主人,在现实交流中经常呈现木讷、发呆、不屑、迷茫等表情包,他们其实是现实生活中非常不善于和人打交道的一群。
这样讲吧,70后基本是线下的,80后是线上线下两栖的,而90后就只有线上了。经常见到90后在虚拟空间里谈笑风生逗比无限,一旦进入面对面的交往,就像鱼上了岸一样。(鱼上了岸啥样?大口喘气翻白眼啊。)
现在有些公司,已经把企业文化项目开发成线上游戏的方式,据说对90后的效果不错。
小NO的第三条离职理由:
最不喜欢公司的读书会,辣么长的文章,还要每周一本,开会说心得,抱歉我无法保持注意力超过30分钟。
刀把:
工作需要保持专注,这是公司针对年轻员工注意力漂移,而设定的培训科目。我注意到你在开会时,平均不到3分钟就要玩一下手机,这说明你确实需要提升一下专注度了。
不然就算是上厕所的十分钟,如果你忘带手机,我都怕你无法顺利完成整个作业流程。你好像上个月刚把手机掉坑里了吧。当然读书的书目还需要改进调整,更符合你们的特性。你有什么建议吗?
我:
刀把的回应有够毒舌。手机、IPad和电脑是90后成长中的三大要素。在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愉悦时,不可否认的是全民的注意力和耐心下降了。
我的手机就经历了从背包,到裤兜,再到手里拿着这三个位置的变迁,相应的查看频率也从一天数次提高到了一小时数次。
所谓的时间碎片化和信息碎片化,带来的后果是心态的碎片化,浮躁的气质就从中产生。这是一个无可逆转的趋势,对抗只能是螳臂当车。
通过习惯调整做适度的平衡,倒是一个可行的办法,于是很多诸如深度阅读、冥想、野外拓展等方法在当下流行,算是一种反省之后的回潮吧。
小NO的第四条离职理由:
办公环境差强人意,我知道公司在这上面花了不少钱和心思。但就是工位太小了,旁边的姐姐是个重口味,每天不是韭菜,就是咖喱加大蒜,混合着她的Chanel 5,算是世上最奇葩的味道,没有之一。在离职的最后一天,我准备生吃两头大蒜,对冲一下这种风险。
刀把:
呃……
我:
呃……顺便问一句,能介绍我认识一下这位姐姐吗?
小NO的第五条离职理由:
年会只抽到保温杯,我勒个去,Iphone6呢,现金5000元呢,马代双人游呢,哪怕是一年姨妈休假券也行啊。我在这公司手也太背了吧,这么背的环境,你让我怎么呆下去。
刀把:
亲,能把你的保温杯给我吗?我啥都没抽到。
我:
还有姨妈券这种东西,那男生抽到怎么办?
小NO离职的最后一条理由:
工资也太低了吧,我辛苦读书16年,堂堂二本毕业,8000块的月薪,扣掉各种,拿到手也就6000多,还不如老妈每个月给我的零花钱多呢。除了裸辞你,我别无选择。
你总说我们90后没有目标感,还总说你当初如何如何,是怎么白手起家在北京买房买车的。拜托,我老爸老妈有三套房,加上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房,够我一星期不重样换着住的。
你的那些目标不是我的目标。我只要——开心地上班,开心地生活。其他与我何干?
刀把:
你可以开心地啃老,我没人可啃。
我:
70后基本上无老可啃,80后可以小口小口地啃,90后都不啃了,只是张着嘴等着“老”来喂。
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说法:寒门再难出贵子。代表性的段子有“巴菲特8岁时被父亲带到华尔街”的故事,“比尔盖茨创业时受到母亲扶持”的故事,“一群银行实习生的成长经历”的故事,等等。
这些段子的真假姑且不论,但核心思想无非是说:如果你是寒门,起跑线上就输了,你的眼界、视角、格局、见识、背景等等根本就不足以支撑你的发展,你一定会因为生活所迫做出很多垃圾的选择,从而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对于这种说法,我只有两个字:扯蛋。这要么是winner的自鸣得意,要么是loser的自找借口,别无他解。
自古以来,一个人要想成功,只有两个最基本的动力源:兴趣或生存。要么你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去奋斗,要么你被生活所迫去努力,本质上没有其他可能。
90后作为最新的职场一代,之所以这么广为诟病,就是在于这两种动力从群体意义上被打小阉割掉了。
90后生存压力的解读
先说生存压力,90后的父母基本上是60后,相对于80后的50后父母,和70后的40后父母,他们在财富积累上无疑更加丰厚。
而且60后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和文革,他们的生长环境非常恶劣,小时候吃过不少苦。人就是这样,自己吃过苦,就一定不想让孩子再吃苦。
于是主观上有意愿,客观上有条件,啃老就会成为一种群体现象。哪怕父母在农村的,每个月几千几千地补贴到城市打工孩子的,也绝不在少数。
这还只说到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呢,90后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集三家之力供养一个孩子,生活想有压力都不行,即使现金没那么宽裕,至少有好几套房在那儿放着呢。
在写这篇文章时,又一个朋友跟我抱怨春节一过,公司又有好几个90后裸辞了。其中一个女生,每月5000的收入,在北京三环边上租着90平米的两居,开着迷你Cooper,从不在家开火,每年少说两次国外自由行。我算了一下,家里至少每月要给她补贴15000元。
70后很少有裸辞的,85后裸辞开始兴起,到了90后,裸辞基本就是一个集体自觉行为。不要和我说什么兴趣使然,如果账上没有存款,又没有其他经济来源,你看有几个敢裸辞的?说到底,还是没有生存压力。
缺乏生存压力,是90后职场成长中的第一大杀手。成长是一个鲜血淋漓的过程,是一次次把自己扒光,再找件衣服穿上的过程,是一次次被人家大耳光扇在左脸,还不得不把右脸伸出去的过程。
如果没有现实的压力,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承受这种折磨。而如果时时都有退路,我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逃避,这是人之常情,无关90后,80后,或者是70后。但如果没有这一次次的破茧重生,成长又从而谈起呢?
也正是基于这点,我对“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无法苟同。家境贫寒,确实会影响一个人的自信、眼界等等,但在“不得不做”这个最大的奋斗动力上,富二代、官二代们,会有更多的余地吗?至少我很少看到。
90后职业兴趣的解读
再来说说兴趣,这是促成成功的第二个要素。大家都在说90后是个性鲜明的一代,他们会凭着自己的兴趣来选择职业,所以他们的目标感是很强的,会投入,会创新。本来我也这么认为,但在这几年接触过成百上千的90后之后,我觉得这也纯属瞎扯。
来看一个真实的案例,朋友公司招了一个应届大学生,学人力资源,问他的兴趣,说喜欢和人打交道,那好吧,就去做招聘,天天都能和人交往。
一个月后要求调岗,原来他只喜欢和熟人沟通,觉得之前和朋友们一起都聊的不错,但和陌生人勾搭太难了,还经常被挂电话。
那好吧,既然喜欢和熟悉的人打交道,那就去做员工关系吧,两个月后又不行了,觉得接收到的负面情绪太多,自己都抑郁了。
转去做企业文化吧,那个正能量多。三个月后离职,据说找了个市场方向的职位。
你所以为的兴趣,可能根本就不是你的职业方向。通常来看,一个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可以快乐,可以全情投入,因此可以做得更好。但仔细想想,哪有什么事情是你全部喜欢的。
我喜欢和人打交道,那相应就要承受陌生人的不屌你和面斥;我喜欢做管理,那就得准备好承担巨大的业绩压力;我喜欢做设计,可能设计稿会一遍一遍地被产品部门打回;我喜欢写文章做公众号,他么这篇破文我整整憋了一个礼拜也没有感觉,比便秘还难受。
因此,千万不要再拿你感不感兴趣来说事了。当你没有想好,或者没有准备去接受你所谓的兴趣中的那些负面的东西,你根本不配谈什么职业目标。
你喜欢你的女神在化完妆之后仪态万方的样子,那就要准备好接受她第二天早上醒来满眼眼屎牙都没刷的惨状,她可能上完洗手间还不冲水呢。你不信可以去问问大黑牛,看看范爷的台前幕后有啥差别。老炮儿们的热爱生活,那是在看清了生活的所有残酷和不堪后,还来选择热爱它。
朋友的小孩在美国念书,从中学一开始,学校就要求所有的课程都要自己选,你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和实力,来选定一个课程组合和努力方向。正是在这种不断的选择和放弃,加法和减法中,孩子从很小就开始形成自我认知,学会坚持,也学会如何放手。
我们的90后呢,不要说小学和中学,就是到了大学,基本上专业、方向、自我生活管理、学习方法、个性形成,都是家长和老师代替他们选择的。没办法啊,你说就这一个熊孩子,关注聚焦,我得管他啊,他一小孩子,啥都不懂,万一选错了呢?
于是这猛一工作,啥事都要自己做主了,他倒是也会呀!爹妈没教过啊!和90后的沟通中,我发现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大多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没办法,这点能力打小就给阉割了,慢慢长吧。
悲观地展望一下
所以70后和80后管理者,在带90后团队中最感困惑的两个问题——动不动就不干了和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有了明确的归属:生存压力缺失和自我选择能力弱化。
那么这种情况有没有可能好转呢?还是洗洗睡了吧,95后、00后的新人只会越来越难管,因为上述两大问题,在现有的教育体制和家庭结构下只会得到强化。
也许会有反转剧情,那得看看普二政策落实的怎样。
结尾
小No最终没有离职。一个是她出去转了一圈,发现8000元的月薪并没有那么好拿。第二是公司让她参与游戏化的90后员工管理系统的开发工作,她觉得挺有意思。最重要的,是她老妈把她每个月的零花钱给停了。
老妈英明!!!(来源:我可能不是猎头)
别抱怨工作,有种你辞职 辞退你,与能力无关 写给老想辞职去旅行的你不需能干,只要肯干文/郝金红通作公司西雅图分部要招聘1名后勤副经理。进入最后大名单的有10人。根据公司的规定,他们必须实习三个月,并且通过公司的考核后,才能知道...
每天拿出来2小时浪费徐老板常说:计量只是个工具。他别的话我都听,唯独这句话,我当耳旁风。因为我计量学得不好。大学时,我每次六级挂掉,都有人对我说:英语只是个工具...
工作了几年的你,是否还有勇气提高你人生的容错率文/夏苏末一月的时候,我的朋友F先生辞职了。跳槽这事儿太常见,无非是从一家公司辗转到另一家,每年我身边总有人辞职有...
千万别小瞧一个刚进公司5年的年轻人文/木沐能想象吗?90年的人如今27岁,85后的人都已经32岁,几年前面对这些人,你可能还不屑一顾甚至瞧不起,认为人家是楞头小...
走出舒适区,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文/糕糕不久前在路上遇到曾经的演讲课老师。老师看到我十分兴奋,问我有无时间,可是给学妹学弟们传授一下演讲经验。因为平日的确忙碌,....
毕业七年,我走过的这些路(上)文/小猪日记2016年剩下不到30天。每年到了年尾,总有种时光飞逝,一事无成又一年的感叹。今年,确实过得比较糟心,一直疲于应付各种...
工作前几年,对自己狠一点文/方奕晗我突然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好难啊。正在自主创业的老同学发来私信感叹。同学所在的公司正在招应届毕业生,按照现在的市场价,起薪3000...
为什么永远不要凭喜欢去挑选工作文/LACHEL为什么永远不要凭喜欢去挑选工作?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许多刚毕业的年轻人,义无反顾一头扑进自己向往的工作,以为终于能...
年轻人,你凭什么不加班文/Spenser你在未来某一天成功后,一定会感谢当年苦逼加班的自己。我自己公司的加班文化是出了名的,我们上班时间是固定的,下班时间是不固...
这些技能,不论什么岗位都能用到文/不正经的刺客公司年会聚餐的时候,坐一桌的有一个部门刚来的实习生,暂时叫她小H,小H很细心也很活泼,不断的给各位部门老大们倒水、...
工作十年的他,为何只拿毕业三年的工资?我有个朋友,简称为Z吧,五年前认识他的时候,他是一家小公司的软件程序员,而五年后他还在那家公司,依然是一名普通的程序员。(...
你能力出众,却又为何碌碌无为?文/康逊1跟一个姑娘聊天,姑娘将话题扯到了她的工作上,继而骂起了领导。很多人都会骂自己的领导。但那姑娘却骂的花样翻新,酣畅淋漓。天...
当你快要忍不住的时候文/魏奇志我原来工作单位的同事Amy在3月31日失去了工作,那个公司的总部将旧金山的所有运营都砍掉了。对Amy来说,这是个无法接受的事实。人...
那个二本毕业的男同事,成了我领导文/Jenny乔前两天,公司一个同事跟我吐槽:自己985毕业,工作五年,业绩很出色,老板交给的任务都能办得妥帖,可最近公布的升职...
你与牛逼人士之间的差距,并不只在能力文/Lachel很多人会把工作中的成长和发展,归结于能力。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能力都是差不多的,并没有本质的差别。真正决定...
学会低估自己文/张琦年初,有位女孩参加了一档求职节目,她所要求的月薪只有2000块,最终却拿到了十万元年薪,公司还承诺在几年内帮她解决北京户口,羡煞了无数为求职...
肯德基的汉堡价格是10元一个,但购买套餐时的价格只要8元,再加上定期派发的优惠券,可能购买一个汉堡时实际要付的价格只有7元,“实惠看得见,心动到永远”。但若只单...
有两个年轻人同在一家车行里工作,两个人关系很好,以兄弟相称。他们在这家车行已经做了两年了,每天除了修理汽车外什么也没有。哥哥总不肯闲着,他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擦玻...
职场,你一定要知道怎样进行自我保护每个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小社会,是社会,就一定会有形形色色的人,也一定会有尔虞我诈。职场,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莫名其妙,黑锅...
20岁的时候你在熬夜,40岁的时候你能干嘛文/艾小羊1我不喜欢看到下班时间过了半个小时,还在电脑前的员工,更不喜欢晚上十点以后打电话跟我谈工作的员工。前者让我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