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的最幸福的一对伴侣,不是在杂志上,不是在公园的藤椅上,不是在日剧韩剧里,就在我的家里。
父亲认识母亲的时候还在当兵。
到了婚龄,回家探亲的时候,姥姥说:“给你娶了个媳妇。已经交了礼钱,你去见个面吧。”母亲双亲早逝,长兄为父。最大的舅舅管理着家里的全部,包括,娶母亲要多少钱的聘礼。父亲第一次上门,大舅舅不让母亲出来客厅,提出再加50块聘礼。父亲倔强,门外大雨也转身就走。母亲心软,明知婚事告吹,也偷偷拿了把伞出来相送。50块那时候是个大数字。本绝无可能。但雨中相送,父亲怀念那长辫女子,回家便卧床不起,日日对着姥姥垂泪。哭了多日,终于从姥姥这里再讨了些钱,娶了母亲。
母亲那时还在当地唯一的师范大学上学。毕业后做了老师。父亲很快从部队退伍,分到一个百货商店工作。结婚三年后有了我—是个女儿。姥姥重男轻女,一定要讨个男丁。于是顶着计划生育的高压,把我送到乡下,生了弟弟。
我很快被接回来。我记得的第一个家,是在百货公司的院子里。很大的院子,我们养兔子、养鸡、种菜。夏天的时候在院子里打麻将。我们买了一台电视机。邻居所有的人,都来我们这里看电视。
我们还住过另外一个百货公司的家属楼。我们住在四楼。怕我和弟弟偷偷跑出去玩,有时候他们把我们关起来。我们就把钱放在一个桶里,把桶从窗台用绳子放出去买冰棍,卖冰棍的人把钱拿走,把冰棍放进桶里,我们再把它从窗子外吊上来。
再后来,我上小学,我们搬到母亲的学校宿舍。那是一个很美的地方。我们有院子,又开始种菜。我和弟弟又开始养兔子。院子的后院,有一个高高的寺庙一样的亭子。常常跑去那里探宝。经常挖到一个铜钱什么之类的,于是藏好,打算日后拿去换钱。
再后来,改革开放,国家允许房屋买卖。允许商品房。父母买了第一批的商品房。五楼的三室一厅的房间。我有了自己的一个当时觉得很大很大的房间,然后在那里住了很久。
母亲喜欢唱歌,记得小时候我们常常一家人卡拉OK,放音响带,自己买一个麦克。我是被公认的唱得最差。父亲兴趣广泛,喜欢弹琴、拉手风琴、吹口琴、练毛笔字。
我很小的时候,母亲买了一架钢琴,很可能是我们那个区域的第一架钢琴。父亲、母亲、弟弟都会弹琴。大家常常在一起唱歌弹琴,可惜,我到现在还不会弹一个完整的曲子。
母亲的家族方面,舅舅开始做医药生意,突然越做越好,生意做到国外,父亲加入,开始去外地工作。我读寄宿学校,有了自己的少女心事,开始和家里疏远。后来又决意出国。和他们见面越来越少。
东方教育提倡家庭亲人之间的密不可分。西方教育崇尚下一代的独立空间。那时候的我,一心要甩脱家人的关爱管制。我于是一个人住了十年。在各种各样的租住屋,巴黎北京,从来不回家住。
大概是四年以前,我重新和父母住在一起。大概是脱离了一个家庭太久。我常常惊讶地看着他们在吃中饭的时候有点口角,在吃晚饭的时候和好,感叹为什么结婚了这么久还会吵架。同时我也感动地看着母亲倘若出门,到点了父亲一定到院子门口等她回来。更不要说如果下雨,定会早早拿了伞出去接——这部分则让我感叹很多热恋的年轻人都做不到。
今年是他们是33年结婚纪念日。父亲把一生献给了母亲和家庭。母亲也把一生献给了父亲和家庭。他们一生,没有约会、交往过,第二个人。
关于养老,父亲总是说要去哪里,母亲却说交通不方便,然后母亲会有点小骄傲地说:“我们有三套房子,可以到处住。”
三套房子和我、弟弟,是他们一生奋斗的结果。
当然,我和弟弟比较重要。而作为从小和弟弟争宠的我,一定觉得我比较重要。到现在他们依旧相依相伴,一起去朝阳公园散步,一起去菜市场买菜。母亲最近光荣退休,恨不得大摆筵席。父亲很喜欢吃,每天在家负责做饭。母亲一直想着减肥,总是说:“哎呀,你怎么又做饭了。”父亲回答:“每次你都说不吃,煮了你比谁吃得都快。”
母亲退休之后还帮学生辅导钢琴。有一阵子外聘去一个私立学校,离家太远,父亲于是干脆跑去学校陪她住校,两个人在简陋的学生宿舍也过得其乐融融。
两个人一起上网,种菜挖坑。母亲常要求我,让我开个qq空间,她给我种菜。两个人一起策划子女未来。中国父母,恨不得什么都做。帮儿子买房子帮女儿买房子,时刻在关注各地楼盘,以及亲戚朋友之间的适龄婚嫁对象。
我感谢我的父亲母亲,给了我健康的身体,良好的教育,以及,他们尽可能给的一切。小时候我的文具盒永远是最新的,裙子永远是最漂亮的。出国留学的时候,不但没有做过一天工,还懵懂无知一脸兴奋地到处去吃最好的餐厅。我更感谢他们爱我尊重我,纵容我的梦想——虽然我知道很多时候,现在的我,并不是他们的期望。
我更感谢他们以33年的实际行为,给我上了一堂最好的爱情人生课。他们教育我:信守承诺,不离不弃。天长地久,白头偕老。告诉我:要信,要坚持。你会得到你要的美好。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是很幸福的一个人。我的家庭,也是很幸福的一个家庭。
从小离家,习惯报喜不报忧。父母逐渐习惯了解,倘若我有一阵子音讯全无,一定不是那么开心。但我始终有个家。我被他们赋予永远有权利做那个哭泣的小女孩,遇到什么事情,永远有权利打对方付费的电话,只需说一句“我要回家”。然后我就知道,我会没事的。我还有他们。开始觉得安全和幸福,开始在失眠多日之后觉得倦意,安然沉沉睡去。
我见过的最幸福的一对伴侣,不是在杂志上,不是在公园的藤椅上,不是在日剧韩剧里,而是在我的家里。
更新了最新的故事:一起走过33年的父亲母亲
更多故事文章请登录云飞故事网:http://www.yunfei8.cn
城市的繁华,在他的眼里,始终距离自己很遥远。四年前,因为生活所迫,他毅然放弃了梦圆大学的机会,独自来到城里打工。他在一家搬运公司做搬运工,那是一项又脏又累的体力...
结婚七年了,最初的激情好像早已消失殆尽,我们两人如此相近,却又仿佛各自天涯。 每天工作完一回家,我天天晚上嫁给电视,电脑则是老公的情人,我们的日子过得像一潭死水...
琼斯发觉,做警察的丈夫突然整个人都变了。两人已经好久没亲热了,甚至连最起码的拥抱和热吻都没有;罗宾开始喜欢戴手套,纵然天气很热,也会穿上厚厚的皮靴。更奇怪的是,...
20世纪50年代,20岁左右的重庆江津中山古镇高滩村村民刘国江爱上了大他10岁的“俏寡妇”徐朝清。为了躲避世人的流言,他们携手私奔至海拔1500米的深山老林,自...
人的一生里一定要有两次冲动,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他的脾气坏透了 2010年8月的一天清晨,湖南省湘潭市人民公园,绿草如茵,一位中年男子在打...
大学毕业后苏小小在省城一家知名广告公司从事行政工作。波澜不惊的生活久而久之透漏出一种空洞,越积越深的寂寞啃着她的心,她的灵魂,无路可寻的时候,她找到了网吧——这...
他叫小文,她叫小丫。2岁时他的父亲带着他去她家和她父亲一起喝酒。两个男人是生死之交的朋友,摇篮里的她第一次见到他,咧着小嘴笑了,咯咯的声音让两个喝酒的男人也开怀...
她在一家韩国独资服装公司工作,有一手极好的绣工。她生在乡下,从小身体孱弱,病病歪歪,这使她的脸看上去总是有种让人怜爱和痛楚的苍白。公司的宿舍在二楼,晚上,年轻人...
奶奶生于民国五年,在我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无疾而终,享年84岁。奶奶和我们共同生活了几十年,却和爷爷在一起不过15年,俩人真正一起生活的日子更少。奶奶嫁给爷爷的时候...
他们的结合是一个时代痛楚的烙印,她天生又聋又哑,周围的世界对于她来说万籁俱静,他是先天性的白内障,从来没有看见到春花秋月,当有一天,她的手放在他的肩上时,他忽然...
那次回家,母亲闲聊时给我讲起她和父亲的陈年旧事。那年刚过上寅吃寅粮的日子,父亲偏又染上了赌瘾:母亲就耐心地劝他,白天还要做工啦,身体要紧啦。父亲不听,有时赢了钱...
她是渴望爱,而且机会一定比别人少,但是,她一样有高贵的、选择的权利。 她背靠着一棵棕榈树轻声读着英语课文,这是一幅黄昏的剪影,偶尔有风,拂起几丝乱发干扰着她秀气...
爱情绵延三十年 她曾是如花似玉的女子,19岁那年,村子里来了演出队,是县里的文工团,演出京剧《智取威虎山》。里面有一个男主角“杨子荣”,英俊挺拔智勇双全,那时,...
一天,男孩送给他的女朋友一台中文传呼机,温柔地对她说:“我以后再也不怕找不到你了。”女孩调皮地说:“如果我离开这座城市,你就呼不到我了。”男孩得意地摇摇头:“我...
不管是时尚新潮,还是为了省钱,婚可以裸,但爱,却不能少…… 刘宇是个大龄青年,前段时间经人介绍认识了姚洁。姚洁和刘宇一样,由于种种原因蹉跎成了“剩女”。一对剩...
小月谈了很多次恋爱,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要么人家见了第一面就立马拒绝,要么中途夭折。其实小月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身材高挑,眉目清秀,性格温顺,善良质朴,唯一令人不...
那一年前往深圳。列车在黑夜中奔驰,我的邻座是一对穿着旧得已看不出本色衣服的中年男女,女人吃着馒头,男人嗑着瓜子。吃完一个馒头以后,女人趴在桌子上打起盹来,男人静...
2011.1 周末的夜晚没有约会总显得特别难熬。顾亦檬坐在房间里,百无聊赖。空调坏了,空气冷得要凝固,20楼的风大得骇人,窗格子“哗啦啦”地响。 刚回国4个月的...
忙完家务,哄女儿睡着后,梅洁也上了床,顺手抓来一本杂志心不在焉地翻看。看着看着,梅洁不觉哑然失笑。书中有篇调侃婚姻的文章,列举了许多幽默的“冷段子”。梅洁盯住了...
电话里,他一如多年前,在那青涩的年华里,柔声问她:要不要接你过来,我买给你吃?捂着电话,她的泪就下来了。有多少年没有吃她喜欢的花生了?是反季的花生,在不属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