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每天四问”

0人浏览日期:2025-10-20 08:32:58

陶行知的“每天四问”

陶行知的“每天四问”

 

  1942年7月20日,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陶行知先生发表了一篇讲话,题为“每天四问”。陶先生让育才学校的师生员工每天问自己四个问题,“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从这四个问题不难看出,陶先生让人们要关注身体的健康,知识的进步,工作的责任和德行的养成,这不仅反映了他的教育理念,也值得我们今天的教育者学习和借鉴。

  在“每天四问”中,陶先生不仅仅是提出了四问,而且对这四问本身进行了追问,或者说,进行了分析。他首先强调,“健康第一,没有了身体,一切都完蛋了”,让师生员工首先注意自己的健康,建立“健康的堡垒”。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注意身体的几点“第一,科学的观察与诊断。第二饮食的调节与改进。第三,预防疲劳的休息。第四,用卫生教育代替医生。”再对照他的分析和教导,可谓细心周到,用心良苦,这是现在的校长教师无法比拟的。

  其次,他提出了促进知识进步的五字要诀:一、集、钻、剖和韧。也就是说,专一,专心一意的学习研究;搜集,尽可能的搜集材料,精益求精;刻苦钻研,深入有获,用陶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希望大家对于一个问题拿定了,便要尽力向里面钻,钻出一大套道理来”;解剖材料,去粗取精;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可以看出,能如此简洁地总结出做学问的要诀,陶先生是在学问上下了大工夫的,教书育人,先知先行,陶先生可谓我辈之榜样。

  接着,他提出了工作进步的“三个最紧要的”:第一,是要“站岗位”;第二,是要“敏捷正确”;第三,是要“做好为止”。不难看出,陶先生在工作上的要求是尽职尽责,又快又好,坚持不懈。我想,如果人人对自己有了这三方面的要求,工作肯定能做好,能进步的,很多时候,人们大多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没有尽责的态度,认真的精神和坚持的毅力,如果有了这三者,工作大多能做好,能进步的。

  最后,陶先生提出“建筑人格长城”,要求人们在“公德”和“私德”并淑。他特别强调,“私德不讲究的人,每每成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个人私德更是要紧,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这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对照当今大学的犬儒化,那些私德不淑的人却占据公共要职,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如何能高呢?

  对照陶先生的“每天四问”,反思自己,难道不觉得羞愧吗?

站长为你推荐文章:[四种暗示法巧妙教育孩子] [教育方法三十六计]

猢狲红屁股请在夜晚画像捕风捉影的成语故事方寸之地的成语故事永远不要打探别人工资赫拉克勒斯与欧律斯透斯风筝的故事靠智慧开路的故事白猫论黑猫萧郎其实不姓萧小狗的友情大话国的人口税知错就改的小熊:巧克力子弹异闻之归阳酿历史上郭嘉和诸葛亮的谋略蚱蜢和猫头鹰三只小鸟…北京的房价是不是正在透支着中国年轻人的创造力和生活品质?赵家天子杨家将三国时期最痴情的三个男人扣盘扪烛拜伦:坐上童话中的小马车慢慢抵达多多益善的成语故事聊斋志怪之续灵记奇异的照片:主耶稣和服侍天使在照片显现考虑对方的承受力人肉披萨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关于寓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