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庸风雅

0人浏览日期:2021-12-09 20:08:45
附庸风雅 ( fùyōng fēng yǎ ) [解 释]附庸:古代指附属在诸侯大国下面的小国,引申为从属的地位或依赖的关系 。

风雅:原指《诗经》中《国风》和《大雅》《小雅》,后指风流,儒雅。

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出 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喜欢便宜,暗中上当,附庸风雅,忙里偷闲。”清·黄小配《晚清文学丛钞·情变》第八回:“却偏要~,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因此种花之风,遍及扬州。”清·吴趼人《情变》第八回:“那班盐商,明明是咸腌货色,却偏要~。”郭沫若《洪波曲》第十六章:“为了~,不得不矫揉造作一番,骗骗自己而已。”

[用 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 [示 例 ]却偏要~,在扬州盖造了不少的花园,因此种花之风,遍及扬州。(《晚清文学丛钞·情变》第八回) 

“附庸风雅”是一个贬义词,用来贬低用文化装点门面的人,比如常常称那些暴发户购买书画的行为为“附庸风雅”。可见文化这东西是人人都追求的,人人都要显得“有文化”。如果明明没有文化,偏要装得有文化,这就叫“附庸风雅”。 今天的“附庸风雅”这个成语是动宾结构,“附庸”是动词,追随之意,“风雅”泛指文化。但是在古代,“附庸”和“风雅”是两回事,而且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附庸风雅

盘根错节的故事阿斗比诸葛亮更懂为民谋利白血病女孩在歌唱,苦心妈妈化身“菊花妹妹”只是个故事宝宝启蒙童话故事小袋鼠送糖果三国时期的外族完美的战争滔滔不竭企业经营不要急于求成的小故事:农夫与路人农夫与命运女神望夫石的故事印度摩诃婆罗多的神话故事我的妈妈来看我不平则鸣依样葫芦七日轮回忘记关门的傻瓜伯爵论《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闷闷不乐的小猪的故事古代鬼故事之鬼奴起死回生的成语故事顺子:漂泊的女子唱着思乡情血红色的手术刀君乐宝魏立华:从0疯涨到102亿,他是中国奶粉业破局者温暖人心的故事温暖的大手龙卷风来了九斤姑娘全力以赴的故事蚂蚁、乌龟和狐狸尼曼芝与霍宁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