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依样葫芦
【拼音】:yī yàng hú lu
【解释】: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同“依样画葫芦”。
【成语故事】:
陶谷是个学问渊博的人,他发现宋太祖对于一些办文告和写文章的臣子,包括他这个翰林学士在内,都不太重视,他就向太祖请求调离翰林院。太祖听了,笑着说:“这种官很难做,只能依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我看,你还是继续做下去吧!”陶谷听到太祖这么说,心中很不舒服,就在翰林院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来抒发他自己的牢骚。诗的原句是这样的:“官职有来须与做,才能用处不忧无;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后来,宋太祖见了这首诗,就格外的不喜欢他了,将他冷藏,始终没有重用。
从此,这句“依样葫芦”就被人用来比喻处理事情的时候,只会模仿别人,没有丝毫改革的新意。 虽然,新的事物需要旧的来做参考,但是主要应该改造旧的,创造新的,才容易有进步,才能更好,如果只依照旧的一模一样的去做,那有什么意思呢?就像我们从事科学研究,对于别人的成就,只能参考,主要的还是应该创造出新的东西;如果只照着人家的东西,毫不改进的去做,那就成了“依样葫芦”了!
成语故事:悬梁刺骨1、悬粱:从前,有个名叫孙敬的人,勤奋好学。晚上看书的时候,为了让自己不打瞌睡,便用绳子的两头分别牵住头发和房梁,防止打瞌睡。刺股:苏秦经常读...
远在东汉刘秀时期,光武帝刘秀曾在都城建立了太学,这座太学即位于洛阳开阳门南5里远的地方。当时,在太学里发生了许多有趣
注音dōng mn hung quǎn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丞相李斯被诬以谋反的罪名入狱,秦二世派宦官赵高去审理他的案子。赵高本来
【拼音】hn l zh qūn 【成语故事】传说古代天下跑得最快的狗是韩子卢,而跑得最快而且狡猾的兔子是东郭逡。一天一只韩子
【注音】xi jiā hu j 【成语故事】南屏僧净慈在明中讲经,听众如云。他善于诗画,画笔雅近井西老人,他的五言诗做得很好
不知肉味的成语故事成语来源"不知肉味"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源自于古代的一则典故。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张良的智者。他原本是一个贫穷的书生,但凭借着聪明才智...
【注音】ni r b zī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遭到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先后在卫国、宋国等没受到重
【成语】: 挥汗成雨 【拼音】: huī hn chng yǔ 【解释】: 挥:洒,泼。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形容人
【成语】不知深浅 【注音】b zhī shēn qiǎn 【解释】原意是不知道水的深浅。后多用以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
成语故事彼一时,此一时的故事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王哙把政权交给宰相子之,从而发生内乱,齐国趁机出兵燕国抢占土地。孟子极力主张出兵,要燕王给齐...
【拼音】lng shēng jiǔ zhǒng 【成语故事】传说东海龙王生了九个儿子,性格各异,各有所长。大儿子囚牛喜欢音乐,老二
【注音】qī qng li y 【典故】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六欲:生死耳目口鼻。 《礼记礼运》 【解释】泛指人的喜、怒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著名的音乐家,名字叫公明仪。他对音乐有极深的造诣(y),善于弹琴。他的琴声优美动听,人们听到如此美妙的琴
【拼音】sǐ b mng m 【出处】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三国志吴书孙坚传》 【解释】瞑目:闭眼
【注音】qīng qin wn xuǎn 【出处】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 《新唐书张
成语故事一决雌雄的故事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
杀鸡取卵[shājīqǔluǎn],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故事一: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能下蛋,可有...
营:像苍蝇到处乱飞比喻某些小人得到名誉,到处钻营的意思。 苟:苟且,这里是不顾优容的意思。 比喻为了追逐好吃的东西,像苍蝇
【拼音】pn mǎ wān gōng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从小失去父母的韩愈在嫂子扶养下,刻苦好学,25岁考中进士,当时不能
出处:《后汉今明德马皇后纪》前过灌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士口游龙,仑头衣绿,领袖正气顾视御者,不及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