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哀公从越国回来,大夫季康子、孟武伯在五梧迎候。当时,郭重为哀公驾车,看到他们二人,就对哀公说:“他们背后说了很多诋毁您的坏话,您一定要当面质问他们!”鲁哀公在五梧宴请大夫,孟武伯因为厌恶郭重,就一边敬酒,一边取笑说:“您怎么长得这么肥胖?”
季康子说:“武伯该受罚吃肉!因为我国接邻敌国,我们不能陪同君王同行,从而不能参加这次远行,武伯你却觉得在外奔劳的郭重肥胖。”
鲁哀公听了,很觉厌恶,便代替郭重答道:“食言多也,能无肥乎!”这句话分明是反过来讽刺孟武伯惯于说话不算数,而且在宴会上当着群臣之面,出于国君之口,孟武伯顿时面红耳赤,感到万分难堪。
【注音】shí yán ér féi
【解释】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图自己占小便宜。
【出处】《左传·哀公二十五年》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守信用
【近义词】自食其言 言而无信 出尔反尔
【反义词】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食言而肥”这个成语就是从此而来,形容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只图自己便宜。若表示坚决履行诺言,说话一定算数,即为“决不食言”。小朋友们要做守诚信的好孩子哦,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就失信于他人,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克已奉公的成语故事 祭遵,字弟孙,东汉初年颍阳人。祭遵从小喜欢读书,知书达理,虽然出身豪门,但生活非常俭朴。 公元24年,刘秀攻打颍阳一带,祭遵去投奔他,被刘秀...
秦琼卖马的成语故事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 秦琼卖马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
义无反顾的故事 西汉的时候有一位辞赋家,叫司马相如。他自幼好学,会击剑,会抚琴,但他最擅长的还是写诗写赋,他写的《子虚赋》、《上林赋》等都在当时流传一时,是一个...
风马牛不相及的成语故事 “风马牛不相及”常用来比喻毫不相干的事情。出自于《左传.僖公四年》。 春秋初期 ,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是声威大震,中原的诸侯没有不屈...
杀身成仁的成语故事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请教说:“先生,您讲的仁德、忠义都是极好的。人人相爱,以仁义待人,确实是一种美德。仁德我很想得到,但活在世界上也是我...
关于鼠的成语故事:首鼠两端 西汉武帝时,王太后有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田蚡[fén]。他靠着王太后的势力做了丞相,掌握大权。田蚡是个卑鄙阴险、骄横自私的人物,因为有...
出处:《世说新语容止》骡骑王武于;是卫玠之舅,隽爽有风姿,见玠叹曰: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释义:惭,惭愧;形秽,丑陋,不体面。因为自己在某一方不如别人而有一种惭...
公元542年,鲁襄公病死,公子调继位,史称鲁昭公。当时,鲁国的实际权力,掌握在季孙宿、叔孙豹和孟孙三个卿手里,其中以季孙宿的权力最大,昭公不过是个傀儡。昭公这个...
奉公守法的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立下显赫的功勋。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官列上卿。赵奢原来是一个普通的收取田税的官吏。他对赵王一片忠心...
各自为政的成语故事 畴昔之羊子为政,今日之事我为政。 释义形容各行其事,不顾全局。 故事公元前607年,郑国出兵攻打宋国。宋国派华元为主帅,统率宋军前往迎战。两...
刻舟求剑的故事 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
盲人摸象的典故 据古代印度佛经中讲,古时印度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镜面王。他信奉释迦牟尼的佛教,每天都拜佛诵经,十分虔诚。可是,国内当时流行着很多神教巫道,多数臣...
半夜鸡叫的故事 地主周扒皮每天半夜里学鸡叫,然后把刚刚入睡的长工们喊起来下地干活。日子一长,长工们对鸡叫得这样早产生了怀疑。小长工小宝为了弄明白此事,在一天夜里...
朽木不雕的成语故事 孔子的弟子宰予,言辞美好,说起话来娓娓动听。 起初,孔子很喜欢这个弟子,以为他一定很有出息。可是不久,宰子暴露出懒惰的毛
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他世代居住在广陵地区。他为人正直,很有智谋和胆略,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且远近闻名。吕僧珍家住在城北,家里并不宽敞,平时...
【拼音】kāi chng b gōng 【解释】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开:打开,拿出;诚:诚实,真诚;布:公布,现出;公:公平,公道。 开诚:敞开胸怀,表示...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黄河里有一位河神,人们叫他河伯。何伯站在黄河岸上。望着滚滚的浪涛由西而来,又奔腾跳跃向东流去,兴奋地说;黄河真大呀,世上没有哪条河能和它相比。...
比肩接踵的故事 楚灵 王知道晏婴长得矮小,就和大臣们定计,想戏辱他。 晏婴到了楚国郢都,可是城门紧闭。一个楚国的卫兵把晏婴领到一扇新开的小门前,请他从小门进城。...
舍本逐末的故事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之间经常有使节往来。 有天,齐襄王派出了一名使者到赵国去问候赵威后。这位使者没有到过赵国,更没见过赵威后。但他早就听说赵威后...
行同狗豨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子夏的徒弟去问子墨子说:“君子有标准没有?”子墨子说君子没有固定的标准。子夏的徒弟说:“猪狗都有标准,作恶的人怎么会没有标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