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则鸣

0人浏览日期:2021-12-15 06:12:32

  【拼音】bù píng zé míng

不平则鸣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出处】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释义】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遇到不平的事时

  【近义词】不平之鸣、鸣冤叫屈

  【反义词】忍气吞声、心平气和、称心如意

  【成语举例】“不平则鸣”,看看现时的情况,难怪学生们厉声疾呼——革命、救国。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

校园恐怖故事之死亡情书马路上的石头安武林小时候你与牛逼人士之间的差距,并不只在能力妙算惊人-华罗庚解剖课的梦魇十三讲之诡楼(四)越南新娘,纯情泪水献给昆明哥哥影帝出自“路人乙”摔下神坛的神像中州之蜗蛇鼠大战互不相让的两只狐狸的故事曹操发起的铜雀台比武意欲何为?小树蛙的故事经典感人母爱故事两则,虽短却感动入心比亚迪王传福:从电池大王到汽车大王,韧和狂成就比亚迪传奇一字千金怎么评价袁绍?古代之鬼杀公主与牧羊人的故事东山再起的典故曹氏政权对抗士族的手段:九品中正制男护士小梁的异遇曹植甄妃叔嫂偷情的破事为何被传为千古佳话地瓜娃娃慢吞吞的压路机黄龙痛饮到底是谁大意失荆州涸辙之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