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则鸣

0人浏览日期:2021-12-15 06:12:32

  【拼音】bù píng zé míng

不平则鸣

  【成语故事】唐朝时期,文学家韩愈的学生孟东野熟读经史,很有才能,直到50岁才做溧阳县蔚,因而常抱怨自己怀才不遇。韩愈十分同情,并在孟赴任时写《送孟东野序》赠别:“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出处】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唐·韩愈《送孟东野序》

  【释义】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用法】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遇到不平的事时

  【近义词】不平之鸣、鸣冤叫屈

  【反义词】忍气吞声、心平气和、称心如意

  【成语举例】“不平则鸣”,看看现时的情况,难怪学生们厉声疾呼——革命、救国。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十七章

公鸡请太阳赵云到底有没有得到重用白衣送酒的成语故事作舍道边的故事被子先生很生气曹丕曹植夺嗣斗争中的牺牲品给鬼接生宋江与“鲤鱼跳龙门”被撞的老头沉鱼落雁不知肉味的成语故事可口可乐的秘密:要掌握保密的原则曹魏智囊团最闪耀的人—郭嘉麦片的一生关于友情的成语故事孙康映雪的成语故事此地无银三百两爱笑的小蚕豆第二部-第08章:王子的奶牛解衣推食的成语故事终点的意义达尔文观察趣事鬼桥真实灵异鬼故事4则生死抉择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故事传说响遏行云的故事英雄孙坚为什么与太监关系密切刘备真的视妻子如衣服吗心安即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