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著名大诗人陶渊明,名潜。他的祖上曾做过大官,家境十分富裕,但到他这一代,家境已经没落。他虽然曾经几次出去做小官谋生,但由于看不惯当时政治的腐败,不肯同世俗同流合污,几次辞官回家。
陶渊明辞官后,就在家中耕田自给,生活十分清苦。
他十分喜欢喝酒,乡里有名。因此,乡亲们只要有酒,便请他一起去喝,他也不管主人认识不认识,总是欣然而去,直到喝醉了才回家。
一天,新任江州刺史王弘倾慕陶渊明的才名,特地来到他家拜访。陶渊明不愿和官府来往,故意装作生病,不肯和王弘相见。王弘无法可想,只得打道回府。
王弘把陶渊明的好朋友庞通之找来,把吃闭门羹的事告诉了他。庞通之说:
“渊明兄过几天要到庐山去,你备了酒,我和你一起去半路上等他。我介绍你和他相识,你们一定会谈得来,成为朋友的。”
于是,在陶渊明去庐山那天,王弘和庞通之在半路上候到了陶渊明。庞通之把王弘介绍给陶渊明,陶渊明无法回避,三人便一起在路旁亭中饮起酒来。三人一面喝,一面谈天说地,十分投机,一直吃到黄昏,陶渊明把到庐山去的事也忘了。
从这以后,王弘便经常和陶渊明来往,他看到陶渊明家境贫困,便常常派人送米送酒。
这年重阳节,菊花盛开,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酒兴勃发,想把酒持菊,可是拿出家中的酒壶一看,里面已滴酒不剩,不觉十分扫兴。
正在这时,只见一个穿白衣的官府小吏挑了两坛酒走来,仔细一看,是王弘派人送酒来了。陶渊明不由十分高兴,立即开坛痛饮,一醉方休。
后来,“白衣送酒”这个典故,用来指朋友正好送来你所渴望的东西,或者借指咏菊饮酒。
【原文】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指官府给役小吏)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
【发音】bái yī sòng jiǔ
【解释】指晋·王弘遣白衣使送酒酌陶潜的故事。 身穿白衣的人前来送酒。后泛指送酒的人。也比喻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朋友正好送来,遂心所愿。
【成语举例】宋·苏轼《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白衣送酒舞渊明 ,急扫风轩洗破觥。” 清·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二:“黄罗传柑之在元夜,白衣送酒之属重阳,以及曲江之三月三日,骊山之七月七夕,皆藉诗文得传。”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心想事成
【出处】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
包藏祸心的成语故事 这天,楚国公子带了很多兵马到郑国迎亲。郑国国王看到楚国公子迎亲带了那么多的兵力,担心他会乘机侵袭,所以就不让楚国公子进城,并派大臣对楚国公子...
价值连城的故事 和氏璧是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价值连城”的“天下所共传之宝”。 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一说荆山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
因势利导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魏惠王看到商鞅把秦国变强大了起来,于是也学秦孝公的样,想找一个像商鞅那样的人才。那时候,孙膑和庞涓是同学,拜军事奇才鬼谷子为师,一...
沉鱼落雁的故事 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个叫做西施的美女,她每天都会到溪边去浣纱,溪中的鱼看到西施俊俏美丽的倒影,觉得自己长得比西施丑,都羞愧的不敢浮上水面,全沉到水...
【发音】 xiǔ m b kě diāo 【释义】 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亦作朽木难雕。亦作朽木不雕。这个成语也称朽木粪...
量力而为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712年,郑庄公借口许庄公不听周天子的命令,联合齐、鲁两国消灭许国,在处置问题上齐历公提议让鲁国管辖,鲁隐公则提议让郑庄公管辖。郑庄公...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
愿者上钩的成语故事 商纣王在位期间,有个人名叫姜尚,字子牙。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精通兵法战略,胸怀壮志凌云。他曾去殷商都城朝歌求做官没 成功。 姜子牙听说西伯...
合浦珠还的故事 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为生,以此向邻郡交阯换取生活所...
蠢蠢欲动的成语故事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原指像虫子蠕动爬行的样子,比喻坏人准备捣乱或敌人准备进攻。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吴孙权赤乌八年,遣校...
倒持太阿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王当政。当时他最信任的就是自己的贴身侍卫陆琪。开始,陆琪对楚王忠心耿耿。无时不刻的保卫着楚国。处处为楚王着想。 时间长了,楚王见...
百丈竿头的成语故事 “百丈竿头”这则成语也称“百尺竿头”。比喻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要继续努力,不断攀登高峰。 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
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臣想耍笑一下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他们知道晏子是个矮个子,就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这个小洞进城去。 晏子走到小洞前边,看了看...
兵不血刃的故事 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平南将...
一问三不知的成语故事 出处《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释义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苟瑶的话语中概括出来...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
千金一笑的典故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根本不理朝政,整天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周朝有个诸侯国叫褒(bāo)国,其国君见天子如此荒唐,就来规劝,幽王根本不听,反...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
含沙射影的故事 传说古时候,江淮间出产一种很特别的甲虫,名叫蜮,又有人称做射工、射影、短狐、水狐。 这种虫常常伤害人,形状很是奇怪,背上长着硬壳,头上有角,身上...
直言不讳的故事 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交战,史称淝水之战。在战争中,前秦军表现出外强中干的特点,节节败退。晋孝武帝大喜,命令熟悉北方情况的刘波到北方镇守,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