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汴[biàn]州节度使带温因镇压黄巢起义而名闻天下。公元900年,宦[huàn]官刘季述乘昭宗大醉之时发动政变,立太子李裕为帝而废黜[chù]了昭帝。他派人去联络朱温来支持他,以便控制朝局。朱温的手下李振建议朱温何不趁机以勤王为名消灭宦官,独揽大权。
朱温采纳了李振的意见,派他去京城长安联络宰相崔胤[yìn]共谋大事。崔胤答随后便调兵冲进宫杀了刘季述,恢复了昭帝的帝位。朱温因功被封为梁王,从此更加信任李振。
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和他的亲信,任用裴枢、柳璨等人当宰相。接着,又叫裴枢[shū]强迫昭宗、百官和长安百姓迁往洛阳。昭宗到了洛阳,左右侍从人员都被杀死。但朱温还不放心,时常派李振到洛阳去窥察昭宗和一些大臣的动静。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高气扬。平时他都用动动下巴和盛气凌人的态度来指使别人;每次到洛阳,总要把自己看不顺眼的人罢斥几个。为此,人们在背后称他是“鸱枭[chī xiāo]”。
不久,朱温派人杀死了昭宗,另立李祝为帝,史币尔唐哀帝。宰相柳璨开出一张名单,说这批人爱成朋结党,制造是非,都该杀死。李振对朝官本亲就很痛恨,因为他们多是进士及第的,因此他也对朱温说,唐朝所以破败,都是这些人违法乱纪的缘故。大王要办大事,这些人是不好对付的,不如一起杀掉好。结果三十多名出身高门和币斗第的大朝官,都被扣上浮薄的罪名,全部投入黄河淹死。公元907年,唐昭宣帝把帝位让给朱温。朱温将国号改为大梁,史称后梁,朱温则为梁太祖。李振因功当上了户部尚书,这样他更加趾高气扬了。
但仅过了十七年,后梁便被后唐所灭,李振被满门抄斩。
【注音】yí zhǐ qì shǐ
【出处】唐·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
【解释】颐指:动下巴示意,指挥别人;气使:用神情气色支使人。不说话而用面部表示表情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指挥别人的傲慢态度。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指态度傲慢。
【近义词】盛气凌人、趾高气扬、神气活现、如臂使指
【反义词】唯唯诺诺、低三下四、奴颜婢膝
【年代】古代
【例句】~的领导者,是不受欢迎的。
颐指气使的颐,是指腮帮子,脸颊,当人吃东西的时候,腮帮子也会动,因此还有一个成语形容人吃东西是“大快朵颐”,想象吃东西的时候腮帮子一动一动的样子,是不是很形象?
苏秦刺股的成语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
关于牛的成语故事:汗牛充栋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后世尊他为圣人,当时就有三千人跟随他学习。当时为了教学的需要,孔子曾经整理和修改过《春秋》等。孔子说“春秋以义”...
徙宅忘妻的故事 鲁国君鲁衰公不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么糊涂的人。有一次他问孔子:“徙宅忘妻,您说真有这样的人吗?” 孔子说:“怎么没有,不算稀奇,还有连自身都遗忘的人...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
擢发难数的故事 战国中期,魏国有个很有才学的人,名叫范睢(jū)。尽管他学就匡世治国之才,却得不到重用。一次,魏国派“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也叫范睢加入随员队伍...
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哲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著名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著名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
灌夫,字仲孺,西汉时代人。他性情刚直,讲究信义,说出的话一定做到。他常侮慢地位比他高的官员,而对地位比他低的,越是贫贱,他越敬重。因此,当时很多有才能而无地位的...
不堪回首的成语故事 “不堪回首”这则成语常用来表示对巨大的人事变迁的感慨。 这个成语来源于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
乐不思蜀的故事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各据一方,征战不休,争夺霸主的统治地位。其中,刘备管辖割据的地方称为蜀。 刘备依靠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一批能干的文臣...
兵贵神速的成语故事 “捕风捉影”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说话做事没有确切的事实根据,或无事生非。 这个成语来源于《汉书.郊祀志下》,听其言,洋洋满耳,若将可遇;求之...
【拼音】jǐng dǐ zhī wā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 【性质】贬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
运筹帷幄的故事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刘邦 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长绳系日的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皇帝,一直痴迷于长绳系日的传说,以至于寝食难安——他想用一根绳子把日拽到皇宫,因为上面满溢着金水。 经过内阁大臣的一番筹划,他下令...
养虎为患的成语故事 这次进山人们的收获不小,竟用陷阱连着捕获了一雄一雌两只猛虎。大家将两只猛虎绑住,一个猎人便循着猛虎的踪迹,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这...
釜底游鱼的故事 东汉顺帝时,皇上无视宦官为恶,放任外戚专权。很多人无才无德,本来就是草包一个,只是因为能阿谀奉承,讨好皇帝,或是家里有漂亮的姑娘做了后妃贵人,便...
亡戟得矛的故事 鞍(春秋时属齐,今山东济南市)之战是《左传》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鲁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开始时,齐军小胜。齐侯误以为晋军怯弱,不堪一...
出处:《诗经大雅大明》 释义: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一点不敢疏忽。 故事: 宋朝时有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贾黄中,他五岁起跟父亲读书。 由于父亲的严格要求,贾黄中十五...
蓬生麻中的故事 汉武帝第五个儿子刘胥,被封为广陵王。他年轻时力大无比,能把沉重的铜鼎扛起来,甚至可以徒手与棕熊和野猪搏斗。但他生性粗鲁,只爱吃喝玩乐,不会约束自...
人弃我取的故事 战国初,魏文候任用李悝为相国,厉行改革,加强统治。他实行保护农民利益和发展农业的“平籴[dí]”法。所谓“平籴”,就是国家在丰收年份用平价买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