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子头林冲,是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为人忠厚正直、安分守己。
一天,林冲带着妻子去岳庙进香。途中遇见花和尚鲁智深在耍六十多斤重的浑铁禅杖。众人齐声叫好,林冲也被吸引过去观看。鲁智深与林冲两个好汉一见如故,结义为兄弟。正在这时,侍女锦儿慌忙报信说,林妻在路上被歹徒拦截。林冲急忙向鲁智深告辞,去岳庙追赶歹徒。林冲抓住歹徒举拳要打时,发现此人原来是他的顶头上司、奸臣高俅的义子高衙内。高衙内一伙一看那女子是林教头的妻子,害怕打起来不是对手,便假惺惺地劝解:“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说罢将高衙内拥走。这时,鲁智深也急忙赶到,听明情况便要去追打高衙内,被林冲劝阻。林冲忍下了这口恶气。
高衙内逃走以后仍不死心,还想霸占林妻。他与高太尉一起设计,以看刀为由将林冲骗进高府,诬陷林冲持刀闯入白虎堂,将他下狱拷打。高俅一伙不便在京公开杀害林冲,便将林冲发配沧州(今属河北省)充军,买通差人,阴谋在路经野猪林时将他杀害。鲁智深暗中保护林冲,大闹野猪林,高俅的阴谋未能得逞。
到沧州后,林冲被分配看管大军草料场。高俅父子贼心不死,又派心腹之人前往沧州,放火烧草料场。这样即使林冲不被烧死,也会因草料场失火而被处死。当草料场起火燃烧时,林冲听到高俅的心腹们得意地谈论暗害自己的计谋,他再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将仇人一个个杀掉。以后,林冲毅然上了梁山,走上了反抗宋朝的道路。
【注音】bī shàng liáng shān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
【解释】比喻被迫进行反抗,也比喻不得不做某些事情。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被迫反抗时
【近义词】迫不得已、铤而走险
【反义词】自觉自愿、自告奋勇
关于水浒的成语故事:逼上梁山寓意
林冲的故事给了我们启示:一是:像林冲这样武艺超群的禁军教头,都备受迫害,可想而知封建社会是多么的黑暗、腐朽,老百姓过着怎样的可怕生活!难怪有一句话说: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二是林冲性格的变化,让我们明白了人不能太软弱,一味地退让,委曲求全,对坏人坏事抱着美好幻想,而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掌握自己的命运。
《水浒传》中,鲁达因救卖唱父女而拳打镇关西命案,被迫削发为僧受法名智深。因酒后“打闹五台山”,鲁智深通过智真长老介绍从五台山来到大相国寺,被智清长老安排去管理本寺的一个大菜园。
菜园附近住着二三十个地痞小混混,平常总在园内偷盗蔬菜糊口,听说新来了个管菜园子的和尚,便想方设法来个下马威,以便今后能够自由出入菜园。这帮小混混商量决定引诱鲁智深到粪窖边,然后一齐动手把他掀入粪窖,逼他离开。计 议商定后,那二三十个地痞小混混便拿些果盒、酒礼来到菜园,嬉皮笑脸地对鲁智深说:“闻之和尚新来主持,我们邻舍街坊都来作庆。”鲁智深不知是计,便来到 粪窖边,说:“你们既是邻舍街坊,都来廨宇里坐地。”众小混混头领张三、李四拜倒在地上,不肯起来,只指望和尚来扶他便要动手。鲁智深见了,心里早疑忌 道:
“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那厮却是倒来捋虎须!俺且走向前去,教那厮看洒家手脚。”(《水浒全传》第七回)
鲁智深走向前去,张三、李四便动起手来。鲁智深不等他们靠近他,右脚早起,一下就把李四踢下粪窖去;张三正要逃走,鲁智深又起左脚,把张三也踢入粪窖。后面的二三十个地痞小混混看到这种情形,吓得目瞪口呆。
不三不四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bù sān bù sì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回:“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解释】谓不伦不类,不像样子的。也指行为不端,不正派。
【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形容人的品行不好
【近义词】不伦不类、非驴非马、非僧非俗
【反义词】正正经经、中规中矩、有板有眼、有模有样、一本正经、正襟危坐、堂堂正正
关于水浒的成语故事:不三不四寓意
不三不四这个成语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易经思想,易经的每个卦都分6个爻[yáo],俗称6爻卦,意思为事物发展的6个阶段,第三爻与第四爻处在6爻的中间位置,在易经中象征正道和大道,不三不四说明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不是在正道或大道上,有不务正业之意。在形容人时多指人的品行不正派。小朋友们,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尽量让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意义,至少在你走过一段路回望过去的时候,不会有遗憾。
蒋门神凭借着孟州张团练的势力,霸占了施恩的市井酒店快活林,并把施恩打得数月起不了床。施恩伤势刚刚好了一点,就请武松为他报仇,去快活林打蒋门神。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武松的性格,于是满口答应,但要依他一件事,即在去快活林的路上,每遇到一个酒店要请他吃三碗酒。施恩想,去快活林的路上酒店十几家, 每遇到一个酒店吃三碗,岂不烂醉如泥么!武松看出施恩的心思,大笑道:“你怕我醉了没本事,其实我却是不醉没本事。带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就有 五分本事……”于是,武松沿途吃酒,到达快活林时已经吃了五七分酒,他却装做醉醺醺的样子,前颠后偃,东倒西歪。
武松进入快活林酒店,马上要上等酒喝,故意闹事。酒保见壮,慌忙去报告了蒋门神。武松道:“那厮必然去报蒋门神来,我就接将去,大路上打倒他好看,教众人笑一笑。”武松大踏步赶将出来。正好在大阔路上撞见蒋门神。
武松“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水浒全传》第三十九回)
非同小可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fēi tóng xiǎo kě
【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萧令史,我与你说,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解释】小可:寻常的。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轻视。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事关重大
【近义词】非同寻常 非同儿戏
【反义词】不足齿及 等闲视之 细枝末节
【例句】这件事可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必须妥善办理。
关于水浒的成语故事:非同小可寓意
在人的一生当中呢,是会发生许多事情的,不过事情也是分轻重缓急的哦,虽然有的事情可以稍放一边,等空闲时候再做,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事情就是不重要的,不管什么事情,我们都不能轻视,而是做一件事就要将一件事做好哟!
12
李代桃僵的故事 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后人把乐府诗分为十二类,《...
借刀杀人的成语故事 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数万满兵,声势浩大,锐不可挡,进犯明朝,志在必得。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亲自率部攻打宁远,以十三万之众围攻宁远守兵万余人。十...
拼音 nng yng yng xuě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
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故事: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谎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
秦琼卖马的成语故事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 秦琼卖马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故事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
焚膏继晷的故事 韩愈是唐代著名文人,通六经百家之学,崇尚儒术,以提倡古文为职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如同中国其它读书人一般,韩愈也希望能受朝廷重用,一展抱负与长才...
坐怀不乱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的贤士柳下惠夜里在城门借宿时,遇到一无家可归的女子,当夜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柳下惠怕她冻伤,让她坐在自己的怀中取暖,用衣服裹住...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百不一存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
秦朝末年,秦二世荒淫无道,天下百姓怨声载道,陈胜、吴 广率先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 这时,东阳县有个狱吏名叫陈婴,他一向在县中很有威信,东阳 的百姓都很尊敬他...
战国时,燕王哙改革国政,把君位让给相国子之,将军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爆发内战。 燕国大乱,齐国乘虚而入,齐宣王派大将匡章率兵十万攻燕。燕国百姓对内战...
【成语】狐假虎威 【读音】hjiǎhǔwēi 【英文】Assumesomeoneelse'sauthorityasone'sown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
利令智昏的故事 战国时代,各诸候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经常发动战争。秦国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一块土地野王。在野王邻近有另一块土地上党,他们的地方官员看...
矮子看戏的成语故事 释译: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朱子语类》卷二十七:“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
惩前毖后的故事 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登基时间不长就去世了。他的儿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岁太小,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协助处理国家大事。 对此,武王的另外两个弟...
晋朝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轻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很有才学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些现象,都能留心观察,然后再冷静地去思考其中...
以珠弹雀的成语故事 鲁哀公听说颜阖非常贤明,就派人给他送礼物请他出山。贫穷的颜阖不受。庄子就此事发表感慨,颜阖无意于富贵,富资送上门,他不欢迎。这样的人难得。而...
髀肉复生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bì ròu fù shēng 【解释】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出处《国语,晋语八》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了我何故。 释义:表示空有虚名,而无实际内容。 故事: 一天,晋国的大夫叔向去拜访...
傍人门户的故事 古时候,中国民间有一种风俗:过年时,用两块桃木板写上神仙的名字挂在门旁,以便压邪,这木板称作“桃符”;五月初五那天,将艾蒿扎成人形悬挂门户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