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子夏读完书来见孔子,颜回正坐在孔子旁边。子夏按捺不住读书后的兴奋心情,对孔子说:“先生,我刚刚读完这些书,心情很舒畅。”
孔子看见子夏高兴的样子,问道:“你可以谈谈读书的感想吗?”
这正是子夏想要做的事情,他说:“当然可以。书对于事物来说,就像太阳和月亮的光芒一般明亮,像星星一样丰富多彩。书中有尧舜伟大的道德,有夏禹、商汤、周文王高尚的礼仪。我从先生那里学到的,铭记在心中永远不敢忘记。虽然住在茅草屋里,我弹琴唱歌以颂扬先生的人格和理想。有朋友来,我快乐;没有朋友来,我也快乐。我已经能够发奋读书,修养人格,达到忘记吃饭的境地了。《诗经》上说:“根横木做门框,房子虽破能住下。泉水哗哗流淌,清水也能填饥肠。”
子夏说完便看着孔子,他以为会得到老师的夸赞。不料孔子的脸色一下一子变了,显得非常生气。他正在纳闷,孔子开口说道:“我的学生开始鸿篇大论地谈论书了!”子夏见老师真的生气了,恭立在一旁不敢说话。
孔子怒气未消地说:“你只见其表,未见其里。”颜回问道:“先生,农面的东西已经看见,里面又有什么东西呢?”
孔子说:“看见了门,不进到里面去,怎能知道深藏的奥妙呢?进到门中再探询深藏着的奥妙就不难了。我孔丘曾经尽心竭力,现在已经进入门中,就像来到了险峻的大山之中,前面有耸立的悬崖,后来有深不可测的山谷,那里的风光奇妙无比。”
颜回和子夏听后对视片刻。颜回说:“只见到门,而不深入到里边,不能知道那里面深藏着的精微奥妙啊。”子夏向孔子深施礼说产先生的话,弟子受益匪浅,我当专心深入学问的大门之中,探询事物的精微奥妙之所在。”
后来,叔孙武叔在朝廷中对大夫们说:“护贡比他的老师仲尼还要强些。”
有人把这话告诉了子贡。子贡说:“拿房屋的围墙作个比喻吧,我家的围墙只有肩膀那么高,谁都可以站在墙外看见里面房屋的美好。我老师的围墙却有好几丈高,如果找不到大门走进去,就看不见他里而的宗庙建筑的雄伟、房屋的多种多样。能够找着大门的人或许不多吧。叔孙武叔先生那么说,不也很自然吗?”
陈子禽对子贡说:“您是十分谦恭、客气的,仲尼怎么能比你还强呢?”子贡回答道:“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他的聪明,也可以表现出他的无知,所以说话不可以不慎重。我老师是没有人可以赶上的,就像不能用梯子爬上青天一样。我的老师如果当上诸侯或卿大夫,他要老百姓立足社会,老百姓就会立足于社会:他引导老百姓前进,老百姓就会跟着走;他安抚百姓,老百姓就会自动归顺;他要动员老百姓,老百姓就会同心协力。他生得光荣,死得可惜,怎么能够被别人赶上呢?”
【注音】jiàn xián sī qí
【出处】《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解释】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追求进步
【近义词】力争上游
【反义词】不思进取
【年代】古代
【例句】只要我们具有~的精神,就能不断进步。
“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能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持之以恒的故事 孟母诫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孟轲)小的时候,母亲送他到学堂读书。刚开始孟轲还懂得用功,后来就渐渐学会偷懒、贪玩,不肯用功读书了。有...
中流击楫的故事 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
李林甫,唐玄宗时官居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是宰相的职位。 此人若论才艺倒也不错,能书善画。但若论品德,那是坏透了。他忌才害人,凡才能比他强、声望比他高、权势地位和他...
虚有其表的故事 萧嵩是唐朝开国老臣萧瑀的曾侄孙,他身材魁伟高大,容貌秀美,还留着一把漂亮的胡子,见过他的人都说他相貌非凡。在唐明皇的近臣中算得上是名美男子,甚得...
贪生怕死的故事 西汉末年,刘立继承了梁王之位。他荒淫残暴,欺压小民,称霸一方。汉成帝在位时,还能容忍他,汉哀帝即位后,觉得他真是太不像话了。可是刘立更加恣意妄为...
养虎为患的成语故事 这次进山人们的收获不小,竟用陷阱连着捕获了一雄一雌两只猛虎。大家将两只猛虎绑住,一个猎人便循着猛虎的踪迹,在深山的洞穴里找到了一只小虎崽。这...
同仇敌忾的成语故事 东周春秋时期,有一首流传于军中的歌谣,表现了士兵们 慷慨从军;同心对敌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谣分为三节,可以反复咏唱。 其中...
穷兵黩武的故事 东吴后期名将陆抗,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建武校尉;带领他父亲陆逊留下的部众五千人。公元264年,孙皓当了东吴的国君,三十八岁的陆抗担任镇军大将军。 ...
关于鸡的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
响遏行云的故事 战国时候,秦国有个名叫薛谭的年轻人,他的嗓音不错,也非常热爱音乐。于是,他四处拜师,立志要成为一名出色的歌唱家。后来,他拜秦国著名的歌手秦青为师...
兔死狐悲的故事 从前,有一只兔子和一只狐狸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猎人,兔子和狐狸互相结盟,发誓一定要同生死,共患难。有一天,兔子和狐狸在田野里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金蝉脱壳的故事 宋朝开禧年间,金兵屡犯中原。宋将毕再遇与金军对垒,打了几次胜仗。金兵又调集数万精锐骑兵,要与宋军决战。此时,宋军只有几千人马,如果与金军决战,必...
黔驴技穷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贵州一带没有驴,当地人都不熟悉驴。有一年一位商人从外地牵过来一群驴,很多人都感到新奇,前来围观,议论纷纷,可没有人知道驴能干嘛,便...
取而代之的故事 项羽名籍,他是秦末下相县(今江苏宿迁县西)人。他从小死了父亲,全靠叔父项梁把他养大成人。 项羽少年时,就很聪明,项梁便亲自教他念书、写字,但项羽...
一目十行的故事 南朝梁武帝非常爱好文学,他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四岁开始识字读书,到六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 儿子这么好学,梁武帝当然很高兴。有一次,...
宽猛相济的成语故事 郑国国王子产执政十多年,表彰“忠俭”,反对“太侈”,改革了田地制度和兵赋制度,公布了刑法条文,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严肃朝廷法纪。子产对太子叔说...
举足轻重的故事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虽已建立了东汉政权,但全国尚未统一。当时,蜀地的公孙述也想称王称帝,争夺天下。这个时候,有一个实力派人物叫窦[dòu]融。...
匪夷所思的成语故事 汉语词语,出自《周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解释为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 匪:通“非”,不是;夷:平,平安...
斗粟尺布的故事 西汉时,高祖刘邦的六子刘长少年丧母。吕后遵照刘邦的旨意,收养了刘长。淮南王英布因举兵叛乱,兵败被杀以后,刘长被封为淮南王。 刘长依仗自己皇子的地...
刘邦消灭项羽后,平定天下,当上了皇帝,史称汉高祖。接着,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赞侯,给予的封户 也最多。群臣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