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的成语故事

0人浏览日期:2021-11-20 08:15:29
  

信口雌黄的故事

魏晋时期的上层社会盛行清谈之风,西晋大臣王衍就是个很有名的清谈家。他从小就口齿伶俐,曾在文学名家山涛府上做客。大家都对他清秀的外表和文雅的举止加以称赞,但山涛却感叹道:“日后耽误天下的,就是这种人啊!”

信口雌黄的成语故事

王衍成年后,担任元城县令时很少办公事,经常约人在一起没完没了地闲聊。他喜欢老庄学说,每天谈的多半是老子、庄子的玄理,还常常用老子、庄子的学说解释儒家经义。清谈时手里拿着鹿尾拂尘,满嘴都是空虚的怪话。他讲话时轻声慢语,时常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随口更改。于是当时人说他是“口中雌黄”。

王衍做事也是这样。他先是看太子很有前途,就把女儿嫁给太子为妃。后来太子被别人陷害,他怕牵连到自己,又立刻上书请求与太子脱离关系。太子的冤案真相大白后,他被判终身禁锢。在这之后的“八王之乱”中,王衍被两位很有权势的王爷看中,任他为尚书令。他只顾着扩大自己的势力,而不管天下百姓。

当西晋灭亡时,他还随口说:“我一向不干预朝政,罪不在我。”不过,王衍还是难逃一死,最终被敌军活埋在瓦砾堆里。

【注音】 xìn kǒu cí huáng

【出处】南北朝·刘孝标《广绝交论》:“雌黄出其唇吻。”

【解释】信:任凭,听任;雌黄:即鸡冠石,黄色矿物,用作颜料。古人用黄纸写字,写错了,用雌黄涂抹后改写。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说话随便

【近义词】胡说八道、胡言乱语、信口开河

【反义词】信而有征、言之凿凿

【年代】古代

【例句】这个盗窃犯交待犯罪事实时躲躲闪闪,~。

其实,“雌黄”原本是一种矿物,其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其晶体多呈柠檬黄色,可用来制成颜料或做褪色剂,而古代写字用的纸多为黄色,古人在抄书或校书时一旦遇有错字误书处,便可用雌黄将错误处涂掉,然后改写。后来,人们进一步将用雌黄涂改、修正错误字句的动作亦称为“雌黄”,并将其义引申为评论和修改别人的诗文。而将“信口”与“雌黄”联系在一起的正是故事中的这位王衍先生。令人好笑的是,他是做为一个形容不顾事实,随口乱说的典范,这种“典范”还是不做为好吧!

致高三毕业生:人生是一场持久战,高考只是其中一页兔子巧克力的故事你会硬拿鸡蛋往石头上碰吗?爱迪生智救火车亲吻我的墓碑人取我与奇闻 传说是清末年间的灵异事件勤奋好学-李大钊呼风唤雨的超能力开发—解除干旱显奇功同桌是个吸血鬼千虑一得山坳里的女鬼阿雅辛迪哥哥和瑞拉妹妹在职场中别怕问“蠢问题”下一个就是你有空小姐与篮板球小姐让人失望的匹诺曹:上学的路上高三冲刺期,打好心理战阳光和阴影白鹅的功勋纸扎媳妇短小鬼故事之头盔活死人之夜我们的距离不在于工资的数字化蛾瓜园人鬼情小国王让女人心事,女人最懂一头学问渊博的猪陈一舟:拿出时间琢磨该不该干现在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