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居

0人浏览日期:2021-11-13 15:28:23

  【拼音】gōng chéng bù jū

功成不居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老子提出辨证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天下人知道美与丑对立,有和无对立相生。圣人治国知道有为和有所不为,采取无为政策;知识有教则有不教,行不言的教育。万物各有所为,圣人不去掌握,事功告成,圣人功成不居,人们归功于他。

  【出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老子》第二章

  【解释】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不居功自傲

  【近义词】功成弗居

  【反义词】居功自傲

  【英语】notclaimcreditforoneself

  【成语示列】看他前九首,便是一位努力从王之人,而以功成不居终之。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六

人皮手套牛顿的故事瓜干煎饼里的母爱张昭不是投降派王微:忠于自我的人生导演复旦大学揭秘曹操身世:曹操父亲应是曹腾族内养子别抱怨工作,有种你辞职西瓜皮滑板车的故事胖小猪的房子为来看我不顾一切,也只有她才能做到被困的水怪爱听奉承话的小兔春秋的成语故事诸葛亮什么“心病”酿成了蜀国最大冤案吴亚军:我只是一个会做事的人黑色手指印天气预报温馨的睡前小故事勇敢的果果恐怖故事之魇障老爷子半夜回魂小斑马找妈妈大树和芦苇2011中国十大农村励志青年沧海桑田蝉的新生关羽败走麦城时曾诈降孙权刘璋败亡的真正原因乡村异事之村里闹鬼谁偷了金钗小县令审磟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