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一日,会稽郡上梁村的梁光汉,中年喜得贵子,格外器重,请来识字先生给儿子取名。先生对梁光汉说:“为人处事要重仁义道德,孩子就取字‘处仁’,你身居山村,难得第一子,名叫‘山伯’吧。”梁光汉夫妇对此十分满意。
山伯自小聪明超人。到四五岁时,听大人讲故事,非但一遍能记住,而且还能原原本本传给邻里小孩听。数数、算帐一清二楚。上山砍柴,放羊喂鸡,勤快能干。长到12岁时,一天,他看到几个富家子弟提着书箱去念书,小山伯很羡慕,他好奇地跟到读书处,在窗台上张望。只见一位老先生摇头晃脑在教书,他觉得很新鲜,不知不觉地竟把先生念的和解释的东西一一记住了。当先生抽查学生背诵时,有一位学生背不下去了,在窗外的梁山伯捂嘴一笑,忍不住接着背下去了。先生一听外面有人接背课文,感到惊奇,出来一看,原来是位机灵秀气的孩子,十分讨人欢喜。先生问:“孩子,你为什么不上学?”山伯有礼貌地回答:“家里没有钱供我上学。”先生有心栽培这个聪明的孩子,就叫山伯引路到家。先生对梁光汉说:“我看这孩子聪明过人,将来必成大器。人家孩子读书要交三石五斗米,你家孩子我粒米不收,书本文具由我资助。”梁光汉一听,很是高兴,心里想,我家世代不识字,能在儿子一代读书识字,再好不过了,于是就答应了先生。小山伯对先生感激不尽,向先生深深一鞠躬。
果然,山伯在学堂念书,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吟诗作文,出口成章。入学三年,才华出众,年年第一,先生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是转念一想,这孩子在我地方已无书可读了,应为他的前程着想,不如送他到鄮城四明学馆名师处去深造。出于爱才,先生说服山伯父母,倾囊相助一百二十两银子,作学费盘缠,并向名师修书一封,引荐梁山伯入学。
春上,梁山伯告别父母,辞谢恩师,肩挑竹书箱,随带干粮,朝东沿江日夜兼程向四明山下鄮城赶路。日出而起,日落歇脚。一日来到渡口,搭船渡江去鄮城。上船时,碰到一位书生模样男子,旁边还有一位挑书箱的书童。同行三分亲,梁山伯上前询问:“请问公子尊姓大名,家居哪里,此行何处?”只见对方彬彬有礼答道:“鄙人姓祝,名英台,字信斋,祝家庄人。此去四明鄮城从师求学。”山伯一听,志同道合,十分高兴。连忙通报自己姓名和住址。并说:“你我两家只数山相隔,同属会稽郡,也算同乡,本人才疏学浅,请公子多多指教。”英台忙说:“不必客气,不必客气。”两人在船上滔滔不绝,叙谈得很投机。又互通年龄,山伯16岁,长英台2岁,于是双方称兄道弟,好不亲热。英台的书童银心为英台巧遇这样和气有礼的兄长感到十分高兴。
来到鄮城,梁山伯、祝英台拜见名师,安顿住宿。被分到同桌学习,同室同床住宿。话说那祝英台,原是祝家庄员外祝公远的九千金,因祝家有八个儿子,最小的是女儿,在家被视作掌上明珠。自小聪慧过人,知书识礼。但娇生惯养,也很任性。到14岁时,竟缠住父母要上学。祝员外经不住英台撒娇,便答应了。但又一想,自家府第高贵,而女孩出门读书,有失礼仪,让人笑话。便对英台说:“自古女子不上学,你还是在家习字读诗吧。”英台灵机一动说:“父亲,女儿早有妙计,我女扮男装远离家乡求学,这不会有损父亲名声,女儿主意早定,不可改变。”父劝女顶,一来一去,最终还是祝员外让步。
现在梁祝来到鄮城上学,同桌同床,由于梁山伯忠厚老实,行动拘谨,又因为祝英台防范严密,晚上睡觉杯水相隔,虽偶露真相,英台巧言掩盖,终究没有让梁山伯察觉英台女儿身。倒是同班马文才常常疑心。
三载同窗,弹指一挥间。英台思念父母,召她回家的书信也到了,就辞师回家。梁祝情深如海,十八里相送。此时祝英台爱慕之心越发强烈。一路上,清水井边作暗喻,独木桥上比鹊桥,碰到鸳鸯打比方,最后道出月下老人来牵线结姻缘,一直到长亭话别,忠厚老实的梁山伯始终没有领悟。这时祝英台只得拿出最后一着棋子了,对梁山伯说:“梁兄,你我三载同窗,情深义重,英台我无以报答,想给梁兄提亲。”山伯一听,非常害羞,脸也红到了耳跟。英台鼓足勇气,丝毫不放弃最后机会,顿了顿嗓子说:“我家有个小九妹,才貌双全,知书达礼,同梁兄十分相配,梁兄意下如何?”山伯忙说:“多谢贤弟。我家无万贯钱财,又无高贵门第,怕不配贤妹吧。”英台紧追不放:“只要梁兄愿意,单凭你才华人品,我小妹哪论门第家产,望勿推辞。”山伯听英台说的蛮有道理,仗英台信义,就把终身大事托付英台。英台临别回头再三叮嘱:梁兄及早遣媒来提亲,千万勿误。山伯连连应诺。
长亭一别,又过一载。一日,梁山伯突然想起英台临别重嘱,便去祝家庄拜访英台。山伯在村头逢人便问:“我鄮城读书同学英台家在何处?”庄里的人都说没有这样的人。走到一棵古樟树下,遇见一童颜鹤发老者,山伯就上前询问,老者神秘地一笑说:“本庄祝员外千金祝九娘,写得一手好文章,想必你是找她了。”山伯一听,出于害羞的本能,连忙摆摆手说:“不是,不是,她是我同学英台的妹妹,我是找她哥哥。”转念又一想,也好,反正是找她家,又忙说:“请问老伯,她家怎么走?”老者顺手一指说:“庄东朱门粉墙就是祝家府第。”山伯谢过老者,快步朝祝府而去。
山伯上祝府登门求见,祝员外曾几次去鄮城看望过英台,同山伯熟悉,故破例让山伯进深闺楼台相见,以叙同窗之情。山伯一见英台,方知是女儿身。此时回想三载同床,羞愧难言,连连摇头。还是英台大方,上前解释:“我身为女子,如不女扮男装,怎能同男子一样去上学呢,实在是不得已啊,请梁兄见谅。”停了一番,英台若有所失地说:“小九妹就是英台,梁兄你为何不早托媒来提亲?现我们同窗马文才的父亲马太守前些日子遣媒说亲,送来聘礼,因我父亲来四明学馆看望我时,顺便拜访了家住鄮西的会稽府马太守,认为马家有权有势,门当户对,就应允了马家,愿结秦晋之好。你我同窗情深,但为时已晚。”山伯听后十分后悔,当初十八里相送,英台句句表真情,自己却一点不领情。只好痛苦地告辞英台。
山伯回家,其父母很是喜欢,但见山伯整日闷闷不乐,唉声叹气,反复询问,仍闭口不语,身体日见消瘦。
这年秋,朝廷简文帝举贤良,四明学馆把品行端正、学业卓著、独占头名的梁山伯推举上去。一日,江浙道台衙使策马前来报喜:奉诏,梁山伯出任鄞县令。梁山伯有志为民造福,顾不得私情折磨,带病上任,当年20岁。到任后,治理三江,使农田旱涝保丰收;帮助农民治灭虫害;整顿鄞城秩序,惩处一批横行不法“地头蛇”。不到一年,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梁山伯因病痛和劳累交加,次年八月十六,巡视姚江大潮水位时,累倒在鄞西清道源九龙墟,临终嘱衙吏就地安葬,以示死守姚江大堤;同时祝英台若嫁到鄮西马家,这里也是航船必经之处,祝英台可以看到他的灵墓。梁山伯勤政安民的事迹,在百姓中一传十,十传百,一时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名扬京城。于是晋安帝谥封梁山伯为“义忠王”。
不久,祝英台青春十八,马家催着成亲,祝英台难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被逼上轿,在渡口换乘大船,朝姚江撑来。船到九龙墟,突然风浪大起,船无法行驶。英台侍女银心眼尖,发现岸旁有座新坟,觉得事出有因,借问船老大:“请问,这是谁家墓冢?”船老大熟门熟路,并且早已熟知梁山伯事迹,就回答说:“梁县令山伯英灵在上。”银心悄悄告知英台。英台一听,不管一身红装,就对媒人说:“我要上岸祭梁兄。”媒人不敢作主,转告新郎马文才。马文才感到十分恼火,但又不便发作,就哄着祝英台说:“娘子,今天是咱们大喜日子,祭坟会红白相冲,不吉不利,待到冬至或清明再祭吧。”英台一腔激情,无法控制,对梁山伯一往情深,早图报答,打定主意,生不成双,死也要同坟。于是厉声对马文才说:“如不答应,我即投江自尽。”马文才一时被吓慌了,再加风浪越来越大,也想避避风,就连忙答应,命船老大将船靠岸。英台脱下嫁装,露出一身白衣,由侍女银心搀扶,直奔梁山伯坟前。突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劈头而来,轰隆一声震天响,梁山伯墓顶裂成两半,英台纵身一跳,跃进坟内。银心连忙去拉,只扯下一片裙角,坟墓又合拢如初,只是墓碑中间留下一道裂缝。银心扯下的裙角一放手,立即化为两只大蝴蝶,迎风飞上天去。
马文才见状,立即从船上跳下来,带着家丁轿夫赶来,见英台入墓无影,急得满脸通红,命家丁动手掘墓。不料,墓旁窜出两条大蛇,碧眼白颈,张开大口吐着毒舌,“丝丝”作响。马文才和家丁大惊失色,掉头就逃,争先恐后跳进船舱,叫船老大快快摇回鄮西廊头马家。
即刻,云开日出,一道彩虹飞架在九龙墟上空,一对大彩蝶在梁山伯墓顶自由自在地飞舞,当地人们传说这是梁山伯祝英台的精灵化身。
事情传到朝廷,晋朝宰相谢安有感于祝英台忠贞不渝的情义,向朝廷奏本,赐碑文“义妇冢”。千百年来鄞县高桥的梁祝墓受到无数恩爱夫妻的虔诚祭拜。
从此,宁波一带世世代代传颂着这一奇妙动人的故事。
昭君墓,坐落在呼和浩特市旧城南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由于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大地草木枯萎,只有高耸的昭君墓上草色青
从前,在丹麦住着一个老农民。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和二儿子成天吵着闹着,要父亲把全部家产都分给他们两人。因此。老人在临
从前有家姓关的人家,几辈子都过的是贫日子,当家的两口子就给自己的儿起了个名叫财。一年年过去了,关财也长大了。他长得很能,
乾隆皇帝死后,嘉庆皇帝①即位。这时,嘉庆的老师徐铎已经六十岁了,他一心想在离职前大捞一把,便递上奏章告老还乡,还提出
诗曰: 恢恢天纲实无端,消息盈虚未易观。不向公家遵礼度,却从平地筑峰峦。宋江水浒心初遂,晁盖泉台死亦安。天道好还非谬
从前有一位大将军,叫做李靖,他的夫人生孩子,生下来一个圆圆的肉球,在地上滚来滚去,李靖说:这一定是个妖怪。拿出宝剑来,朝
胡诞地胡公大帝诞生的地方供奉在永康方岩、曾被伟人毛泽东赞誉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清官的北宋名臣胡则胡公大帝( 缙云民间称他
节日前夕(寅日),家家户户都得认真打扫房屋、院坝,并将屋内外的尘土撒到稻田里去。关于这一习俗的由来,水族有个民间传说
一天,阿凡提到经文学校,登上讲经台问坐在台下的毛拉和他们的弟子:你们知道我要跟你们讲什么吗? 不知道。大家异口同
从拉萨出发,沿着堆龙河往西走,不要一天的功夫,就看到两座高高的黑石山,夹着一大片绿森森的树木。从绿森森的树木里,伸出一座
以前,在山东省聊城县住着一户姓窦的人家。窦某中过武举人,武艺非常高强。他有3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个个都很勇猛、敏捷。女
很久很久以前,在森林中间的一个小屋子里生活着一个男人、他的妻子、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因为某种原因,所有的动物似乎都离
清代末年,慈禧太后专权,飞扬跋扈,随心所欲,她效法唐朝女皇帝武则天,令牡丹在冬天开放。隆冬季节,慈禧看厌了北京的腊梅、海
在丰润县城的东南方二十里处,有一个村庄叫金川院。金川院本是常庄一个姓王的大财主所建,有一天王财主闲来没事到村外溜达,当他
引子:在安徽省宿松县郊外有一座高达百米、风景秀美独树一帜的奇山,山形似古代妇女头上的发髻,山体俊美,坐落在波浪涛涛的长江
很早以前村里住着一户复姓黄埔的人家。黄埔家家境很贫寒,虽然在还乡河边上种有几亩薄地,但也只能维持几口人的生活,所以家里并
从前有一只老虎,他最要好的朋友要数猴子了。一天,老虎外出过节,就交代猴子替他看窝。他刚走不久,没料到鼷鹿带了他的一家
在一所富丽堂皇的宅邸里住着一个大富翁,他吃的是山珍海味,戴的是金银宝石,满屋的钱财数也 数不清。然而他却缺少快乐和睡
据说这是秦始皇修建的第一座长城。 事实上,他一开始并没有修长城。 早在秦始皇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燕王。 他的国家小,兵马少,实力弱,随时都有被邻国吃掉...
有一个国王和王后,他们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有一回,国王和王后出门去巡视他们的王国,叮嘱儿子好好照看三个妹妹。儿子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