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在一个山边的庄子里,有一家人家,这家人家有一个老汉、两个儿子和一个儿媳。小儿于是个老来子①,老汉亲切地叫他“二小”。二小是个又聪明又勤快的好孩子,谁都喜欢。
二小十三岁那年,他爹得病死了。二小跟着哥哥嫂嫂过日子。他哥哥是个懒汉,他嫂子心眼很坏。他家有头老黄牛,二小整天放牛,牛长得又肥又胖。有一天,坏嫂子对懒哥哥说:“把二小药死吧!省得分去家业!”
懒哥哥正在炕上打吨,糊里糊涂应道:“好哇!”
坏嫂子包了两样饺子,把白面饺子里放上毒药,预备给二小吃;黑面饺子里没放,自己好吃。
二小在河边放牛,正午的时候,老黄牛吃得肚儿饱凸凸的,二小也割了满满的一筐草。
二小说:“天晌(正午)了,日头火毒啦,老黄牛,回家吧!”
老黄牛站着不动,眼里泪汪汪的。
二小奇怪地问:“老黄牛,你没吃饱吗?老黄牛,你渴了吧?忽然,老黄牛嘴一张,开口说话咧:“勤快的孩子,你回家要吃黑面饺子,别吃白面饺子。”
二小心里明白了个七八,他回到家里,坏嫂子满脸是笑他说道:“兄弟,你放牛割草的,累啦!我特意给你包了些白面饺子,煮好了,你快吃吧!”
二小说:“嫂子!把白面饺子留给你和俺哥吃吧,我吃黑面的就行了。”
就完,坐下端起黑面饺子便吃。他嫂子站在一边白瞪着眼。等二小走了,她把白面饺子扔了,又打出坏主意来了:“好!你吃黑面的,我就把黑面饺子里放上毒药!”第二天,她就把黑面饺子里放上毒药,预备给二小吃;白面饺子里没放,自己好吃。
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正午的时候,老黄牛吃的肚儿饱凸凸的,二小割了满满的一筐草。
二小说:“天晌了,日头火毒啦,老黄牛,咱们回家吧!”
老黄牛站着不动,眼里泪汪汪的。
二小奇怪地问:“老黄牛,你没吃饱吗?老黄牛,你渴了吧?”
老黄牛嘴一张,又开口说话咧:“勤快的孩子,你回家要吃白面饺子,别吃黑面饺子!”
二小心里一下子明白了,回到了家,坏嫂子满脸是笑他说道:“兄弟,你放牛累了,你说你爱吃黑面饺子,我特为给你包了黑面饺子,快去吃吧!”
二小不慌不忙他说:“嫂子,从爹死了以后,都是你和哥哥吃白面饺子,今天我来尝尝吧!”说完,便吃起白面饺子来了。坏嫂子站在一边心里干生气。两回要害二小都没有害死,她又想出了个坏主意,对懒哥哥说:“快到冬天啦,下了雪不能出去放牛,不能白叫二小吃这一冬饭,和他分家吧!给他那个场院屋①,给他 二亩薄山地;牛能耕地下给他,给他那只大黄狗;母鸡下蛋不给他,给他那只大公鸡;好犁好套不给他,给他那副破犁套。”
懒哥哥打着呵欠说道:“好哇!”
不管二小愿意不愿意,就这样分了家。
冬天,二小上山拾草打柴,大公鸡帮着二小捡粮粒,大黄狗帮着二小捡柴禾。二小把公鸡和黄狗喂得胖胖的。懒哥哥和坏嫂子到晚上牛栏的门也不关,草也不添,老黄牛又冻又饿,瘦得像干柴一样,二小心里很难过。
春天来了,要耕地啦,二小心里犯了难。
大黄狗看出了小主人的心思,便叫着说:“汪汪汪,套上我耕地一样行!
汪汪汪,套上我耕地一样行!”
大公鸡也看出了小主人的心思,也叫着说:“咕咕咕,套上我耕地也能成,咕咕咕,套上我耕地也能成。”
二小便把大黄狗、大公鸡套上了去耕地。大公鸡扑拉着翅膀用劲拉,大黄狗摇摆着尾巴用劲拉,二小专心地扶着犁。湿润润的泥土,在犁刀两旁翻滚着。二小顺顺当当地把地耕完了。坏嫂子听说了,又出了个坏主意,对懒哥哥说:“咱那个老黄牛拉不动车子,你去借二小的大黄狗和大公鸡来使使吧!”
懒哥哥一想,老黄牛拉车子,自己还得费力往前推,借了大黄狗、大公鸡来,便可以省力气啦。他连忙晃晃荡荡地去了。一见二小便开了口:
“二小,我的老牛拉不动车子啦!把你的大黄狗和大公鸡借给我使使吧!”
二小不理他,也不做声。
懒哥哥伸了一下懒腰又说:“你不借给我,回去就要把老黄牛使死了。”
二小心疼老黄牛,便把大黄狗、大公鸡借给了哥哥。
懒哥哥套上了大公鸡、大黄狗,装上了满满的一车子粪,鞭子一甩说:
“给我使劲拉!”他自己顶名是个推车子的,身子可往后打坠,恨不能叫大公鸡、大黄狗拉着他。没多时,大公鸡和大黄狗累得浑身是汗,走得慢了,鞭子便打在身上。大黄狗和大公鸡气得不走了,懒哥哥就一个劲地打起来,未了把大黄狗和大公鸡都打死了。懒哥哥觉得累了。回到家,爬上炕就睡觉去了。
二小从坡里剜了苗回来,顾不得回家吃饭,便上了他哥哥家。坏嫂子站在院子里,二小问道:“嫂子,我的大黄狗和大公鸡呢?我引回去喂喂!”
坏嫂子把手一摆说:“别提你的大黄狗和大公鸡啦,叫你哥哥在道上打死了。”
二小听了,心里一沉,马上向道上跑去了。只见大黄狗、大公鸡都直挺挺地躺在道上。二小的心里又生气又难过,看着看着,便掉下泪来了。他哭了一阵,抱起大黄狗和大公鸡,回到家里,把它们埋在屋前的场院里。二小上坡回来,总要上那里去看看。过了几天,从坟堆上长出了一棵榆树来。嫩嫩的黄绿色的叶子,像宝石样地放亮。二小天天来浇水,一年的工夫,榆树长得比二小都高了,树头团团的好象一把绿伞。到了春天,柔软的榆树枝上,长出了一堆堆花朵样的榆树钱。二小欢喜地仰着脸看,手不觉碰到了榆树干。
忽然,沙沙地一阵响,榆树钱像下雨般地落了下来。二小低头一看,不觉吃了一惊,地下不是榆树钱,是一些闪闪发亮的金钱和银钱。二小把钱拾了起
单地盖几间小屋,割庄稼时用它暂时放个权把、扫帚、粮食等等。这屋就叫“场院屋”。
来,买了一头大黄牛,这以后二小更加勤快了。这件事情,又叫坏嫂子知道了。有一天二小上了坡,坏嫂子翻过了院墙,抓着榆树干拼命地摇起来。哗啦啦,榆树钱好像下雨般落了下来,打得坏嫂子的头膨膨地响。她也顾不上摇了,两手抱着头,“哎哟哟”地叫了起来,低头一看,哪里是什么金钱、银钱,而是一地石头蛋子。摸摸头上,起了一个个的大疱。她生气了,我了一把斧头,“吭!吭!”的把小榆树砍倒了。正巧,二小从坡里回来,看见了又气又疼,便问坏嫂子:“你为什么砍倒我的榆树?”
坏嫂子把眼一翻,怪声怪气他说:“你别提你的榆树啦,把我头上打了这么些疱!”说完了,一甩手走了。
二小很伤心地摸着他的榆树,未了找了一把小刀来,把榆树的枝条割了下来,编了一个小篮子。他把小篮子挂在屋檐下。南来的鸟,北来的鸟;南来的燕,北来的燕,都上里面去下蛋,一天的工夫,篮子就满了。
这件事情又叫坏嫂子知道了,她对懒哥哥说:“你不是爱吃蛋吗?看二小家里有那么多鸟蛋!”
懒哥哥一听到吃,眼睛就瞪了起来:“我去跟他要一些!”
坏嫂子却说:“你别去跟他要蛋,去把他的小篮子惜来吧!咱叫燕和鸟给咱下蛋,下得屋子里盛不了,院子里堆不了!”
懒哥哥便上二小家去了。他怕二小不借给他,一进门就哭丧着脸说:“二小!我快要饿死了,你把小篮借给我用用吧!以后我一定好好地干活!”
二小心地很好,听哥哥这么一说,便把小篮子借给了他。坏嫂子看见了,喜得咧开了嘴。她学二小那样也把小篮挂在屋檐下,自己坐在门口喊道:“东来的鸟,西来的鸟,快到我篮里来下蛋;南来的燕,北来的燕,快到我篮里来下蛋!”
南来的鸟飞到小篮里,屙了屎飞了出来,北来的鸟飞到小篮里,屙了屎飞了出来。南来的燕、北来的燕,也都飞到篮里,屙泡屎飞了出来。把坏嫂子气得抓起棍子就打。
小鸟吱吱地叫着说:“坏嫂子,坏心肝,啄去你眼叫你看不见!”
燕子也叫着说:“坏嫂子,坏心肝,啄去你眼叫你看不见!”
小鸟、燕子一齐向坏嫂子的脸上扑去,坏嫂子痛得直打转,又叫又喊,懒哥哥在炕上朦朦胧胧说道:“你嚷什么,吵得我睡不好觉!”
坏嫂子的眼睛叫燕子和小鸟啄瞎了,没几天的工夫她便气死了。懒哥哥也饿死了只有勤快的二小,过着幸福的生活。
①老来子:大人上了些年纪以后生的孩子。比如胶东一带,人到了四五十岁上又有了孩子,就叫“老来子”。
①场院屋:庄稼收割以后,用来晒庄稼打庄稼的空地叫“场院”。又为了遮风防雨,有时又在场院里
以画竹子著称的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其书法也同样了得。远近乡里乡亲,遇有婚嫁丧喜之事总要请他来讨副对联、题个字幅什么的。
很
从前,察绒顶地方,有个国王名叫岭色曲结。他有一个美丽的妃子,名叫梅朵玲孜。国王的哥哥阿库,十分贪恋妃子梅朵玲孜的美色,时
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时候,恰好秦始皇去巡视万里长城,看到孟姜女长得美貌,便要纳为妃子。孟姜女哪肯依从,恨不得与这个暴君拼
前言:这个故事是小时候从母亲那里听来的。小时候发觉,母亲的肚子总是收藏有许多有趣的故事。那些故事,陪我走过了童年,给了我
从前有个渔夫叫海郎,一天,他跟着大伙们 一起去打鱼,天有不测风云,突然阴天阵阵,大海咆哮,风吹日打,大伙被大浪翻打在
从前,步文乡有个老人,姓陈名勤。为人善良,团结乡里,一生抱负立足于和为贵,在其家门前高挂无事牌。一天,村里有个家财万贯的
有个叫菲迦尔的年轻人爱上了美丽的公主,作为求婚的礼物,公主让他去寻找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年轻人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
在一座城邦里,住着国王三兄弟。他们合娶一个王妃,把国家治理得有条有理。不幸的是,这位妃子年轻轻就死了。离这里不远,有个罗
从前,在雅鲁藏布江边,有一块绿色的林间草地。草地上,流着叮叮当当的泉水,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长着各式各样的蘑菇。许多小鸟
牛魔王可以说是《西游记》中最具王者之气的妖怪:老婆孩子俱全,亲戚朋友遍地。就连他住的地方也是大名鼎鼎的火焰山。之所以
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 不断四处征伐, 一路飞黄腾达, 很快升任总兵官。虽然战功赫赫, 郭子兴手下的其他总兵官却对朱元璋不服气
驼背李老汉驾着牛车赶集回到家,把在集上买的一捆菠菜和给儿子打家具用的一包铁钉朝牛车旁一放,就去酒店喝两盅了。 等到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
一个秋风瑟瑟,月黑风高的夜晚。大黑山涌泉寺的崎岖山路上,行走着一个身高七尺,浓眉大眼的中年侠客,他乌黑凌乱的头发上挽着发
很久很久以前,西坪欧村有一个僧庙叫仙湖岩,住了二十八个和尚,和尚每天晚上都挑一缸满满的水,可是每到天亮,缸里的水只剩
林逋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在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树。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劳作。待到梅子熟时,就有成群小贩前来买
有一天,一个善良的农妇正在揉面。桶底上留了一小块面团团,她就想:我就给我的儿子让诺烤一块蛋糕吧!这个善良的女人往面里
清朝乾隆年间,正定府有一个富翁叫李子高,家财万贯,富甲一方,人称李员外。他有三个儿子,都已娶了妻子;一个女儿也已出嫁。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