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ā lóng zhèn kuì
【成语故事】清朝时期,英国舰船经常侵犯中国领海主权,以保护向中国输送鸦片的贸易,鸿胪寺卿黄爵滋忧心忡忡。他上《禁烟议疏》给道光皇帝,列举大量的数据与材料证明鸦片的危害,提出为了严禁鸦片,应不惜动用死刑,以达到发聋振聩的目的。
【出处】此数言,振聋发聩,想当时必有曲士以经学谈诗者。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释义】聩:耳聋。声音很大,连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麻木的人。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唤醒麻木的人
【近义词】发聩振聋、醍醐灌顶
【英文】deafeningnoise
【示例】出了匕首、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 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
【成语例句】
◎ 我们所研究的,应该是活的历史,不是死的历史;活的历史,只能在人的生活里去得,不能在故纸堆里去寻"这里关于历史研究对象客观性的揭示,今日已成常识,在当时却是发聋振聩的。
孔子及其影响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刻苦耐劳的成语故事起源刻苦耐劳是一个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成语,它源自于古代中国的劳动文化和思想观念。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只有通过刻苦的劳动,才能获得成功和幸福。这...
【注音】měng zh chng zi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陶渊明读《山海经》后对其中精卫鸟衔枝填海与刑天至死不屈两个故事特别
白云苍狗 bai yun cang gou 苍:灰白色。联合式成语,本意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语出唐杜甫《可
成语故事断织劝学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墨家代表人物,姓孟名轲,由于赏识渊博,道德高尚,被后世誉为亚圣。孟子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高的地位,与他幼年所受...
成语故事噬脐何及的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文王向邓国借道攻打申国,邓国的国王邓祁侯是楚文王的舅舅,他亲自迎接楚文王,他的儿子要父亲提防这个外...
成语故事合浦还珠的故事 东汉时期,合浦郡盛产珍珠闻名海外,当地老百姓以采珠为生,贪官污吏趁机盘剥,使得珠民大肆捕捞,珠蚌产量越来越低,饿死不少人。...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
三国演义有什么成语故事三顾茅庐: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
成语故事瓜代有期的故事 “瓜代有期”、“及瓜而代”都是指两人轮流戍守一地,瓜熟时赴任,来年瓜熟再派人交接;后来引申为有一定的轮替期限,期限一到,自然有人来接替。...
成语故事草船借箭1、周瑜妒忌诸葛亮才干过人,周瑜要水战需10万只箭,并说3天之内造好并说不要推卸,诸葛亮照办立下军立状。第3天诸葛亮和鲁肃想曹操‘借箭’大雾漫天...
成语故事,凿壁偷光该成语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成语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
拼音gān chng cn dun 成语故事公元346年,晋将桓温率军上溯长江攻打蜀国,船进入三峡时,部将捉到一只小猿放到船上,母
成语故事千篇一律的故事 晋朝时期,司空张华经常模仿东汉时期著名诗人王粲的作品作诗,他的诗多叙写儿女柔情,讲究绮丽的辞藻和修辞。在当时小有名气。但真...
成语故事汗马功劳萧相国,即萧何,辅佐刘邦称帝的首要功臣。刘邦平定天下后,按功劳大小封赏群臣。他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便封为酂侯,赐予丰厚的俸禄。而其他功臣却认为萧...
自古以来,出现过许多威名显赫、功高盖世的著名将领,然而其中有不少人到了晚年却以失败而告终,这都是因为他们居功自傲和轻
讲讲有关马的成语故事或寓言故事(简介)田忌赛马 田忌常与齐国的公子们赛马,并下重注。孙膑发现他们的马实力相当,于是建议田忌用计。他说:“您用下等马对他们的上等马...
王羲之字逸少,晋朝时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因为他曾经做过右军将军,所以后人又称他为王右军
成语故事:连枝共冢1、成语故事:《连枝共冢》揭示了坚贞爱情的象征。这个故事源自晋代干宝的《搜神记》,讲述了宋康王时期,韩凭与其妻何氏的爱情悲剧。韩凭被宋康王夺爱...
【注音】jiǎ do mi gu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虞国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