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私生子,因为父亲作为一个占卜者无法养活他,母亲不得不嫁给已经有了11个孩子的男人。11个孩子加上他,继父的境况可想而知。他的童年,泪水远多于欢笑。
11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外出打零工。14岁的时候,他到一家罐头厂做童工,每天工作长达十个小时,仅仅能得到一美元。不久,他想方设法借了一些钱,买了一条小船,参加偷袭私人牡蛎场的队伍,结果被渔场巡逻队抓获,罚做苦力。出来以后,他决定去远东当水手,结果境况并未好转。18岁的时候,他又因为领导失业者组织向华盛顿出发而被以“践踏国会草坪”拘捕……监狱、警察局几乎成了他的家。
尽管如此,他对生活并没有丧失信心。他始终相信,自己能亲手推开生活紧闭的门扉。在他20岁那年,他考进了加州大学。但因为交不起学费,一年后他被迫退学,去阿拉斯加淘金。然而,黄金没有淘到,他却染了一身重病回到家里。躺在床上,他萌发了写作的愿望。这时,他丰富的生活经历,铸就了他第一篇小说—《给猎人》。
第一篇小说发表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两年后,他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狼之子》。至此,这个和生活拼搏了20多个年头的年轻人,终于为自己打开了生活的一扇小门。到他33岁的时候,他写出了自己的代表作《马丁·伊登》。这本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写的是主人公伊登依靠个人奋斗功成名就的故事,但是成名之后的他得到的不是欢乐,而是可怕的空虚,结果不得不以自杀的方式了结一生。
他就是“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的杰克·伦敦。
成名的杰克,赚到了很多的钱。他曾花大笔钱建造一艘游船和一座别墅。不幸的是,落成不久,别墅忽然起火焚毁。看着十万美元化成的废墟,这位自称为了钱而写作的作家只是轻轻地摆了摆手,宣布另建一个庄园。为了得到更多的钱,他写出了许多粗制滥造、背离信念的低劣之作,沉沦到了极端个人主义深渊。到他40岁时,他也像他代表作中的主人公一样,用自杀的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十几年来,他留下了鱼龙混杂的49部著作。
杰克·伦敦短暂的一生,像一部生动的人生教材,他告诉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推开面前的门固然重要,但关上身后的门更为重要。我们在得到想要的东西之后,更应该清楚,哪些东西是我们必须拒绝的。
他普通的不能再普通。 出生在一个平凡家庭的他,过着和同龄人一样的琐碎日子。上学,读书,玩耍,在平淡的岁月中一点点长大
他是一个私生子。 他在单亲家庭里长大,自幼在贫民区摸爬滚打。 他童年时除了上课外,都在为生活和学费四处奔波:早晚卖
唐代大诗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写诗1000余首,他的诗雄奇豪放,把我国古代的诗歌创作推向了高潮,对后世和世界都有极
清朝乾隆年间,皇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纪晓岚,能诗善文,通晓经史,生性诙谐,在官场上足智多谋,而且在我国谜史上占有一席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
怀表成了鸡蛋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
美丽的美国西雅图城郊,风景秀美的开比特尔山下,来了三位游玩的老人。领头的一位,年近七旬,名叫加尔文。他是大名鼎鼎的摩托罗拉公司总裁。跟在他身后分别是五十岁的爱德...
有位叫沃森的美国人,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幼年时没读过几天书,17岁就开始打工谋生,向人们推销缝纫机和乐器。好不容易积攒
大富翁洛克菲勒来到一家旅馆,要求住最便宜的房间。服务员问:“先生,您为什么要住最便宜的房间呢?您的儿子来这儿,可总是要住最贵最好的房间啊!”“是啊!”洛氏答:“...
美国建国期间的伟人富兰克林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都把一天的情形重新回想一遍。他发现他有13个很严重的错误,下面是其中的三项
2010年元旦,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互联网上开通了个人博客。鸠山的博客一开通,立刻吸引了日本民众的广泛关注,短短半天时间
刘文典(1889年~1958年),原名文聪,字叔雅。安徽合肥人。国学大师,善治庄子;教育家,曾担任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生性狂傲
貂蝉(cicada),中国现代四大美人之一,古籍上虽没有记录,但文学作品中多有描述,为汉末三国纷争中主要人物之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对貂蝉作了进一步的描写和刻...
12岁那年,他在远房姑妈的资助下,来到了美国上学。作为一名热血青年,他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了幻想。21岁之前,他先后做过餐厅
5岁那年,刘璇进了长沙市少年宫体操班。从此以后,她的时间表就排得满满的:上午上学,下午1点半到4点在业余体校练习,4点到
一天,美国的开国无勋富兰克林和年轻的助手一道外出办事,来到办公楼的出口处时,看见前面不远处正走着一位妙龄女郎。也许是
1、派克的来历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
孔子的学生鲁国人宓子贱曾经担任单父的地方官。据说他走出官署都不多,整天弹琴,显得非常悠闲。尽管如此,这里却社会安定
1938年的冬天,一位16岁的英俊少年来到了法国首都巴黎,他雄心勃勃地要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当一名让全世界人都为他喝彩的舞蹈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Nikita Sergeyevich Khrushchev,1894年-1971年)苏联重要领导人,曾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