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

0人浏览日期:2021-11-26 11:02:58
  

出尔反尔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次邹国和鲁国之间发生战争。由于邹国的人民对统治者不满,当邹国的官吏遭到鲁国军队的攻击时,人民群众并不相救。结果,邹国被打败,并被鲁国杀死了三十多名官吏。

出尔反尔的成语故事

邹穆公非常气愤,但是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请孟子帮他出主意。邹穆公对孟子说:“这次战争,我的官吏死了三十多人,而百姓却没有一个去援救的,这些百姓实在可恨极了。杀了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他们又是那样可恶。你看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听了邹穆公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民之所以见死不救,完全是这些官吏自己的责任。他说:“在饥荒的年月里,你的百姓受到饥饿的威胁,老弱病残者都被活活饿死,身强力壮一点的,也被迫四处逃荒。而在你的谷仓中,却堆满了粮食,在你的库房里,也装满了财宝。你的官吏明明知道百姓的疾苦,却不向你报告,对于百姓的生死,根本就漠不关心,只知道自己高高在上。孔子的学生曾子说过:‘你怎么对待人家,人家也怎么对待你。’(原文是:‘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过去,你的百姓无法报复,这次刚好有了机会。我看,你还是应该改变一下对老百姓的态度才对。”邹穆公听了,默默无言。

【注音】chū ěr fǎn ěr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解释】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责备反复无常的人。

【近义词】反复无常、翻云覆雨、朝令夕改、自食其言

【反义词】说一不二、言行一致、一言为定

【年代】古代

【例句】既然你已经答应帮助他,就应该尽力而为,不能~。

出尔反尔和反复无常都形容常常变卦。但出尔反尔偏重在说话上;指说话前后不一致或说话不算数;反复无常偏重在表现上;强调行为变化无常。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做一个言出必行的人,也要记住不要轻易对别人许诺,尤其是在不确定能不能做到的情况下。

邹容罢考好看的宝宝睡前童话故事吹牛的小虾三国英雄的疾病:刘备患有肝病 张飞从小缺碘聊斋故事之装鬼相夫黑色日记本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带一只小猴子回家背母亲回家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蚂蚁与蜈蚣的故事青蛙的艳遇胖猪:我不想当“病人”老刘回故乡人中之龙雪泥鸿爪骏马和驴子晒太阳的小母鸡刘备晚年为何最信任法正校园恐怖故事之引力焦急的等候森林里的四季:孤独的小树死得其所爱打小报告的小猪三国时代大崩溃的最后十几年蒙混过关我们的生命犹如一张借记卡乾隆剃头树林中的一堆黄金傻瓜村的聪明人西门庆的身世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