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sān gù cǎo lú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葛亮在隆中茅草房,自耕自食,但很有学问,人称“卧龙先生”。徐庶给刘备推荐诸葛亮,刘备和关羽、张飞亲自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心请诸葛亮出山。
【出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解释】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真心诚意邀请
【结构】动宾式
【近义词】三顾茅庐
【押韵词】欺世乱俗、民情土俗、攀亲托熟、拔毛连茹、兄弟手足、吕端大事不糊涂、江左夷吾、学然后知不足、理冤擿伏、激贪厉俗、。。。。。。
【注音】xun dn chng shū 【成语故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之后,日益骄横,对儒生横加指责,认为任何人都不如
【成语】: 纵虎归山 【拼音】: zng hǔ guī shān 【解释】: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注音】fā zōng zhǐ sh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刘邦起兵被封为沛公后,萧何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他帮助刘邦保存秦朝
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奇
孜孜不倦的成语故事成语来源与含义“孜孜不倦”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形容一个人勤奋不懈地学习或工作,不知疲倦。它来源于《论语》中的一段对话:“子曰:‘学而时习...
【拼音】nn fēng b jng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音乐家师旷劝晋悼公姬周施行仁政,晋悼公十分喜欢他的音乐。晋平公姬彪时
拼音gu guān guī q 成语故事西汉末年,王莽的儿子王宇担心王莽树敌太多而进行血谏,被王莽大义灭亲而杀掉,逢萌看出了
成语故事一叶障目 古时候,楚地有个穷苦的读书人,读《淮南子》这部书时,看到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螳螂用树叶遮住自己的身体,其他小昆虫就看不见它,要是有...
脱颖而出[tuōyǐngérchū],指锥尖透过布袋显露出来,比喻人的本领全部露出。战国时,秦国攻打赵国。赵国平原君奉命到楚国求助,毛遂请求跟着去。平原君说:“...
神话故事:历史与文化的绵延1. 神话的起源与意义神话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神话被用来解释...
【拼音】wng gu zhī shēng 【成语故事】春秋末年,晋平公在城外建造一座豪华的宫殿。卫灵公带涓乐师前去祝贺,席间涓乐
注音q d fēi ǒu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强大的齐国国君想把女儿文姜嫁给郑国的公子忽,郑国比较弱小,担心其中有诈,公子忽
成语故事河伯为患的故事 《抱朴子》里记载一个传说,曾经有个叫做冯夷的人,因为渡河的时候不小心淹死了,所以天帝就封他为河伯。但是,在战国魏文候的时候...
【拼音】h jiāng sāi do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燕国相国子之暴政,大将子被、太子平率兵讨伐,国内大乱。齐宣王趁机出兵
有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故事1、故事一:孝顺的牛郎与织女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牛郎的年轻人,他善良又有孝心。他的父母年迈体弱,他无论多忙都会尽力照顾他们的生活...
赵武灵王是战国时赵国的一位奋发有为的国君,他为了抵御北方胡人的侵略,实行了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改革的中心内容是穿胡人
注音duō mu shn dun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病死,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刘备被迫南撤,孙权派鲁肃去联络刘备,诸
成语故事人心所向的故事 【成语故事】晋朝时期,登基不久的晋愍帝司马邺要举行盛大庆典,丞相司马睿的主簿熊远认为与国家危难局面不相称,就上书劝谏愍帝:...
孝敬父母的成语故事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其母病重,需鲜竹笋做汤。严冬无笋,孟宗在竹林哭泣,忽见地上生出数茎嫩笋,遂采回救母。其母饮汤后病愈,孟宗后官至司...
四字成语中带两个动物的成语有哪些成语故事1、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比如:龙马精神,鸡鸣狗盗,龟兔赛跑,猪狗不如,牛鬼蛇神,杀鸡儆猴,狐假虎威,鸡飞狗跳,蛇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