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不宁的成语故事

0人浏览日期:2021-11-30 00:55:47
  

鸡犬不宁的故事

唐朝中期,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沉重的苛捐杂税压迫得老百姓家破人亡。当时,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一带有一种奇异的蛇,全身有剧毒,人如果被它咬一口,就很难再活命了。但如果能捉到这种蛇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就能治疗多种病,因此被宫廷列入赋税向永州地方征收,很多人也因捕蛇丧生。

鸡犬不宁的成语故事

虽然如此,还是有人甘冒生命危险捕蛇来缴纳赋税,因为这样可以减免更沉重的苛捐杂税。每当征税时候,凶横的地方官吏就走村串户,逼迫人们捕蛇,没有哪一家能逃脱赋税,没有人不受到骚扰。

当时有老百姓这样形容官吏的凶横和骚扰:“虽鸡不得安宁焉。”意思是说,即使鸡狗也得不到安宁啊!

人们把“鸡狗不得安宁焉”简化成“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和频繁,使人不得安宁,这个成语见于唐朝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注音】jī quǎn bù níng

【出处】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解释】宁:安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用法】主谓式

【近义词】鸡飞狗走、鸡狗不宁

【反义词】鸡犬不惊

【年代】古代

【例句】越是在人心不定、~的当口,我们越是要心里有谱。

唐朝原本是个繁盛的封建王朝,但到了中期,安史之乱后,唐代再也无法恢复已往的繁荣,当时的时局动乱,宦官专市又加上藩镇割据,令百姓十分痛苦。而当官的都只顾自己,拼命搜刮民脂民膏,税收名目又杂又多,人民整日劳苦也无法吃饱肚子。柳宗元见到这种情况既痛心又无奈,曾写了一篇《捕蛇者说》来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生活的圃苦,希望统治者看到能调整政策、改变这一切。

烟雨离合之奇缘高考倒时间50天发言稿司马信经典台词集合小牛的环的故事小螃蟹和大鲤鱼堪比诸葛亮的东吴军师吴范北齐朝依人门户牛顿在篱笆下读书《三国前传》连载:武人的士人化:有功无名的尴尬三国十大名嘴:诸葛亮居然排第二小猫车站特约嘉宾谁是继关羽后的三国第一名将小狐狸买花扔石头的故事公猫和绵羊的智谋不到1米的顶梁柱骄傲的老虎大王白血病姐妹订一份无血缘的生死约定好逸恶劳的故事录音机的声音走出“舒适区”,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多头龙和多尾龙奥丁神偷灵酒经营者要懂得巧妙的达到目标:肯德基的汉堡高考励志文章:高三,走出自己的“绝境”疑邻偷斧东北小事之发几个真事高三学习榜样对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