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不宁的成语故事

0人浏览日期:2021-11-30 00:55:47
  

鸡犬不宁的故事

唐朝中期,封建统治者横征暴敛,沉重的苛捐杂税压迫得老百姓家破人亡。当时,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一带有一种奇异的蛇,全身有剧毒,人如果被它咬一口,就很难再活命了。但如果能捉到这种蛇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就能治疗多种病,因此被宫廷列入赋税向永州地方征收,很多人也因捕蛇丧生。

鸡犬不宁的成语故事

虽然如此,还是有人甘冒生命危险捕蛇来缴纳赋税,因为这样可以减免更沉重的苛捐杂税。每当征税时候,凶横的地方官吏就走村串户,逼迫人们捕蛇,没有哪一家能逃脱赋税,没有人不受到骚扰。

当时有老百姓这样形容官吏的凶横和骚扰:“虽鸡不得安宁焉。”意思是说,即使鸡狗也得不到安宁啊!

人们把“鸡狗不得安宁焉”简化成“鸡犬不宁”,形容骚扰得厉害和频繁,使人不得安宁,这个成语见于唐朝柳宗元的《捕蛇者说》。

【注音】jī quǎn bù níng

【出处】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解释】宁:安宁。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用法】主谓式

【近义词】鸡飞狗走、鸡狗不宁

【反义词】鸡犬不惊

【年代】古代

【例句】越是在人心不定、~的当口,我们越是要心里有谱。

唐朝原本是个繁盛的封建王朝,但到了中期,安史之乱后,唐代再也无法恢复已往的繁荣,当时的时局动乱,宦官专市又加上藩镇割据,令百姓十分痛苦。而当官的都只顾自己,拼命搜刮民脂民膏,税收名目又杂又多,人民整日劳苦也无法吃饱肚子。柳宗元见到这种情况既痛心又无奈,曾写了一篇《捕蛇者说》来讽喻时政,反映人民生活的圃苦,希望统治者看到能调整政策、改变这一切。

最聪明的苗子后悔鸟和无悔蛋穆叔叔讲鬼故事之亡魂求救升堂入室的故事高中生励志文章:高中激流三部曲头疼的狮子大王恩格斯的青年时代狐狸卖鸡蛋迟子建:生活并不会对你格外宠爱爱生气的小兔曹丕取代东汉王朝前的舆论欺骗曹操的豁达使他寿终正寝阮公墩真“软”公墩目无全牛的成语故事夜谭记之蝴蝶姬好好做一棵心安草不可替代的爱将脑袋打开一毫米好谋善断2012来临前,我要强吻你一次狂吐钞票的柜员机田鼠当医生做个听话乖宝宝:不听话的小黄鸭霸道骄傲的螃蟹不爱刷牙的兔子有趣的晚安故事上了红狐狸的当张三放粮虫虫大厦办法总比问题多的故事斑马总是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