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wáng hòu lú qián
【成语故事】唐朝初期,诗歌散文十分活跃,其中代表人物有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及骆宾王,他们的文词在海内外都有名气。当时有人试着给他们排名,杨炯听到后说:“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人们认为这样的排名比较合理。
【典故】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烱闻之,谓人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 《旧唐书·文苑传上·杨炯》
【释义】指诗文齐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同韵词】知而不言、形神不全、课语讹言、河汉吾言、有例可援、玉碎香残、蕞尔弹丸、哑口无言、抽祕骋妍、如获石田、。。。。。。
【成语举例】江东渭北萦怀久,王后卢前位置难。 郁达夫《闻杨云史先生之讣》诗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
战国时期,木匠出身的墨翟主张兼爱与非攻,到处推广他的学说。楚国要去攻打宋国,鲁班为楚军设计攻城的云梯。墨子急忙去劝阻
勤学苦练的成语故事成语来源勤学苦练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其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论语》中。其中的一句话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启...
【拼音】l d shū ch 【成语故事】北宋时期,华州郑县令吴时学识渊博,办事灵活,他提出的移兵就食为朝廷节约了大量的人
出处《汉书杨敞传》 敝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徒唯唯而已。 释义浃,湿透,出汗多,湿透脊梁。形容满身大汗。也形容
陶渊明是晋代著名文学家,《桃花源记》是他的传世之作。 文章写道:有个渔夫划着小船来到桃花林。小船钻过山洞,洞外竟是
【注音】ti shān běi dǒu 【出处】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新唐书韩愈传赞》 【解释】泰山:东
【成语】:依样葫芦 【拼音】:yī yng h lu 【解释】: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同依样
秦昭襄王听到魏国和楚国发兵去救赵国,就派人去对魏安王说:邯郸早晚得给秦国打下来。谁要去救,我就先打谁! 魏安王吓得
成语故事马革裹尸马革裹尸,成语,指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即战士牺牲于战场。寓意将士要英勇牺牲在战场方为天职的英雄气概。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成语出处:南朝·宋·...
成语故事风吹草动风一吹,草就摇晃,比喻有一点点动静而引起警觉。 故事: 春秋时,楚平王是一个昏庸无道的君主。他听信一个叫费无忌的小人的谗言,要把太子建废掉。 但...
战国时期,齐国相国田文,号孟尝君,门下养了三千宾客,其中有一个门客叫冯谖(xuān),是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一直没有受到孟
宁愿做高贵的玉被砸碎,也不愿做低贱的瓦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而死,决不苟且偷生。 南北朝时,高洋废掉了魏孝静帝元善见
关于礼仪的成语故事1. 礼尚往来的故事“礼尚往来”是中国古代的一句成语,意思是人们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礼让。据传,在春秋时期,齐国的孔子在一次旅行中遇到了一位...
【注音】wū tu mǎ jiǎo 【成语故事】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与秦王嬴政发生冲突被囚禁起来,太子丹请求放
张乖崖是崇阳县的县官。一次,他看见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从仓库出来时,顺手将仓库里的一枚铜钱放进了自己的口袋。他立即派人
商朝时期,国都在黄河北岸,经常遭受水灾,商汤的第9代孙子盘庚为避免水灾,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他决心迁都到黄河以南的殷地
晋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两兄弟。夷吾得秦国和齐国的帮忙,登上国位,就是晋惠公。可是惠公的大臣分作两派,拥护惠公的一派以
青年卢生,旅途经过邯郸,住在一家客店里。道人吕洞宾也住在这家客店里,卢生同吕翁谈话之间,连连怨叹自己穷困的境况。吕翁便从
战国时,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从邯郸出发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