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为,梁山伯和祝英台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中,没想到,历史上真的出现过一个类似梁祝式的经典爱情传奇。故事中的女主角,是宋代才女张
张玉娘,字若琼,自号一贞居士,南宋浙江松阳人,出身于仕宦之家,祖辈世代为官,父张懋曾任提举官。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玉娘受到诗书礼乐的熏陶,自小就饱学多才,聪慧过人,她的芳名也随着家中来往的亲友,远播四方。时人以东汉班昭比之。
优越的家世,培养了玉娘开朗活泼的性格,她这样的大小姐,常在丫鬟的陪同下,登山舒啸,临水赋诗,玩得好开心。
花样年华的女孩,总是对未来有许多的向往,其中寻觅一个如意的郎君,携手相牵,共度一生,大概是所有少女共同
玉娘15岁时和与她同岁的书生沈佺订婚,沈佺是宋徽宗时状元沈晦的七世孙。沈张两家有中表之亲,两人青梅竹马。沈佺为玉娘的才貌所倾倒,对她爱慕有加,玉娘也欣赏沈佺非凡的气质和才学。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玉娘对沈佺是十分满意的。
那个时代,非到嫁娶的时候,男女是很少见面的,所以,订婚后,玉娘和沈佺以诗传情,互诉心曲,开始了浪漫的恋爱之旅。玉娘亲手做了一个香囊,并绣上一首《紫香囊》诗送给沈佺。诗云:
珍重天孙剪紫霞,沉香羞认旧繁华。
纫兰独抱灵均操,不带春风儿女花。
在古代,香囊是男女传情的信物,因是随身之物,恋人之间常把它当做礼物相互赠送,以表衷情。玉娘把诗绣于香囊之上,既表明了她对沈佺的爱慕思念之情,也可以看出她非凡的诗才和高雅的情趣。这样的女子,沈佺岂能不爱?
然而命运偏偏弄人,沈佺家道日渐衰落。父母岂肯把一个如花似玉、才情卓绝的女儿,嫁给一个破落户?所以,玉娘的父母有了悔婚之意。“生是沈家的人,死是沈家的鬼”,她坚决不同意父母退婚。
在痛苦中,玉娘写下《双燕离》诗,表达姻缘受挫时的愁闷心理:
白杨花发春正美,黄鹄帘低垂。燕子双去复双来,将雏成旧垒。
秋风忽夜起,相呼渡江水。风高江浪危,拆散东西飞。
红径紫陌芳情断,朱户琼窗侣梦违。憔悴卫佳人,年年愁独归。
玉娘父母迫于无奈,托亲友捎信给沈家说:“欲为佳婿,必待乘龙。”沈佺知晓玉娘的心意,他对玉娘更加情意弥坚,于是发愤苦读,希望功成名就,娶佳人玉娘为妻。
沈郎进京赶考去了,把玉娘的心也带走了。山高水远,割不断相思的离愁;白昼交替,阻隔不了玉娘的诗情。两个人离别后,玉娘写了大量相思愁苦的诗词,寄托她对沈佺的爱恋和牵挂。
像“玉关愁,金屋怨,不成眠。粉郎一去,几见明月缺还圆”,“窃取长生药,人月两婵娟”,“强起推残绣褥,独对菱花,瘦减精神三楚”,“数新鸿、欲传佳信;阁兔毫、难写悲酸。到黄昏、败荷疏雨,几度销魂”,“关山一夜愁多少,照影令人添惨凄”。这些字字愁声声怨的词句,是玉娘心泪的泣诉啊!
痴情的玉娘用一首首情感凝成的诗词,向沈佺表明自己的心迹。沈佺进京赶考,虽金榜题名,可是积劳成疾,再加上染上伤寒,病入膏肓。当他读到玉娘寄给他的情诗时,更是肝肠寸断,他的心早已飞到了玉娘的身边,和她一起共此明月光。
当玉娘得知沈佺重病的消息,忧心如焚,十分悲恸,于是,写信给沈生表露自己贞洁的爱恋:“不偶于君,愿死以同也!”她多想飞到沈郎的身边,为他端饭倒茶,服侍汤药,可是未婚的她又怎能如愿呢?
沈佺见了玉娘的词作,心碎欲裂,也于病榻上回复一首诗:
隔水度仙妃,清绝雪争飞。
娇花羞素质,秋月见寒辉。
高情春不染,心境尘难依。
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高洁的情爱不染纤尘,今生不能相守,只能寄望于来生了。“何当饮云液,共跨双鸾归”,他希望和玉娘共跨鸾鸟,同奔月宫。
诗寄出后不久,沈佺便带着不能与玉娘重聚的遗憾和深深的爱恋,忧郁地闭上了眼睛,时年22岁。
玉娘听到沈郎死去的噩耗,悲恸欲绝,茶饭不进,心如槁木。她整日以泪洗面,憔悴不堪,于悲愤中吟就一诗《哭沈生》:
中路怜长别,无因复见闻。
愿将今日意,化作阳台云。
沈佺走了,玉娘的心也死了,她的爱情之门关闭了,从此再也不会有花开。
玉娘整日泪湿罗衫,长吁短叹。“任钗横鬓乱,慵自起来偷整”,她鬓发凌乱,懒于梳理。“愁未休、窗外又敲黄叶”,愁苦依旧,黄叶飘零,触动了玉娘多少感伤!“细思算、从前旧事,总为无情,顿相孤负”。旧事温柔,可沈郎已去,海誓山盟都被无情辜负。
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想为她另择佳婿,给她冲喜,可是玉娘坚决不从。一些富贵和官宦之家的子弟为玉娘的才华和美貌所倾倒,想娶她为妻,可他们哪里懂得玉娘的心呢?玉娘被父母催急了,眼泪涟涟地说:“女所未亡者,为有二亲耳!”
沈郎已经死了,可是她却以好女不嫁二夫为由拒绝了父母,并写一首诗表达自己的贞节: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海可枯,石会烂,但那份真情永不变。玉娘在短暂的生命里,寻找爱的永恒。
就这样,玉娘拒绝再婚,为沈佺守节,恹恹独守空楼,度过5年悲痛的日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5年,她燃尽了爱情的丝线,流尽了相思的泪滴后,只有一死。
一代才女就这样香消玉殒,年仅27岁。
玉娘矢志忠贞的行为感动了张沈两家,她的父母征得沈家同意,将玉娘与沈佺合葬于西郊枫林之地。玉娘有霜娥和紫娥两个侍女,玉娘待二女如同姊妹,与她俩感情笃厚。玉娘离世后,霜娥悲痛而死,紫娥也不愿独活,“自尽而殒”,玉娘生前蓄养的鹦鹉也“悲鸣而降”。张家便把这“闺房三清”(即霜娥、紫娥和鹦鹉)陪葬在沈佺、玉娘的墓旁,这便是松阳有名的“鹦鹉冢”。
有情人难成眷属,这确是人生的憾事。
一代文坛闺秀张玉娘虽然生命短暂,却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她一生作诗117首,词16阕,收集在《兰雪集》里,有人称之为李清照《漱玉集》后第一词集。兰即兰花,幽香弥散;雪即白雪,洁白无瑕,此集收入清朝《四库全书》别集类存目。世人以其诗才杰出,推举她是“宋代四大女诗人之一”。
玉娘订婚前的诗词格调昂扬欢快,悔婚后因相思愁苦诗词具有深沉缠绵的婉约色彩。她的爱国诗词写得豪放大气,呈现出另一种风格。她在当时很有才名,据说,她的诗作《山之高》三章盛传于京师,深受人们喜爱。但因封建时代女子地位低下,她死后没人整理她的诗词,也没人给她作传,这位“情独钟于一人,而义足风于千载”的非凡女子,不被后世所知,所著的《兰雪集》两卷,也长期默默无闻。
三百多年后,明代的邑人王昭为之作传表彰,她
一位集才情和痴情于一身的奇女子,差点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真的为玉娘扼腕叹息,学高而未尽其才,情钟而含恨早逝,一生充满了痛苦与坎坷。假如沈佺不死,才子佳人两相依,该多好;假如,玉娘不那么早地逝去,她该能写出多少惊世之作。可惜,她满腹的文才都付与了滚滚的东江水。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午夜十二点,玻璃窗上又传来嗒嗒的扣击声,像是有人不停的用手指有节奏的敲打着。秦楠鼓起勇气,使劲掀开被子,迈着僵硬而颤抖的双腿走到窗前,一把扯开窗帘,啊一阵尖利的...
路煞 董边恒与室友钱翔出了寝室,一起去上课,进入公寓电梯时遇到了一个同学。董边 日本最恐怖的十个鬼故事 恒习惯性地打了招呼:哎,你一个人吗? 同学脸上本来挂着客...
“飞沙号”远洋货轮经过9天的航行,这天驶入马六甲海峡,然后将要横跨印度洋,目的地是南非的港口城市开普敦。龙伟业在上海远洋航运公司做了近20年的船员,才40岁的人...
你长像天使 明天是周末,我终于可以让自己放个假了。虽然我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不过 那些老教授根本就看不起我,因此每天上班,我都感觉很郁闷。是的,我要利用周末好好...
滕县峄庄乡西韩庄村北面的大山叫凫山,在这座山前的石崖上有一个洞,洞口能容进十几个人,越往里越深,走不到尽头,洞的上方,从崖缝里不停地落下水点,这些水滴积聚起来,...
大概两年多以前,有一天我下班回到出租屋,在楼道里闻到一股尸体腐烂的味道,几乎好几层的楼道都能闻到。后来我问房东楼道怎么那么臭,她说大概睡煮咸鱼吃吧,我就没多说,...
王铁锤是个保安, 新张震有声恐怖鬼故事 废品收购站的保安。 不过,大家千万不要小 思维恐怖的鬼故事 看王铁锤这个小保安。 这货的收入几乎每个月都能过万。 说道这...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情。没人能解释明白。它们就像黑暗中的鬼火,在迷茫的夜色中缓缓跳动,燃烧着人们人们脆弱的内心..... 王晨和张倩...
雨点拍打在我脸颊,旱魃如今已经爬到我的眼前,张开血口,向我示威。我看着距离一米远的旱魃,满口尖牙,身形如猴,长着一张诡异的脸庞。贼眉鼠眼死盯着我,我心想,可能它...
阴间有一个小鬼,双目失明,是个瞎子,绰号叫做瞎眼鬼。 这天,瞎眼鬼来到阳间寻找替身,由于他两眼无光,一点儿也看不见。一路上,也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还一个...
早先年间,琴亭镇上有家名为回春堂的药铺,掌柜姓冯,人称冯老板。冯老板膝下只有一位千金,长得如花似玉,绰号红娘子。十六岁那年,冯老板要为她择婚,红娘子提出不选财子...
彤和小周结婚已经好几年了,他们之间的感情一直都很好。但是有一点美中不足的是,晓彤一直以来都没有怀孕,他们在一起已经很长时间了。晓彤从来没有回来过一次,小周的不仅...
嫁入豪门一直是母亲对我的期望,可我对嫁入豪门的向往却不强烈。我只想找个爱我之人,幸福地过上一生。 母亲对我这种想法,称之为低俗,小市民的头脑。为了打消我这种想法...
我是一名收藏家,我喜欢收集一些动物的标本。只要的非常棒的动物标本,我都会毫不吝啬的掏高价买下并收藏在自己的家里。正因为这样,我在收藏界慢慢的小有名气了起来。经常...
这是一间极其普通的酒吧。 晏修选了角落里的一张桌子坐下,展开刚买的报纸,低头阅读。一刻钟后,晏修等的人走了进来。 你好,晏大师。她向晏修伸出右手。晏修放下报纸,...
双喜是个八路军排长,他怎么也想不到,同村的虎生当上连长后,第一次分派任务,竟然是让自己带领一个班的战士,去阻击一个中队的鬼子。以区区12名战士,阻击相当于两个多...
在白鹤镇上,刁老三是个声名响当当的人物。全镇上百户人家,就他一家祖辈开榨油房。他本名叫赵三,因为生性倔犟、人太精明,又加之家境殷实,就有些横行霸道,众人便给他取...
阴风彻彻,黑夜中,一切似乎都不值一谈。 大自然的威力很大,但在某些东西面前实在很渺
民间有句谚语:七月半的鸭子不知死期。自七月之初,家家户户就要将厅堂打扫干净,摆上先祖牌位,备酒肴馔品连日供奉,并焚香烧纸,放河灯。除夜不出户之外,还有不少传下来...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都在抓改革,搞建设,一排排旧楼房被推倒,新鲜的高楼逐渐林立,在杭城的一处施工工地当中,一名工人意外竟挖出一面巨大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