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东面有座四方城。四方城里有块大石碑,是明成祖①为他父亲朱元璋树的“神功圣德碑”。它在当时是全国头号大的碑了,可原先明成祖叫人做的另一块碑,比它还要大好几倍,碑身、碑座、碑帽加起来,足有廿四层楼房那么高,到现在还躺在汤山附近的阳山上。
这么大的碑是怎么做的?后来怎么不放进四方城去呢? 原来,明成祖朱棣抢了皇位以后,处处想显示自己的才能出众,办事越排场越好,做东西越大越好。他要替父亲树一块“神功圣德碑”,不用说,也是要特大的大碑材了。
承办这桩差事的官儿,为这事烦了三天三夜,睡不着觉,为的是不知道皇上到底要做多大的尺寸。头回,他去问皇上:“我主万岁,这碑要做多大?”
皇上答:“有多大料做多大,拣最大的料做。”没有讲尺寸。
二回,他硬着头皮又去问:“我主万岁,碑要做多少尺寸的?”
皇上眼一翻:“噜苏!跟你讲要大的,大的,越大越好!”还是没讲尺寸。
那官儿不敢再问了。上哪去找皇上称心的大碑材呢?他想了三天三夜,没想出个好主意。他跑了一山又一山,也没看到如意的碑材。急得象一只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总算他命大,这天来到汤山附近的阳山,放眼一看,这阳山又高又陡,山上尽是上好的大麻石,拿来做碑,真是打着灯笼没处寻的好料!皇上爱的是大碑材,干脆叫石匠顺着山凿下来,这样的大碑,管保是天下第一块!皇上一高兴,他的前程就没法说了。这官儿连晚颠进宫向皇上报告,果不其然,皇帝满心欢喜,限他九九八十一天完工。
朝廷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的名工巧匠,成千上万地集中到了阳山。路近的不谈,那北方的石匠,丢儿抛女来到阳山,望望这海大的工程,不晓得要凿到哪天,哪个不牵肠挂肚地想家呀。大雁飞过头顶,石匠个个要望上一阵子,恨不能托它带个信回家,倒倒心里的苦情。因此,这阳山又得了个“雁门山”的名。
工程一上马,皇上催得又紧又急,还派了太监来监工,规定每个石匠一天要凿三斗三升石屑子,完不成的杀头。
这三斗三升石屑屑,说说简单,凿起来万难。阳山又高又陡,人在上面做活,一不当心摔下来,尸首都没法收。初开工,凿下来的大石片多,一个个从鸡叫干到鬼叫,一天下来还勉强能交足数。凿啊凿啊,活越做越细,石屑也就越来越少,上头定的数字还是一两不减。有些年纪大、体力差的,活活累死了;有的熬不过这活罪,跳了崖。眼看限期一天天近,皇帝派来的监工,也接二连三地换,一个比一个心狠手辣。石匠当中完不成三斗三升石屑子的,给打死了,造反的给杀头了。抛在山崖下的尸首越来越多,所以,后来这地方又“坟头”。
眼看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几个石匠半夜聚在一块商议。这个说:“我们是乡里人挑粪担子——前后都是屎(死),不如逃吧!”
那个道:“逃哪块?没看见逃出去的,都抓回来杀了?”
商议来商议去,没得个好办法。一个平素少言寡语的老石匠开了口:“依我看啊,硬拼不如软拖。”
“怎么软拖呀?”
老石匠不紧不慢地说:“你们天天做活,可看见太监是怎么监工的?”
“躲在大树荫底下,老远地望啊。怕晒哩!”
“二爷天天是怎么验收石屑子的?”
“站在高墩上捂着鼻子,怕灰哩!”
老石匠笑笑说:“站得最近、看得最清的还是我们石匠。每天交石屑子的时候,我们来个斗底朝天,装它浅浅一层,远看不就是满满一斗吗?拖他奶奶的,叫他收不了场,歇火!”
石匠们个个说好,夸老石匠:“生姜到底老的辣。”一传十,十传百,阳山上的石匠都用上了这个好办法。从那以后,不论是老是少,天天如数交出三斗三升石屑子来。胖太监心里暗暗高兴,还以为是他手下人鞭子打出来的哩!
胖太监虽然高兴,承办这桩美差的那个官儿,看看工程,心里直发毛,真好比正月十五盼过年——早得很呐!眼看限期要到,那官儿六神无主,只好抖抖霍霍去向皇帝请罪。皇帝一气,把他推出去斩了。明成祖心里嘀咕:
什么玩意呀?一块碑这么难做?干脆把碑材运进城,放到我眼面前来,倒看是驴子不走还是磨子不转? 哪晓得那碑材实在太大,就是千军万马来也搬它不动。皇帝不死心,又派了三个最信得过的大学士,上阳山看看究竟。三个大学士爬上阳山,抬头一望,这么大的碑材,出娘胎没见过!有个胆大的,想爬到碑身上去量量尺寸,人还没上去,头就吓晕了。三个大学士回宫向皇上一回报,皇帝也哈住了嘴,脸吓得煞白。哪个叫他要越大越好的呢? 大碑运不来,朱棣只好另派人到龙潭,做了一块小得多的“神功圣德碑”,放在四方城里,也就是现在这一块。
那阳山的石匠,后来多数在当地安了家,直到今天。他们的子孙当中,还有不少继承祖业,是手艺高超的石匠师傅哩。南京一带用的斗,也跟外地不一样——底大口小,传说就是那早晚阳山上的石匠传下来的。那块大碑材呢?你一登上阳山就能望见,已经原封不动,足足睡了五百七十多年啦!
①明成祖(1360一1424)即朱棣,年号永乐,1403一1424年在位。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建文四年(1402年)夺取帝位。
宋参政林存墓,俗称驸马墓,龙台驸马名闻遐迩,但知其名不知其真墓在哪里。据民间传说,驸马林存被皇帝误杀之后,赐金头御葬,造
(红爹米爹是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语,即造天造地)这个故事以丰富的想象力描述了腊白阿雅、伽比阿朗两个被神化了的人物。
自古和亲的人不少,独王昭君的事迹,代代相传,妇孺皆知,这是什么原因呢? 汉高祖时,娄敬提出和亲的建议,但吕后只有一
过去,有一个叫西拉拉弗雅的国家。这个国家冬天暖和,夏天凉快。 这个国家的房子不是用砖造的,而是用蜜糖饼干造的。房子的屋
从前,在某小城市里有一个捕鸟者,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红加尔,另一个叫木斯林姆。他们的母亲早就死了,两个孩子整天同父亲
山这边住着一户人家,山那边也住着一户人家。不知是前世的姻缘,还是神佛的保佑,这两家的主妇,同时怀上了小孩。在一个吉日良时
临水寺里当和尚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出个朱元璋。北街生南街长,临水寺里当和尚。传说朱元璋在安徽凤阳出生后,连续几年都遭水灾,
过去,有三个人经常到南河乡的花儿坡山湾里砍柴、烧炭、做枋板。不分春夏秋冬,雨雪风暴,一同去,一同在庵房里住,一同搭锅
从前有姐弟俩母亲早逝,与父亲。父亲每天外出工作,姐姐就担负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因此姐弟俩的感情非常好。一天姐弟俩正在山上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
不知是哪年哪月,王母蟠桃会以后,她派遣洞仙降落凡间,选择一个洞天福地的地方。洞仙在云端看见六螺山中的北螺山,千仞悬崖峭壁
元朝末年,连年灾荒,加上赋役多如牛毛,弄得人民痛苦不堪,怨声载道。这时,各地烽烟四起,天下已经大乱。朱元璋见元朝这样腐败
从前,有个吝啬的土财主。有一天,他摸着自己长长的头发,心想这月月都要剃头,真够浪费的。但是这钱又不能省下来,因为这头不剃
清朝乾隆年间,扬州有个才子叫柳敬亭,虽不敢夸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亦熟读经史子集,其祖父柳若谦是当地富户,家资殷实,
有个年轻人和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砍柴为生。一天他上山砍柴,砍着砍着天突然下起雨来,他便赶紧找地方避雨。看到前面有座山神庙
仡佬人在山林中生活,许多许多年后,人不断地增多,而山林里的野兽越来越少,有时,猎物甚至不能够填饱肚子,人们开始焦急起
日本北海道有许多山谷,山谷里有河流。在一座山谷小河边上,长着一棵大树。大树从根起两米高的地方,有个树洞。树洞里,有只
傅老汉有两个儿子。大儿了叫实头,是第一个妻子生的。 二儿子叫宝贝,是第二个妻子生的。二儿子宝贝出生后,后娘就开始虐
乾隆皇帝为什么七次下江南?蒋二奶奶的称呼从何而来?在江苏常熟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叫做偷龙换凤。清朝初叶,康熙皇帝统治
从前,山里住着一个可怕的鬼婆婆。鬼婆婆最喜欢吃活人的心,特别是年轻人和小孩子的心。为了能吃到活人的心,鬼婆婆总是用魔法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