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相传在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民,他整日在地里偷懒,所以即使是遇上好年景,地里的粮食也仅够他填饱肚子的。一旦要是遇上荒年啊,那他可就要挨饿喽。
这一天,他正在农田里耕地,从远处传来一阵阵打猎的吆喝声。那声音啊,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不断回响,受了惊的小动物在农田周边的草丛中窜来窜去,拼命奔逃。
突然,一只小兔子慌慌张张地从草丛中跑出来,一头撞在地里的树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赶忙捡起兔子,心里甭提多高兴:“呵呵,一只送上门的兔子”
当天晚上,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把肚子吃了个溜圆。
第二天,他照旧到地里干活儿,可是却心不在焉,时不时地向草丛中瞄一眼,希望还能捡到一只送上门来的兔子。
就这样,他在地里晃悠了一天,该干的活儿全都没干完。可是,直到太阳落山,也没有兔子来撞树,他只好扛着锄头,失望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把农具往地里一扔,索性坐在那颗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树。他等啊等,等了整整一天,可还是什么也没等到。“哼,肯定等得到,我明天还等。”农夫不甘心,絮絮叨叨地向家走去。
从此,农夫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在大树旁,可是兔子撞树的事情再也没发生。地里的草越长越高,已经成了一片荒地,农夫也因此成了全国人的笑柄。
【注音】shǒu zhū dài tù
【出处】汉·王充《论衡》:“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刻舟求剑、缘木求鱼、墨守成规、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缘木求鱼、固守成规
【反义词】随机应变、见风使舵、通权达变、除旧布新、标新立异、借坡下驴
【例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创造,这样如同~,能有好日子过吗?
【辨析】“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剑”,都含有“不知变通”之意。但“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观努力,只是存在侥幸心理,想获得意外成功;而“刻舟求剑”偏重于“刻”和“求”,强调虽然主观上努力,但不了解情况变化,不知变通而采取错误方法。
get on a gravy train
守株待兔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farmer.One day, while he was working in the fields, he saw a hare run into a tree stump accidentally and die of a broken neck.
从前,有一个农夫。一天,在他耕田的时候,忽然跑过来一只野兔,恰好碰在一个树桩上,脖子折断死了。
The farmer took the hare home and cooked a delicious meal for himself.
农夫把兔子拾回家去,美美地吃了一顿兔肉。
That night he thought: "I needn't work so hard. All I have to do is wait every day by the stump to pick up the hare that runs into it."
当晚,他就想:“我何必辛辛苦苦的种地呢?每天在树桩旁等着捡撞死的野兔就好了”。
So from then on he gave up farming, and stood by the tree stump waiting for the hare to come and run into it.
于是他从此不再耕种,每天在树桩旁等待野兔的到来。
But from then on, he never saw another hare run into the tree stump.
但是,从那以后,他再没有发现一只野兔撞在树桩上。
小知识:Gravy,既有“肉汁”的意思,也有“外快;轻易得到的钱财”之意。汉语里我们常说某人“富的流油”,这里gravy train中的gravy也有“肉汁”的意思,大家不妨拿来联想记忆一下,(get on) a gravy train, 就是“不劳而获;轻易得到”的意思,也就可以翻译成“守株待兔”。
这个成语故事是用来比喻不主动努力,而心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就像故事里的农民一样。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不仅在政治上有卓越贡献,而且在文学、军事方面也表现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阳楼记》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胁肩谄笑的故事 公孙丑一天问孟子,古代一些士子并不主动去谒见诸侯,是什么道理。孟子回答道:古代的人,如果自己不是诸侯的臣子,就不去谒见。 历史上曾发生过这样两件...
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魏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ying),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
长绳系日的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皇帝,一直痴迷于长绳系日的传说,以至于寝食难安——他想用一根绳子把日拽到皇宫,因为上面满溢着金水。 经过内阁大臣的一番筹划,他下令...
兢兢业业的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荆州官吏陶侃,他勤于政事,处理政务从不拖延,对下属的赌博及贪小便宜的行为严惩不贷。他主张勤俭节约,经常将造船的木屑留作冬天雪地吸潮用...
运筹帷幄的故事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招待文武官员。刘邦 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是为什么会失去天下的呢?”...
安然无恙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接位为赵孝成王。由于赵孝成王还年轻,国家大事由他的母亲赵威后处理,赵威后是一个很能干的妇女。 有一次,齐...
人心不古的故事 此成语就是出自刘时中的《端正好.上高监司.既官府甚清明套.十二月》曲:“不是我论黄数黑,怎禁他恶紫夺朱?争奈何人心不古,出落著马牛襟裾。” 刘时...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
室如悬磬的故事 有一次,齐孝公出兵去征伐鲁国,鲁君想派人去说服齐国,制止齐国的侵略,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言词去说服他们,便去问展禽。展禽沉思了一会儿,就说:“我听人...
蠢蠢欲动的成语故事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原指像虫子蠕动爬行的样子,比喻坏人准备捣乱或敌人准备进攻。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句容水脉》:“吴孙权赤乌八年,遣校...
黔驴技穷的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贵州一带没有驴,当地人都不熟悉驴。有一年一位商人从外地牵过来一群驴,很多人都感到新奇,前来围观,议论纷纷,可没有人知道驴能干嘛,便...
一抔黄土的成语故事 张释之是历史上著名的法官。初涉官场时,任骑郎,相当于禁军军官,平时守卫皇宫,在骑郎任上整整干了10年,没有得到升迁,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事情。...
晏婴是战国时齐景公的宰相,躯体不甚高大,据云长不满六尺(相当现在四尺三寸)但他很有才干,名闻诸侯,有一天晏婴出门,坐看车子,由他的御者(马车夫)驾车。那位御者的...
沆瀣一气的成语故事 崔柯沆知贡举,得崔瀣。时榜中同姓,瀣最为沆知。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释义:比喻气味相投的人连结在一起。现带贬义,表示臭味相投的人...
赴汤蹈火的成语故事 “赴汤蹈火”这则成语的赴是走向;汤是滚水;蹈是踏。赶汤蹈火,指即使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于践踏,形容不畏艰验,奋勇向前。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
关于鸡的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
不打不相识的故事 宋江因犯案被发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结识他的戴宗。于是两人一起进城,在一家酒店里喝酒。才饮得两三杯,又遇到李逵。 后来,三人又到江边的琵琶亭酒馆...
固若金汤的成语故事 秦朝末期,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派部下武臣进攻赵地。自武臣率兵往北攻打赵地以后,一路披荆斩棘,所到之处,豪杰纷纷响应,起义军占领了赵国的大部分地...
梁惠王见了孟子,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