骁虎豹/虎豹骑
《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曹氏将领,比如曹真、曹休和曹纯,大家都知道曹操最信任曹氏将领,虎豹骑历来由曹氏将领统帅,由此可见其重要。
分虎骑营与豹骑营两营,曹纯曾兼虎骑营都尉。曹休曾任豹营的都尉 虎豹骑曾经围攻南皮,斩杀袁谭(袁绍长子)"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斩成宜、李堪等。"北征乌丸三郡,俘掳单于蹋顿,"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蹹顿"; 南征刘备,单日跃击百里,仅以五千大破荆州兵十万余众,并且在当阳擒获刘备二位女儿(没还)一位儿子(但刘禅被赵云救走)以及大量的辎重与部众从征荆 州,"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率。进降江陵"。初建于曹操起yi之时,是曹操为对付河北军队而设立,总指挥为曹纯,人数约为3000骑。士兵均从各军队的精锐、各军队的将领中挑选(汗,用将领当小卒……)
于官度之战投入战场。初期,横扫整片河北军队。河北军凡见身披黑甲,帅旗为“纯”的骑兵,无不闻风丧胆,溃不成军。此时,因为曹操开始发现这支骑兵的可发展性,军队开始扩张。
到河北战局结束后,军队人数增加至2W骑,分化为左、中、右三营。其中,中营实力最强,原3000骑均归入中营。总统帅依旧为曹纯。具历史记载,曹操当时想把虎豹归入自己旗下,但遭士兵联合,并声称只愿听从于曹纯,所以曹纯才成为统帅。
到曹操决定南下时,2W骑的虎豹以训练完整。此时北部的乌丸有叛乱迹象,1W虎豹奉命前往河北听后调动。另1W虎豹被分为2队,1队前往西北,约6000骑,1队随大军南下,约4000骑。
在新野一役,500虎豹连夜追击刘备,并追上刘备大军,可惜连夜的劳顿,虎豹的作战能力下降,未能阻截刘备,等到大军赶来后,才于长板坡追上刘备。
此后,曹操为惩罚虎豹军,派其驻守襄阳,从而避免了在赤壁之战中遭灭。曹操赤壁兵败,选择从华容退兵,但曹纯不知。纯帅4000虎豹前往赤壁支援曹操,可谁知碰上追击的东吴军队,吴军约有2W。在纯的指挥下,4000虎豹突出重围,并灭敌1W,自身损失不到1000。
回到许昌,曹操以救援不利处罚虎豹北上平定叛乱。直到曹操进攻汉中时,虎豹才再次调回大军。汉中战役后,虎豹镇守长安,难有表现机会。
在汉中失守后,曹操兵败,在逃向长安途中遭西凉骑兵拦截,此时虎豹也即使赶到救援。三国时期最强的2种骑兵正面交锋,最后西凉骑兵因盔甲过重,移动能力不敌虎豹,加之虎豹配有弯弩,具有远程杀伤能力,西凉骑兵大败而回。虎豹也重新得到曹操的肯定。
此后,三国开始进入鼎立时期。曹纯病死,虎豹编入曹操的护军中,从此毫无记载……
不过具许多专家考究,在诸葛亮北伐期间,把西凉铁骑全部歼灭的那支军队,极有可能就是虎豹。不过,因为没有明确的历史证据,因此没人敢肯定。
总结:虎豹,属骑兵类。身皮黑甲、头戴护面盔。主武器为枪(长约2。1米,枪头带有弯钩),次武器为铁剑、弯弩。所骑马为上党所出,名曰“黑驹”
外话,其实中国的重骑兵大都带面具的,钢盔银甲面目狰狞,
白马义从
“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
“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
这两段,描写的都是瓒手下的白马义从。
史料记载中首次出现白马义从是在181年,那么它的组建极有可能在179~180年间。白马义从原指跟随瓒的那些善射之士,后瓒在与匈奴的对战中,深深的感觉一队精锐骑兵的重要性。因此,以那些善射之士为原形,组建了一支轻骑部队。由于瓒酷爱白马,因而部队清一色全是白色的战马,而部队为表达忠心,均高喊:“义之所至,生死相随!苍天可鉴,白马为证!”因而得名——白马义从。
在浩瀚的三国历史中,白马义从就像一颗流星,只经历了短暂的辉煌。白马义从是瓒为对付匈奴的轻骑而组建的,在打匈奴的那段时期,白马义从经历了最辉煌的一个时期。白马义从是典型的轻骑兵部队,有着强大的机动力和射程优势。从赞能依靠长期这支轻骑部队威震塞外,并让匈奴这样的骁勇善战的轻骑“世家”闻风而逃,不难看出,白马义从无愧于三国时期第一轻骑的美喻。
让我们看看史料中记载中,匈奴是何等惧怕瓒的白马义从:“瓒每与虏战,常乘白马,追不虚发,数获戎捷,虏相告云:‘当避白马’。”
辉煌后就是坠落……在界桥之战中,瓒的白马义从碰到了它的克星——鞠义的八百先登。战局的情况,史料同样有记载——“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剌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
白马义从被歼灭,罪魁祸首当为瓒。在那场战斗中,瓒犯了几个严重的错误!
1、见敌兵少,便认为对方弱,轻视对方战斗力。
2、不会活用战术
人情势利古犹今,谁是英雄是白身?
,死板的摆了个阵型就往前冲。3、低级的用轻骑去对弩兵(八百先登属弩系)正面进攻。
三个错误,导致白马义从险遭全歼,最后跑出了一个赵云,后来也在刘备身边出名了……(跑题了)
综观这支部队,并非很强,因为它没有重甲,抵挡不住的射击,不善于平原野战之外的战场(这就是为什么白马义从打匈奴在行了……)。若不是三国轻骑少有出名,白马义从也难担第一……
总结:白马义从,属“弦控”系。身披轻甲,主武器为枪(长约1。8米),次武器为弯弓。所骑马,名曰:乌丸马(因为白马义从都是骑白马,所以也可以叫:乌丸白马)
外话:从白马义从跑出来的赵云,能力有目共睹,倘若队伍人人都像赵云那般实力……的确有点恐怖……不过赵云心理素质太强了,关键时刻足够冷静(在下实在佩服)。试想若刘备没有白耳兵,又不厌恶骑兵,那么赵云会再训练出一支新的白马义从么?现在只能可惜了……
铁甲精骑/西凉铁骑(西凉骑兵)
这支骑兵的历史,可划分为三代。第一代西凉骑兵,就是董卓手下的那支精骑,初现于董卓入关时期,各诸侯无不惊叹这支骑兵的速度。第二代西凉骑兵,由马腾借鉴第一代西凉骑兵组建,这一代骑兵经历了西凉骑兵最辉煌的时期。第三代西凉骑兵,由马超按马腾留下旧部重新组建,威力大降,开始走下坡。
第一代西凉骑兵,由董卓组建。这支骑兵十分注重移动能力,选拔的军士均有匈奴血统(或纯种匈奴人)。因为注重移动能力,所以使用的武器也十分先进,乃外族引进的一种长枪,坚韧又不失轻巧。战马均为纯种西凉马,因有强壮的下肢,而爆发力极强,瞬间便能达到最高冲刺力。
第一代西凉骑兵最辉煌的时候,是在"讨伐董卓“时期。各路诸侯群居汜水关,正面遭到西凉骑兵阻截,并大败而归。西凉骑兵初次露面,就向世人展现了其高速的移动能力。各路诸侯的军队,无一能承受西凉骑兵高速的冲击战法。僵持数十天后,羌族叛乱,卓调西凉骑兵回关中平定叛乱,因而导致汜水关失守,华雄被斩。
在卓焚烧洛阳,逃至长安后,曹操认为董卓“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便要求各路诸侯追击董卓,可十万余西凉骑兵驻守关中,令各路诸侯望而却步……从侧面我们可以看出,西凉骑兵的实力的确十分强大,否则各路诸侯不会放弃大好时机。(各有阴谋?肯定不是!谁不想拥立天子?)
可第一代西凉骑兵并非没有弱点,它具有高速的机动能力,可却是用战斗力换来的,简单的说就是:第一代西凉骑兵,身披马铠,手持轻制长枪,所骑均善跑骏马,机动性绝对是三国时期一流的,可战斗力却降下来了。最好的例子,就是攻打羌族时,第一代西凉骑兵险遭全灭。
羌族部队同样具有高速的移动能力,且不输给西凉骑兵,但他们的战斗力却强于西凉骑兵,经历几次正面交锋后,西凉骑兵逐渐处于下风。若非最后马腾支援,第一代西凉骑兵恐遭全灭……
在收编西凉骑兵后,马腾开始着手改良这支骑兵队。马腾吸取了西方大国的部队精髓:罗马的标枪、希腊的军阵和重装,同时在制军和战法上也全面“克隆”西方技术。
至此,西凉骑兵放弃了高速作战的传统,改为重装式的阵型作战,部队也因此得名:西凉铁骑。可以这么说,第二代西凉骑兵就是罗马铁骑的影子。
建安十三年(208年),朝廷将马腾调还京师,任命他为太尉,任命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让他统领马腾的部队(包括西凉铁骑)。马超靠着西凉铁骑强大的攻击力,转战关西各地,得到当地羌族人民的拥戴。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派司隶校尉钟繇讨伐张鲁,派征西护军夏侯渊等将兵出河东,与钟繇合兵。马超认为曹操舍关中而远征张鲁,怀疑他的目的不在张鲁,而是用伐虢取虞之计,于是,十部皆反,拥众十万,屯据潼关。这十部包括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粱兴、成宜、马玩。曹操派安西将军曹仁引兵抵挡,并对诸将说:“关西兵精悍,坚壁勿与战”(《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侧面看出,曹操非常明白西凉铁骑的实力,也突显了西凉铁骑的确非常强大……别忘了,曹操手上可是有精锐骑兵——虎豹。然而还说出这样的话,说明此时的西凉铁骑的确强于虎豹。最后,曹操依靠智谋,取得胜利(应该算平手……)。
建安十七年(212),汉廷下诏,杀死马腾,夷其三族。曹操退兵后,杨阜劝说曹操:“超有信(韩信)、布(英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若大军还,不严为其备,陇上诸郡非国家之有也”(《三国志•;蜀书•;马超传》)。果然,曹操东归不久,马超卷土重来,率领数万西凉铁骑陇西,各郡县都起来响应。
西凉铁骑在关中平原上所向披靡,不久后,马超便得陇西所有军力。夏侯渊帅军前来支援,正面遭遇马超亲帅的西凉铁骑。在遭到西凉铁骑野蛮的突击冲刺后,渊的大军溃散,率残军撤退。
后来马超被杨阜击败(- -!至今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流亡到张鲁手下,西凉铁骑已名存实亡。随后益州之战进入尾声,马超加入刘备军,西凉铁骑依旧从属马超。
在被刘备封为五虎上将后,马超欲重新组编西凉铁骑。无奈,蜀汉没有善马人士,也没有上乘战马,装备也不如西方引进的精良。组编的第一步便遭到阻拌,索性还有部分西凉铁骑旧部,军队的编制、战法尚未流失。
新的西凉铁骑(第三代西凉骑兵)组编完成后,不久,马超便去世了。西凉铁骑也归入蜀军阵营(还不如说归入诸哥手下)。诸葛亮北伐,西凉铁骑也有参战,但已无夕日的强大。在一次撤退行动中,西凉铁骑在撤退途中遭遇曹军一支骑兵(很多人认为是虎豹)拦截,惨遭全灭。
此后,西凉铁骑无人问津,也再没人去尝试组建……
总的来说,西凉铁骑无疑是三国时代中最辉煌的一个特殊兵种。史料的记载中,它是记载得最为详细,且存活时间最长的(虎豹的记载在曹操死后就消失了,因此算为灭亡,至于灭西凉铁骑的那支骑兵,因为没有确实记载,无法肯定是虎豹)。可它的结局却让人伤感,脑中不断联想出:数万西凉铁骑,用极其霸道俯冲突击冲入敌军阵营,瞬间敌军溃散而逃……
西凉铁骑并非无敌,虽然它战绩显赫,却也有着自己的弱点……自从放弃了高速作战的战术,西凉铁骑的移动能力就从未带来好处,反而拖沓的速度,还可能导致部队,在遭遇箭阵时难以躲避。加上西凉铁骑只配制了标枪,攻击范围无疑大大的缩小了。(假设西凉铁骑也像白马义从那般,碰上鞠义的八百先登,会不会也大败而回?也许不会,毕竟西凉铁骑可是装备了重甲。没能看见这两支特殊部队相遇,实在遗憾……)
西凉铁骑对蜀汉的影响是巨大的。诸葛亮就是借鉴了西凉铁骑的训练方式、作战技巧和严格的军纪,才会使后期的蜀汉依然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总结:
西凉骑兵,属轻骑,身披马铠,手持长枪,所骑马名曰:西凉马
西凉铁骑,属重骑,身披重甲,手持标枪,所骑马名曰:西凉马和大宛马
陷阵营
吕布在各位心中,很可能就是个“三姓家奴”,其实不然。理由?首先,吕布杀了丁原后,投奔董卓,跟随他的武将包括高顺、张辽。发现问题了吗?如果没有,那继续看下去……杀董卓,被董卓旧部击败,逃出长安,跟随他的武将中,同样有高顺、张辽,发现问题了吗?(还没发现的多读几遍……)
没错,为什么高顺、张辽这样的忠义之士会一直选择跟随吕布?原因就是,吕布做的事,都是可以认同的,因此他们没有不服。三国时代本来就是一个尔虞我诈的时代,要想生存,就必须够恨、够精、够胆,因此叛变并不代表就是一件坏事(典型:刘备……)。
吕布的军队,从来都是能者就必会得到任用(简单点说,谁强用谁,实力第一)。张辽、高顺是吕布的得力助手,因此说明了高顺的能力很强,甚至强于张辽(文远的支持者们别生气呀~)。
高顺何许人?
史料中的传记(以简化):
高顺是吕布手下的骁勇战将,他的部队被人们称为陷阵营。随吕布奔波征战,劳苦奋命而又忠心耿耿。下邳城破,高顺为曹操所俘,不降被曹操处斩。 (《三国演义》)
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遗。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英雄记》)
好了,对以上两人大致了解后,回归正题!
高顺,历史对他的记载实在太少了,在正史中,只有这样的描绘:“建安三年,布复叛为术,遣高顺攻刘备于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敦救备,为顺所败。”这是高顺首次正面描述,干净利落的两次胜利。直到最后“布与宫、顺等皆枭首送许”,高顺才再次献身。高顺的现身并不多,却屡屡是在关键时刻现身。
或许因为高顺过早的退出三国舞台,导致他手下的陷阵营,因此绝迹,没有留下过多的记载……我们只从正史中发现这样的描述:“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简单,酷似这支部队很不起眼,可仔细一看,却发现这只部队非常可怕……
“每所攻击,无不破者”是什么意思?对文言文有了解的都明白……只要陷阵营发动进攻,就没有不能攻破的部队(大意,翻译不好别骂呀)。此时,你会有疑问:是不是夸大的?答案为:不是!
查看史料,我们可知道,陷阵营是高顺唯一的部队,后期吕布将陷阵营交给魏续后,高顺就充当吕布的副将了。这说明,先前高顺打败刘备、夏侯敦所率领的部队一定就是陷阵营。能打败两个那么有名的将领率领的部队,可以想象陷阵营的实力一定非常强。而且要知道,正史中,那两次对战是唯一描写陷阵营对战的,此前此后就再没有过陷阵营对战的史料……发现什么问题了么?只打了两场战斗,两战全胜……似乎太恐怖了点吧。而且要注意,没有任何史料记载,陷阵营被歼灭。从高顺被斩后,陷阵营也神秘失踪……没有任何史料提到和陷阵营有关的事情……
正如它神秘的消失,它也是神秘的出现。没有任何记载关于陷阵营的组编,全军仅有七百余人,且各各骁勇善战,装备配制又是最精良的。无疑给这支部队再次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据史料记载,对陷阵营的装备配制描述是“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再参看另外一段出自曹操的史料:“袁本初铠甲万领,吾铠甲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军策令》)。可以知道,在西凉骑兵未传入中原前,中原地区的骑兵主要以轻骑为主,且未能普及。因而“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指的就是重装步兵的配备。
那么陷阵营就是步兵咯?非也!矛盾同样存在……高顺一直都跟随着吕布,而吕布的部队均为骑兵(在后来起yi后也有步兵),所以高顺也极有可能指挥的是一支骑兵。且如果是步兵,那么又如何对只有七百余人却能达到“每所攻击,无不破者”的威力作出解释呢?要知道,只有骑兵才有这样的威力……
总的来说,因为史料记载极少,使得这支军队或许永远都是个迷……我们只能怪曹操斩了高顺,如果曹操放了高顺又会怎样呢?有可能高顺和陷阵营在历史上流芳百世……可这就是历史,历史永远充满神秘……
八百先登/先登死士
先登,在三国时期,算一种先行部队,也可算为敢死队。先登兵一般都是当开路先锋,遇河搭桥,遇坑填路,遇密林则先探察,撤退时则断后。很多将领都统领过先登,如曹操军的于禁,史料也有这样的记载:“太祖初征袁绍,绍兵盛,禁原为先登。太祖壮之,乃遣步卒二千人,使禁将,守延津以拒绍,太祖引军还官渡。”(《魏传》)
可我介绍的这支部队,却不是一般的先登兵,并有着传奇的经历。在袁绍军下,有四人最被袁绍器重,而排第一的,就是鞠义。水涨船高,鞠义所统领的这支先登,也是袁绍军中的精锐之军。
在正史中,这支先登兵首次正面亮相,是在界桥战。让我们先来说说界桥战!
在界桥战中,袁绍从一开始便处于被动,理由?公孙瓒咱界桥战中派出了万余骑,其中包括了精锐部队——白马义从。反观袁绍,主力军为步兵系的,在对抗上处于绝对劣势。典型例子,就是张合的大戟士。下面有段取自《英雄记》的片段,描写的是袁绍派出大戟士时的信心满满的样子。
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
结果呢?大戟士大败而归,根本承受不住万余骑的冲击。之后,袁绍派出了鞠义这支精锐先登兵。史料这样记载道:
“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
很多人都误认为,鞠义手下的这支先登兵是一支弩兵,其实不然。鞠义的这支先登实乃一支步兵,且配备有大盾,并且“晓习羌斗”。到了这里,可能很多吧友会问:“白马义从是被弩箭,生生射跨的,如果先登兵不是弩兵,那么弩箭哪来的?强弩难道不是弩兵吗?难道那些弩箭是靠什么东西自动射出来的?似乎那时候,诸哥还没发明[诸葛弩]。”
全答对!不过先不着急解释疑问,看下去就明白了。
史料有万余骑被射跨的描写:“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
这场战斗,鞠义战术之妙真是令人佩服。从字面理解,加上从各方面搜拢来的资料,我认为,当时的阵型应该是这样的:(下图,自己认为,大家别砸东西呀!)
━━━━━━━━━━━━━━━━━ ━ 表大盾放置位置
■ ■ ■ ■ ■ ■ ■ ■ ■ ■ 表鞠义的先登兵所处位置
━━━━━━━━━━━━━━━━━ □ 表“强弩”放置的位置
■□■□■□■□■□■□■□■□■
首先,鞠义让先登兵按阵型所示排布,再“强弩千张夹承之”,将大盾横放,做到将自己和“强弩”完全遮掩在大盾之下。公孙瓒看不到大盾之下的情况,又如何作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所以,战斗的结果,在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再加上公孙瓒再此前大败大戟士,心中警惕已经减弱,贸然让万余骑发动突击。
看到万余骑向自己狂奔而来,这支先登兵竟然毫无胆却,而且依然镇定自若,不得不佩服他们心理素质的强硬。
当万余骑离阵型“未至数十步”时,这支先登兵“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在配合上“强弩雷发”,万余骑的结果当然是“所中必倒”。
描写得太简单了是么?那么再回顾一次。
首先,看到万余骑杀到,先登兵立即站起,扛起大盾,把“强弩”亮出来,并且运用“晓习羌斗”的技巧,死扛万余骑。然后呢?无数弩箭从“强弩”中射出,失去移动能力的万余骑只有挨箭的份了。
汉武帝时,李广之孙李陵率部卒五千“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深入匈奴腹地,与相当于自己十六倍的匈奴主力骑兵相遇,结果他们硬生生坚持了十天,转战千里,杀敌数万。但最后李陵箭尽被擒,被俘前他曾说:给我的士兵每人三支箭,我们就可以坚持到汉朝边境。可惜他们一只箭也没有了。据说他们一共射出五十万支箭。而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弩”。
鞠义的先登兵,仅有八百人,要死扛万余骑,又要控制“强弩”,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没错!他们就是这么可怕,从侧面也看出他们的战术意识,并没有在大敌当头而乱了阵脚,反而沉着冷静的执行命令。
有些人可能怀疑“强弩”是由袁绍的主力军控制,其实不然。主力军位处先登兵后方,而“强弩”是在先登兵的阵型当中,因此排除了这一观点。
说再多也无法表现出先登兵的强大,连正史都对这支部队这样描写道“兵皆骁锐”,已经足够体现鞠义手下先登兵的强大。
有颠峰,就注定会有低谷。在经历界桥战的颠峰后,鞠义开始居功自傲。加之袁绍为人“外宽内忌,好谋无决”,因此,鞠义没过多久就被袁绍斩了。随后,鞠义的这支先登兵就失去记载。有人说是分散后融入袁军主力,可毕竟没有记载,我也不好下定论。
“天下强勇,百姓所畏者,有并、凉之人,及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后汉书•;卷七十六》这是说天下最强兵种源自何处。
鞠义的先登兵,由西凉人组成,西凉人上肢力量非常大,被认为是骑兵的上佳人选,可鞠义却打破了传统,用西凉人组建了一支步兵,并且将西凉人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鞠义的先登兵是辉煌的,它打败了三国时期又一精锐部队——白马义从,从那一刻起,它注定会被载入历史……
白耳兵/先帝帐下精锐
刘备在官渡之战期间,在汝南再次兴起。并且,他将一直跟随他,身经百战的军士,组成了亲军卫队,名曰:白耳兵。
说到白耳兵,就不能不提它的统帅——陈到。陈到,字叔至,汝南人,随刘备身经百战蜀国建立后封亭侯,征西将军,协助李严镇守白帝,《三国志》称“征南(赵云)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列”。
“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精锐部队。”
“先帝帐下的精锐”指的就是白耳兵。在夷陵之战,蜀军兵败后,陈到与傅彤断后,傅彤战死,陈到率数百白耳兵,几百杆枪硬生生抗住了东吴的狂追。白耳兵的战斗力可见非凡!不过,白耳兵付出的代价,就是被几乎全灭……
在后来,残余的白耳兵很可能是归入蜀汉的禁军编制之内,从此失去记载……
230年,陈到逝世于任上。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蜀国写出的猛将之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史实,只好委屈陈到了,另外陈到在历史上“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闪现了。
自此,无人再次组编白耳兵……
总的来说,白耳属步兵,却依然在三国时期辉煌一时!蜀汉军中精锐中的精锐 。
外话:白耳兵的结局又是悲惨的……不过为主而牺牲,不错了,不像西凉铁骑,在撤退时惨遭全灭……
无当飞军
众人皆知,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时,曾经有这样一句话:“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充分表现诸葛亮对三国时期各地少数民族的重视。
在刘备入蜀后,就已经开始着手联合周遍少数民族。并且也开始尝试组编一支由少数民族组成的军队。刘备称帝后,这一尝试得到实现。蜀国正式成立一支“外援”军队,统领依旧由各少数民族首领带领,军队照旧驻扎在自己故乡,时刻听从蜀汉政权的调遣。
这样的想法是正确的,可是刘备却犯了一个非常大的错误!可以说,他的这个错误,为后来很多事件,埋下伏笔。在这里,先吊大家胃口,不接着谈,大家看下去就明白。
这支“外援”军,可以算为“无当飞军”的前身。它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就是蜀伐吴的战役。虽然眨看之下,这场战役最风光的是“小关张”二人。但细看,是谁奇袭东吴大营?是谁射杀了东吴猛将、人称“锦帆贼”的甘宁?这一切都是这支“外援”军的功劳。
在刘备死后,南方豪强控制了这支军队,乘机发动叛变。随后,诸葛亮亲帅军队前驱镇压,并且令该地方人民心服口服,“七擒七纵”就是这一战役的烘托。作为一国的重要人物,诸葛亮为什么要亲自前去镇压呢?因为他知道,只有他亲自出征,才能使蛮夷之地的人民信服。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妙的政治手段。
随着南中战争结束,恢复和平,把这样的力量留在南方,无疑是社会极大的不稳定因素。为此,诸葛亮对此实施了一箭双雕的有利政策,就是征召少数民族战士加入蜀国政府军,而经费问题,就由当地地方豪强解决。史料记载“亮以夷多刚狠,不宾大姓豪强,乃勒令出金帛,聘策恶夷为家部曲,得多者栾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兼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从而在当地建立带有“以夷制夷”性质的地方军队,当地豪强得到社会地位,遂安于蜀汉统治,出金暮兵,使少数民族得到实惠,缓和了民族矛盾。同时,这些当地失业军人变成了政府军,如同在企业中得到了股份,成为少数民族中具备向心力的核心。其组成的军队熟悉民俗,较少激发问题。后来张嶷,马忠等弹压叛乱,“夷汉部曲”都是主力。
如此好处,自然不能让地方独享。同时,也为了彻底避免南方割据势力死灰复燃,在诸葛亮主持下,蜀国政权不惜本钱,“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这就是无当飞军的来历。这支军队的成员到达蜀郡以后,就成为蜀国的“军户”,世代为蜀国当兵为生,成为职业军人。此时成都和南中的繁华不可同日而语,南中夷族素重勇士,故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而告,刺血踊跃”,以此为荣。当然,当时南方人口不多,徉柯郡两万户,建宁郡万户,朱提郡八千户,兴古郡四万户,一下子调走一万户能征惯战的世家,对当地割据势力可以算是釜底抽薪。
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对无当飞军的组建已经清楚了。那么就开始介绍,这支军队的形象和辉煌的战绩。
首先,介绍无当飞军的形象。他们皆身披铁甲,能翻山越岭,善于使用和毒箭,尤其精于防守作战。因为是举家迁移,所以“俗以蛮姑为舞,皆团牌辟(披)发,号啸而进”。如此奇装异服,风俗独特的军队进驻蜀都,肯定也带来不小的文化冲突,至少广大士族阶层一定是又好奇,又担心。为了能够给这些剽悍的战士以良好的管理,蜀汉委任治军严谨的魏国降将,巴西人(也可能是徐州沛人)王平为该军团第一任司令官。
王平,字子均,识字不满十,与士卒同甘共苦,而生性谨严,训练苛刻,很少说话。这样一位既能服众,又严厉而带点儿阴沉的将军,实在是雇佣军太合适的指挥官人选了。
接着介绍无当飞军的战绩,他们不愧南中勇士的威名,英勇善战,在蜀汉的历次战争中都有着出色的表现。
一出祁山,“飞军”配属马谡部战张郃于街亭。诸葛亮本来也是考虑到马谡熟悉南中情况,希望他能够充分发挥这支军队的特点。谁知却因为马谡的失误而全军溃败。军队撤退时,断后的正是王平率领的“飞军”。一面死战,一面击鼓迷惑敌军,成功的掩护其他各部撤离战场,自军也全身而退,可谓是小试锋芒。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令王平以副师屯南围,自设计围司马懿于祁山。司马懿抵挡不住,索性施展围魏救赵的招数,派张郃领主力大军攻打王平孤军。尽管当时王平所部无当飞军只有三千,只有魏军的二十分之一,但这些“廓尔喀营”式的勇士个个誓死如归,拼死抵抗,箭如飞蝗,张郃猛攻不下,司马懿的大营却已经被诸葛亮的大军攻破了。魏军退却,无当飞军却发挥山地兵团的特点,冲出营地,反击魏军后卫,前后夹攻,魏军大溃,损“甲首数千”。蜀国能在和司马懿第
真乃檄文如箭......此箭一发,引得多少壮士尸陈沙场,魂归西天。我曹操不受此箭,壮士安能招魂入土
一次对阵时,取得相当优势,无当飞军死战曹魏猛将张郃的军团,居功厥伟。无当飞军由于善于山地作战的特点,常被用于讨伐叛乱少数民族。延熙三年(公元240年),汉嘉(今四川雅安北)蛮反,蜀汉出动向宠的宿卫兵代替“飞军”前去征讨,装备可谓精良,结果这位“性行淑均”的名将却死在了少数民族叛军手中,还是无当飞军从前线调回,才控制了局面。那应该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飞军”了。
任何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定理:辉煌之后,就是坠落。越辉煌,坠落也就越凄惨。
无当飞军的最后也极为悲壮,在姜维时期,他们的末任司令官张嶷为保护姜维大军撤退,“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阵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所有“无当飞军”也在这一战中全军覆没。但他们“所杀伤亦过倍”。
最后补充一点,如果从血统上说,实际上“飞军”的成员包括两部分,南中夷族和青羌,前者包括叟,笮,炯,百璞等民族,后来成为彝族,布朗族等云南少数民族,精于射术,后者为氐羌和冉驰,自古有修筑碉楼的习惯,史料记载了这些住在石碉中的民族夏秋如何入蜀为佣,打水井砌河堰,出售花椒苹果农副产品,冬春返回故里避寒的情形。石碉楼,记录了青羌的历史,也展示了他们善于守御的特点。
“无当飞军”虽然是诸葛亮的政治“附属品”,却在蜀汉后期发挥巨大的作用。个人有个问题:姜维有胆发动九次北伐,是不是就是仗着自己有一队这样的精锐呢?
还有,王平作为无当飞军第一任统帅,个人觉得,简直是绝配!“飞军”善山野之战,士卒各各装扮得黑头黑脸,而王平又成天摆着个阴沉的脸,不得不佩服猪哥的搭配能力……
总之,“无当飞军”——三国时期蜀国精锐,军制类似“雇佣军制”,有点类似法国的外籍军团,是一支职业雇佣军。
飞熊军
飞熊军董卓的私人精锐部队,旗帜上绣有肋生双翅的飞熊图案,由董卓的心腹大将李傕等人统领。飞熊军全部是由西凉军中的精英和能人异士组成,如董卓军中的胡车儿,据说其“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飞熊军装备十分精良,拥有西凉铁骑和经常与外族作战的西凉将士,战斗力十分强。”(《三国演义》第九回:除暴凶吕布助司徒,犯长安李傕听贾诩。“便命心腹将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四人领飞熊军三千守郿坞,自己即日排驾回京。。。。却说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闻董卓已死,吕布将至,便引了飞熊军连夜奔凉州去了。”)。
属于精锐铁骑类,董肥从西凉来的,这个是第一代的西凉铁骑,比马超攻曹时期的应该不是一个档次的。
虎卫军/虎贲营/禁甲卫士
祖募陷陈,典韦先占,将应募者数十人,皆重衣两铠,弃楯,但持长矛撩戟。时西面又急,韦进当之,贼乱发,矢至如雨,韦不视,谓等人曰:“虏来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惧,疾言“虏至矣”!韦手持十馀戟,大呼起,所抵无不应手倒者。布众退。会日暮,太祖乃得引去。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韦既壮武,其所将皆选卒,每战斗,常先登陷陈。
许褚虎卫军:太祖徇淮、汝,褚以众归太祖。太祖见而壮之曰:“此吾樊哙也。”即日拜都尉,引入宿卫。诸从褚侠客,皆以为虎士。初,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皆剑客也。
典韦、许褚不仅自身勇猛,他们所率领的禁卫军也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勇士,十分精锐。演义中将这些亲兵称为“虎卫军”,《三国志》里虽然没有这个称谓,但其战斗力之强悍无需质疑,碰到征战的时候,常常率先冲锋陷阵。典韦宛城护主时,手下十多个校尉“皆殊死战,无不一当十”。而许褚的手下很多都是最初跟随他一起投军的侠士,随军征战,军功赫赫,不少人后来都得到了封赏和提拔,成为将军,甚至获得封侯。
历代虎贲都是精锐,再说张绣因曹操纳其婶,颇感耻辱,于是接受贾诩建议,突然造反,奇袭曹操之营,曹操被杀的措手不及,出战不利,轻骑遁去。典韦在门前奋战,贼军不能得入。贼兵于是分散从其它门进营。其时典韦部下兵校尚有十余人,皆殊死恶战,无不以一当十。属于精锐中的精锐。
大戟士
三国时期,沮授为监军,白绍:“瓒好白马,屡乘以破虏,虏呼为‘白马将军’。故选精锐三千,尽乘白马,号‘白马义从’,以实禁卫也。” 在三国的征战中,“白马义从”只是一颗流星,它是公孙瓒的精锐骑兵部队,可惜,只经过短暂的辉煌,就在界桥战役中被袁绍的大将鞠义歼灭了。公孙瓒是在和北方少数民族的作战中以勇猛豪迈而成名的,他善使双头铁矛,《后汉书》曰:“瓒常与善射之士数十人,皆乘白马,以为左右翼,自号“白马义从”。乌桓更相告语,避白马长史。“,白马义从后扩充成相当规模的部队,一时威震塞外,乌桓“乃画作瓒形,驰马射之,中者辄呼万岁,虏自此之后,遂远窜塞外。”。可惜,界桥之战公孙瓒碰上了他一生的克星鞠义,白马义从就此一蹶不振。“。…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蹈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雨发,所中必倒,临陈斩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甲首千余级。瓒军败绩,步骑奔走,不复还营。”这是一个典型的用击破骑兵的战例。值得一提的是有资料提到赵云原是白马义从之一,也算给这支精兵保留了种子。顺便说一句,《英雄传》记载,袁绍听到白马义从,有这样一段对话 -- 绍笑曰:“彼有‘白马义从’,某有‘大戟士’,安惧哉?”呼郃:“隽乂,盍为吾破之!”郃自张望不言 – 那么,张郃的大戟士,是不是袁绍军中的又一支精兵呢?
总之。大戟士属于重装“精”步兵,统帅是张郃,是袁绍部队中的精英部队,每个士兵都配备着大戟和重甲,但没有配备盾牌和弩,是袁绍跟公孙瓒的白马义从相抗衡的力量,可惜啊,不争气,反而被白马义从给克制。但是,有一点是不可忽略的,大戟士强调的也是精锐性,可以说每个大戟士成员都具有普通将领的实力,对付除了轻骑兵外所有部队都具有压制性的优势(重骑兵可以依靠枪阵)
锦帆军
甘宁的绰号,吴折冲将军、西陵太守。少有气力,好游侠。曾聚合一伙轻薄少年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当时百姓一听铃响便知是甘宁到了。时人以“锦帆贼”呼之。后读诸子,率八百健儿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欲投江东但为黄祖留于夏口。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因此与凌统有杀父之仇。但仍不获重用,得苏飞之助得入江东。为周瑜和吕蒙所荐得以获孙权接见,其对答令孙权赞赏,受重用。后从攻曹仁于南郡,随镇益阳拒关羽,从攻皖城获朱光,于合肥奋战保孙权等战立功。濡须时更以百人袭曹营,事后孙权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仗义疏财,夷陵之战前后病死,其军为潘璋所并。
这帮人善于使用弓箭,并且擅长水战。总之。这800健儿就是横行长江的江贼,东吴的水军精锐。
藤甲兵
以西南荒蛮之地所生野藤为原料,经能工巧匠加工制作藤甲,又以桐油浸泡,七七四十九天后才制成。此甲又轻又坚,善能防箭,刀砍枪刺不入,遇水不沉,加之所备士卒为百战老兵,战场之上所向无敌。后诸葛孔明南征之时,用火攻之计,火烧盘蛇谷,大破藤甲军。由大将兀突所帅。
总之。估计是穿着高级装备,又很能打的一帮少数名族老兵,把诸葛亮都打的不得不用火攻,减寿10年,不是一般部队能干的出来的,个人臆测应该是穿着高级装备的无当飞军。
并州狼骑/并州飞骑
吕布曾经是执金吾丁原义子,任汉朝的虎贲中郎将,直接统帅汉朝最精锐的骑,步兵,而这支部队是汉武帝时期组建的虎贲羽林,战绩相当彪柄,霍去病曾经就指挥过这只部队。汉庭随着时代的变迁,这支汉朝的王牌部队就一直留了下来,十骑冲破张燕的万众精兵可不是闹着玩的,差点灭了青州兵也不是神话。
直到徐州城破,这支部队在三国时期应该是最猛的。
吕布骑兵的训练和战术方式跟汉庭历来的训练战术基本一致。只要了解了汉军骑兵战术就基本可以了解吕布骑兵的特点。汉军的虎贲羽林主要是速度迅猛,机动性强,战法上善于避实击虚,弓骑水平高等特点。当然这也是骑兵的本质特点。然而,战士的彪焊有强弱之分,虎贲军是则其优者。
曹操虽杀吕布,然后吕布手下的主要将领基本尽归曹操,,然后造就了虎豹骑得神话。
不多说了,王牌中的王牌,骑兵中最精锐的部队,也解释了为什么诸侯们都怕吕布的原因。
元戎弩兵/连弩兵
诸葛亮为对付曹魏的骑兵部队,发明的“元戎弩”:“元戎弩”已有现代机关枪的雏形,拥有自动上膛的功能。蜀汉军队大量装备了元戎弩。组成了强大的弩兵部队。
魏都督司马懿在追击诸葛亮的部队时,被诸葛亮所埋伏的“诸葛连弩”所射杀,差点就全军覆没了。此后诸葛亮送一件女人穿的衣服嘲笑司马懿。
总的来说,是精锐弩兵部队,专门对付骑兵的。
解烦兵/敢死兵/羽林/无难/车下虎士
一支直接隶属孙家中央的精锐的神秘部队。这支部队的番号就叫"解烦"。这解烦兵的创立是在建安二十五年,刘备南下的时候。
《三国志。吴书》的《胡综传》:
刘备下白帝,(孙)权以见兵少,使(胡)综料诸县,得兵千人,立解烦两部,(徐)详领左部、(胡)综领右部督。
"解烦"的组建原因在此,目的是为了解决孙权火烧眉毛的刘备东征之烦也。初期统帅就是分领左右的徐详和胡综。
《三国志。吴书。陈武传》:
建安末,追录功臣后,封修(陈武之子)都亭侯,为解烦督。)
建安末年,陈修以亭侯的爵位拜"解烦"都督,这支部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此时,孙权的烦恼看来是不住增加中,所以"解烦"也不断扩充,并且在作战中临时分给大将指挥。
黄武二年,(韩当)封石城侯,迁昭武将军,领冠军太守后,又加都督之号。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讨丹杨贼,破之。(《三国志。吴书。韩当传》)
孙权在丹杨郡境内建城建业,他临时抽调"解烦"是为能够顺利平定丹杨贼,说明"解烦"的作用是拱卫国都的中央军一份子。 综合来看,就是孙家班拱卫国都的卫戍精英。
(张温)表讨宿恶,寡人信受其言,特以绕帐、帐下、解烦兵五千人付之(《三国志。吴书。张温传》)"绕帐"、"帐下"这些都是宿卫亲兵,相当于拱卫皇宫的禁卫军、羽林军一样,"解烦兵"能够与之同列,地位不言自明
“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余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
东吴步兵中精锐中的精锐。能破丹阳兵就说明了问题。
外话,东吴的军队番号是最乱的,同一支属性的部队,有好几个名字,同时还有各个将领的私兵等。所以我把这几个兵都归纳到了一起,其实他们都是精锐重装步兵。解烦和敢死、无难是中央军已经介绍很多了,属于吴军中精锐中的精锐。羽林是仿照汉制的禁卫部队。
车下虎士都是各个吴国诸侯王的私人卫戍部队,也应该是非常精锐的。
子弟兵
《孙亮传》
“亮……科兵子弟年十八已下十五已上,得三千余人,选大将子弟年少有勇力者为之将帅,……日於苑中习焉。”
《孙綝传》
“陛下(指孙亮)顷月以来,多所造立,……取兵子弟年十八已下三千余人,习之苑中。”
特别要说的是子弟兵,全部是大将和士族宗亲,子弟组成,说白了就是一帮少爷们的贵族军团,东吴当时的少爷们可不是现在的少爷,那是非常有战斗力的,无军功者无爵位,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丹阳青巾/丹杨兵/庐江上甲
1"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杨募兵"
2"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敦等诣扬州募兵"
他们到丹杨募兵是因为"丹杨山险,民多果劲"。
"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四千丹杨兵可以让刘备"去(田)楷归谦"。
"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丹杨兵的叛乱可以导致徐州的易主。
丹杨兵影响最大的还是东吴。"时吴景尚在丹杨,策从兄贲又为丹扬都尉"。孙策平江东靠的就是那几千"庐江上甲",即"丹杨兵"。孙氏一族对"丹杨太守"一 职也十分慎重,大多都是孙氏亲族担当。 后来诸葛恪专政,其中一大资本就是他身为丹杨太守,手中拥有丹杨兵。"权拜恪抚赵将军,领丹杨太守,授棨戟武骑三百。" 丹扬之地既是东吴的兵源,也是一大毒瘤。"俗好武习战,高尚 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可见 丹扬之民是屡有反叛的。 后期丹杨兵在晋兵灭吴时也有表现,但是"三冲晋旅,不动"。说明他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打硬仗的能力值得怀疑。
总之,吴国的一般精锐步兵,靠他起家的,数量大。得丹阳兵者得东吴天下。
青州兵
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黄巾军主力无条件向曹投降(不是战败投降)。投诚后的青州黄巾军,连家属在内共计百余万人,其中三十万身强体健者,被曹操编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青州兵”。至于那些没被收为军人的青州黄巾军则专心从事农业生产,作后方补给。被编后的青州兵在曹操的管理下已与以前的流民武装再不相同,并且不久后就投入战斗。
青州兵打了许多胜仗:
1。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与袁绍军会合,将公孙瓒等击破;
2。四年春,在匡亭大破袁术与黑山黄巾军余部、南匈奴于夫罗部的联军;
3。四年秋,接连攻破陶谦的十余座城池;
4。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再次攻克陶谦的五座城池,击破陶谦部将曹豹和刘备的联军。
在成军后的两年多时间里,青州兵几乎是所向无敌,为扩大曹操的地盘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也是曹操军表现得最野蛮的一段时期,"所过多所残戮"。不过,这支 部队很快就遭到一次大挫败。就在兴平元年,与吕布的第一次濮阳之战中,吕布突然以骑兵进攻基本为步兵的青州兵,青州兵大败而逃,连曹操也受了伤。这时候青 州兵,只剩下了一万多人。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曹操就以一个杀人不眨眼...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诸葛亮 虽然说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有夸大的成...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曹操是东汉末年最出色的英雄,在曹孟德的军...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据说,文人通常是给别人戴绿帽子的,但事有...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吕布是丁原手下的大将,因为董卓要废掉汉少帝,作为外镇刺史,丁...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水镜先生司马徽有句名言,影响颇广:“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在探讨诸葛亮北伐为何未能成功时,许多人都...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仍能继续领导蜀国30年,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俗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在这世上,什么都好说,唯...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话说那刘备刘玄德,为关羽报仇心切,不听诸葛亮之劝告,亲自率军...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三国刺客列传-----------扔石头的小胖子1.纵死侠骨...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曹操与张邈之间既无私怨也无公仇,实际上张邈对曹操于公于私都有...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为了对付庞然大物袁绍,这场战争曹操实际上已经做了二年的准备工...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需要指出的是,蜀汉政权建立后,并未如《三...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第十名陈宫字公台——————爱憎分明,身死志存 自小看《三国...
三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少年时代的蔡文姬便熟读史书,精通音律,声名远扬。曹操自然对学...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曹魏在中华历史上是如此特别。另类而光明,惊艳却短暂。她超越了...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曹洪(?-232)字子廉,汉族,沛国谯(...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刘备不知道曹操在荆州势如破竹,更不知道小刘琮会如此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