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6月26日,在俄国科特林岛一个军事工程师的家庭里,一个名叫彼得·列昂尼多维奇·卡皮察的孩子降生了。这个孩子的父亲博学多才,而母亲也是位很有学问的女性。由于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卡皮察自幼便勤奋好学,爱好广泛。不过,最让他钟情的,还是物理学。
1912年,卡皮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圣彼得堡工学院。1916年,应苏联著名物理学家阿勃拉姆·费多罗维奇·约飞教授的邀请,卡皮察开始进入物理实验室工作。他第一次参加的科研工作是把石英拉成细丝。他放弃用拉线模拉丝,想出了一个独特的拉丝方法:用从弓中射出的箭拉丝。
这种方法简直不可思议,甚至让人有一种儿戏的感觉:把箭在熔化开的石英中浸蘸一下,然后拉紧弓弦,“嗖”的一声,箭沿着走廊射了出去,最后落到铺在地上的丝绒布上,被箭拉走的丝在飞行中凝结了——试验成功!
1921年,卡皮察进入英国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在他着手测定α-粒子磁矩工作时,又别出心裁地用自己设计的高功率发电机取代了蓄电池。这套奇怪的装置不仅给他的同事,而且给访问剑桥的其他科学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美国数学家诺贝特·维纳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卡皮察)制造了一台专用大型发电机,能短时间短路,通过又重又大的电线,输出强电流;电线就像条发怒的大蛇,发出咝咝的声音,吱吱地响个不停……”
卡皮察在英国期间,还流传过这样一则趣闻:
一家工厂请卡皮察去检修一部发动机,许诺修好后付酬金1000英镑。他先检查了一下机器,然后叫人拿来一把榔头,拿起榔头对准主轴承敲了一下,机器就能运转了。这时,厂家后悔了:敲一下,就值1000英镑?卡皮察风趣地说:“敲一下,付1英镑就行了,另外999英镑,是因为要知道应该敲在哪个部位上。”
就是这位弓箭手,这位把发电机变得像条发怒的大蛇、一榔头敲出1000英镑的人,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低温物理学之父”,并两次获得苏联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称号,5次获得列宁勋章。1978年,在他84岁高龄时,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卡皮察看来,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伟大的艺术,有着魔术般的魅力。虽然在他的一生中物理学一直占据着崇高的地位,但这并不妨碍他去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而正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知识,对他的物理学研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水云间摘自《新华日报》
编辑/静眉
国际电影巨星阿诺德施瓦辛格于1947年7月30日出生在奥地利格拉茨的特尔村,父亲是一位警长,更是施瓦辛格的人生导师。10岁生
文笔好,有头脑,这是郭敬明被喜欢的理由。事实上,一旦跟这个精致小生面对面接触,你就不得不承认,这个混合着文人气质和优雅范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永远的遗憾1878年,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天下大乱。乱世中,江南出了一位名叫孙坚的英雄。孙坚从小机智勇敢。他十七岁那年,有一次跟父亲乘坐一
戴笠刚在蒋介石身边做事的时候,被老蒋看不起。既不派他事做,也不称他全名,只是叫他乡下来的,去买包香烟,乡下来的,去把
巴斯德出生于士兵之家,父亲是拿破仑麾下的一名骑兵,这在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是颇有社会地位的家庭。可是巴斯德很羡慕那些读书
1786年一个冬天的傍晚,在维也纳近郊一间小木屋里,一位盲眼老人快要离开人世了。他18岁的女儿玛丽亚强忍着内心的悲痛
他是一个私生子,因为父亲作为一个占卜者无法养活他,母亲不得不嫁给已经有了11个孩子的男人。11个孩子加上他,继父的境况可想而
詹姆斯亨利出生于葡萄牙,4岁时随父母移民到美国,后来父亲染上酗酒和赌博,家庭陷入困境。于是,6岁的亨利走上街头成了一名
1.一步二步三步,好!跌倒了别哭,自己爬起来再走,好!一二一,一二一 父亲这样在教孩子走路,朋友们说他是开孩子们的玩笑。父
Rain出生于韩国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母亲是邮政局的一位普通职工,他还有一个妹妹。由于家庭贫穷,母亲从小就对他寄予了很
感谢上帝给了我这样一位精通的观测者。这8分绝不敢忽视,我决心从这里打开缺口,改革以往所有的体系。 他是个早产儿,只在母
到2005年10月,他才满34岁。可是在2004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上,他的身价为1。41亿美元;在荣获2004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故又称赵政,汉族(当时称华夏),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
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29年,巴尔扎克出版了一部描写旺岱地区共和国军队扑灭保王党叛乱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
南北战争,又称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场内战。对于这场战争,后世史学家大多给予了正面、积极的评价。而作为胜利者
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
开创印象派画风的伟大艺术家毕加索。时至今日仍然为人们所推崇,他所作的画是世界各地人们趋之若鹜的珍藏品。可是谁又能想到
如果成功也有捷径的话,那就是时刻准备飞。1983年初春,我正在绥中县第二中学读高二。我十八岁生日那天,学校教导主任突然告
毛泽东烟龄长,烟瘾大。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元帅访问中国时,曾告诉毛泽东说:苏联的医学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