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东周有一国宝,九鼎,是君临天下的象征,世人都想拥有它。当时的周朝势微,又想保住这个鼎,又不敢得罪各个诸侯强国。
秦国仗自己兵多马壮,想用武力来强迫周王交出宝鼎,周王(应为周显王〈前321年〉)非常害怕,但又不敢真得罪秦国,这时周出了一个能人,名叫颜率,能言会道,对大王说:“大王,你不用担心,我向东边的齐国借兵求救就可以了。”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如今秦王暴虐无道,兴强暴之师、兵临城下威胁周君,还索要九鼎。我东周君臣在宫廷内寻思对策,最终君臣一致认为:与其把九鼎送给暴秦,实在不如送给贵国。挽救面临危亡的国家必定美名传扬,赢得天下人的认同和赞誉;如果能得到九鼎这样的国之珍宝,也确实是贵国的大幸。但愿大王能努力争取!”齐王一听非常高兴,立刻派遣5万大军,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助东周,秦兵无奈地撤了兵。
当齐王准备向周君要九鼎,以兑现颜率的诺言时,周王又忧心忡忡了。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请允许臣去齐国解决这件事。”颜率来到齐国,对齐王说:“这次在贵国的义举下,我们国家才得到保全,所以我们愿意让出九鼎,但是从我们国家到东齐要经过好几个国家,大王打算借哪条道将鼎运过来呢?”齐王回答:“寡人准备借道梁国。”
颜率说:“万万不可借道梁国,因为梁国很早就想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少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所以九鼎一旦进入梁国,必然很难再出来。”于是齐王又说:“那么寡人准备借道楚国。”颜率回答说:“这也行不通,因为楚国君臣为了得到九鼎,很早就在叶庭(地方名)进行谋划。假如九鼎进入楚国,也绝对不会再运出来”。齐王说:“那么寡人究竟从那里把九鼎运到齐国呢?”
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为大王这件事忧虑。因为所谓九鼎,并不是像醋瓶子或酱罐子一类的东西,可以提在手上或揣在怀中就能拿到齐国,也不像群鸟聚集、乌鸦飞散、兔子奔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地进入齐国。当初周武王伐商纣王获得九鼎之后,为了拉运一鼎就动用了9万人,九鼎就是九九共八十一万人。士兵、工匠需要的难以计数,此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如今大王即使有这种人力和物力,也不知道从哪条路把九鼎运来齐国。所以臣一直在私下为大王担忧。”
齐王说:“贤卿屡次来我齐国,说来说去还是不想把九鼎给寡人了!”颜率赶紧解释说:“臣怎敢欺骗贵国呢,只要大王能赶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君臣可迁移九鼎听候命令。”齐王终于打消了获得九鼎的念头。
由此可见,九鼎的分量之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毛先生(毛遂)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意思是“一句话抵得上九鼎”,形容一句话的作用很大。后来,人们渐渐引申出“一言九鼎”的成语。
成语故事一言九鼎的故事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经典童话一言九鼎成语“出言如山”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高文用。故事首要讲述:战国时,秦国的戎行团团包抄了赵国的国都邯郸,情势十分求助紧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往求援…… 战国时,秦国的戎行团团包抄了赵国的国都邯郸,情势十分求助紧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往求援。平原筹算率领20名食客前往完成这项任务,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候,毛遂挺身而出提出要往,平原君将信将疑,委曲带着他一路前去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当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成果。这时候,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固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都城也丢失落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结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当即承诺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伤地说:“毛师长教师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度的宝器。)
成语“出言如山”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高文用。
成语故事山鸡舞镜的故事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南方有人捕到一只美丽的山鸡献给曹操。曹操喜欢山鸡,命手下人逗山鸡跳舞,他们不懂山鸡的习性,怎么逗也不...
【拼音】fēi hng xuě zhǎo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苏轼与苏辙兄弟曾在渑池一寺院住过,与寺院老和尚关系很好,并在寺
全天在线的成语夜以继日 (拼音是yè yǐ jì rì)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孟子·离娄下》。“夜以继日”本义是指夜晚接上白天,后形容日夜不停,加紧工作或学习;...
孝顺的成语故事孝顺的意义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指对父母尽心尽力、恭敬顺从、关心父母的行为和情感表达。孝顺的观念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被视为家庭伦理...
【拼音】wn jūn sī mǎ 【成语故事】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回到成都老家,邻邛县令王吉邀请他去大财主卓王孙家去做客。他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关于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据说老子的母亲理氏有一天正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
【成语】:赔了夫人又折兵 【拼音】:pi le fū rn yu zh bīng 【解释】:赔:蚀本;折:亏损。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
成语故事引狼入室的故事 有个牧羊人在山谷里放羊。他看见远远地有只狼跟着,就时刻提防着。几个月过去了,狼只是远远地跟着,并没有靠近羊群,更没有伤害一...
北
【拼音】hu hun w qing 【成语故事】汉献帝建安元年,徐州牧刘备受到袁术的攻击就只身投靠曹操。曹操表面上重用刘备,让
谢超宗是南朝宋人,原籍阳夏。他是著名文学家谢灵运的孙子。谢超宗聪明好学,文章写得很漂亮,后来的宋孝武帝刘骏很赏识他。
【成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拼音】: yǐ xiǎo rn zhī xīn,du jūn zǐ zhī f 【解释】:用卑劣的心意
乐于助人的成语故事1. 乐善好施的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张仲景的医学大师,他乐善好施,经常帮助那些身患重病无力医治的穷人。有一天,一个穷人带着患重病的母亲求...
成语故事千金市骨的故事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
哪些成语出自历史故事?1、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
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丽,被打得大败。一百多万隋军兵士,逃回来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这样的惨败,并没有使这个骄横的暴君死心。才隔
【拼音】su zhū h b 【成语故事】春秋时珠宝匠卞和发现一块璞玉,进献给楚厉王,楚厉王砍了他的左脚;进献给楚武王,楚
【成语】:凿井得人 【注音】:со jǐng d rn 【释义】:道听途税,添油加醋,飞长流短,无事生非,是造成社会不安
四面楚歌地故事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
成语故事臧仓小人的故事 战国时期,鲁平公很信任一个地道的卑鄙小人臧仓。臧仓靠鲁平公对他的宠信,经常挑拨别人之间的关系,说别人的坏话。他听说鲁平公要去拜访孟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