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由衷

0人浏览日期:2021-11-14 11:58:59

  【成语】:言不由衷

言不由衷

  【拼音】:yán bù yóu zhōng

  【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成语故事】: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的弟弟姬友被封于郑(今陕西华县东),也就是郑桓公。他在郑地很受百姓爱戴。周幽王即位后,任他为司徒。周幽王荒淫残暴,郑桓公预计西周王朝将要垮台,便听了太史伯的话,把部族、财产及其家属等迁移到东貌和郐之间的地带。不久,周幽王被申侯联合西部的犬戎族杀死,桓公也在这次动乱中被杀。后来,他的儿子郑武公攻灭了东虢和郐,建立了郑国,国都在新郑(今河南省境内)。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一个新兴的强国。后来逐渐衰弱,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

公元前761年,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为夫人,叫做武姜。生了太子寤生和叔段。郑武公死后,寤生继位,他就是郑庄公。郑武公和郑庄公父子俩先后都担任过东周周平王朝廷的卿土,很有权势。当郑庄公任卿土的时候,周平王同时又信任另一个贵族虢公,让他分掌一部分权力。郑庄公对此十分不满,怨恨周平王。这时周室衰微,郑国又正处于鼎盛时期,周平王不敢得罪郑庄公,便对他说:“没有这回事!”想以此平息郑庄公的怨恨。但空口说白话不行,所以周、郑互相交换人质。周平王的儿子狐到郑国当人质;郑庄公的太子忽在周朝作人质。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因为太子换父早就死了,所以平王的孙子姬林继位,就是周桓王。周桓王准备把大权交给虢公。郑国人一气之下,便肆意挑衅,借故向周人发泄怨恨。这年夏天,郑国的祭足(郑国大夫,即祭仲)带兵把周朝京都地区内温地(约在今河南省温县)的麦子抢割一空。

秋天,郑国人又收割了成周一带的谷子。周朝和郑国从此结下了仇怨。《左传·隐公三年》在记载了这件事情以后,评论道:“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维能问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言语不发自内心,即使互相派了人质也是没有用处的。双方如能设身处地、相互谅解,然后做事,又用礼仪来加以约束的话,就是没有人质,又有谁能破坏得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信不由中”的“信”,这里指人的言语;“中”同衷,衷,是“内心”的意思。成语“言不由衷”就由此而来。

输棋的龙王敖广一块石头的“影响力”校园之畜道媒人阴兵借路校园之它的礼物复读生高考励志故事仇恨和苦难的解药是爱快递惊魂与邻居分享一桶苹果三国士兵装备小议盗墓者说之──婉儿尸魂指路怪谈之画脸故事 灵异事件之请碟仙天云儿:从读寓言到写寓言汉献帝刘协如何从一朝天子成了唐僧肉万寿无疆的故事奶奶救了我的真实鬼故事愚蠢渔夫的誓言明清奇闻异事之色痴曹操为什么不自己做皇帝高三学生考前容易出现的“十大误区”和对策阿波罗和札弗妮开在树洞里的零食店高三励志文章:稳定压倒一切翻云覆雨宝宝教育故事邋遢鬼果果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为了儿子,她的一切奋斗都充满了力量名著里的处事智慧 从《三国演义》中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