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月薪3500,但真正让我害怕的,根本不是月薪3500
文/木沐
最近看到这样一条新闻:小周今年24岁,毕业后在父母安排下做会计,每月到手3500元,工作轻松而稳定。
但小周并不喜欢文职工作,想当一名销售,父母却坚决不同意,理由是会计工作稳定,而销售则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小周害怕一眼看到头的工作,后来偷偷辞职。父母知道后,却和她大吵一架,小周爸爸威胁她:“你要做销售可以,但只要还住在家里,每个月就必须交1000元生活费。”
无独有偶,一个女生交往五年的男友只因为在私企,就被父母逼迫分手,称对方的工作必须在体制内,最差也要事业编!原因一样,也是要工作稳定。
还有一个毕业于北京名校的硕士毕业生,千辛万苦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却因不属体制内,被父母要求拒绝工作,继续求职。
这些社会现象不约而同指向了同一个问题:
稳定的工作,到底是不是护身符?
稳定的工作,真的会永远稳定吗?
稳定的工作背后,有什么让你更应该担忧和害怕的?
1
所谓的稳定,更多的是心里安慰
大多数人认为的稳定,其实只是因为这个岗位看上去稳定而已。
殊不知岗位再稳定,也不代表个人的稳定。在稳定的岗位上,你也不可能一辈子高枕无忧。
更何况很今天看似稳定的行业或岗位,正逐渐被取代,甚至消亡。
方便面销量3年下降80亿包,干掉它们的对手真不是白象、今麦郎,而是美团、饿了么这些新崛起的互联网送餐平台。
不是因为方便面不好吃或者质量出现问题,而是外卖又好吃又便捷,大家就改吃外卖了,何必去啃口味单一的方便面呢?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有一对兄弟,哥哥是五百强高管,收入丰厚又稳定。弟弟是出租车司机,收入忽高忽低,虽然不稳定,但一年下来总收入跟哥哥差不多。
当经济危机爆发时,哥哥失业,只能靠存款勉强度日,而弟弟依然靠开出租车维生,完全没受什么影响,收入跟以往一样。
塔勒布在分析类似的大量案例后,得出一个结论:越稳定的越脆弱。
紧随行业衰退之后的,是岗位的消失。
刘强东宣布未来京东的员工数量将减半,全面实现“无人公司”,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方式。
很明显,50%员工将会被淘汰,正是那些贡献一般、价值不高、可替代性强的员工。而留下来的则是更懂技术、更懂人工智能、更懂未来的人才。
在一个不再是找到“铁饭碗”就管一辈子的时代,任何岗位,任何人都可能被随时取代,不管你乐不乐意,高不高兴。
潮水来临时,你根本无法改变潮水的方向,你能做的,唯有让自己具备游泳求生的能力,降低被潮水淹没的风险。
2
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
去年唐山高速取消收费站,面临下岗的收费大姐的一番言论让人唏嘘,她说:
“我今年36了,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了,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人喜欢我们,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
十几、二十年在一个稳定的岗位,以为这就是理所
应当,却从没想过有一天会被淘汰,被抛弃,岂不悲哀。
唐山大姐恰恰不明白,这个时代不再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单位,有的只是稳定的能力。
与此相反,我们却被这样的一些孜孜不倦、追求进步的老人刷新认知。
阿里巴巴40万年薪招聘产品体验员,岗位要求如下:
60岁以上,学历不限,工作背景不限;
与子女关系融洽;
有稳定的中老年群体圈子,在群体中有较大影响力(广场舞KOL、社区居委会成员优先)等。
本以为根本招不到人,没想到应聘而来的候选人,让朋友圈沸腾,多少年轻人自愧不如。
83岁的李路阿姨毕业于清华,她思路清晰,逻辑严谨,是十几个微信群的意见领袖,经常组织线下活动,充满活力。
62岁的黄大伯则直接做了PPT来介绍自己,身份标签包括:“淘宝12年买家经验”、“芝麻信用分785分”、“熟练操作photoshop设计软件”。
人到老年,不仅没有倚老卖老,拒绝新事物,反而一直保持对外界的新鲜感和敏感度,保持思维和认知的活跃。
他们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与时代同频共振,夕阳老人们不仅活得精彩,更收获了认可和尊重。
稳定的能力,背后是要有持续不断的学习力和自我成长的动力。
正如罗振宇提出的“U盘化生存”策略,他告诫年轻人:
“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简单讲,就是要锻炼自己稳定而专业的能力,成为一个“手艺人”。即在组织中,将所有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是否学到了新东西,认知得到了升级,能力得到了提升。
你只需要对自己的价值成长负责。
你的价值一旦积累起来,假以时日,时机成熟时,不管是出于被动还是主动原因,你都完全有自由选择脱离那个限制你才能发挥的组织体系,一点遗憾和后悔都没有。
3
写在最后
工作的稳定,只是出于人类安全感的本能所带给人们的一种幻觉和心理安慰,它无法引领你走向终极的内心稳定。
内心的稳定,来自强大的自信和不可替代性。
而能够让你发生真正的改变和突破的,根本不是你适应和熟悉的事物。
只有那些你不熟悉、要脱离舒适区敢于尝试和挑战的事物,才有可能给你带来本质的改变。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想奋斗,再舒服的工作也拦不住你;不想奋斗,再不堪的工作,也会让你在此沉沦。”
年轻如你,却还在自怨自艾,用懒惰和无知麻痹自己吗?
也许,是时候改变了。
来源:职场木沐说(ID: mumushuo2017)
年轻时的稳定工作,都是高风险 这世界上根本没有稳定的工作 所谓的稳定工作,是最大的职业谎言苏格兰加冕的新国王普鲁士,他刚刚被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击败,无家可归。他的军队已经在对手的六次攻击下失散四处,他还失去了家园,以后该怎么办呢? 那是1306年的...
面试100人,我来告诉你为何被PASS文/风万里(简书作者)万里大叔,职场老司机。每个公司的用人标准不同,但面试的流程基本相同,这里边的经验尤其适合创业公司。笔...
有种生活在河里的鱼叫河豚。 春天到了,小草随着河水的增多而变绿,一只河豚非常高兴,它尽情享受春天的舒适,在河里欢快地游来游去。当游到桥下时,因自己陶醉地闭了眼,...
适合比努力更重要文/赵星去年冬天,我在做一个关于旅游的项目,时间很紧,需要找个实习生。发布了消息之后,我收到了大量的来信。其中有一个女孩,讲述了自己在旅游方面的...
这,才是最狠的报复记得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某电视公司请我去主持个特别节目,那节目的导播看我文章不错,又要我兼编剧。可是当节目做完,领酬劳的时候,导播不但不给我编剧...
养一条刀鱼给自己文/雪儿那天下班,心情郁闷的沈良回到家里,将一份辞职报告愤愤地摔在茶几上。妻子从厨房过来,看到沈良的辞职报告很是惊讶。要知道,精明强干的沈良,在...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的泰亥梅克斯公司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出一种比瑞士、日本产品更价廉物美,很具有竞争力的手表。 泰亥梅克斯公司马上在各大传媒上大做广告,仅广...
拥有了这三个能力,你在职场想混得差都难1、不断学习,工作之余别忘了给自己充电。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学习是我们不断进步必不可少的手段。有一种观点:....
能力不强时,请不要总是准时下班文/洪生鹏01几年前,我在某集团IT部门担任技术员时,部门招来两位技术员,工作经验一年多,我们那会儿对技术水平要求并不高,能对系统...
找个敌人做搭档文/石顺江在埃及的奥博斯城。有一座鳄鱼神庙。公元前450年,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来过这里。当时他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大理石水池中的鳄鱼游出水面....
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请耐心地给自己多一点点时间文/小璐籽《垫底辣妹》上映第一天,公司突然停电,于是就跑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去的时候只知道是部评价挺高的好电.....
路的旁边还是路大学毕业那年,赶上经济危机,本来就没有多少工作机会的城市,一时间更是人才济济。对于未来,我并没有多少奢望,只希望能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让自己独...
你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的名片文/沐沐朋友小M给我讲过他的一个经历:三年前他刚工作,家里急需用钱。他找当时的部门领导,领导只是简单问了几句,直接从个人账户转给小M...
对职业发展茫然?毕业七年,给你五条职场建议职业发展建议1、不要后悔每一段经历,重要的是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几个月前与前一家公司的老大见面,我们聊起职场,她对我的评价...
进入单位的前三个月,决定你在职场的未来文/卢拉进入单位,不仅包括你是一个刚从大学毕业进入职场的新人,还包括你是一个有工作经历的人,无论是主动从以前的单位离职还....
对不起,你本科学历不好,我们不能录取你文/木子七阿七斯蒂芬金在《肖申克的救赎》里提到,生活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于真正的生活,就是一步步地走向死亡。其...
职场寓言五则文/余可及一、知了和蜜蜂清风微拂,绿树轻摇,一只知了在树上响亮地叫着。有个行人走路热了,来到树下歇息,凉爽之余,赞道:知了声如雨,真美啊。知了在树上...
汉斯在美国一家罐头公司里担任经理。开始的时候,汉斯的名字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因此,汉斯要想办法使别人认识自己。 1957年,美国举办了一届全国博览会,地点设在芝加...
凭什么我辛苦二十年,现在却比别人差那么多最近bbs上谈论着砖院的问题,身为砖院苦逼博士生一名,LZ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经历,确切地说,是自己和一位多年好友的经历,...
别再混吃等死了,舒适圈里除了舒适一无所有文/顾一宸1前几天在微信群里聊天的时候,小安又在吐槽她的奇葩公司和傻逼老板了。这样的吐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听到,我们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