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激烈的竞争,如何走出职场舒适区?
文/薇安
1
很多年前有一场面试让我至今记忆深刻。那时我负责诺基亚公司运营商业务,我需要招一些有经验的大客户经理。有一份简历吸引了我,应聘者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北大。
学历非常完美,工作经历也很惊艳。第一份工作是Compaq(康柏,美国当年PC第一大公司),第二份工作是北电(北美电信,当年全球最大的网络公司之一)。
这两间公司,你们可能没有听过,因为都早已倒闭。但是在当年绝对是最顶级的外资公司。他的这份简历亮瞎了我的眼,我迫不及待的约见了他。
他侃侃而谈。谈到最后,我问他,你对来我们公司发展有什么要求吗?他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企业不要倒闭。
我不禁哑然,你为什么会担心这个?他说,因为我待过的企业,都倒闭了。企业运营不好就会裁员,对职业生涯影响很大。
我当时想,那是你运气不好,我们这种企业绝对不会倒闭的。由于种种原因,我最终没有招他进来,否则他进来仍然难逃企业倒闭的厄运。
我在诺基亚工作了9年,毕业后没多久我就加入了这家公司,亲眼见证了它起步和腾飞。诺基亚最辉煌的时候,曾经连续3-4年蝉联手机市场No.1的地位,而且是绝对的第一,遥遥领先市场第二位。
身处在业绩如此牛逼的企业里,怎么会相信企业有倒闭的一天?2010年是诺基亚的巅峰时刻,占领中国市场40%的份额。但是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下滑不可逆转的发生了。
有一天中国区的一位大佬和我们开会,她说新推出的iPhone手机和诺基亚完全不能比,一点都不好用。她说完这句话后,竟然很多人附和。
我听后,当下就决定离开这间公司。因为我的家人在用iPhone,我知道他们说的不是事实。一个不愿面对真实竞争环境的企业,怎么可能持续成功?
我离开时,诺基亚仍然有35%市场份额。我当时单纯的认为,这家企业只不过辉煌不再而已。但是,2年后,仅仅是2年的时间,诺基亚这三个字和诺基亚公司竟然在市场上消失了。
讲到这段历史,真是有点悲壮。这是一家以人为本的优秀企业,而我也是被这家企业一手栽培,培养成一个真正的高级管理人才。
至今我都难以相信,一家伟大的百年企业是以这样的速度消亡的。
诺基亚的倒闭,让我联想到那个应聘者的经历。事实再一次证明,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靠得住的,你唯一靠得住的人是你自己。
2
多年前,我曾经参加几个老板盛大的退休趴。老板在企业里工作多年,功成名就,以颇丰的财富开启幸福的退休生活。
而我们这代人恐怕没有这样的幸运。我们面对的竞争是如此激烈,科技也日新月异。
如果我们再抱着原有的思维,希望找一家靠谱的公司,然后日复一日的工作,安安稳稳的做到退休,恐怕未来带给你的只有失望。
诺基亚的一些旧友们经历了一段艰难日子。裁员,赔偿和不停地找工作。当从天而降的危机来临时,多数人的反应都是难以适应。
这很正常,舒适区久了的人,抗风雨的能力自然下降了。人们总认为自己会在一个好企业里待上一辈子,直到退休。谁都不愿意相信,倒霉的事情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
但是,环境是不会随人的意志而改变。结局往往事与愿违。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根本无从所知,我所知道的是这四个字:未雨绸缪。
与其祈祷风调雨顺,不如好好想想到底如何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如何能够及早的为自己的未来做好准备呢?接下来,我分享3个建议给大家。
3
第一个建议是,请你一定要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
你不妨打开你的微信联系人,看看其中属于自己公司的同事的比例有多少。如果几乎全是公司同事,那么说明你的人脉圈子很窄。一旦公司发生变动将对你产生巨大的冲击。
等到你没有工作时再去找工作,那么你将面对被动的局面,你的机会和谈判筹码都没有优势。
我的很多朋友在结束了上一份工作后,最长的用了1年多的时间才找到一份工作。可见这个过程有多么艰辛。
要建立什么样的人脉?
一种是圈子里的人,比如说客户,或是相关领域的,再或者是友商公司的相对应的人。
不要当别人是纯生意场上的对象,也不要因为竞争关系而心存傲慢。只有相互尊重,刻意经营,你们才有可能建立关系。
同在一个圈子,这些人脉说不定哪一天就会帮到你。
另外一种就是猎头了。很多人说,从没有猎头找我啊。如果我告诉你,我微信常联系的猎头有上百人,你相信吗?我跳不跳槽并不妨碍我和猎头交朋友。
那么你一定很纳闷,我是怎么做到认识这么多猎头的呢?
我分享一个非常好的方法给你,那就是领英(Linkedin)或者是赤兔。如果你是外企人员,请一定要玩转领英。因为绝大部分的猎头都会在领英上找人。
请你务必注册自己的账号,并更新简历。如果你想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子,请大胆的走出去!别人不加你,你就加关别人。
如果你能找到猎头,又能对猎头进行关系维系,也许你的机会就来了。
一旦你随时有机会在身,你就再不会害怕任何环境和工作的变化。想办法做到不要让自己去找工作,而是让工作来找你。
第二个建议是,请你一定不要停止学习的脚步。
我听过一句话:埋于80岁,死于30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如果我把这句话形容职场,我的理解是当他从30岁开始不再学习时,他已经“死”去了。
很多人说,你看我多勤奋,每天准时来公司,从不懈怠任何工作,即便是每天做一样的工作,我也仍然很努力。
的确你很勤奋,但这只是体力的勤奋,并不是脑力的勤奋。你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工作。仅此而已。
一份工作从陌生到掌握可能需要1年甚至几年的时间,但是一旦成为熟手工,那么继续重复也就意味着学习停止了。你可能重复工作了20年,但是你的经验,也许就只停留在开头的那3-5年。
还有很多人自我感觉超级好。哇,我多牛啊,出入五星级酒店,出去前呼后拥,客户围着我团团转……但是这真的是你牛吗?卸掉公司的头衔,还有人认识我们吗?不要在公司的光环下,迷失了自己。
不妨问问自己,这份工作是不是和我3年前做的一模一样?这些技能是不是我3年前就已经掌握了的?现在的我的工作综合实力和3年前一样吗?如果答案是是,那么你或许已经放弃了提高自己。
这几年来,我从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我看很多的书,我参加各种培训,我花钱去参加社团,去听讲座,在网上付费约见专家向他们请教。
这个时代真的超酷,只要你想学,无数个平台朝你开放。在行,分答,微课堂,付费课堂...太多太多了。没有任何时候像现在一样,知识如此触手可及。
很多时候不是世界遗忘了你,而是你关闭了通往世界的大门。
你对自己有要求吗?你了解现在社会的大趋势吗?你会带着好奇心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吗?你舍得花钱去培训吗?你可以每周坚持看书学习吗?
如果你想进步,就请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而不是无助的焦虑。
不要成为战略上懒惰,战术上勤奋的人。用心规划自己的未来,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第三个建议,请想办法开发自己的斜杠能力。
斜杠这个词近几年非常流行。简而言之就是除了你的正职工作以外,你还具备其他才能和身份并从中获得收入。
比如我们一般名片的头衔只有一个:某某公司的经理。但是斜杠就意味着你有多重身份:某某公司的经理/画家/时间管理达人/作家。
想成为斜杠青年,最重要的是开发自己的优势。如果你在某些方面有优势,你不断地开发它,并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那么你的斜杠身份就能建立。
我的一位朋友C,2年前被公司辞退了,当时她非常惶恐,一下子没了收入,而且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工作。有一天她的朋友想帮C打发时间,就请C去她家帮忙进行收纳整理。
C收纳完后受到朋友赞不绝口的称赞。C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将收纳变成自己的一个优势,努力创造机会呢?于是C潜心钻研收纳这个领域,结果她真的成功了。现在她成为收纳达人,到处授课,收入远超于以前的工资收入。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前所未有的多样化。如此细分且需求丰富的市场,给我们每一个有专长的人,都带来的无限的打造多重身份的机会。
你说你没有专长怎么办?答案很简单,去找!想一想你做什么事最带劲?你做什么事别人对你很认可?你最羡慕什么样的人?别人拥有的怎么样的能力,让你很崇拜?从这些地方着手。
一旦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点,则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市场的研究,不断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慢慢地让这个能力成为你的特殊标签。
我就喜欢健身,怎么办?想一想有没有可能往健身教练方向发展?
我是个服装痴,就喜欢扮靓,怎么办?想一想有没有可能从事形象设计?
我养多肉特别有经验,有没有机会?去在行申请做行家啊。
我做PPT很好,能不能开发?太有机会了,做线上培训。
......
总之,努力发掘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爱好,并不断打磨,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人物。即使不考虑变现能力,从培养终生的爱好和专长方面考虑,也绝对值得投入时间和精力。
以我本人为例,在去年8月以前,我绝对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在1个小时内写出3000字的文章。我也想象不到,在短短的几个月,仅凭一只笔杆,我就能拥有几万粉丝。
很多读者告诉我,喜欢我的文章,看我的文章得到启发。这些鼓励让我充满动力和信心,即使再苦再累,也要在写作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一旦你培养出自己的斜杠身份,你就不会害怕公司发生的任何变化。
不跳出舒适区,你看再多的书也不会有长进 走出“舒适区”,你的人生才真正开始 你可以选择呆在舒适区,前提是你得接受死得难看职场需要不断清零文/曾祥伍当初,王童进入公司时,没有几个人看好他。一方面,他不是毕业于名牌大学的学生,仅仅只是一个三本而已,所学的专业也很冷门;另一方面,在所有...
应聘时最漂亮的回答1、请你自我介绍一下自己好吗?回答提示:一般人回答这个问题过于平常,只说姓名、年龄、爱好、工作经验,这些在简历上都有。其实,企业最希望知道的是...
忙起来多好,因为闲下来更累文/李尚龙1我去过东北的一个地方看朋友,很久没有去那么偏僻的小山村,两个半小时的飞机后,又坐了两三个小时的汽车,一路颠簸。跟出租车师傅...
镇上某处有两套铁轨,其中一套仍在使用,另一套已废弃多年。一天,一群孩子来这里玩。一个孩子坐在废弃的铁轨上,其余的孩子则不顾危险,或坐或蹲在仍在使用的铁轨上。坐在...
你真的要做那个毕业三年,存款不到三千元的人吗?文/旅人记1.前几天去找男朋友的时候,一天他下班我们一起去逛菜市场。可是他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每接起来电话都是喂,...
高薪的条件你符合几个?共勉之生活中时常听到人们抱怨工资少,但是抱怨归抱怨,你是否意识到自身的一些问题呢?高薪的条件你又满足几条?一、忠诚单位可能开除有能力的员工...
有学习力的人,更有底气打好手中的烂牌文/安芮娴小琴技术入股了曾经打过工的那家工厂,正儿八经地成为了事业合伙人,当初劝她离开的同学们,有的还只是服装设计公司的初....
工作效率飙升的三大秘诀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在极力追寻提高效率的方法。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提高学习、生活、工作效率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一、...
不把自己当老板,你永远都混不好今天晚上一来京出差的老哥们找我喝酒。询问近况,他抱怨了很多无奈,满满都是负能量工作兴趣不大,老板也不好伺候,想跳槽却没好去处;同部...
逃离北上广:你以为回到小城市就很幸福了吗?文/识局之十三姨在过去几年里,逃离北上广一直是一个热门短语。拿我自己来说,工作在上海,但又不是上海人。毕业后,就选择租...
自毁前程的职场8傻不排除为了避免锋芒毕露,作为职场小白的你可能会装傻充愣,消除尴尬,缓和气氛,的确高招!但是下面的8傻,犯了就极有可能自毁前程了,拿自己的前途当...
25岁的北漂白领小王觉得自己活得很庸俗文/陈昌工作两年半了,觉得自己越活越庸俗了。刚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特牛逼,最喜欢别人问自己在哪儿工作,然后风轻云淡地回答三...
混饭是混饭,创业是创业文/付军职高毕业后,我没能在城市里找到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又不想回到家乡继续养羊生孩子盖房的故事,于是我下定决心,自己创业。当我把这个...
很多时候,性格真的决定着命运文/红颜添乱十几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那家公司,我认识了丁凡和徐磊,他们都是我的同事,和我一样,这份工作也是他们毕业后的第一份工...
职场法则:你不是输在能力上,而是输在太老实职场如江湖,腥风血雨,根本没有完全的公平。存在的更多的是各种潜规则。在这个江湖,老实不是优势。因为老实,做吃力不讨好的...
职场新人,学会巧用劣势文/汤园林刚进入职场的新人,有点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无论是工作技能还是复杂的人际关系,都让人有点转不过弯来。为了尽快摆脱菜鸟的身份,有些人...
一个被贬者的职场奇迹文/刘墉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新闻圈的真实故事:麦克是电视记者,由于口齿清晰、相貌堂堂、反应又快,所以除了白天采访财经线,晚上还播报7点半黄金档...
那些年,领导教会我的事文/W知予步入职场已经数年了,一直从事行政后勤类的工作,性格也不太擅长人际交往。之前供职的公司都是业务单一,人际关系不太复杂的类型。现在的...
能获得贵人赏识和提携的,只有这种年轻人文/老李校长。1社会上混的年轻人要想获得大佬或者老板的赏识,我认为最需要具备的品质有两种,一是稳重,二是灵活。稳重就是说话...
你荒废的每个瞬间,都是未来文/沐沐朋友小可总说现在的工作不适合她,希望可以申请出国读书。她把这个想法在嘴上挂了三年,说:申请至少需要半年准备,读书又需要一到两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