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下了班一定要瞎折腾
文/伊心
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很是喜欢。电影叫《朱莉与茱莉亚》,讲的是两个女人和美食的故事。但它显然不仅仅关于女人和美食,还关于生活、爱和期待。
茱莉亚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她来自美国,跟随自己的外交官丈夫去到法国。不喜欢无所事事的生活,于是热爱烹饪的她在巴黎重新上了烹饪学校。她从煮鸡蛋、削土豆、切洋葱学起,在烹饪学校里和一群男厨师PK,坚决不输给任何人。
靠着烹饪,本是一名文员的她重新拾回对生活的热望,在异域,在他乡,在她近40岁的年纪里。
她的食谱变成了一本叫做《掌握法式烹饪艺术》的书,沉甸甸的,全是她的过去。
朱莉的故事则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她是个年轻的美国姑娘,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白领,每天为公司接听投诉电话,生活被垃圾一样的留言甚至咒骂挤满,却无处逃脱。
她和丈夫住在纽约皇后区一处狭窄、陈旧的公寓里,坐在厨房略显肮脏的地板上感叹:“为什么会这样?”然后日复一日穿越地铁里拥挤的人群,满目厌倦,和我们的城市里无数的年轻人一样。
终于有一天,她决定要改变。于是,她开通了一个烹饪博客,每天下班后照着茱莉亚的食谱做一顿饭菜,然后记录在她的博客里。
她描述黄油在烹饪中的绝妙用处,描述处理蘑菇时的小诀窍,在糟糕的工作之后做个美味的荷包蛋犒赏自己。
就这样,越写越开怀。深夜里,她抱着新鲜的食材满心希望地看向流光溢彩的城市,用欢快的语调讲述生活中的一切,再也不是那个地铁里表情恹恹的姑娘了。
人人都说,下班后的八个小时决定我们的人生。可是,细细数来,我们下班后的生活,再也数不出充沛的、美好的、专心致志的八个小时,却只剩下了“看剧、玩手机、买买买、网聊……”
每个人都像网瘾少年一样,将手机里的视频刷到无可再刷,将朋友圈里的消息看了千遍万遍,却忘了年轻的我们,最应该做的事其实是“瞎折腾”。
我们抱怨,抱怨生活的无趣,却忘记了如何去创造生活的有趣;我们吐槽,吐槽人生的艰涩,却忘记了如何去平缓人生的艰涩。
因为一根网线,我们越来越接近这个世界上的新闻,却越来越远离了真正的自己。
我们看过了全世界随时上演的生离和死别,却还是没学会该怎么拥抱深爱之人、该怎么打扫好眼下的一片狼藉。
很惭愧地说,现在的我也是如此,全然忘记了以前那个爱折腾的自己,全然忘记了我曾如何努力地将生活过得极尽有趣。
如今再回忆我的青春,最感激的不是拼命去考的高分,也不是拼命去拿的工作业绩,而是学习之外、下班之后干的那些“瞎折腾”的事儿。
于外人看来,我做过的好多事都是“无用的小事”,但是谁也不知道那些无用的小事在我的生命里究竟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
我读过很多无用的书,那些书没有教材有用,与我的升学、求职似乎都全然无关。可是多年之后,我总是想起一生落魄的尼采,死后却如灯长明;总是不经意间想起书里集结着人类最璀璨智慧的句子,不知它们曾多少次治愈过孤独的我。
我写过很多无用的字,那些字不是上学时的学术论文,也不是工作后的项目报告。后来它们中的一部分变成了一本书,记录下了我曾闪耀过、也曾黯淡过、却从未迷失过的青春。
我甚至走过很多无用的路,在不是名胜景点的冷门城市,但路过的人,都住进了我的身体里。
如今,我真想重新找回那个爱折腾的自己。去做一切无用的小事,去结交一切好玩的人,去用溪流激起波澜,再用微光烛照黑暗。
我终于懂得,是有趣的人去造就丰盛的生活,而不能依赖于生活来造就我。
那部影片看到最后,才惊叹它是两个充满奇迹的真实故事。
茱莉亚的食谱《掌握法式烹饪艺术》被反复加印,后来的人们称她为“厨神”。她和丈夫九十多岁离世,一生如星河般灿烂耀目。
而朱莉呢?朱莉和爱人搬离了那间狭窄破旧的公寓,还写了《朱莉与茱莉亚》。随后,这本书变成了荧幕上一个如此美好的电影,让无数沉醉厨房、热爱美食的女子阅毕难忘。
那些下班后瞎折腾的时光,最重要的不是为她们创造了事业上的第二个春天,甚至不是让她们功成名就,而是——让她们重新拥抱了爱人和美好又温柔的生活。
就像朱莉,她为朋友们的聚会准备了一桌丰盛的美食。她举起斟满红葡萄酒的杯子,望向她深爱的男人,眼底是流淌的波光,嘴角是盈盈的笑意。
她说:“你是我面包上的黄油,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呼吸。”
而这句话,来自于茱莉亚的丈夫。他亦曾这般告白,对着他挚爱的妻子。
谁会不为之感动呢?那些无用的小事儿,那些下班后瞎折腾的时光,都是我们面包上的黄油,和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呼吸。
不管是画幅小画,沿着长长的海边散步,还是走远路去采摘野莓,给久未联系的挚友写封书信……
不管是亲手烘焙一块戚风蛋糕,种下春天里的第一颗樱桃种子,还是去看一场音乐会,再学会一个新的日语单字……
它让我们从工作阒寂甚至黝黑的深井中爬出来,看到井外,原来是一片湛蓝的天空,和钻石般铺满夜色的晶亮星子。
它让我们从生活冰冷甚至严酷的寒冬中走出来,一直向前,走到一片如春水长流、温柔的澄澈里。
我们不是朱莉,也不是茱莉亚,但我知道我们都能找到面包上的黄油,生活里的呼吸。
这才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这才是庞大城市里的不朽荣光。
梦想,和荣光,都属于爱折腾的你。
那些晚上十点钟还没下班的人 下班后的生活,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下班后的生活决定了你的一生到底赚多少钱才算是成功?前段时间,收到一条好长的粉丝留言,写的是被上司性骚扰的故事。忘了说,他是男的,25岁。他的女上司比他大18岁。有一次出差,女上司订了一家...
对不起,你的运气可能真不太好文/树獭先生早上上班的时候,刚收拾完桌子,就听到咚咚咚的高跟鞋声从外面传了进来。我心想:完了,不会是经理来上班了吧,她今天怎么这么准...
一个楚国人,他拥有一颗珍珠,他希望可以卖出这颗珍珠。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认为珍珠有一个较为高贵的包装那么它的价格自然会升高。 这个...
3年加薪七次,从专员到总监的8个心得文/袁士清一、清楚未来的目标初心是什么?这是几乎所有初入职场的朋友都会面临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常会在步入职场的13年之内最....
不靠父母在北上广深买房是一番怎样的体验?文/马达上个月刚和媳妇儿付了首付,成功地当上了房奴,回首在北京漂的这几年经历,真是不胜唏嘘。本人并不像知乎精英们个个98...
为什么你的梦想会累死在半路上?文/玛琳斯基亚帕曾经网上流行着一句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鸡汤语录。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北漂的我就在想,那些人真的能像他们....
博士被辞退,高职小业务员被提拔,决定命运的分水岭是文/吴甘霖美国东北大学和波士顿复杂网络研究中心的巴拉巴西教授做过一项研究,名校对人的收入究竟有多大的影响?答案...
三个工人正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恨恨地说:“你没看见吗?我在建一堵墙。”第二个人很认真的回答:“我在盖楼”。第三个人高兴地回答:“我正...
为什么成功者大都做过销售,20个秘密!任何成功,都是销售的成功,无论是政治、文化、教育、科技、著作、财富、艺术、发明,这个世界上各行各业所有最有成就的人,他们的...
这些职场经验可谓是秘籍了新员工是每个职场人士必经的阶段,它可能精彩,可能难熬。相信每一个经过职场初级阶段的人都深有体会。我们特地搜集整理了一些职场老鸟的经...
为什么升职加薪的总是那些爱迟到的人?周末和朋友吃饭,他在一家公司干了三四年了,待遇稳定,但始终没有大的提升,一来就吐槽公司的种种不是,其中有一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做错了事,你的第一反应是?文/此去谙年1家有零零后小萝莉侄女一枚。还在读小学,性格活泼洒脱,落落大方,深得家人喜爱。小孩子的变化真的是挺大的,一年一个样。而在我...
大城市凭什么鄙视小城市?文/甘北1人类的鄙视链无处不在。生活在大城市的,看不起生活在小城市的。不知道为什么,近年来的文章里,大城市总是秩序井然、生机万丈、充满理...
哪些规则很重要,但却是99%职场人都不知道的?成年人的生活里确实没有容易二字,你想要证明自己、想要获得认可就需要摸索并掌控职场社会的生存法则。1、掌握职场法则第...
致新人:先把事情做对,再把事情做好文/张良计今天的文章来自后台一位读者的提问:我刚参加工作不久。当时面试进入这家公司很不容易,这家公司在行业内也蛮有名的。我被....
不成熟的人,才把苦劳挂在嘴边文/摆渡人开公司从来不是做慈善,谁可怜就奖励谁;工作也不是秀场,谁表现的更卖力更努力就该受表扬。谁创造的价值大就奖励谁其实才是对员....
济水南面有一个商人,渡河时他乘的船翻了,抓着一块枯木拼命地呼救。有个打渔的人听到了,立刻驶船去营救他。 船还未开到,这个商人就大声呼叫:“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
你能走多远,你的专业素养说了算文/游骑兵1前两天,我去参加朋友婚礼。司仪是本地电台一位知名主持人,年轻帅气风度翩翩。我到婚宴大厅时还早,主持人一直在和几名认出他...
【疯狂之举】 如果说放弃稳定的收入进行艰苦创业对王传福来讲是第一次冒险的话,那么决定制造汽车无疑是他冒险的疯狂之举。 2003年1月23日,比亚迪宣布,以2.7...
毕业后,10种高效学习途径,你擅长几种?文/LOOKA你是否认为大学毕业后不用再学习?你是否自我感觉很努力,却看不到明显效果,你想过原因吗?你是否探索过适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