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的故事

0人浏览日期:2021-10-27 22:55:33
  

一目十行的故事

南朝梁武帝非常爱好文学,他的第三个儿子萧纲,从小聪明伶俐,四岁开始识字读书,到六岁时,已经会写文章了。

儿子这么好学,梁武帝当然很高兴。有一次,他特地把萧纲叫来要他做一篇文章,考考他。萧纲毫不怯场,不慌不忙地提笔就写。不一会儿,写成了一篇声韵和谐、辞藻华丽的骈文。梁武帝一看,不由喜上眉梢:“你这孩子呀,真是我们萧家的东阿王!”东阿王是三国时文学家曹植的封号,他以才思敏捷著称。随着年龄的增长,萧纲读的书越来越多,阅读的能力也越来越强,读书的速度惊人,能够“十行俱下”——一次就能读通十行的内容,而且记忆力超强。萧纲的文才很好,但因为长期住在深官,不知民间的疾苦,所以他的诗,文字轻靡(mǐ)浓艳,被后人称为“宫体”。

【注音】yī mù shí háng

【解释】人们用来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

【出处】《梁书·简文 帝纪》

【简介】“一目十行”是一条成语,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据说梁代的简文帝就是“读 书十行俱下”的。但是清代的阮元却赞成“十目一行”。阮元编印过不少书,常常 请一个叫严杰的人帮他校对,阮元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严子精校雠,馆我日最 长,校经校文选,十目始一行。”校雠就是校对;“馆”是借住的意思,严杰当时 是住在阮元家里的。校对时最要紧的是细心,如果片面求快,有些错字就容易忽略 过去了。“一目十行”是一条成语,形容看书的速度很快。出自《梁书·简文 帝纪》。

【近义词】十行俱下、一挥而就、不假思索

【成语举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一目十行的故事

母爱如寒冬的腊梅崖边的树不要轻信坏人的话:没有心的羊熟能生巧的故事颐指气使的故事好心办坏事的风娃娃校园诡谈之宠爱父爱没有绝唱包二奶不如养宠物兔弟弟和月亮婆婆一蟹不如一蟹打人的乞丐贪心司机鬼乘客我好像不是我(一)置之死地怀念那个躲在壁柜里的冬天一误再误的成语故事对今日多一分敬畏,就会在明日少一分后悔周恩来初次亮相国际舞台永远不会破碎的鬼魂月亮是个魔术师的故事牛角之歌刘备邀请吕布入徐州堪称明智之举“划南岸地”的趋势真正的尊重:青蛙和小鸡我的命,你做主大象伯伯送南瓜吃得真爽狮虎争霸幸福有时会迟到,但它从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