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发音】shě shēng qǔ yì
【出处】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
【解释】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为维护正义事业而不怕牺牲生命。牺牲自己,获取正义。
【近义词】以身报国、舍身求法
【反义词】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举例】我们为了革命事业要舍生取义。
不相为谋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碰壁后,在冉求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父母之邦鲁国,主事的季康子嫌他太老,没有重用他。他认为与季康子是“道不同,不...
尾大不掉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灵王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了他的弟弟公子弃疾。公子弃疾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的军功。为了表彰弃疾建立的功勋,楚灵王把蔡国的大部分土地赐给他...
间不容发的成语故事 系结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 释义: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故事:西汉的辞赋家枚乘,是吴王刘濞的谋士,他见刘濞积...
犬牙交错的成语故事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当了省郎的官,因官运不怎么亨通,不管做甚么事情,往往都不如他的心意,所以时时出去,想藉游玩散散心。有一天,他到了京国寺,...
发奸擿伏的故事 汉宣帝时,有个执法不避权贵的官员,名叫赵广汉。他在任颖川太守期间,曾经秉公办案,诛杀许多残害百姓的豪强。后来调到都城长安任京兆尹,经常亲自办案,...
兵不血刃的故事 东晋的屯骑校尉郭默作战勇敢,曾与后赵的建立者石勒等作过战,石勒等都很怕他。但此人一贯骄横跋扈,把谁都不放在眼里,有一次因为泄私愤竟然杀死了平南将...
下笔成章的成语故事 曹植,字子建,自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十几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而且也非常会写文章。所以,很多人都称他是个“奇才”。” 曹操对自己儿...
玩物丧志的故事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了商朝,建立了西周王朝,威德广播四海。周武王经常派使臣出使边远地区,许多小国慑于武王的威名,先后派人到镐京向他称臣纳贡。 ...
宾至如归的故事 子产,即公孙侨,是春秋时郑国的大夫,曾当过多年国相,执掌郑国政权。 公元前542年,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带去许多礼物。当时,正遇上鲁襄公逝...
书生救火的成语故事 成阳朒从小读书。书念得不怎样,但古时候读书人那套穷酸礼节却学得很到家。他立即换上一身出门作客的礼服,一摇三摆地到奔水氏家里去。见了奔水氏,连...
日暮途穷的故事 战国时,楚平王的太子建有两个老师,一个是伍奢,一个是费无忌。费无忌得到楚平王的宠爱,可是他又怕太子登位后会对他不利,于是他便诬告太子。没想到平王...
探骊得珠的成语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住在黄河边上,靠割芦苇、编帘子簸箕为生,日子过得非常贫困。 有一天,儿子在河边割芦苇,烈日当空,晒得他头昏眼花,于是...
春秋时,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聃。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白头发。白胡子的小老头儿;所以人们称他老子;还说他是在一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
劳而无功的成语故事 孔子作为有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极力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恢复过去周朝的礼制。他认为统治者只要用“仁义”来感化百姓,处理诸侯国之间的关...
空洞无物的成语故事 “空洞无物”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空空洞洞,没有内容,没有东西。比喻文章没有什么内容或不切实际。 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排调》,王丞相枕周伯...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问起,现在要知道和要去干的事情很多,究竟应该先知道和干些什么。孟子回答说:有智慧的人无所不知,但要知道当前应该做的事中最急需要办的事,而不要面...
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他世代居住在广陵地区。他为人正直,很有智谋和胆略,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而且远近闻名。吕僧珍家住在城北,家里并不宽敞,平时...
倾箱倒箧的成语故事 晋朝时候,太尉郗[xī]鉴很喜爱他的女儿,他听说司徒王道的儿子和侄子们都很好,就叫人前去做媒。 媒人把意思和王道一说,王道就请他到东厢房去看...
【注音】gu h chāi qio 【释义】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出处】《元史彻里帖木耳传》治书侍御史普化消...
结草衔环的成语故事 公元前 594年的秋七月,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厮杀在一起,正在难分难解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