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年代的汪国真到底有多火
昨天凌晨,诗人汪国真去世,享年59岁。他的诗歌在上世纪90年代,曾掀起一股“汪国真热”,其诗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影响了一代人。
汪国真的朋友说他总是能很快到达一个境界,比如写诗,写成了一个现象,也写到了课本里;写书法,居然写成了国礼;作曲,作品被收入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材。对此,汪国真直言:“有人说我的诗不好,我就要证明,我不仅诗写得好,在其他领域我也是可以的。”
读大一时发表了处女作
汪国真祖籍厦门,父母自厦门大学毕业后被分配至劳动部。1956年,汪国真在北京出生。机关大院长大的汪国真,在父母的影响下,八九岁时接触《三国》、《水浒》、古诗词,又通过大院间的互相借书,读了《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
1971年,15岁的汪国真初中毕业,此后在北京第三光学仪器厂度过了7年“三班倒、开铣床”的工人生活。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突然传来,心有不甘的他凭直觉感到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1978年9月,汪国真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时年22岁。他感到他的好日子来了。
大学期间汪国真成绩一般,“我做事凭兴趣,对分数历来看得不是很重,特立独行,但并非性格古怪的。”他开始写作,形式是诗歌。
1979年4月13日,汪国真在食堂吃午饭,同学陈建平说,《中国青年报》发你的诗了。他有点半信半疑。饭后他去图书馆,知道《学校的一天》发表了。几天后,他收到了编辑寄来的鼓励信,以及稿费2元。
这极大地鼓舞了汪国真。从此,他常去阅览室,记下地市级以上刊物的地址,“把作品像撒网一样撒向全国各地的报刊”。90%是退稿,3个月后换信封再投往另一家。“我当时写和投都很随意,对自己要求不是很高。”也有人认为他有极强的“发表欲”,但他认为自己是“有事业心”的人。
1986年,已是而立之年,自觉一事无成,他有紧迫感。《热爱生命》先后寄往北京、四川两家报刊均未采用,第三次投稿后才中,发表后被1988年第10期《读者》收为卷首作品。他开始收到读者来信,询问哪里有他的书。
无法抹去的“汪国真年”
1990年是汪国真年。
《年轻的潮》首印15万册,此后数次再版,达到60多万册。“年轻”系列印数总计超过100万。他收集了40多本他的盗版书,“加上盗版,我的书总数超过一两千万。”
《年轻的潮》在北京王府井书店一个月内卖出5000本。在上海,汪国真的诗集曾有一个上午卖掉4000多本的纪录。库存卖光了,还有很多人在排队。
“自己当时也没有怎么样,忽然就火起来了。命不错。”他说。
他所在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为应付每天给汪国真的几百封来信,将收发室人员由1个增至3个。“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内容都有,诉苦的,要求指正的,求爱的。后者一般会很含蓄,夹朵花,叠个什么东西,也有寄照片的。”也有女军官来信告知,她生日时,“收到8本汪国真的诗集”。
他受邀去全国40多所院校讲学,其中北京30余所。“这个跟经济收入没有联系。”由于演讲后学生纷纷冲上来要求签名,校方不得不组织人员拉成人墙护送其通过。
短暂的复兴了朦胧诗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朦胧诗出现并且一时风靡。接下来是后朦胧诗、第三代诗还有第四代诗。80年代末90年代初诗坛或者说在诗坛之外出了一个汪国真,他的诗让人读懂了,让人脱口而出了,也很被说三道四了一番。
论影响,汪国真还真是一不小心把新体诗推到了顶峰,好歹是大众化的顶峰。至于艺术水准高下深浅,是追求世俗的成功还是追求灵魂的高贵,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看那阵势,实在让人目瞪口呆。汪粉、真丝数量不好统计,至少他诗集的发行量恐怕已创造了后人很难超越的纪录。
汪国真的诗大红后,似乎后无来者,前无古人。但是拜互联网之赐,格言体作家层出不穷,后来者有安妮宝贝、郭敬明等。只是现代人的口味与风气大为转向,当时以乐观,积极,促人深省为美,现在多为伤感,孤独,旖旎之作。汪国真表示,他没赶上好时候,虽然书卖了很多,但他那时是稿费制,一般人10行诗无非40元,出版社给他80元,他已经感觉是天上掉馅饼。
后来,汪国真去玩书法、画国画,甚至摇身一变成为作曲家,虽然至今他还被称为诗人,但是他本身的热闹已经跟诗歌没有多大关系了。
不管怎么说,这是新诗的悲哀。
从1992年至今,15年以来没有哪个写新诗的人如此兴风作浪。前不久听说有人把一些白话分成行叫做梨花诗,能热闹多久不得而知,也许用不了多少时候大家已经不知梨花诗为何物了。这是一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时代,但不是一个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时代,谁也别想在某一个领域的顶峰占据太久的风光。
把音乐当诗写,把书画当音乐写
成名后,应酬众多,不仅是签名,还常被人索要题字。盛情难却,字又拿不出手,1993年,汪国真开始练习书法。练了1年,每天1小时,“后来没时间练,但已有了很大改观了。”
他用毛笔写信,时代文艺出版社的章桂征收到,便约他出书法集。“我出什么书都畅销。”他还是觉得能拿得出手的不多,于是将诗、文、书法结集在一起。
此后一发不可收。至今,汪国真的墨迹已遍布南北,尤以河南、山西为盛,“河南18个市我只剩下两个没去过了”,并深入各领域。他常举的例子是香格里拉酒店,主管们有人读过他的诗歌,经过商讨,一致认同请他写一种红酒的酒标。
我也属于音乐!2001年,汪国真开始学习作曲,“买了些音乐方面的书,一边看书,一边试着把旋律记录下来。”
2003年10月,汪国真与山西北武当山风景区合作,舞曲专辑《幸福的名字叫永远》发行1万张。2006年,双方再度合作,《名家歌颂北武当》DVD专辑推出,歌词相当直白。
此后,汪国真开始给古诗词配曲,计划完成400首,现已完成300余首。“你看我现在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写诗,书法,音乐。可能以后我会花点时间,在画画这块钻研一下。”他说。
汪国真还擅长画中国画,尤以花卉和墨竹见长,他的画追求工笔画精美细致的逼真效果,又注重写意画泼墨渲染的酣畅淋漓,使得作品别有一番情韵。2006年6月出版的《作家通讯》封三是汪国真的国画牡丹,他在附言中写道:人们都说艺术是相通的。于是,我把音乐当诗写,我把书画当音乐写。如此而已,岂有它哉?
对于自己不听跨界,他曾以一首《我喜欢出发》表明心迹: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下面摘录汪国真的两首代表作,谨以缅怀: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走向远方》
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 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 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 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 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 把眼泪都贮存在成功的那一天流, 那一天,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
我们学着对待误解。 学着把生活的苦酒当成饮料一样慢慢品尝, 不论生命经过多少委屈和艰辛, 我们总是以一个朝气蓬勃的面孔, 醒来在每一个早上。
我们学着对待流言。 学着从容而冷静地面对世事沧桑,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这便是我们的大勇,我们的修养。
我们学着只争朝夕。 人生苦短, 道路漫长, 我们走向并珍爱每一处风光, 我们不停地走着, 不停地走着的我们也成了一处风光。
走向远方, 从少年到青年, 从青年到老年, 我们从星星走成了夕阳。
汪国真诗集 汪国真:热爱生命 汪国真:走向远方 汪国真经典语录 汪国真:山高路远 汪国真:嫁给幸福 汪国真:感谢 汪国真爱情诗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同志不幸被奉系军阀逮捕。在狱中,他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为了掩护一同被捕的青年...
成长是生命最大的犒赏文/薛峰她出生在英国格温特郡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飞机制造厂一名退休的管理人员,母亲在一家实验室做技术员。小时候的她相貌平平,戴一副眼镜,....
他的亲人,有13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就是温家宝。 今年在线交流时他说,因为我去年在剑桥访问期间,发生了一段不愉快的事情,我的母亲就是在那...
永辉集团张轩松:一路拼搏,一路创新文/清如【人物名片】张轩松,福建永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一家小小的杂货店起步,到区域性生鲜零售龙头企业,永辉超市已经走过了2...
侯宝林在日常生活当中喜欢打牌。 1984年,青岛市举办首届全国相声新作调演,天津许多相声演员都去了,侯宝林担任相声大赛的顾问。当时,大赛有两个顾问,一个是侯宝林...
郑板桥辞官后,为了维持一家的生计,不得不靠卖书画为生。鉴于郑板桥的名气,社会上各类求板桥作画的人是络绎不绝。可郑板桥的画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对于那些为富不仁的富...
任正非,44岁两万一千元创下华为1988年,深圳。同样是从国营单位离职的王石,已经靠倒卖玉米,科教仪器发了大财。1988年,王石把自己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更名...
孙中山一生支持革命。曾经有人到东京跟孙中山说要在山东革命,一切完备,可惜钱不够,孙中山就把自己仅有的1200元给了那人。过了几天,有朋友说:那个人把钱乱花了,你...
张自忠-有良心的将军 1940年5月,担任第三十三集团军上将总司令的张自忠,亲自率领一支纵队在湖北宜城与敌军血战九昼夜。在日寇的重兵包围中,他身先士卒,带领部队...
如果你想看史泰龙的硬汉形象,就别看了。如果你执着于富二代,就别来了。这是一个关于努力的故事。黄波从一名酒吧歌手变成了一名喜剧演员。老一辈的年轻人有很多抱怨,很重...
2012年1月,娜仁花参演了以全国敬业奉献模范杨善洲事迹为原型的电视连续剧《不曾见过你》。在剧中,她饰演忍辱负重、平实无华的杨夫人。其中有一场戏是杨夫人的房子被...
公元前686年的冬天,齐襄公被手下将士杀死,他的弟弟公孙无知被立为齐王。没几个月,公孙无知又被手下大臣给杀掉了。流亡在莒国的公子小白和寄居在鲁国的公子纠得到消息...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人喜欢靠着短暂的灵感和天赋来获得一时的辉煌,却在后半生烟消云散。但如果我们用心血和努力去打磨一项经久不衰的技术,让它永远闪耀...
长隆集团苏志刚:从卖猪肉到身价130亿,他的秘诀是?文/清如【人物名片】苏志刚,长隆集团董事长。苏志刚是典型的白手起家,卖猪肉、开餐馆、办动物园他敢想敢做,勇于...
如今的黄晓明,有着酷帅的外表、凌厉的眼神、阳光的笑容、古铜色的皮肤以及健美的肌肉,看起来无比健康与帅气。然而黄晓明却说,为了减压,为了自由,他过的其实不是循规蹈...
赫拉克利特.精神幸福高于肉体幸福-德育名人小故事 人人皆愿意追求幸福。那么究竟什么是人所追求的幸福呢?早在古希腊时期,思想家们就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 赫拉克利...
放弃是经线,坚持是纬线文/一苇轻舟我觉得不管人类愿意不愿意,必须放弃。生命的力量和宇宙是同步的,任何一种能量的发展,都会推陈出新。不放弃,就不会有新的局面出现。...
辛柏孙-成功来自自我牺牲-德育名人小故事 英国人辛柏孙(1811-1870)为了找到最好的医用麻醉剂,把能找到的能使人麻醉的药剂都亲自试用过,但一直没有找到他认...
崔万志:从残疾人到千万富翁,他不抱怨,靠自己文/清如【人物名片】崔万志,蝶恋服饰、雀之恋旗袍CEO。正常人创业都是九死一生,困难重重,那一个残疾人呢?必定是难如...
格兰仕梁庆德:中国微波炉大王是怎样炼成的?文/清如【人物名片】梁庆德,格兰仕创始人、董事长。梁庆德,被誉为中国微波炉大王,他一手创立的格兰仕驰名中外,连续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