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我就逃离了北京,这个地方只适合强者
文/张丰
如果你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北京就是一个好地方。赌上未来很多年,成功的概率不能说没有。但是,如果你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那北京就不太适合你了。
最近的成都又展现出了怡人的一面。每天下点小雨,空气中的雾霾和火锅味都少了一点。12年前的现在,我从北京来到成都,到一家报社实习。每天凌晨1点,我从报社下班,走回临时宿舍。虽是凌晨,街道仍旧充满活力。在一个红绿灯路口,一位妙龄女子一边过马路,一边转着呼啦圈。那时,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城市,在北方,你没法看到这么好的夜晚。
我给父母打电话,说我毕业要去成都工作。父母尊重我的选择,但是也有一点失望。毕竟,你是在北京读书啊。想起我考到北京时,村里一位大爷专门过来问我:你到北京读书,见到领导,反映一下村里的路吧,看能不能修一下。老家亲戚们的失望情绪,想必也弥漫了开来。
即使是自恋的成都人,也会对一个北京名校的研究生的到来表示好奇。为何不在北京工作?为何要来成都?那两年,这是我要反复回答的问题。统一的答案是这样的:成都啊,离云南和西藏都比较近。这是一个很装逼的回答,符合我文艺青年的身份。其实,12年过去了,我还没去过西藏。
为什么是成都?其实完全是巧合罢了。当初如果是广州、长沙的媒体招我,我也会不加考虑地就去。我那时年轻,心里只有两个原则:一是要距离我的老家河南尽可能地远,二是要离开北京。只要符合这两条,即使是拉萨,我也不会拒绝吧。
要远离家乡,其实是穷人的梦想。我考大学的时候,家族里最有出息的叔叔专门过来给我说:要到远方去读书,能走多远走多远,最起码也要离开河南。他的建议,父亲没有反对。于是我就在地图上看了一圈,大学填报了一所青岛的学校,在此之前对这个学校一无所知。那时怎么会想到,十几年后,我要为河南、为家乡写很多文章呢。虽然你说过不要回头,但是到了一定年龄,才发现长大的地方无比重要。
北京是中国最适合读书的地方,到现在我依然这么认为。你可以潜伏到北大,去听你的偶像上课,中午像一个北大学生一样吃食堂。北京有最好的文化氛围,有最好的图书馆,也有最多、最好的读书人。如果你不能出国读书,那北京就是最好的地方了。像我这样的懒人,也多少听了一些讲座,读过一些好书。我也曾经和同学们一起到地坛书市,扛一箱《鲁迅全集》,在冬天汗流满面回来。
在北京读书,让我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作为读书人的自卑,这就是所谓的眼界吧。见一流的人物不容易,但是要读一流的书却不难,这是小城市无法提供的。所以,有时候会大言不惭地说一句:“和北京相比,青岛是文化沙漠”。而我在天津读书的同学却说:“天津比青岛还要落后二十年呢”。我喜欢北京。即使大家普遍不太喜欢的北京大妈,我也掌握了一些应对办法。你如果对她们微笑,说几句讨好的话,北京大妈会对你提供超出预期的帮助。
一位哥们儿,也是我大学时的班长,毕业后到北京工作。在北京读书的三年,我们成为最好的朋友。有一些周末,我要去他家吃饭。他当时住在旧宫附近,公交车有一站叫“东方红大队”,不知那里的房价现在涨到多少了。从我所在的学校到那里,其实还比较方便,只需要转一次车,但是距离遥远,通常要2个小时的时间。
我去那儿吃饭,一来一回,路上要耗掉5小时,这让我恐惧,因此,我经常是吃两顿饭,然后在那儿住上一晚。朋友当时已经结婚,他和太太早上5点就起床,5点半要赶到公交车站,这样才能保证上班不迟到。他们出门时,会冲我大喊:给你留了早饭,起床后记得吃!我会睡到八九点,吃完早饭后,慢慢赶回学校。
朋友现在已经是一位成功人士,家也搬到了市中心。每次去北京,他都会像当初一样招呼我吃饭。但是,我知道,他从东方红大队到市中心,经历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辛苦。我就是典型的“常人”,虽然出身低微,却没有坚强的意志,也没有对成功强烈的渴望。我那时的理想职业是做一个编辑,而一个编辑,理论上是不应该每天在路上奔波5小时的。
北京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它适合强者。我见过很多住在北师大附近地下室的青年,早上穿上干净的西装,奔赴中关村等高大上的地方。如果你不想在路上花那么多时间,多半就需要住在地下室里。一个编辑,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会比较穷,地下室是我可能的归宿,这时常让我感到恐惧,但是,除了编辑,我还能想象出来什么好的职业呢?
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肯定算得上是幸运。因此,当有一个到成都当编辑的机会摆在我的面前,我就欣然接受了。四川的朋友告诉我:在成都,每个月3000元,你可以尽情吃肉喝酒,这我还怎么拒绝呢。
哪些人适合北京,哪些人不适合,端看你对自己的定位。如果你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为了梦想而生,北京就是一个好地方。你赌上未来很多年,成功的概率不能说没有。但是,如果你对自己有更清醒的认识,是一种保守型的人格,或者你只注重的是生活质量,那北京就不太适合你了。
对很多在北京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安逸”可能是一个负面词。在更年轻的时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年轻人贪图“安逸”是没出息的表现,受苦和梦想才是荷尔蒙的伴侣。但是,在成都,“安逸”却被定义为城市性格。成都人赞叹一切美好事物,不需要专门词汇,只需要一个“好安逸”就行了。如果说北京是男性的城市,那成都毫无疑问就是女性的。
李方先生传播甚广的文章《最近有点为北京难过》,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这个标题很有意思,他省略了一个主语“我”。李方作为北京人,有这种感情很合适。但是,北京是如此强势的一个城市,强到打破经济学上的很多规律(至少暂时如此),强到给人以压迫感,它需要人们为它难过吗?
“北京”不是一个适合作为宾语的城市,它永远都是主语,具备一种钢铁般的主体性,更符合北京气质的表达,是“北京欢迎你”,或者“北京不欢迎你”。在与人特别是与外地人的关系中,它永远都是主动的,拥有不容置疑的霸权。
我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就能感受到这种压迫感。对北方各省的人们来说,北京是一个大省会。对河南人来说,北京是高于郑州的地方,在各方面都高。郑州不是河南的中心,北京才是。那些居住在北京的河南老乡,想必非常有体会,你陪过多少人去看过长城和天安门?但是,对成都或者广州人来说,北京只是另一个城市。北京比广州的房价高,仅此而已。
元宵节逃回北上广,为什么我们无法逃离大城市? 逃离贫穷,到底有多难? 逃离北上广:你以为回到小城市就很幸福了吗? 屌丝逃离帝都回四川:在成都当一个快乐的土着意大利有一个商
无论你是领导还是下属,都要学会这12条1.说话要用脑子,做事慎言,话多无益。嘴只是一件扬声器而已,平时一定要注意监督、控制好调频旋钮和音控开关,否则会给自己带来...
一个青年刚刚大学毕业,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他找到了一份人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在一个海上油田钻井队里做技术员。 工作的第一天,领班要求青年在限定的时间内登上几十米高的...
不靠父母在北上广深买房是一番怎样的体验?文/马达上个月刚和媳妇儿付了首付,成功地当上了房奴,回首在北京漂的这几年经历,真是不胜唏嘘。本人并不像知乎精英们个个98...
为什么你的梦想会累死在半路上?文/玛琳斯基亚帕曾经网上流行着一句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的鸡汤语录。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北漂的我就在想,那些人真的能像他们....
职场上从不怕淘汰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文/张良计1与其拼经验,不如拼洞察你一定听过这样一句话:很多人说起来有10年工作经验,但实际上他只是把1年的经验重复使用了...
你如何度过周末,就如何度过一生文/夭夭经营好周末的人,运气自然不会太差度过一个异常忙碌的周末以后,今早醒来,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每逢周一瘫成狗,闹钟响爆也不起床...
济水南面有一个商人,渡河时他乘的船翻了,抓着一块枯木拼命地呼救。有个打渔的人听到了,立刻驶船去营救他。 船还未开到,这个商人就大声呼叫:“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
1 周末与一个良久不见的大学同学航子出来叙旧。 几杯酒下肚,两人聊起了结业之后的境遇,航子说,他之前有一段创业失利的经历。 我一听来劲了,之前怎样没听你提起过。...
毕业七年,我走过的这些路(上)文/小猪日记2016年剩下不到30天。每年到了年尾,总有种时光飞逝,一事无成又一年的感叹。今年,确实过得比较糟心,一直疲于应付各种...
25岁的北漂白领小王觉得自己活得很庸俗文/陈昌工作两年半了,觉得自己越活越庸俗了。刚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特牛逼,最喜欢别人问自己在哪儿工作,然后风轻云淡地回答三...
36岁女主管被降职:这个时代,没有终身制文/哈叔朋友杨阳的公司最近人事上有所调整,有人直接被辞退了,有人被降职降薪了,也有人升职加薪了,他所在的部门就有不小的变...
不是有了基础才行动,而是有了行动才有基础文/东远前段时间,一篇热文《一个月就辞职:一个北大女生的求职悲欢》引热议。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有褒有贬,其中不乏名校、求职....
刚刚到秋天,田里的庄稼也刚开始由青变黄。一个农夫却在此时忙于收割自己的庄稼,路过的人看着他把刚刚才变黄的庄稼割了,就劝他说:“你为什么把没成熟的庄稼给砍了啊?这...
如何远离低质量的忙碌,开启高效率的人生?文/谧娘1曾经,我在一家知名媒体实习。作为新人,我的任务是更新网站新闻。每一天,我需要从几百条新闻中找出几十条,放到网站...
1 上周末,朋友小聚。年终岁末,咱们平常作业都忙,可贵抽出点时刻相聚,论题天然也离不开繁忙二字。 辛辛苦苦忙了一整年,却发现自己一点前进也没有。阿May有些懊丧...
七年,你就可以活成想要的样子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年夏天的傍晚,我吃过饭之后,拉着克莱德先生,提着大包小包和小马扎,到门口的夜市上摆摊。在那之前,我采访了一个利用业...
在一个深秋的午后,苏格拉底穿着他那件几年不换、皱皱巴巴的短袍,优哉游哉地穿过雅典城中心广场,找一个角落坐下。他对于当下的乱世充耳不闻,对于当局的作为也不加任何评...
刘强东牛津大学演讲,我听懂了这五个道理近期刘强东在牛津大学的一次演讲,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加访谈,我觉得比今夜的比赛要精彩得多,特撰文与各位读者分享几点感悟。1、....
有哪一份工作,没有100次想辞职的冲动?1有一次和朋友聊天。朋友的公司做得很大,一年光交税就上千万。说着说着,他突然说:这日子过得太累,接到生意就开始担心人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