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岛上有个大展庄,大展庄里有个翁家坳,翁家坳后边有座郑家山,郑家山上有一个小小的龙潭,龙潭里面住着一条老龙。这条老龙每当乾旱不雨的夜晚,总要用龙角顶出一把骨排椅,到龙潭边上坐一坐,看一看,观察天象,如果大展庄上田水乾了,吃水少了,他就把身子一弯,将头伸到龙潭里,吸一口水,朝大展上空一喷,立即下起雨来。大展庄的大众,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庄上的人都说,这是郑家上老龙行及时雨的成果呢!
郑家山那个龙潭,上口小,下口大,潭的四周精光滴滑,深不见底,直通东海大洋。郑家山老龙天长日久住在这个龙潭里,深居简出,他的结拜兄弟钓门港老龙,常劝他换个大地方,他总是含笑谢绝了。他说这个龙潭虽小,却能在山顶眺望普陀山佛国风光,在潭中能闭目养神,生活倒也过得悠闲。
有一天夜里,老龙俄然觉得心机不宁,坐卧不安。他披衣起来,步田龙潭,站立在郑家山上,极目远眺。只见北边天边杀气充满,星月无光。
老龙匆促跳上云端,定睛望去,本来是金兵把枣阳城围得风雨不透。城内宋营里,兵断水,马断草,目睹将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这可把他难住了。去解危吧!不免要闻杀戒;不去解危吧!又不忍城破民遭殃。他思前想后,决议去找钓门港老龙商议。
钓门港面临东海大洋,海宽水深,钓门港老龙身居龙宫,逍遥自在。这时,他正坐在龙宫里,笙萧歌舞,喝酒寻欢。听说郑家山老龙来了,急速动身相迎,端杯斟酒,周到款待。郑家山老龙哪有心思喝酒,匆促将来意通知钓门港老龙,约他同去枣阳城解危。钓门港老龙听了,竟哈哈大笑起来说:
“上有玉帝,下有大众,此事非我所管,大哥何须自找苦吃呢?”
郑家山老龙听了很不是滋味,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他当即告辞出来,悄悄驾起祥云,向枣阳城而去。
过东海大洋,跳过高山峻岭,到了枣阳上空。他按下云头摇身一变,变成一个青丝苍苍的老翁,挑着一担东西急匆匆向宋营走去。到了枣阳城下,被一个守城门的宋兵拦住去路:
“喂!老头,禁绝过去!”
老翁喘着气抹着汗说:“我是给你们送东西来的,快让我进城吧!”
宋兵一听送东西,却是很高兴,但是细心盯量一番:前头是一桶清水,后头是一小捆稻草,再也没其他东西。那个宋兵哭笑不得,摇了摇头说:
“老头呀!你是一片好意,但是这一点水不行十人喝;这一捆草不行??
一匹马!”
老翁朗声笑道:“军情紧迫,先用着再说吧!”边说边挑担进了城。
城内宋兵和大众闻讯拥来,这个舀一勺清水,喝下去清凉甜美,精神百倍;那人扯一把稻草,战马吃了,顶风嘶鸣,气势汹汹。那一小桶水听凭千人舀万人喝,就是不见浅一点:那一小捆草,听凭??了多少匹战马,总是不见少一点。所以战士们一涌而上,抬水的抬水,挑草的挑草,刹那间兵营里人欢马也叫,热闹非凡。
枣阳城里有了水,有了草,一会儿兵强将勇,斗志昂扬。城内兵民又惊讶又感谢,纷繁问询这个青丝老翁:“你白叟家尊姓大名?何居何地?”
老翁回答说:“我姓郑,家住舟山府大展庄翁家坳。”
第二天,宋营开城决战,把金兵打得大北而逃。宋兵逢凶化吉,反败为胜,愈加崇敬那个青丝老翁,可足四处寻找,哪里还有他的踪迹!带兵的将军只得据实奏明宋王,为老头请功。宋王听了,感慨不已,下旨钦差查寻此人,当面封赏。
钦差奉旨出京,过关穿城,弃马登舟,跳过东海大洋,穿越钓门港,到了大展的茅洋埠头上岸,坐了八人大轿,鸣锣开道,向翁家坳来。到了村口,见有个驼背白叟在挑水,急速上前问话:
“喂!老头,村上可有一位姓郑的老公公?”
驼背白叟原是郑家山老龙所变,他不要封赏,也不肯脱离郑家山,所以笑笑答道:“翁家坳里通通姓翁,哪有姓郑的老公公!”
那个钦差大臣正本就不满足这份苦差事,现在听驼背白叟这么一讲急速传下话来:“已然无此白叟,我们回去吧!”
所以,大队人马原路回来。官船到了钓门港,俄然风波高文,乌云遮天,官船只得抛下船锚。但是锚刚抛下,海面就风平浪静,船一起锚,风波又来了。如此反反覆覆,吓得大官小官面如土色。钦差大臣究竟比他人高超,见此情形,急速合掌祷告:
“要是枣阳城解危的老翁是此地神灵,即请平风息浪!”话音刚落,风波静息了。”
钦差当即宣读皇上诏封果然,官船就平平稳稳开走了。本来无事生非的正是钓门港老龙。他听说皇帝来封郑家山老龙,心里酸溜溜的;一看没有封到郑家山老龙,真是喜不自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就来拦路讨封。
如此情形,郑家山老龙看得一览无余,不觉感叹地说:
“有危不救,讨封抢先,真乃小人也!”
他未为富有所动,照旧住在郑家山的龙潭里,经常用龙角顶出一把骨排椅,在龙潭边上坐一坐,观察天象,为大展庄行雨赐福,所以我们都称他为“管家老龙”。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在我国海关试办邮政,当时由英国人掌管。 1897年规定信差穿海军蓝吡叽马褂,夏天马褂为蓝灰色。 1905年1月,邮政改为法国人把...
明代,安徽亳州有个书生,名叫欧阳搏云,字苦书。本是出生在官宦之家,后因家境日下,渐渐败落,十分贫寒。但是,书生不甘命运的安排,更不愿寄人篱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
很久很久以前,在遥远的西方,世界的遥远之地,有一个叫做隋明国的国家。 因为此地如此偏远荒凉,无法照亮日月银光。 绥明国,有一棵大树,名叫绥木。 这棵树真是异常...
传说,有一天八仙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纯阳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他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抛,喝声变,顿时...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放牛娃,名字叫苏和。一天,太阳下山了,天慢慢地黑下来了,苏和才赶着羊回家。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路边有个毛茸茸的东西,走近一看,啊,原...
东海洋上有个岛,岛上有个村庄叫鲁家村。很早以前,这个村子里住着十几户姓鲁的庄稼人。他们种着一些依海傍山的碗头地,在海里捉些沙蟹鱼虾,勉强过着日子。岛上天旱少雨,...
中国古代神兽是指以上古六神为代表的皆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这些生物来无影去无踪,但在中国古典书籍和传说故事中经常讲到。现代普遍的科学说法是这些神兽是现实中的动...
明末清初,成都的酿酒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一位王姓酒商于乾隆五十一年在成都东门外大佛寺所在的水井街开设一大规模酒坊,取名福升全。酒坊除了地处商业中心之外,王姓酒商...
相传16两秤的秤星,每一颗代表一颗星宿,它们是: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禄、寿三星。 在秤杆上嵌这16颗星时,其星的颜色必须是白色或黄色,不能用黑色,比喻...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他用祖传的结绳记事的办法替黄帝记载史实。时间一长,那些大大小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从前有一种活计,专门替人做家用的木桶,由于那时的木桶上有加固用的铁箍,所以这种活计被称为箍桶。九斤姑娘就是一位姓张的箍桶匠的女儿。她从小聪明伶俐,附近方圆几十里...
《封神演义》里有四圣大将,王魔、杨森、高友乾、李兴霸,他们骑着四种怪兽,让姜子牙手下骑普通战马的将领们吃了亏。 不但西周的战马害怕这些神兽,连商朝的战马也怕,好...
龙王令且试天下大结局西子和曦儿在月亮神坛找到了龙天行 龙王令:且试天下的简介:【旷古奇遇】大婚途中,她跌入冰窟墓穴,邂逅了沉睡千年的神奇男子,一双深奥的眸光,透...
在北京钟楼顶上,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铜钟。钟声浑厚有力,宏亮绵长,方圆数里都能听到,堪称古钟之王。 如此巨大的铜钟是如何铸造的呢? 传说钟楼原有一口铁钟,但声音不够...
捏面人这种手艺流传到如今总有二三百年了。传说它和刘墉还有点儿关系呢。 刘墉在北京当官,但并不是老北京人,他的老家是山东省,自从他父亲做官后才在北京安了家,因此家...
如果你到过长城,登上山海关,就一定回看见一块横额巨匾,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这五个大字笔法苍劲有力,既庄重又洒脱,这是谁写的呢? 传说明朝时候,有个叫萧显的举...
杂烩是一种著名的传统美肴,中华古今均有制作。此菜选料杂,动、植物水陆俱陈,既有高档的,又有普通的,既有荤的,又有素的,还有荤素相混的,一菜多样,琳琅满目,质地软...
启坛荤香飘四邻,佛闻弃掸跳墙来。 从上面的诗句您就会知道佛跳墙这个名菜其所以名闻天下的原因了。它可谓集中国烹饪技术之大全,集山珍海味之大全,其原料有海参、鱿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