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岛上有个大展庄,大展庄里有个翁家坳,翁家坳后边有座郑家山,郑家山上有一个小小的龙潭,龙潭里面住着一条老龙。这条老龙每当乾旱不雨的夜晚,总要用龙角顶出一把骨排椅,到龙潭边上坐一坐,看一看,观察天象,如果大展庄上田水乾了,吃水少了,他就把身子一弯,将头伸到龙潭里,吸一口水,朝大展上空一喷,立即下起雨来。大展庄的大众,年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庄上的人都说,这是郑家上老龙行及时雨的成果呢!
郑家山那个龙潭,上口小,下口大,潭的四周精光滴滑,深不见底,直通东海大洋。郑家山老龙天长日久住在这个龙潭里,深居简出,他的结拜兄弟钓门港老龙,常劝他换个大地方,他总是含笑谢绝了。他说这个龙潭虽小,却能在山顶眺望普陀山佛国风光,在潭中能闭目养神,生活倒也过得悠闲。
有一天夜里,老龙俄然觉得心机不宁,坐卧不安。他披衣起来,步田龙潭,站立在郑家山上,极目远眺。只见北边天边杀气充满,星月无光。
老龙匆促跳上云端,定睛望去,本来是金兵把枣阳城围得风雨不透。城内宋营里,兵断水,马断草,目睹将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这可把他难住了。去解危吧!不免要闻杀戒;不去解危吧!又不忍城破民遭殃。他思前想后,决议去找钓门港老龙商议。
钓门港面临东海大洋,海宽水深,钓门港老龙身居龙宫,逍遥自在。这时,他正坐在龙宫里,笙萧歌舞,喝酒寻欢。听说郑家山老龙来了,急速动身相迎,端杯斟酒,周到款待。郑家山老龙哪有心思喝酒,匆促将来意通知钓门港老龙,约他同去枣阳城解危。钓门港老龙听了,竟哈哈大笑起来说:
“上有玉帝,下有大众,此事非我所管,大哥何须自找苦吃呢?”
郑家山老龙听了很不是滋味,真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他当即告辞出来,悄悄驾起祥云,向枣阳城而去。
过东海大洋,跳过高山峻岭,到了枣阳上空。他按下云头摇身一变,变成一个青丝苍苍的老翁,挑着一担东西急匆匆向宋营走去。到了枣阳城下,被一个守城门的宋兵拦住去路:
“喂!老头,禁绝过去!”
老翁喘着气抹着汗说:“我是给你们送东西来的,快让我进城吧!”
宋兵一听送东西,却是很高兴,但是细心盯量一番:前头是一桶清水,后头是一小捆稻草,再也没其他东西。那个宋兵哭笑不得,摇了摇头说:
“老头呀!你是一片好意,但是这一点水不行十人喝;这一捆草不行??
一匹马!”
老翁朗声笑道:“军情紧迫,先用着再说吧!”边说边挑担进了城。
城内宋兵和大众闻讯拥来,这个舀一勺清水,喝下去清凉甜美,精神百倍;那人扯一把稻草,战马吃了,顶风嘶鸣,气势汹汹。那一小桶水听凭千人舀万人喝,就是不见浅一点:那一小捆草,听凭??了多少匹战马,总是不见少一点。所以战士们一涌而上,抬水的抬水,挑草的挑草,刹那间兵营里人欢马也叫,热闹非凡。
枣阳城里有了水,有了草,一会儿兵强将勇,斗志昂扬。城内兵民又惊讶又感谢,纷繁问询这个青丝老翁:“你白叟家尊姓大名?何居何地?”
老翁回答说:“我姓郑,家住舟山府大展庄翁家坳。”
第二天,宋营开城决战,把金兵打得大北而逃。宋兵逢凶化吉,反败为胜,愈加崇敬那个青丝老翁,可足四处寻找,哪里还有他的踪迹!带兵的将军只得据实奏明宋王,为老头请功。宋王听了,感慨不已,下旨钦差查寻此人,当面封赏。
钦差奉旨出京,过关穿城,弃马登舟,跳过东海大洋,穿越钓门港,到了大展的茅洋埠头上岸,坐了八人大轿,鸣锣开道,向翁家坳来。到了村口,见有个驼背白叟在挑水,急速上前问话:
“喂!老头,村上可有一位姓郑的老公公?”
驼背白叟原是郑家山老龙所变,他不要封赏,也不肯脱离郑家山,所以笑笑答道:“翁家坳里通通姓翁,哪有姓郑的老公公!”
那个钦差大臣正本就不满足这份苦差事,现在听驼背白叟这么一讲急速传下话来:“已然无此白叟,我们回去吧!”
所以,大队人马原路回来。官船到了钓门港,俄然风波高文,乌云遮天,官船只得抛下船锚。但是锚刚抛下,海面就风平浪静,船一起锚,风波又来了。如此反反覆覆,吓得大官小官面如土色。钦差大臣究竟比他人高超,见此情形,急速合掌祷告:
“要是枣阳城解危的老翁是此地神灵,即请平风息浪!”话音刚落,风波静息了。”
钦差当即宣读皇上诏封果然,官船就平平稳稳开走了。本来无事生非的正是钓门港老龙。他听说皇帝来封郑家山老龙,心里酸溜溜的;一看没有封到郑家山老龙,真是喜不自禁。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就来拦路讨封。
如此情形,郑家山老龙看得一览无余,不觉感叹地说:
“有危不救,讨封抢先,真乃小人也!”
他未为富有所动,照旧住在郑家山的龙潭里,经常用龙角顶出一把骨排椅,在龙潭边上坐一坐,观察天象,为大展庄行雨赐福,所以我们都称他为“管家老龙”。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
在浙江城乡有一道家喻户晓并与宋代大文豪苏轼有关的名菜,叫东坡肉,已流传近千年,其故事相当有趣。 苏轼(10371101),北宋大文学家,名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
传说,有一天八仙要到东海去游蓬莱岛。本来,腾云驾雾,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吕纯阳偏偏别出心裁,提出要乘船过海,观赏海景。他拿来铁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抛,喝声变,顿时...
龙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龙对我们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常用来象征祥瑞。 龙的传说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
永生龙王没记错的话,他是目前唯一一位当过七冠王的棋士。七冠王就是指同时占有名人、棋圣、王位、王座、龙王、王将、棋王这七个称号的棋士,棋士会每年定期比赛争夺这七个...
很久很久以前,沈家门还是个荒凉的茅草岗,只住着一家姓沈的老渔翁,带着妻子儿 女,每天靠出海捕鱼勉强维持生计。 一天,老渔翁摇着小船出海去,撒了一网又一网,网网都...
明末,有位清贫之士,学识渊博,且擅长琴棋书画,只因看破红尘,拒官避世,削发为僧,隐居于太白山白云寺,法号释易寿。 此寺依山傍水,景色秀丽,院内广植牡丹花草。易寿...
古代中国传说的四大神兽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中国四大神兽青龙 在东方传说中,青龙身似长蛇、麒麟首、鲤鱼尾、面有长须、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青龙是...
崔炜在市集上看到一位孤苦零丁的乞丐婆,由于很多天没有吃饭,饿得头昏眼花,走路也摇摇晃晃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撞倒了路边饮酒人的酒,这群青年气势汹汹地责骂乞丐...
中国古代神兽是指以上古六神为代表的皆可见于中国经典中的生物。这些生物来无影去无踪,但在中国古典书籍和传说故事中经常讲到。现代普遍的科学说法是这些神兽是现实中的动...
北京有句俗话:送信儿的腊八粥,农历腊月初八家家户户喝腊八粥,就意味着最早送来了过春节的信息。从这以后,北京民间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
在我们的生活中的有许多关于龙的传说,那么都有哪些有有关于龙的寓言小故事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有有关于龙的寓言小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龙的神话故事1画龙点睛 ...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在我国海关试办邮政,当时由英国人掌管。 1897年规定信差穿海军蓝吡叽马褂,夏天马褂为蓝灰色。 1905年1月,邮政改为法国人把...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在陕西米脂起义,要打过黄河去,推翻明王朝的统治。当时正值初冬时分,黄河水还未结冰,而只有河水冻成了坚冰大军才能顺...
春秋时,秦穆公是五霸之一,乃是能控制世局的杰出人物。 有一次,秦穆公问伯乐:你是天下第一等相马的人,有没有可以继承你的子弟?伯乐微笑:我的儿子一个个都是平凡庸俗...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随后父母相继...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
捏面人这种手艺流传到如今总有二三百年了。传说它和刘墉还有点儿关系呢。 刘墉在北京当官,但并不是老北京人,他的老家是山东省,自从他父亲做官后才在北京安了家,因此家...
很久以前,有一个跟着哥嫂过活的孤儿,既聪明又勤快,可嫂嫂仍嫌弃他,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大家都叫他牛郎,一年后,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狠心的嫂嫂只给他一间破草房,一...
凤凰的传说故事 凤凰的传说故事一:凤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中之王,其雄性叫凤,雌性称凰,总称叫凤或凤凰。据《雨雅.释鸟》所记载,凤凰的形体为鸡头,蛇颈,燕颔,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