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的前30年,是一段典型的“精英女性成长+挑战自我极限”的历史,始终遵循着社会认可的卓越人生轨迹前行: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赴美读研,经历过创业后,在全球一流的沃顿商学院攻读MBA,毕业后成为著名投资公司Wellington Management的标准金领。偶然接触登山后,她用7年时间完成“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梦想。一并战胜七大洲最高峰和南北极,成为完成“7+2”探险的华裔女性第一人。
职场精英的1。0时期
王雷的父母都是工程师,虽然从来没有和她谈论过“你想要过什么样的一生”,但王雷心里很清楚父母的期望。“在我们这样的家庭,在我们长大的那个时代,简直不用沟通,就知道只有一条路:不断上好学校,找一份好工作,过一种按部就班的人生。”她一直做得很出色。小时候,她的理想是医生、作家、科学家或者教授,“登山”一词从来没有在她的愿望清单上出现过。
即使生来就是“闲不住”的性格,多年的计算机专业也练就出一个强大的、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从学习到工作、生活,王雷都呈现出一种系统化、规划性的状态。在美国读完计算机专业硕士,她自然而然地进入纽约一家IT企业,做一个循规蹈矩的IT女。这段工作经历没有带来太多激情和深刻的记忆,她转到西雅图开始创业。
那是一段很快乐的日子,每天花十四五个小时在工作上,王雷却特别享受。上午8点开早会,一直忙到傍晚,走出办公室,去海边迎着夕阳跑一会儿步,回来继续工作。“每天忙完回家的时候,我还恋恋不舍的。别人看着特别辛苦,可我觉得这就是美好的生活。因为在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自然会很投入,再苦再累,也没有一点抱怨。这和后来登山的状态其实是相通的。”
在创业的过程中,王雷发现自己在管理等方面的不足,于是选择用MBA进行职业充电。MBA和她之前接受的理工科训练完全不同,就像是一次革命性的冲击,为她开启了另外一个世界。读完MBA的王雷变了‘’开始用发散思维看世界,她以前从未想过人生可以这样可以那样,有无数种可能性。她的思维不再被死死地钉在固定轨道上,她变得敢于设想并尝试各种可能。
这时她来到了波士顿,一个寒冷的城市。抵达波士顿的第一个周末就下了一场大雪。她来这里从事一份高强度的私募基金管理工作,由于要随时根据全球市场交易情况进行操作,王雷的全部心思和精力都被占据了。每天一到公司,伦敦市场的交易早已开始,她必须紧锣密鼓地忙到11点伦敦关市,赶紧关注北美市场,而到晚上7点,亚洲市场又开始交易了。整天保持着高负荷的运转状态,每一秒都不敢耽搁,上厕所都用冲刺的速度。王雷不希望因为自己的一个失误,客户的钱就这么没了。
波士顿的家距离办公室200米不到,王雷怕冷,除了上下班,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整个冬天她没有进行过一次户外运动,也没有任何旅行,仅有的运动就是每隔几天在跑步机上跑两步虽然除了工作还是工作,除了同事没有朋友,她对自己的生活仍然感到满意:事业挺好,身体挺好,就这么走下去也挺好,还要求什么呢?
挑战巅峰的2。0时期
直到今天,王雷说起2003年登顶乞力马扎罗都是“一个意外”。同事们一起去非洲旅行,大家都打算拿下这座非洲最高峰,“我想别人都能上去,那我当然也要上去。特别无知又无畏。”她还不明白这样的高峰意味着什么,也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上山后才发现难度超乎想象,但她最终靠意志勉强完成了。那次成功,让她惊讶于自己的潜能。
几个月后,纪录片《巅峰168》在波士顿放映,王雷鬼使神差地去看了这个英国登山家的故事。没多久,《乔戈里峰上的女登山家》上映,她又被“一股莫名的冲动”拉进了电影院,影片告诉她:截至2004年,全世界共有5位女性成功登上乔戈里峰,但没有一位幸存。第二天,她直奔图书馆,借来所有与攀登珠穆朗玛峰相关的录像,一口气看完。“那一刻,我强烈地感觉到,我的人生注定要和珠峰联系在一起。”
这个念头一发不可收。她立刻确定了目标——每年爬一座山,直到登上珠穆朗玛峰。那是2004年6月的第一个周末,第二个周末王雷就出现在攀岩课的场地上。“这时我的心态和爬乞力马扎罗那会儿完全不同,因为心里有目标有动力。我告诉自己必须学会攀岩,根本没想是不是那块料。”一年之内,王雷熟练掌握了攀岩、攀冰、冬季生存、野外急救以及各类专门器具的使用技巧。
攀登一座高峰大约耗时2—3周,但用于训练和筹备的时间更长。王雷把所有的周末和假期都用在登山上了,周末和工作日的晚上用来训练,到了适合攀登的季节就请假进山。一切都为登山让路,工作和生活被排在了后面。2005年,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被王雷拿下,2007年的战绩更为不俗:文森峰、查亚峰、麦金利峰。回来时,向导对她说:“你应该去试试喜马拉雅山了。”她非常震惊:“你真的觉得我可以吗?!”因为前面的每一座山,王雷都觉得自己爬得特别艰难。毕竟作为一个登山爱好者,她清楚自己的体能和职业登山家差太远,从内心里她没想到目前能登上珠峰。向导的提议,促使她把珠峰提上日程。
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不期而至。王雷计划在半年内把剩下的几座山一口气爬完,2008年4月剑指珠峰。她一咬牙,辞职,借钱,只为赶快完成梦想,早日回来恢复正常生活。南北极之后紧接着上了阿空加瓜峰,连续的攀爬消耗太大,在路上又缺乏休养,回来的途中她就意识到自己无法接着登珠峰了。
王雷陷入了最深重的痛苦,“我当时已经为此借了很多钱。一口气借钱容易,一鼓作气爬山回来工作也容易,三天两头借钱然后工作一阵又去爬山反而不容易。如果这时放弃,意味着未来几年我还要背着债,继续这种临时状态的工作和临时状态的生活。我更担心珠峰计划会无限期地推迟,可能是几年,可能是一辈子。”
她看着同学们都走上了MBA典型的职业发展道路,自己却全身心投入登山运动,她也怀疑过自己的选择。登山是一个付出不一定有回报的项目,还有一定的危险性,相当于一项高风险投资。最初设定登山就是一个爱好,完不成还有很好的工作和生活。没曾想走到了这一步。
当投入越来越大,困难也就开始了,王雷陷入两难:继续还是放弃。这就是她说的“最大的困难在山之外”。登山只需忍受生理上的煎熬,山之外的时间却很长很长,有太多的心理挣扎。纠结到最后,她使用了后悔测试法:想象自己80岁,回忆往事时,会为当年放弃了一份工作而后悔,还是为当年放弃了一个梦想而后悔?显而易见的答案让她坚持了下来,她开始断工作,还钱,为登珠峰做准备。
海军陆战队出身的教练要求一丝不苟,任何没有准确执行的训练在他眼里都等于零。第一周王雷就被骂哭了。波士顿的冷夜,下着雨夹雪,路面湿滑有冰,教练在Email中说:“不管外面什么天气,穿上合适的衣服,给我出去。”王雷没有同伴。一个人特别孤独地出门训练,路过的人家都在温暖的屋子里烤着火,对比特别强烈,她想想珠峰,“不能期待珠峰的天气都是眷顾有加的,不能期待珠峰的路都是很顺的,所以现在不能找任何借口,不能给自己一点放松的余地。”
登顶珠峰的路上,有很多纪念碑。“算算生卒年份,很多人非常年轻就走了,还有一些名字是你认得出来的,甚至是你景仰的名字,心情非常沉重。但是转念一想,他们走的时候都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就是最好的归宿。对登山者来说,不是死在山上就是死在病床上,当然是死在山上更接近他们的愿望。”
超越自我的3。0时期
最近,王雷刚刚在北京忙完一期青少年夏令营,她想通过各种户外活动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一开始,面对诸如“你有什么优点”“你有什么梦想”的问题,好多孩子回答“我没有优点”“我不知道我的梦想是什么”。她用了很多方法,引导孩子们接纳自己、大胆尝试,夏令营结束时。大多数孩子找到了新的答案。“有朋友告诉我他们报名去参加马拉松了,有家长发现孩子每天自己起床跑步了”,这就是王雷目前的成就感来源。
“登山是我的一个爱好。”对她来说,这7年并不是人生跑道的转换,只是用登山来探索人生。“所谓的人生跑道是主观认定的,其实人生本来没有既定的轨道。这7年像是我人生中一段浓缩的成长历程。今天的我更无畏,对于未知的不确定的一切没有了恐惧。2004年之前的我,面对的未来是确定的。如果让那时候的我想象今天,我会觉得太恐怖了,这不可能。但是现在给我任何一种未来,我都会充满期待地走过去。可以说,经历了7年的登山,我升级成王雷3。0版了。”
看过王雷在美国工作时的照片,苗条的小金领,身着浅色职业套装,坐在办公桌前,略带矜持地微笑。而面前的她,小麦色的肌肤散发着阳光的味道,笑声爽朗热情,所有坦诚和无畏都写在眼底。等待阿空加瓜峰好天气的两年,在希夏邦马峰迷路的三个日夜,为营救晕倒的队友从麦金利峰撇下来,带妈妈去看攀岩训练以消除父母的担忧,在查亚峰被绳子甩到空中转圈的危急时刻……都融入在她的生命里。无论是职场金领还是自然的挑战者,她都做到极致,战胜了自我,凭借非凡勇气成就一番梦想。
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珠峰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不是攀登的极限。接下来,王雷希望在事业上实现自我超越,她将把精力投入在青少年和企业管理者的领导力培训上。登山还会继续,“7+2”的挑战告一段落,常规的攀岩练习和定期的远足、长跑不可或缺,登山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她不会像传教士一样游说大家都去登山,她只想告诉所有人:珠峰面前人人平等,在所有攀登要素中最重要也最无法替代的是信念。其实。每个人都有登顶的能力,谁都不要轻易放弃。
10个职场感悟
1 不要有既定观念,不要找借口,所有不可能的事都可能被推翻。
2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为自己的快乐、健康、幸福去做。
3 有时候,放弃是一种战术,坚持与放弃之间的平衡是一门艺术。
4 不要总和别人比较,和自己比较,有进步就好。
5 领队随时有倒下的可能,每个人都要有顶上去的准备。
6 不是人人都能当领导,但是每个人都应该管理好自己。
7 主观上的困难都可以克服,对于客观条件,必须尊重并顺应。
8 设定阶段性目标,一步一步走。
9 为了最终的梦想,必须全力以赴。
10 职业和人生都没有极限,永远有下一个巅峰。
刘普林:贫穷让我变得更富有文/卢孝林走在路上,你并不一定会认识他是甲乙丙丁中的哪一位,走近他,你却不得不承认自己内心的感动,这就是自强之星的魅力。他们并不需要谁...
韩坤:从民警到创立秒拍、小咖秀、一直播,现在估值超30亿美元文/清如【人物名片】韩坤,一下科技创始人兼CEO。在风头强劲的短视频领域,韩坤连续推出了秒拍、小咖秀...
卓尔控股阎志:从诗人到湖北首富,这是他缔造的传奇文/清如【人物名片】阎志,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曾说,我就是一个写诗的。诗人的浪漫情怀,让他总是有许多天马...
日子很不易,即便你是个天才,哪怕你是天才里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去世60年,爱因斯坦的光环仍然照射着世界,可在他的世界里,日子普通得就像他常穿的格子衫。他喜欢泡...
能受气,方成器文/乔娟曾国藩在担任礼部侍郎期间,开办了一个专讲理学的讲堂。京城中不管满族权贵还是汉族官员,都慕名前去听课,其中就有李鸿章。曾国藩很是欣赏他,常对...
雄鹰小时候也叫菜鸟文/王磊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被激发了灵感的导演保罗安德森决定拍摄一部全新风格的科幻电影。一幅幅精彩的画面和充满张力的剧情在他的脑海中一...
2010年是王学圻事业大丰收的一年,作为多年荧幕上的老兵,王学圻凭借深厚的生活底蕴,成为大器晚成的典范。在王学圻巨大成功的背后,有一个人最替他高兴,这个人就是李...
SOHO潘石屹:选择多大的挑战,成就多大的人生文/杨洁凤选择对了,方向对了,那就成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领导人一个穿着就可以对群众观念造成强烈的冲击。此时,潘...
演员李赞是科班出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99级本科,因2004年央视独播剧《还是好日子》中的苏翔被大家认知,随后出演包括电视剧《温柔的背叛》《五号特工组2》...
章子怡:永远相信下一个故事是最好的2014年4月,章子怡凭借电影《一代宗师》再夺金像奖影后,斩获了十尊影后奖杯。获奖当晚章子怡在微博上这样写道:请相信在你偶尔跌...
刘谦:我的人生一样新奇2009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一名长得帅气、嘴角不时挂几丝坏笑的魔术男孩,用神奇的金戒飞入鸡蛋魔术,倾倒了全世界亿万观众。这名青春活力、无限...
海尔张瑞敏:从砸冰箱到砸组织,他说没有成功的企业文/清如【人物名片】张瑞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作为海尔的掌舵者,张瑞敏始终坚持自我革命,进化不止,...
鸦片战争那会儿,英国商人把鸦片卖到中国,不仅赚取了大船大船的白银,还使很多中国人染上毒瘾。 因为吸鸦片烟,中国人体质日渐衰弱,被洋人称为东亚病夫。 当时有个大臣...
东盛集团郭家学:大起大落,他的经历堪比史玉柱文/林巧燕从无到有,又从顶峰跌入谷底,再到东山再起,一个人内心有强大就能成就多大的事业。东盛集团郭家学:大起大落,他...
优酷土豆古永锵:不再做古董,他为自己点赞文/杨洁凤当大家都在感叹古永锵卖掉优酷土豆是互联网的一种趋势。当大家很惋惜又一个创业者离开了自己开拓的疆土,古永锵站.....
陈一舟:拿出时间琢磨该不该干现在的事过去这一年,陈一舟和雷军见了好几次在武大计算机系他们做过半年同学。也许,他想复制雷军当年的模式:先做几年投资开阔眼界,等找到...
选贤任能一定要坚持正直原则。 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改变了齐国的落后面貌,富国强兵,齐国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由此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不过对于怎样选拔人...
最懂散财的人在我见过的人中,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是给我留下极深印象的两位。比尔盖茨占据世界首富之位的时间之久,以至于我已经失去了看每年新公布的首富榜和资产量的...
李嘉诚:除了人脉,都是浮云文/余治国在华人首富的身上,总是环绕着一圈不可触摸、神秘而闪亮的光环。他的一生被众多妙手用文字演绎成一段波澜起伏的青年华人白手起家.....
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一生前前后后李嘉诚,广东潮安人,1928年7月出生于广东潮洲市一个贫穷家庭,父亲为教师。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的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