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吃苦的工业精神 坐在记者面前的这位搏击商海20年的“铁娘子”从容淡泊,从普通销售业务员到知名女企业家,董明珠说,要有“吃亏的工业精神”,这在这个人人想赚快钱的年代,显得“不合时宜”。 董明珠,全球最大家用空调生产企业格力电器(下称“格力”)的副董事长、总裁。董明珠渴望用吃亏的工业精神,支撑铺设一条“中国创造之路”,她说,格力下一个十年、二十年将成为服务于全球的企业。 专业化中的多元化 几年前就有人担忧格力走专业化已经到“天花板”了。没想到,格力近几年的增长速度反而更快了。从1991年到2001年,格力的产值从4亿元做到56亿元;从2001年到2010年,格力的产值从56亿元做到600亿元;2011年格力的产值将增加200亿元至800亿元。 董明珠说:“我们发现走专业化道路,越走越宽。”别人担忧格力的业绩能否可持续增长,她却认为,关键在于能否创造新产品,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如果可以,那么企业才具有可持续性,否则多元化也不可持续。 对比于两年前,格力有了更清晰的战略定位——早日成为全球制冷领域的领军企业。不仅仅局限于空调,但仍然坚持专业化路线,谋求“专业化中的多元化”。 “现在除了飞机上的空调,在任何环境下的空调,格力都能生产,比如远洋货轮上的空调。”董明珠说,格力正从家用空调拓展到商用空调,产品从公共环境拓展到特殊环境。 另外,格力一直关注高、精、尖的产品,如空调上游的电机、压缩机。中国的电机在世界上还没有领先,恰恰格力又有能力自主创新,所以格力同时在推动产业“向前一体化”。 “我们今年可以做到800亿元,以每年增长200亿算,要做到2000亿元的规模,也还需要6~7年。所以,我们会坚持专业化方向。”董明珠说,“制定战略时,我们希望格力走向世界,用产品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我们追求的不是做强者、要打败谁。只有这样,同行之间才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相互促进。如果怀着要挤垮谁的心态,是低级的竞争;如果怀着改善人们生活的理念,企业就愿意与大家共同发展,在竞争中相互取长补短。理念不同,结果就不一样。” 有人说,专业化会使格力专卖店的产品太单一,影响经销商的业绩扩张和积极性。董明珠却认为,不是产品多少决定渠道能否活下去,销售渠道真正活下去靠的是服务意识和产品品质。“你产品好、服务好,即使店小,也会有市场。所以,关键是品质。” 核心技术是脊梁 在家电业多元化成风的环境下,格力的战略思考却很独特:由于专业化,才有领先的技术地位,进而就可以创造更大的市场。 2010年,格力在技术研发上就投入了30亿元。目前,格力有三个研究院,4000多名研究人员,在更高端的技术层面进行研发。“早几年,我们在硬件、软件、人才方面已经投入很多。有人问,投入这么多能收回吗?”董明珠说,这些并不是当年就能获得收益。“但2003年,我们与第二名相差13亿元,今年的差距是250亿元,收效已经慢慢体现出来了。”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不创新就等死,创新就找死。”如何实现技术创新与业绩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董明珠认为,创新任何时候都不能急功近利,有社会责任感,心才会冷静。“比如,我看到报道说内蒙古冬天取暖缺煤,我就感到有责任,加快推广离心机组。离心机组通过废水利用,可以节省一半的使用费用。我想的不是赚钱,而是帮消费者,你的产品给消费者、给社会带来好处,消费者、社会自然也会给你回报。” 其实,董明珠对技术创新的感悟也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早些时候,她认为产品比别人好就是创新。(创业 www.23lz.com)现在的她则认为,只有你的产品改善了别人的生活,你有独创的产品,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方向,才叫真正的创新。“乔布斯的伟大之外正是在于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格力目前已有40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10项,国际领先成果6项。尽管这样,董明珠并不认为格力就可以自满,更何况有的国外同行已经有上百年历史,所以应该以平静的心态,去吸取别人的长处。 人的质量是产品质量的基础 相比于技术创新,董明珠认为,产品质量好是一个基础。格力已建立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立体式改进模式,来确保产品质量。自上而下,包括六西格玛管理法、精益生产、质量整改等措施;自下而上,包括5S、合理化建议、QC小组等做法。 “生产100万~200万台空调,很容易保证质量,今年格力空调的产量将会达到3800万台,如何保证质量呢?就要有一个监督别人,同时也接受别人监督的机制。从设计、生产、销售各个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控的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董明珠感到“人的质量更重要”。她透露,“格力一线员工年薪5万元,希望未来可以达到8万元~10万元。”格力一线员工成家都有一套40~50平方米的过渡房。 “现在通货膨胀,如果员工基本生活没有保障,怎会安心工作?”所以,董明珠认为,“管理的精髓在于,让每个员工都热爱企业。这样的管理才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 但是,这不等于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管理不能片面人性化,标准必须一致,否则8万人的队伍就会溃不成军了。”董明珠经常以“红绿灯”作比喻,如果片面地讲人性化、撤掉红灯,那么过马路就没有秩序,最终大家都不安全、没有人性化可言。 “因此相关的制度是必需的。而管理创新,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制度。”董明珠说。 谈到质量,董明珠还有一个观点:“在控制成本方面,要先把管理成本、生产成本、工艺成本抓好,材料成本放在最后。”比如,接待费可以按销售收入的0.6%来提取,格力完全可以提2~3个亿元的接待费,但事实上格力一年的接待费用只有200万~300万元。 渠道模式的核心在于“变” 除了技术创新、产品品质,格力在渠道领域也独树一帜,开创了独立于各大连锁之外的格力空调专卖店的销售渠道模式。如今,格力在全球有10000多家专卖店,格力空调90%的销量来自于自己的专卖店系统。 最近一两年,格力在渠道模式上又有创新的举动。通过增持各地销售公司的股份,进一步加强对零售终端的掌控。各地出现许多格力盛世欣兴贸易公司,它们有的已经成为格力的全资子公司,而且都开了网上专卖店。 尽管家电业内格力的专卖店模式追随者众,但是董明珠认为,格力渠道模式的核心在于“变”,即不断根据现实市场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以适应新的形势。“现在我们开店,更注重店员行为、开店标准,以及消费者满意度。” 在这位格力渠道模式的开创者眼里,“掌控渠道不是靠压,它们主动跟着你走,才叫掌控。你的产品好、经营思想对路,你的追随者就会越来越多。” 这种经营思路就是“诚信、共赢”。所谓诚信,就是说到的能够做到。而共赢,不仅仅是厂、商共赢,而是厂、商与消费者共赢。只有消费者这个源头保住了,渠道才能保持下去。 格力渠道模式的管理思路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董明珠坦言,从过去的“以盈利为中心”,转变为“以服务为中心”;1997年创立这种模式之初,重在保证一级经销商的盈利,后来转变为保证所有经销商的盈利,现在是保证消费者能“盈利”。
李娜:那一年,不得不长大文/李娜有时候我真想穿越回去,告诉那个在人群中茫然无助的女孩:振作点儿,一切都会好的。但有时又觉得不必,那些小磨难和小障碍,最后都被证明...
钢琴王子克莱德曼的中国巡演刚一结束,等待索要签名的拥趸就排成了长龙。大厅里人头攒动,拿到签名的粉丝欣喜若狂,好多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这时,一对引人注意的父子...
金大中:苦难里的最坏打算金大中的一生经历非常坎坷,他曾5次被捕,5次面临死亡威胁,先后遭受政治迫害长达40年之久。直到73岁,金大中再次参加竞选,终于战胜了年富...
李嘉诚为何能15年来一直稳当华人首富创业至今60多年,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但没有一年亏损;自从1999年被福布斯评为全球华人首富以来,15年间不管风云如何变幻始...
柳传志的创业故事:中年奇迹(二)讲奉献柳传志认为,自己身上的奉献精神是能够成功的第三个原因。90年代以前,中国的创业和外国的创业有很大不同,早期在中国创业,没有...
我出生于1979年1月18日,出生后我非常可爱,我的家庭充满了欢笑。妈妈叶惠美是淡江中学的美术老师,爸爸是淡江中学的物理老师。本来妈妈想培养我的绘画才能,哪知我...
真正聪明的人都是下笨功夫文/张宏杰湘乡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说是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短短的文章,朗读了多少篇还背不下来。一小偷本想等他入睡之后偷窃。可是左等右.....
差点被可口可乐收购,这位农民靠卖果汁身价超过100亿文/清如【人物名片】朱新礼,汇源集团创始人。从农民到创业者,朱新礼勇于创新,坚韧前行,带领汇源集团一路披荆斩...
复星集团郭广昌:坚持做难的事情,成就商业枭雄文/清如【人物名片】郭广昌,复星集团董事长。俗话说,做难事必有所得。郭广昌总是喜欢逆流而上,做难的事情,这成为他取得...
首富梁稳根117万倍创富路不是李彦宏,不是黄光裕,更不是宗庆后9月7日,由胡润研究院制作的2011年中国百富榜中,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以70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成...
力帆集团尹明善: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文/清如尹明善的前半生在贫穷和劳改中度过,后半生从零开始,艰苦创业,成为大器晚成的百亿富豪。他告诉我们: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
许家印:我的人生轨迹关于童年我出生于一片誓叫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热情高涨的1958年,随之而来的是大萧条的恐慌。那时候家里很穷,奶奶会做酸醋,空闲时就会到集市上卖,...
粉红色的彩妆只能说明草莓的基因,果肉的味道才能构成人们喜欢的理由。 漫画家夏达一直强烈抗拒美少女的称谓,甚至将其看成一种耻辱。 其实夏达一点也无愧于美少女的名号...
扎克伯格:从盖茨第二到乔布斯接班人舒适随意的T恤,松垮的牛仔裤,外加一双阿迪达斯运动鞋,一成不变的打扮让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看起来和一个...
顾炎武.收回门生贴子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顾炎武是一位很有骨气的人,他曾出生入死地从事抗清斗争。清朝统一中国后,他坚持不合作的态度,多次拒绝清政府的威胁利诱,不出来...
李安:一个落榜少年的现实漂流文/黄书满李安,一位享誉世界影坛的大导演,在第85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再次获得最佳导演奖,影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也成为颁奖礼上的最大赢...
5月3日的北京草莓音乐节,狂风一阵接一阵,可这并不妨碍张曼玉要演唱的热情。开嗓前,她边捋着乱发边自嘲:我在百度上搜,怎么在草莓节上唱歌不跑调,但是我没有搜到,所...
在电影《失恋33天》上映之前,有人听说过白百合吗?也许有人听说过,那也是因为,她是歌手陈羽凡的太太。 其实白百合是正经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科班出身,只不过大学一...
华少:中国好舌头的野蛮生长文/华少做了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之后,有一次我去青岛参加一个活动,《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老师对我说:真没想到,在《中国好声音》里面,...
在一个企业里,效率和快乐总是对立的,看你选择哪一个。而栾润峰偏不信这个邪,他的答案是两者都要。 从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到常州市第一位计算机讲师,从国内第一批M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