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我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大褒者主要着重于他的“文治武功”,根据他的许多显赫功业,将他称为大政治家、大军事家,是旷代英雄;大贬者主要着眼点是他的“道德品质”,根据他许多违背人性道德的行为,将他称为大野心家、大阴谋家,是一代奸雄。但总的说来,贬多褒少。民间呼之曰:“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曹操本姓夏侯,因其父曹嵩为宦官曹腾之养子,故由夏侯改为曹姓,与汉初名相曹参宗嗣并无瓜葛。汉代选拔人才,一重门第,二重德行(基层有“举孝廉”的推荐制度)。曹操出身宦官之家,门第自然不高,虽有才气,但很难得到选拔,唯有习武从军,才能向上攀升。所以,曹操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极为反感,在其言行中随时表现出藐视道德,轻视书生,急功近利,不畏人言的狂妄态度。被当时的名士许劭评论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对此评论甚为得意。尔后,曹操采取“重才不重德”的用人方法,趁“黄巾起义”天下大乱之机,遂发展成为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强大军事集团。
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纷争不断,生灵涂炭,百姓极为盼望安定。若此时群雄中有一雄顺应时势,吊民伐罪,昭告天下,号召统一,百姓一定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曹操当时身为汉相
“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 ----司马懿
,已占天时地利,又有军事实力,若无篡汉野心,以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号召力,兵不血刃,传檄而定,恢复国家的统一,亦非难事。在赤壁鏖战之前,号称八十万雄兵的曹操,似乎就拥有这种不战而下江南的优势。可为什么又吃了大败仗呢?就因为他自己名声太臭。与其说他是政治家,不如说他是阴谋家。在治国理念上,他并不讲求通过良好的政绩来赢得民心,而是不断地运用阴谋诡计,联甲倒乙,逼丙攻丁,以达到消灭异己,扩充地盘的目的。在战胜对手后,不惜采用残酷手段,一再屠城。有了这种恶名在外,百姓对他既恨又怕。在他下江南的时候,百姓情愿跟随不是他对手的刘皇叔逃跑,也不愿意跟他这位借天子之名行扩张自己之实的曹阿瞒合作。这就是他统一天下计划一再受挫的重要原因。曹阿瞒一开始就走上了以诈术取天下的邪路,他处处培植曹氏集团的势力,时时打击“汉室”的威信,无以复加地欺凌汉献帝,使天下人皆知曹阿瞒“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曹操为了消灭异己,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他甚至公开提倡只求建功立业,不讲伦理道德的用人观。在前后七年(从公元210年至217年)时间内,他三下求贤令,即“魏武三诏令”。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八月的第三次求贤令中,他公然宣称:“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长,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也就是说,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才能,哪怕是不仁不孝之人,亦可重用。这样的用人理念,争夺天下时也许有效,但用于治理国家,则必然人心瓦解,道德崩溃,国本动摇。他还一再写文章告诉有野心的人,要想早成大事,就要敢于用人,那怕是有劣迹的人,甚至还要敢用亡命之徒。他在第一次求贤令中说:“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夫有行(有德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这种用人原则,非常接近现代黑社会,用这样有才无德的人,最终又能做出什么好事来呢?
曹阿瞒用自己的言行告诉后人,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当机立断,心狠手辣。“宁可我负天下人,毋使天下人负我。”“宁可错杀一百,勿可漏过一人。”这些经典桥段,都是他处世的座右铭。他以各种理由,一生枉杀无数人。如才子孔融、杨修,神医华佗等等,都成了他的刀下冤魂;又如什么“梦中杀人”,“借刀杀人”等等,都成了他杀人的理由;就是在他逃亡时,对准备杀猪款待他的吕伯奢一家,也要斩草除根。在《零陵先贤传》中,就记录了他枉杀周不疑的史实:“周不疑字元直,零陵人,幼有异才,聪明敏达。太祖(曹操)欲以女妻之,不疑不敢当。太祖幼子仓舒(即称大象的曹冲)夙有才智,谓可与不疑为俦。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文帝(曹丕)谏,以为不可。太祖曰:‘此人非汝能驾驭也。’乃遣刺客杀之。”凡此杀人种种,无不令人扼腕切齿。
曹操这种只讲才能,不论道德;只讲功利,不论操守的处世哲学,也大大影响了他的子孙后代和曹氏集团。《后汉书。孔融传》中说:“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即凌辱),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新语世说》曰:“曹公之屠邺城,令疾召甄,左右曰:‘五官中郎将(曹丕)己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指甄氏)。’”原来,曹氏父子正在为争夺袁熙之妻甄氏而争风吃醋,曹操对儿子曹丕先下手为强的做法非常不满,无奈儿子正是秉承乃父之风。父子尚且如此,以此推之,社会还有何伦理道德可言。
魏之篡汉,晋之篡魏,前后相距仅四十五年。两场闹剧,如出一辙,都是由曹阿瞒亲自培植起来的阴谋家所为。魏、晋两代统治集团是实行曹氏“阴谋治国”论的样板。魏、晋两朝,宫廷秽乱,骨肉相残,官贪吏暴,民不聊生,终使五胡乱华,中原破残,天下三百年分崩离析。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也是曹阿瞒贻祸天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下的根源。唐《贞观政要》中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对大臣封彝德说的一段话:“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
从古至今,任何社会都要建立秩序,并由社会秩序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为了维持秩序,人们总要遵守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统称为社会道德。尊崇社会道德,这是恒古不变的硬道理。反之,抛弃社会道德,天下就会大乱,百姓就会遭殃。因此,敢于公开抛弃社会道德的人,一定会被天下人所唾弃。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阅读更多三国故事/历史/人物事件!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中国人向来都有武侠情结的,在流传翻阅《三国演义》的时候,非要...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诸葛亮时代,西蜀是典型的战时经济体制,它的特点是一切服务于前...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在荆州争夺战失败时候,西蜀宜都太守孟达因不支援关羽,更因受刘...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失街亭,斩马谡,使马谡名扬千古。提起马谡,人们就认为马谡是志...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很多人受《三 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曹操能不能被称作“魏武王”? 社会各界对河南安阳“曹操高陵”...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刘备去了西川,将荆州托付给了关羽。按照诸葛亮之《隆中对》的战...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程昱 ( cheng yu ) (140—220年),字仲德...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刘备不拼爹,因为到了他爹那一辈,已经家道中落,一贫如洗了。他...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话说当年,徐晃见到关公后,先是叙旧 -- 晃欠身而言曰:“自...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袁绍出身名门,名满天下,且自以为才华盖世。在当时,能够让袁绍...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曹操给合肥守军搭配的班子甚是微妙! 主将张辽,虽吕布降将,但...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访谈嘉宾】 王前程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现在有一句大概被大家听腻了的真言:“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竞争是什...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胡玫 华商报10月25日报道 近日,胡玫...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中国历史千百年来,诸葛亮的身份在不同人眼中有不一样的形象:帝...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诸葛亮一生用计无数,熟读孙子兵法的他,被人称为智圣。其实,在...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水镜先生司马徽有句名言,影响颇广:“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三国历史一直都是大家晶晶乐道的话题,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说三国,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讨论 一 千面曹操 1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曹操 2文艺作品中的曹操 3...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周润发在《铜雀台》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自...